虎山鎮旅遊資源豐富,素有「山東省旅遊風情小鎮」的美稱。近年來,虎山鎮依託轄區豐富的海洋產品,積極轉變工作思路,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依託龍頭企業,圍繞海參做文章,全力打造「海參小鎮」,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10月31日,記者實地採訪了虎山鎮海參相關的特色產業。
地域得天獨厚 海洋資源豐富
虎山鎮位於山東省榮成市西南部,瀕臨黃海,地處威海環海公路和威石一級公路交匯處,三面環海,海岸線長30公裡,擁有海珍品天然養殖牧場8萬畝,是全國水產養殖標準化示範區,水產養殖主要以海參、鮑魚、海蜇、對蝦等海珍品為主。
提起海參,虎山鎮鎮長張楠告訴記者:「海參養殖是虎山鎮的支柱產業,養殖規模達到6萬畝,是國內面積最大的海參養殖基地,每年可產鮮參500萬斤。」虎山鎮的海參產量高、品質優,其中好當家海參更是連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山東三珍等榮譽稱號。
推廣技術提高產量個體養殖戶逐步做強
早年間,部分海參養殖、加工企業只滿足於參苗養殖或者海參粗加工的生產模式,因此,海參產業仍處於「賣原料」的初級階段,不僅利潤底且沒有深挖品牌的潛在價值。虎山鎮立足實際,著眼未來發展,在拉長產業鏈條上下足功夫,推動海參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虎山鎮轄區內有海參養殖戶100多家,為發揮虎山鎮海參養殖的集團優勢,迅速推廣全新養殖技術,虎山鎮鎮政府主導組建了海參協會,鼓勵養殖戶全部入會,通過定期舉辦海參技術講座、培訓班等形式,幫助養殖戶掌握最新的養殖和加工技術。個體海參養殖戶孫志威告訴記者,他是2011年從事海參育苗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上海參的需求量不斷變大,逐漸建成了參苗養殖、成品養殖及深加工的全流程小型公司。伴隨著鎮政府也給個人養殖戶提供的各項政策支持,許許多多像孫志威一樣的小型養殖戶又擴大規模,從事成品海參養殖和深加工,並且逐步做大做強。
充分依託產業優勢豐富鎮域海參特色
威海的海參屬於刺參,刺參產業一直是威海海產品生產加工的優勢產業。好當家集團作為虎山鎮的重點企業,依靠海參深加工迅速崛起,開發出即食、凍幹、膠囊、液體等海參產品,改變了以幹海參為主的傳統海參產品格局,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市場前景廣闊。
好當家集團擁有30多年的海水養殖產業發展經驗和國內面積最大的圍海養殖基地,通過「投苗不投餌」生態有機養殖模式培育出全國知名的好當家刺參,先後榮獲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名牌農產品等諸多榮譽稱號,。
記者來到好當家的海參育苗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的育苗棚,好當家集團的常務副總裁梁衛剛向記者介紹到:「因為海參的成長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階段,從出苗到捕撈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好當家建成了5萬畝天然海洋牧場和總投資8億元的海參育苗基地,從海參生長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入手,進行嚴格的質量安全環境控制,做到『每一隻好當家刺參都來自天海灣海洋牧場,不摻入一隻外購海參影響品質』。」為了更好的進行參苗養殖培育,未來三年好當家集團將繼續建設160萬平方米育苗基地,2019年好當家集團進行了新的海參育苗基地建設,新基地的建設使虎山鎮的海參產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虎山鎮鎮政府的指導下,2018年好當家集團投資了1億元,打造了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海參博物館」。作為海參小鎮的標誌性建築,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全面展示海參生物研究、科普教育、歷史文化的專業化博物館。記者在海參博物館看到,該館全息實景展示了海參小鎮漁民的傳統生活,收集了全球上百種海參標本,不僅有適合孩子們參與學習的活海參展示、水母展示、當地海洋生物展示、觀賞魚類展示、海洋生物標本展示,也有適合成年人儲備學習的關於海參的營養保健、食物搭配、食用加工、海參鑑別、海參存儲等內容與知識,著力打造世界海參文化交流的中心。
虎山鎮鄉村規劃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李凌霄向記者表示,虎山鎮特色小鎮的創建,是以海參養殖加工產業為定位,重點打造「海參+健康」「海參+養老」「海參+文化」等一批「海參+」項目,做產業融合、特色發展的大文章。以精細化管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深加工、高端化特色旅遊等各環節為抓手,同時將依託特色海參產業整合海參島、濱海養生度假區、農業採摘園、休閒垂釣基地等節點,打造別具風情、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參小鎮。
來源: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