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結人文情懷,交四海摯友!

2020-12-23 中國校園在線

在中國傳媒大學諸多閃亮的學科專業中,人文學科顯得內斂而含蓄,就像一朵深谷幽蘭,默默地吐露芳華。

今天請跟隨小招來一場期待已久的「聞香識人文」之旅吧。

· 學院概況 ·

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的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語言文學部,2002年,語言文學部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文學院,後發展為文法學部中文系、語言系。2018年7月,中文系、語言學系與漢語國際教育中心重新組合,組建了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開啟了新裡程。

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的學科建設走在國內同類高校前列,有悠久的學術傳承。學養深厚的大師、學術名家引領著人文學院,打造完備的人文學科體系和「一流」專業,培養素質和格調「雙高」、人文素養健全的學生,為社會及海外輸送了大量優質的交叉型、複合型人才。

人文學院目前在校學生800多人,其中本科生約350人,碩士研究生約310人,博士研究生約40人。各層次、各類別國際學生500餘人次。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89人,其中專任教師70人,包括教授25人,副教授31人。擁有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50人。其中資深教授和各級教學名師近10人。

此外,人文學院還在校內外建立了多個教學實踐基地,在語言數據處理、漢語國際教育實訓等領域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和教學科研優勢。

一級學科博士點

中國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

文藝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代文學

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

學術型碩士點

文藝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專業型碩士點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 專業介紹·

2020年,人文學院有3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及海外招生,分別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漢語言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漢語言文學

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文學創作、文學評論、文學研究、文學傳播,勝任事業機關、教育部門、新聞出版和網絡傳媒等工作的綜合型人才,也為國內外知名高校培養和輸送文學、藝術學、傳播學及相關專業的高級優質生源。

漢語國際教育

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紮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和語言教學能力,掌握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比較開闊的國際視野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能夠從事語言學、文學、文化交流、教育行業、傳媒等領域的工作,同時也為繼續深造成為漢語國際教育高層次人才奠定基礎。

漢語言

國內高校最早設立的漢語言本科專業之一

培養具有紮實的語言文字基礎,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學科素養,了解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在閱讀理解、口語表達、文字表達和語言信息處理技能等方面體現出明顯優勢,系統掌握語言信息處理和語言應用理論與技能的文理交叉複合型人才。

· 師資介紹 ·

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有著深厚的學術積澱。

從成立以來,學術名家輩出。例如,田本相(後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所所長)、黃侯興(後為郭沫若紀念館館長)、吳為章、蒲震元、李佐豐、趙鳳翔、林薇、姚小鷗、劉麗文等都是出身人文學院的著名學者。現任院長張晶教授,是中國文藝美學知名專家,學科帶頭人,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帶領人文學院在學科建設和學術影響力等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除此之外,學院還擁有眾多專家教授以及一批具有名校博士學位的中青年學者。

近年來,人文學院建設優質示範課15門,精品課程2項,優秀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教學成果獎2項,北京市優秀教改項目1項;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250餘篇,其中被CSSCI收錄近800餘篇,獲得各級獎勵20餘項;出版著作100餘部,獲得各級各類獎勵30餘項。

高端前沿的學術研究,高層次的學術團隊,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構成了人文學院教師隊伍的顯著特色,從而使人文學院成為中國傳媒大學師資力量最強的學院之一。

· 人才培養 ·

人文學院在學生培養方面,始終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原則,形成了以學生為本、立德為首、育人為先、學科引領、就業為重的核心培養方案。人文學院的學生以品格優秀、學風嚴謹、能力出眾在中國傳媒大學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明德、篤學的人文風格。

人文素質養成

人文素質培養是學院一直秉持的核心育人目標,依託人文學科專業優勢,通過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營造富有底蘊、多元兼容的校園文化氛圍,將文化力量厚植於學生活動。

學院開辦「名師大講堂」,邀請國內外眾多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來校開辦講座,為學生提供近距離接觸名師、拓展學術視野的渠道;學生社團聯合首都各高校文學院學生會舉辦「首都高校說文解圖大賽」,講述瞬間定格背後的故事;舉辦「漢字風雲」大賽,「一聽一寫成漢,一撇一捺寫人」,在頭腦風暴漢字辭海中學習中華文化知識;舉辦「首都高校中文聯盟詩詞大會」,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尋找文化基因;聯合北京多所高校舉辦「風逸杯」徵文大賽」,筆下萬端,自成風骨;舉辦「花開不釋卷」——讀書季系列活動、清明詩會、世說詩韻等諸多極具專業特色與影響力的學生活動。

實踐能力提升

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人文學院在教學育人方面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學院依託漢語國際教育中心的優勢,積極引進優質的社會和企業資源,廣泛開展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在海內外設有多個合作機構和實踐基地,每年選派多名本科生到實習基地進行實踐訓練。

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實戰平臺。學院還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拓展夏季實踐學期課程安排等手段,引領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領會書本知識,提升實操能力。

近年來,學院組織開展的諸多課外活動及實踐教學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文學子多次在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閃亮大學生」北京市大學生聲音創意大賽、首都高校文學徵文大賽、北京市書法比賽、北京大學生「中國夢」知識競賽等諸多賽事上獲獎。

人文學院本科生黨支部還多次獲得北京高校「紅色1+1」示範活動獎、北京市思政成果一等獎。

在2019年,2017級漢語言文學班獲得了 「北京市優秀班集體」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優秀班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人文學院通過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有層次、有特色的教學實踐有效推動了人文學子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就業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國際化辦學

人文學院歷來重視國際化辦學,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國際交流的機會。

學院已與日本櫻美林大學、日本京都產業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嘉義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等校籤訂了合作協議,互派交換生;還與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義大利等國的當地中文學校籤訂了學生實習協議,分期分批派駐學生進行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方面的實習。學院每年都有數十名在讀的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作為漢語志願者在世界各大洲的十餘個國家從事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海外交流等工作,並深受好評。

人文學院多次主辦多項國際化的文化交流活動,先後兩次成功舉辦「全日本青少年漢語卡拉OK大賽決賽」、舉辦「中日大學生京劇匯演」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全面展示、鍛鍊、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 畢業去向 ·

學院非常重視將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在就業過程中,人文學院學生以求實嚴謹的學風、紮實的理論基礎、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具備較強的社會競爭實力。

直接就業:綜合就業率居傳媒大學各專業前列,就業質量逐年提升,就業途徑日益拓寬。

人文學院就業情況(近五年)

升學深造:學院鼓勵學生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並為此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近幾年升學率不斷攀升。

國內高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

境外留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墨爾本大學、伯明罕大學、華威大學、昆士蘭大學、韓國中央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等。

碩士攻博、博士進站博士後: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傳媒大學等。

· 未來發展 ·

新時代賦予了人文學院新的使命和機遇,在中傳「弘道崇德、經世致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人文學院更將發揮師資、學術、海外交流等優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繼續砥礪前行,為中國傳媒大學建設國內一流高校,為推進高等教育「新文科」建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文科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弘道崇美,明德篤學, 結人文情懷,交四海摯友! 歡迎報考中國傳媒大學 人文學院!

來源: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招生辦 編輯 | 許佳欣

相關焦點

  •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藝術學&中文報考分析 | 新傳考博報考分析20
    圖片來自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網站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的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語言文學部,2002年,語言文學部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文學院,後發展為文法學部中文系、語言系。2018年7月,中文系、語言學系與漢語國際教育中心重新組合,組建了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學院的學科建設走在國內同類高校前列,有悠久的學術傳承。學養深厚的大師、學術名家引領著人文學院,打造完備的人文學科體系和「一流」專業,培養素質和格調「雙高」、人文素養健全的學生,為社會及海外輸送了大量優質的交叉型、複合型人才。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將更名「南京傳媒學院」,畢業證怎麼辦?
    近期,一條「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將要改名的消息在朋友圈大面積刷屏。眾所周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江蘇省唯一一所傳媒藝術類應用型大學,關鍵它是一所民辦大學。但因為倪妮、白客等明星大咖都是從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畢業,因此一直都備受關注。
  • 【最新2021新傳媒喜報匯總】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南京藝術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於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
  •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傳媒MBA項目榮獲「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
    【MBA中國網訊】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傳媒MBA項目榮獲「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特色MBA項目獎」。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職研究生(上海班)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始建於1955年,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高等新聞教育機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設有新聞系、傳播系、視聽傳播系、廣告與傳媒經濟系四個系,建立了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養體系。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招生專業有哪些?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為了統一管理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特別開設了繼續教育學院,有一些同學向小編諮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招生專業情況,小編就來給各位介紹一下。中國傳媒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與現代遠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函授)高中起點專科專業:播音與主持、廣播影視節目製作。高中起點本科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新聞學。
  • 聲熔匠心·歌傳四海——記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的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建立於2012年,僅短短八年間,培養出眾多聲樂領域的優秀學子。做為國內頂級的綜合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在藝術學科建設方面一直是佼佼者。
  •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第十四屆中國MBA聯盟領袖年會「社會...
    本次論壇以「變革持續·堅守初心·共謀發展」為主題,由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指導,中國MBA聯盟主辦,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聯合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專業學位聯合會、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校友公益協會共同承辦。這是首次在中國MBA聯盟領袖年會中增設社會責任論壇。
  •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傳媒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9007傳媒政治①《傳媒政治》李宏中國傳媒大學②《傳播學總論》胡正榮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9110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巴蘭、戴維斯清華大學出版社②《中西新聞比較論綱》童兵新華出版社③《新聞媒介通論》袁軍北京廣播學院④《中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策略研究》段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開放•融合•實踐」 —訪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董小玉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董小玉 1、請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董小玉: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是西南大學百年辦學歷史上充滿活力的年輕學院。學院先後與美國俄勒岡大學新聞傳媒學院、英國格林姆斯比學院等多所大學和科研結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學生互換關係,先後聘請美國俄勒岡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Tim Gleason教授、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趙月枝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張振華教授、清華大學劉建明教授、北京大學龍協濤教授、中國傳媒大學胡智鋒教授、四川大學蔣曉麗教授等30餘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先後支持8名專業教師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
  • 傳媒與法學院赴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調研
    傳媒與法學院赴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調研 時間:2020年09月28日    編輯:傳媒學院    來源:     瀏覽次數:次     為更好地謀劃學院「十四五」規劃,促進學院全面發展,2020年9月25日,在院長吳飛、黨委書記朱小紅的帶領下,傳媒與法學院班子、新聞傳播學部分專業教師和各辦公室負責人一行,赴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就學科建設
  • 華夏視聽擬赴港上市 旗下經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新京報訊(記者 高楊)9月11日,記者從港交所官網獲悉,華夏視聽傳媒集團於近日遞交招股書,擬赴港上市。招股書顯示,華夏視聽是一家依託於影視製作業務與傳媒及藝術專業高等教育業務等兩大支柱業務的傳媒集團。在高等教育業務方面,華夏視聽旗下經營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根據中國大學校友會的統計,2019年在中國傳媒及藝術獨立學院中排名第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憑藉傳媒及藝術相關專業目前在校學生有12697名,華夏視聽旗下大學是中國第二大民辦行業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提供商。於2018/2019學年,超過58000名申請人進入該大學,而最終僅4.6%獲錄取。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母公司擬赴港IPO,計劃拓展華東、華北校區
    藍鯨教育9月10日訊,昨日,華夏視聽傳媒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麥格理資本、招商證券。招股書指出,華夏視聽擁有兩大支柱業務,分別為影視製作業務與傳媒、藝術專業高等教育業務。教育業務的主要承載為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 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與36氪舉行創新創業戰略合作啟動儀式
    當天下午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與36氪創新創業戰略合作儀式在會議主會場正式啟動。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王棟晗、中國傳媒大學創新創業中心主任閆玉剛出席了啟動發布儀式。在啟動儀式上,王棟晗院長簡要介紹了中國傳媒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包括持續為媒體行業輸送人才,在動畫創意和創新探索上的優勢和潛力等。
  • 中國傳媒大學:電編官方解讀,外帶藝考技巧
    想去一個有趣、有挑戰、有情懷的地方嗎?想兼具理性思辨又放飛想像嗎?今天帶你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方向)。廣闊的發展方向也許你心懷一個記者夢,也許你喜歡駕馭大咖雲集的超燃晚會,抑或對紀錄片情有獨鍾,還想成為一個新媒體達人。而這些,通通都和「電視編導」有關!
  •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銀鳳釵頭」項目團隊斬獲第五屆中國...
    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於10月13日在浙江大學舉行,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銀鳳釵頭」項目團隊從來自全球五大洲124個國家和地區、4093所院校的457萬名大學生、109萬個團隊中脫穎而出,奪得了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這是貴州高校首次在該項大賽總決賽中斬獲金獎,實現了貴州省金獎零的突破。
  • 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藝術類本科專業介紹
    02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主持方向)【專業介紹】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與主持方向)專業為我國傳媒領域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紮實的中英文語言基本功和深厚的中西文化涵養,廣泛的跨學科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跨文化傳播能力,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雙語播音與主持創新型人才。
  • 陽明大學交換心得 by 人文學院楊慧敏
    圖+文: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楊慧敏(2015秋季學期赴臺交流)山腰上的家
  • 你要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研究生調劑信息來啦!
    馬克思主義學院及文學與傳媒學院研究生調劑信息來啦!↓↓↓馬克思主義學院※向亮教授,博士,西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博士後。主要從事土家語及漢語方言研究。在《民族語文》《貴州民族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教材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社科基金項目3項。
  • 西安翻譯學院院系介紹:文學與傳媒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西安翻譯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前身為人文藝術學院,是西安翻譯學院文化積澱深厚、師資力量雄厚、專業特色突出、就業前景良好的重點建設院部之一。我院秉承人文教育精神,以創始人丁祖詒先生「弘揚高尚教育,辦人民滿意大學」為基本理念,堅持「專業+外語+現代化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與職業需求緊密結合,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與國際化道路相結合,注重產學研結合、校企聯合,著重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