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博士聯手!西電陳渤團隊兩篇論文被頂級會議錄用

2020-12-2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第34屆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eurIPS,https://neurips.cc/)將於12月06日—12月12日,通過線上舉行。該會議是跨學科的,主要包括人工智慧和自然神經信息處理,代表著熱門科研領域的最前沿,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力。NeurIPS會議每年舉辦一次,是國際公認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研究領域頂尖會議,也是中國計算機學會 (CCF) A類top會議,代表著當今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領域的最高水平,受到來自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共同關注。本屆neurIPS錄用率僅為20.09%,因此在該會議發表相關工作表示了機器學習領域對作者工作的高度肯定。

今年,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陳渤教授課題組的兩篇文章被NeurIPS2020錄用。一篇為博士生陳文超,王超傑以及本科生劉毅成的工作《Bidirectional Convolutional Poisson Gamma Dynamical System》;另一篇為博士生王超傑,王東升的工作《Deep Relational Topic Modeling via Graph Poisson Gamma Belief Network》。

陳文超與王超傑發表的研究,基於團隊在深度概率統計模型方面的系列工作,提出了一種新的層次化動態概率統計模型Bidirectional Convolutional Poisson Gamma Dynamical Systems(bi-CPGDS),針對one-hot編碼的文本數據,不僅能夠充分利用one-hot序列數據的稀疏性,並且將文本數據的word-sentence-document的層次化結構融入到模型中。使得模型不僅可以從文本中挖掘單詞之間的時序性組成短語層次的結構化神經元,並且可以捕捉到這種結構化神經元在不同句子之間的轉移關係。該模型結構相似於現有的卷積-動態層次化神經網絡,包括了卷積層、概率池化層和循環網絡層,但在解碼部分,利用全概率生成模型對數據建模,從而賦予隱變量概率解釋以及緩解網絡對數據量的依賴性。

(a) bi-CPGDS模型的整體結構;(b) bi-CPGDS的生成模型(左)與推理模型(右)的具體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此工作是本科生參與合作完成的,來自電院16級的劉毅成同學於2019年因為對相關方向的濃厚興趣加入陳渤教授團隊從事概率統計模型科研實習,本篇論文也是他繼今年人工智慧頂級會議IJCAI2020之後參與的又一篇成果。這也體現了電子工程學院對本科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視,反映了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對本科生科研的支持與幫助。對電院所有在讀和即將步入學院的本科生是一種鼓勵,希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在本科階段接觸科研,培養對科研的興趣。

另一個工作則由王超傑和王東升合作完成,在圖網絡研究日趨火熱的背景下,針對非歐式空間下的圖網絡數據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深度概率圖網絡模型 Graph Poisson Gamma Belief Network,能夠將非歐式空間下樣本間的邏輯關係融入到樣本的隱層表示中,從而得到表徵能力更豐富的樣本隱層表示。相比傳統圖模型只考慮單一層次的邏輯關係,該模型能夠發掘樣本之間位於不同語義層次下的邏輯關係,即對觀測到的樣本間的邏輯關係按照語義層次進行分解,並將層次化的邏輯關係融入到相應語義層次下的樣本表示中。同時為了使模型更加實用做到實時預測,作者們引入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圖神經網絡逼近樣本隱層表示的後驗分布,與上述深度概率圖模型結合,進而提出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深度概率圖自編模型,並在圖網絡分析一系列任務中取得了不錯的性能。

(a) 深度概率圖網絡模型; (b) 深度概率圖自編碼模型

繼本次NeurIPS2020發表針對時序數據的Convolutional Poisson Gamma Dynamical Systems和針對圖網絡數據的Graph Poisson Gamma Belief Network後,陳渤教授團隊的深度概率統計框架在實際應用方向上再次取得了重要成果。概率統計深度網絡框架旨在將概率統計模型與傳統深度網絡相結合,進而將概率模型的可解釋性融入到深度網絡中,並提高深度模型在實際應用上的性能。在2015年至今的五年時間裡,陳渤教授團隊已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概率統計深度模型族,其中包括概率深度全連接生成模型(NIPS2015、ICML2017、JMLR2016)、概率深度全連接自編碼模型(ICLR2018、TPAMI2020)、概率深度卷積網絡(ICML2019)、概率深度多模態模型(ICLR2020)、概率深度動態網絡(NIPS2018、ICML2020, NIPS2020)和圖概率深度網絡(NIP2020),為概率模型與傳統深度網絡的結合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此次兩篇論文的錄用,意味著國際學術界對學校研究成果的認可。通過這兩篇文章,一方面,我們可以向國際同行展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師生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擴大學校的學術影響力,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實驗室與該領域頂尖學者的交流以及對該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了解。

論文工作詳情請參考陳渤教授主頁:http://web.xidian.edu.cn/bchen/

(來源:西電新聞網

相關焦點

  • 1冠軍5亞軍1季軍,西電智能學子在ECCV 2020大顯身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組織研究生隊伍參加了此次會議舉辦的多項競賽,共獲得了1冠軍、5亞軍、1季軍的好成績。在7月15日結束的「VisionMeets Drone: A Challenge」(簡稱VisDrone2020)挑戰賽中,由焦李成教授指導,西電和微眾銀行組成的聯合團隊「李宇軒、黃鐘健、汪飆」以及「楊育婷、高豔潔、馬睿妍、侯鑫」兩支隊伍分別獲得了單目標跟蹤競賽的冠、亞軍。
  • 西華大學這個跨學科團隊2年發表20多篇高質量論文!
    研究院緊跟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跨國內外高校、跨學科、跨行業、跨專業的研究團隊。研究院致力於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的前沿研究,攻關國家級研究課題,培養創新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學術人,努力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傳遞「西華聲音」。
  • 谷歌的KDD 2017:九篇錄用+雙料博士論文獎,超百位員工參與
    KDD 2017 已於近日落下帷幕,作為數據科學、信息檢索、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頂級會議Sculley, Isabelle Stanton, Martin Zinkevich, Amr Ahmed, Azin Ashkan, Michael Bendersky, James Cook, Nan Du, Balaji Gopalan, Samuel Huston, Konstantinos Kollias, James Kunz, Liang Tang, Morteza Zadimoghaddam
  • 首篇論文就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如今實力保研浙大
    在北京交通大學,有這樣一位學子,他致力於科研項目,申請軟體著作權一項,作為隊長主持一項國家級大創;他積極投身項目實踐,先後獲得國家級競賽一項,省部級競賽四項;他是科研競賽達人,第一篇論文就投稿至國際能源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並發表;他是交大"英才獎"榮譽稱號獲得者,三年來成績名列前茅,並成功保研至浙江大學!
  • EMNLP 2020即將召開,中國學者最高產:單人9篇主會論文!
    個人主頁:https://lidongbing.github.io/ 邴立東博士團隊主導的8篇投稿論文,實現了100%錄取率(大會主會平均錄取率為22.4%)。
  • 大工人工智慧實踐班成果被人工智慧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AAI 2021錄用
    大工人工智慧實踐班成果被人工智慧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AAI 2021錄用 2020-12-18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瓴人工智慧學院師生8篇論文被CCF-A類會議SIGIR2020錄用
    近日,高瓴人工智慧學院師生撰寫的8篇長文論文被SIGIR 2020錄用。SIGIR是CCF推薦的A類國際學術會議,在信息檢索領域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這次會議共收到來自555篇長文投稿,僅有147篇長文被錄用,錄用率約26%。
  • ICCV 2017獎項公布:最大贏家何愷明獲最佳論文,參與最佳學生論文
    當地時間 10 月 22 日,兩年一度的計算機視覺國際頂級會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 「雲」頂會ICLR 2020來襲,RealAI朱軍教授團隊錄用論文數世界第二...
    根據此前發布的論文接收結果,RealAI首席科學家朱軍教授帶領的TSAIL團隊共發表 7 篇,位居世界第二,朱軍教授與喬治亞理工學院宋樂教授並列 ICLR 2020 華人貢獻榜首位。相比去年的 1591 篇論文投稿,今年也將會是ICLR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在所有收錄的論文中,共有 48 篇被接收為口頭報告論文, 107 篇被接收為亮點論文, 532 篇作為牆報論文。TSAIL團隊發表的 7 篇文章包括一篇口頭報告論文(收錄率低於1.9%),一篇亮點論文(收錄率低於6%)。
  • 再登CCTV|西電教師撰稿紀錄片《襄陽 一二七三》播出
    近年來,人文學院採取系所合一辦學模式,探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新路徑,走出一條具有西電特色的人文社科發展之路。歷史系現有教師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在通識教育、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通識教育常抓常新。在通識課程方面,歷史系教師承擔西電人文通識類課程19門,學院本科和研究生專業課程4門。
  • 新進程:恭賀我校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肖罡及其團隊多篇論文被...
    自2020年6月,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以來,肖罡博士及其團隊全身心投入,在學術與實踐兩方面同時發力,穩步推進清潔能源應用技術研究突破,取得了多項專利成果,多篇論文被領域內權威雜誌收錄。
  • CVPR 2019:華人斬獲兩篇最佳論文,李飛飛ImageNet十年後再獲殊榮
    今年的CVPR上,華人收穫頗豐,兩篇最佳論文和最具影響力論文獎有華人的身影。其中,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辛書冕等人獲得了最佳論文獎,而最佳學生論文獎被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王鑫等人獲得。李飛飛、李佳等人因 ImageNet的貢獻獲得最具影響力論文獎。
  • 西電導師|陳希:以「希」望之光,照亮學子奮進之路
    前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以及學校研究生工作會議暨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啟動會精神,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提高研究生導師隊伍水平,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西電導師」系列報導。希望通過宣傳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的優秀導師事跡,發揮其典型示範作用,不斷推動學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出更多適應黨和國家需要、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 92年出生的特聘教授惹爭議:曾3年拿下博士學位,期間發40餘篇SCI
    近日,又有一位90後學者火了:92年出生,本科畢業後3年讀完博士,博士期間發表40餘篇SCI (一作/通訊 31 篇),畢業即獲聘成為985高校特聘教授。 他就是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的特聘教授——齊衝衝。
  • 985博導團隊重大成果,涉及隱私保護領域,已在騰訊的業務中應用
    近日,南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劉哲理教授帶領的數據安全團隊的研究成果,正式收到了第三十屆USENIX Security國際頂級安全會議的全文錄用通知。值得一提的是,被錄用的論文"How to Make Private Distributed Cardinality Estimation Practical, and Get Differential Privacy for Free"是天津轄區高校首次在該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
  • 優秀:這位上海大學的博士在Nature子刊上以一作發表論文!
    NATURE子刊一作論文、3篇SCI論文、5項發明專利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敢於探索未知,勇於開拓創新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論文一篇(影響因子12.121),這也是我校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成果首次發表於該刊物,EI檢索會議2篇,參加2018年IEEE ROBIO會議並作匯報,申請發明專利5項,另有多篇論文在機器人頂級期刊審稿中,獲得2020方姚自強獎、2020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8年獲得東洋電裝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得上海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
  • 頂會灌水越來越難,AI頂會總錄用率已經連續下降多年
    據知乎網友「王雲鶴」介紹,整個會議論文的評審流程都經歷了一次summary rejection,也即無理由拒稿率將近一半。(雷鋒網)整體的錄用名單,錄用論文領域的分布,官網尚未有更多信息放出。不過相比IJCAI 2019放榜論文錄取結果:4752篇接收投稿,17.9的%錄取率。會議錄取率和投稿數量都有所下降。
  •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
    開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嚴把人才培養質量關——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答記者問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啟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下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抽檢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清華姚班畢業生馬騰宇獲ACM博士論文獎榮譽獎
    今天,ACM官網公布了2018 ACM博士論文獎。三位獲獎人分別是:從左到右分別是:Chelsea Finn,Ryan Beckett和馬騰宇。ACM博士學位論文獎每年向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最佳博士論文作者頒發一次。博士論文獎獎金2萬美元,榮譽獎獎金1萬美元。獲獎論文將作為ACM系列書籍在ACM數字圖書館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