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關鍵時刻是用來「出賣」的,左宗棠好友沈葆楨的醜惡表演

2020-12-21 輝哥讀書

關鍵時刻好朋友也靠不住

朝廷指派左宗棠的好友,時任兩江總督的沈葆楨具體辦理。

沈葆楨字幼丹,福州人,比左宗棠小九歲。

從私人關係上來講,二人屬於同一圈層。

沈葆楨的親舅舅就是林則徐,他還娶了林則徐的二女兒。

左宗棠的兒女親家陶澍是林則徐的頂頭上司,臨終向道光皇帝推薦的接班人。

所以從私人關係來看,左宗棠與沈葆楨是一個圈層的。

從政治上看。

當年得知沈葆楨辦理船政缺錢,左宗棠從福建協餉中每月撥2萬兩給沈葆楨作經費。而且正是左宗棠的大力推薦,才使沈葆楨得以總理福州船政局事務。

從以上交往及關係上嗎,老左對沈葆楨充分信任,正所謂「你辦事我放心」

然而,實踐告訴我們,朋友,尤其是好朋友,更尤其是官場上的所謂「好盆友」,在政治利益面前,在自己的圈層面前,只要是有衝突的,朋友是可以拿來出賣的。

沈葆楨在接到上諭後第一時間上了一道奏摺:「出關餉需礙難借用洋款,請飭下部臣,熟權緩急,將有著之款,移稍緩者於最急之區。如江蘇協甘內,有一萬歸於陝西。陝西肅清多年,不難自籌一萬,此款應歸西徵。

江西派協雲貴兵餉、勇餉,為數甚巨,雲貴較西徵則緩。江蘇月協八萬,自本年正月為始,督飭司關局力籌,如數內劃出左宗棠還洋款數目,發交江海關,餘盡解左宗棠後路糧臺。

所有老湘營及關內外各軍,均由左宗棠統收分拔。至年終一月滿餉五萬交冬,仍極力籌解,不入月餉。

湖北協濟江防未解十二萬,湖南協濟江防未解八萬,均請飭各督撫,移解左宗棠,以赴西徵之急。」

按沈葆楨的說法,按照輕重緩急,將款項用在最緊急的地方,對於西徵,國內的款項就夠用,根本不值得借款。

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雲貴這些地方的款項可以先急著老左用。

這種話真的純屬「屁話」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些款項就是都給了老左,那也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既然是「屁話」那他為啥還要這樣做呢?

看看他給軍機處的奏報就會有答案了:「新疆廣袤數萬裡,戈壁參半,回部皆其土著,根深蒂固,既無盡剿之理,又無乞撫之情,似非一二年間所能就緒。即使事機至順,逆回弭首,諸城盡復,與俄為鄰,互市設防,正重煩朝廷擘畫,而非放牛歸馬之時也。洋人肯以巨款借我者,恃有海關坐扣,如取如攜也。洋人取之海關,海關仍待濟於各省。向日各省僅籌協餉,已催解不前;今令兼籌協餉之息,能如期以應乎?協餉愆期,而海關病;海關無可彌補,不得不虧解部之款,而部庫病。……進兵愈遠,轉運愈難,餉需亦愈巨。將半途而廢乎,勢必不可;將責各省於還債之外另籌接濟乎,勢又不能;將再借洋款乎,海關更無坐扣之資,呼亦不應,徒令中興元老困於絕域,事豈忍言者!

沈葆楨和李鴻章的想法一樣,新疆荒僻,人民又是信仰回教,和咱們漢族不是一條心,強龍不壓地頭蛇,能不能打得過還不一定呢?

況且你就是消滅了阿古柏,就會和沙俄直接接壤了,沒有戰略緩衝,你就得在邊疆放置重兵,還是一樣要燒錢。

洋人之所以能借給款項,使我們拿海關做的抵押,這些錢也僅僅夠各個省份自用。

哪裡還能拿出錢來給新疆,海關又沒辦法去彌補虧空。

也就是說,打的越遠,錢就花費的越多,就要繼續借錢,未來的關稅都透支了,還拿什麼作抵押呢?

李鴻章對沈葆楨這個長折大加讚賞:」鈔寄奏駁開關借洋款各稿,剴切詳明,詞嚴義正。古大臣立朝風採復見於今,大足作敢言之氣,傾服莫名。開關從緩既蒙恩允,農部必不再駁。惟聞部議初以不借洋債為然,樞廷因季帥銳意出關,未暇顧慮,其後獨主斯議,是以聞公言不免逡巡迴護,仍令季帥核復。季公誤於諜報安集延有待其親徵投降之說,奉俞旨準借巨款,正擬月望後踴躍西行,得此信未免掃興。渠向不肯服輸,恐其仍執前奏,則東南各省行將攪亂,而西事亦斷無能善其後之理。」

二人的真實意圖就是私利在作怪,你就不能壓我一頭,我要想方設法地打壓你。

真是「居廟堂之高,思人心之險惡」。

尤其是政治鬥爭,在私利,小團體面前,國土是可以放棄的,這就是二先生和沈女婿做的骯髒事。

這個時候就能看出來,不做事的人想要阻撓或者挑剔想做事的人真的是易如反掌。

所以必須給你添堵,必須給你釜底抽薪,必須給你使些絆子。

對於沈葆楨的態度,左宗棠沒有一點思想準備。

現在他的西徵大業極有可能因為錢的問題而功敗垂成、退無可退了。

左宗棠決定即使面對故人也不再忍耐,無論是誰擋道都不可以,所以才有了最後那次慷慨激昂的泣血上奏:「臣本一介書生,辱蒙兩朝殊恩,高位顯爵,出自逾格鴻慈,久為平生夢想所不到,豈思立功邊域,覬望恩施?況臣年已六十有五,正苦日暮途長,乃不自忖量,妄引邊荒為己任,雖至陋極愚,亦不出此!而事顧有萬不容己者:烏魯木齊各城不克,無總要之處可以安兵;烏魯木齊各城縱克,重兵巨餉,費將安出?康熙、雍正兩朝為之旰食者,準部也;乾隆中,準部既克,續平回部,始於各城分設軍府,然後九邊靖謐者百數十年。是則拓邊境腴疆以養兵之成效也。今雖時易世殊,不必盡遵舊制,而伊犁為俄人所踞,喀什噶爾各城為安集延所踞,事平後應如何布置,尚費綢繆。若此時即便置之不問,似後患環生,不免日蹙百裡之慮。」

左宗棠這段話不止是說給清廷最高層的,而且也是說給百般掣肘的滿朝文武聽的。

我就是一個平頭百姓,現在已經身居高位,面子裡子都有,這是我平生做夢都不曾奢望過的,我怎麼可能還有什麼立功邊陲、邀功請賞的想法呢?

況且我都什麼歲數了,年過花甲,再往大西北跑,我就算再笨也不會連命都不要了吧。

現在事情明擺著,烏魯木齊不收復,新疆連個駐軍的地方都沒有,就算拿下烏魯木齊了,沙俄佔著伊犁、阿古柏佔著喀什噶爾,你能不管?如果不管,將來人家越過阿爾泰山東進,一天攻掠上百裡不是夢。

同時,左宗棠也向海防派妥協了一步,把一千萬兩的借款壓縮到四百萬兩,因為此時他還是得指望兩江總督沈葆楨出面,以清廷官方名義代籤借款協議,所以不能把他們得罪得太死。

這也是左宗棠無奈之下的一種隱忍,畢竟西徵大業是第一要務。

相關焦點

  • 年近花甲的左宗棠心系海防,他赴任陝甘之際,如何交接船政大業?
    左宗棠也並沒有因此放棄,比當年劉備三顧茅廬還多了一顧,然而左宗棠每一次邀請都被沈葆楨委婉拒絕。 其實並不是沈葆楨不給左宗棠面子,只是他心裡沒有底,在船政方面他什麼也不懂,也沒有擔任過沿海地區的職務,擔心很難擔起大任。
  • 從「滌生」到「晚生」:左宗棠的瑜亮情結
    晚清歷史上曾國藩和左宗棠的關係,就有點類似於周瑜和諸葛亮。,但結局卻完全不同。演義裡周瑜的「瑜亮情結」至死不悟,而歷史上左宗棠的「瑜亮情結」卻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化解。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三湘佔了二湘。兩人都出生於11月,左宗棠比曾國藩小一歲。世人都知道左宗棠要比曾國藩聰明,智商高。這個印象其實都來自二人的自以為。
  • 曾國藩1853年被趕出長沙與左宗棠毫無關係
    (2)左宗棠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其成為湖南人才的核心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被駱秉章教訓。當曾國藩組建「湘軍」的時候,曾國藩的「脾氣」仍然沒有消失,而是像許多「京官」下鄉時的那樣,「我是京官天天跟皇上在一起,爾等芝麻綠豆的小官兒都得聽我的」,結果得罪了諸多好友、同僚,其中就有駱秉章。
  • 曾國藩被左宗棠咒罵,卻不以為意,離世後左宗棠反說自己不如他
    曾國藩本人,從建湘軍到開辦洋務,就算是位居高官,曾國藩也在時刻努力著,時刻豐富著自己。當看到兒子曾紀鴻喜歡物理與數學,曾國藩不懂,但為了能給到兒子幫助,自己也去努力地學一點。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
  • 當友情遭遇背叛,被朋友出賣後的感覺,真不是滋味!
    當友情遭遇背叛,被朋友出賣後的感覺是怎樣的?一個詞來形容:後悔!但是,仍然要感到慶幸,就是讓自己看清了這個朋友是不再需要繼續相處的。從出賣的程度來看,有輕又重。從出賣的類別來分,有感情上的,也有物質利益上的,亦或是兩者都有的。朋友這個詞現在已經被我們泛化了,就以我們最常用的微信來說,原本是基於一種強關係鏈而產生的即時通信平臺。
  • 大秦賦:關鍵時刻出賣朋友,即使沒有韓非,秦國也不會放過韓
    在戰國七雄中,韓國最善於做這種出賣朋友的勾當,而且坑得最慘的還是同樣出自三晉的趙國。 經過了六十多集的宮廷鬥爭,觀眾終於盼到了《大秦賦》中嬴政正式開啟滅國大戰,而首滅的目標——「韓」也已出現,這讓大家終於輸了口氣。這回總算對了!
  • 夢見被朋友出賣是什麼意思
    夢見被朋友出賣夢見自己被朋友出賣,你將會面臨各方面的對手,可能不管在感情、事業、錢財方面都會有人出來阻擋你
  • 關鍵時刻靠不住,算什麼朋友
    以前總覺得,多交朋友,有朝一日若是遇到難題,多一條退路,多個人出謀劃策,哪怕無能為力,至少也能相互鼓勵,說說心裡話,但其實真正靠得住的朋友不多,只有真正在困境中,才能檢驗誰是真心實意。趨吉避兇應該是人的天性,當你發現一個人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借錢、找關係或者什麼,總是會下意識想要躲避,但是對朋友還袖手旁觀的話,是否辜負了這份信任呢?我是一個天性比較悲觀的人,我認為誰也沒有幫助誰的必要,幫你是情誼,不幫是本分。可我至少做不到,作為朋友,在你最難過的時候選擇躲避和敷衍。
  • 節目|日本侵臺,沈葆楨與船政學堂如何應對?《船政風雲之中堅力量》
    沈葆楨臨危受命,被清廷委任欽差大臣,督辦臺灣軍務。沈葆楨親自率領福建船政,輪船水師「安瀾」號、「伏波」號五艘戰艦,從福建馬尾港出發,前往臺灣。除了軍艦布陣,沈葆楨還和駐臺官員聯合布防,架起了隨船政艦隊運來的西式大炮。所有人都蓄勢待發準備決一死戰,可令人意外的是,幾個月後,日本軍艦卻不戰而退了。日本首次謀取臺灣的企圖,以失敗告終。
  • 他是左宗棠背後的男人,助其收復新疆立下大功,30年努力富可敵國
    好在我們有左宗棠這樣的英雄,不顧年邁之軀,親率楚軍,抬棺千裡,遠徵匪寇,終於收復了新疆這片中國目前最大的省份。假如當年沒有左宗棠,假如當年清朝聽取李鴻章的建議,那麼美麗富饒的新疆今天很有可能已經不會是我們的故土了。而這其中,我們還要記住一位人,他的名字叫做胡雪巖,正是在他的幫助下,左宗棠才最終得以收復新疆。
  • 左宗棠到底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對於左宗棠的評價褒大於貶,人民日報主管的《大地》雜誌這篇文章高度評價左宗棠。文章評述太多,遠多於歷史,但它相對完整、簡潔地總結了左宗棠的一生。「聰明投資者」隨文附上左宗棠的八句名言。也好,左宗棠死了,有人幸災樂禍,躲在陰暗角落裡竊笑不止,反證了死者的強盛和偉大。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愛國者,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肯定會要觸犯一些人謀取的私利。你要保家衛國,他要侵城掠地,而有的同僚甘願當亡國奴,堂堂中華民族只剩下這強者的吶喊,他們怎麼不會懼怕他呢?
  • 江南春:關鍵時刻給你捅刀子的是真朋友
    來源:新浪財經真朋友,喝珍酒!貴州珍酒,珍酒·珍十五獨家冠名新浪財經重磅打造的高端人物訪談節目《至少一個小時》獨家對話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江南春。面對評價什麼才是真朋友的提問時,江南春認為關鍵時刻給你捅刀子的是是真朋友。
  • 左宗棠八寶奇珍墨
    為抗禦外侮,左宗棠拍案而起,挺身而出,以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扶櫬(棺材)西徵,以鐵血鐵腕蕩滌侵略者,收復了廣袤的國土,大張了民族氣節,捍衛了民族尊嚴,這是左宗棠一生最輝煌的時刻,足以名垂青史。  曾國藩評價其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餘藏一盒,精緻異常,堪稱範式。
  • 那位被左宗棠罵的總兵後來怎麼樣了
    鹹豐四年(1854年)4月,還是由於太平軍的威脅,湖南巡撫駱秉章力邀左宗棠出山當他的幕僚。這一次,左宗棠任職長達6年之久。當時湖南境內很不太平,左宗棠盡心竭力,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取得很大的成功。駱秉章對他言聽計從,「所行文書畫諾,概不檢校」。由於左宗棠工作實在出色,因此有「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的說法。
  • 左宗棠一輩子沒有考上進士,因大功被慈禧賜「同進士出身」
    縣令得令,急忙找來了左宗棠,兩人相見,相談甚歡。據說投機到什麼程度?陶澍留左宗棠在館舍住了一宿,第二天又推遲了行程,專門多停留一天,在左宗棠的陪同下週遊醴陵。
  • 59歲女星羅霈穎工作室猝死,好友發文的背後,卻看到了人性的醜惡
    羅姐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不少好友都發文進行悼念,卻沒想到讓人看到了人性醜惡的一面。離開家以後,通過模特圈朋友的介紹,羅霈穎接到了廣告通告,因此被知名製作人週遊發掘,出演了處女作《神勇嬌娃》踏進了演藝圈。羅霈穎非常有商業頭腦,和好友于楓合夥開了一家餐廳,生意非常紅火,後來做了不少投資,成為了兩家知名夜店的大股東,其名下還有眾多房產,總資產估值3億左右。
  • 我讀左宗棠
    為清廷考慮少,為國家民族考慮多,這是評價左宗棠一生功業應當注意的地方。此篇不是全面回顧左宗棠的歷史功績,而只截取歷史長河中的幾個片段,來領略一下這位偉人的精神風採。在總督陝甘期間,左宗棠實實在在辦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就是發起禁菸運動,這與三十年前林則徐虎門銷煙遙相呼應,成為晚清各地禁菸運動中決心和成效最大的少有特例。由於他考慮周全、謀劃精密,關鍵是在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後,採取了一系列比較正確而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並堅決執行,使西北禁菸運動取得了較為紮實有效的成果。
  • 59歲女星羅霈穎去世,好友發文悼念的背後,我看到了人性的醜惡
    羅姐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不少好友都發文進行悼念,卻沒想到讓人看到了人性醜惡的一面。康熙「羅美眉」中國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在全國擁有眾多忠實粉絲,由小S徐熙娣和蔡康永主持,帶給了觀眾無價的歡樂。離開家以後,通過模特圈朋友的介紹,羅霈穎接到了廣告通告,因此被知名製作人週遊發掘,出演了處女作《神勇嬌娃》踏進了演藝圈。看「甜美教主」楊丞琳和林志玲的風格,大家就可以明白,臺wan鍾愛甜美可愛的美女類型,所以羅霈穎走紅非常快,出道沒幾年就成為了娛樂圈炙手可熱的女星。
  • 楊乃武和小白菜之冤案,左宗棠在其中扮演了反面角色
    (在楊乃武和小白菜案件中左宗棠的形象並不高大,甚至還是個負面角色)左宗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抗擊太平天國,平定捻軍,剿滅陝甘回亂,晚年更是抬著棺材收復新疆,努力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
  • 左宗棠建一哨所,民國時仍有人值守,見到解放軍後:終於等來換防
    在他們的身邊沒有家人更沒有朋友,唯一擁有的就是無邊荒野,但他們卻毫不後悔,甘願為祖國奉獻自己的所有。在我國清朝時期左宗棠曾在邊疆設立了一個哨所,直到民國時期還有一個班的士兵在那裡值守,但他們不幸被人遺忘,在挨餓受凍4年後才盼來了我國解放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