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和小白菜之冤案,左宗棠在其中扮演了反面角色

2020-12-25 國史拾遺

(在楊乃武和小白菜案件中左宗棠的形象並不高大,甚至還是個負面角色)

左宗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抗擊太平天國,平定捻軍,剿滅陝甘回亂,晚年更是抬著棺材收復新疆,努力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

但這樣一個功照千秋,功勳卓著的名臣卻在晚清奇案「楊乃武和小白菜」中扮演著極不光彩的角色,為了袒護徇私枉法的部下,他是非不分,黑白不認,鼓動殺死楊乃武等人,讓我們看到了滿清官場上官官相護的醜惡現象,即使是左宗棠也不能置身事外。

(清朝晚年大案:楊乃武與小白菜,它引發了浙江官場的大地震)

左宗棠怎麼和楊乃武扯上關係了呢?咱們還得從「楊乃武和小白菜」這樁案件開始說起,餘杭鎮上有個漂亮的小姑娘名叫畢秀姑,由於她長得白皙美麗,平時又愛穿綠上衣白裙子,所以人稱「小白菜」。畢秀姑與葛品連成親後夫妻兩人租住當地舉人楊乃武后屋,起初倒也相安無事,可後來畢秀姑偶爾到楊家陪楊乃武妻子聊天吃飯,楊乃武也偶爾教她識字,街裡街坊的流言蜚語便紛紛傳來,葛品連這人多疑善妒,而葛母更兇悍潑辣,兩人沒少給畢秀姑氣受,而為了避免尷尬,葛品連很快搬離楊家。

(由於楊乃武經常教畢秀姑認字,所以關於兩人的風言風語不絕於耳,葛品連死後,楊乃武被當成了殺人嫌疑犯)

不久以後葛品連突發重病,身上冷熱不止,口吐白沫很快死亡,葛母便懷疑兒子是被楊乃武下毒害死,於是到縣衙喊冤,楊乃武為人耿直又有舉人功名,經常為人打抱不平,還寫詩諷刺餘杭知縣劉錫彤貪贓枉法,所以劉早就對他恨之入骨,見楊乃武成了被告自然樂得落井下石,一通威逼利誘和刑訊逼供,畢秀姑屈打成招,承認丈夫是被自己用砒霜謀殺而死,而這砒霜正是楊乃武所給,得到口供後劉錫彤將楊乃武抓來宣判其罪過,當庭上報革去舉人功名,楊乃武為人強硬,始終不認罪(據說劉錫彤見楊乃武嘴硬,命令上了三次夾棍,楊乃武痛暈三次始終不屈服)。

按照朝廷規矩劉錫彤要將案情上報杭州府由知府再審,為了置楊乃武於死地,劉錫彤重賄杭州知府陳魯,於是陳魯是非曲直一概不問,不分青紅皂白便下令對楊乃武上刑,連番拷打之下楊乃武終於承受不住同意畫押,陳魯便根據畢秀姑和楊乃武的供詞宣布結案,畢秀姑謀殺親夫罪大惡極,判處凌遲處死,而楊乃武與他人妻子通姦,教唆殺人,判處斬首示眾,只等待上級的批准便開刀問斬。

(左宗棠的鐵桿心腹,時任浙江巡撫的楊昌浚,原本不知情的他成了迫害楊乃武和小白菜的主要推手)

楊乃武的姐姐楊菊貞和妻子詹彩鳳根本就不相信品行端正的楊乃武會做通姦殺人之事,對於審判結果兩人表示不服,於是一紙伸冤訴狀投遞到了浙江按察司、布政司和巡撫衙門,狀紙上訴說了楊乃武的冤情,懇請大人秉公辦理。和其他浙江官員相比其實巡撫楊昌浚人不壞,這老兄出是湘軍出身,老師是湘軍元老之一的羅澤南,後來更是跟隨左宗棠鎮壓太平軍,是左宗棠極為看重的部下。雖然位高權重,但楊昌浚為官清廉,做人樸素,由於喜歡吃紅薯還得了個「薯蔬總督」的美名。可惜他戰場上是把好手,但在治理地方,處理刑名上卻十分糊塗,對於楊乃武一案,楊昌浚自己並不做了解,只是派候補知縣鄭錫滜去調查了解案件實情,鄭錫滜剛到餘杭便被劉錫彤賄賂,自然向著他說話,於是上奏楊昌浚本案審理無誤,應當維持原判。楊昌浚得知結果後便不聞不問,按照劉錫彤所擬罪名上奏刑部,只等朝廷回文一到便將楊乃武斬首。

(楊乃武的家人們並沒有放棄希望,既然省裡不能給我們做主,我們就上京告御狀!)

眼看連省府都沒法給楊乃武一個公道,楊菊貞和詹彩鳳乾脆上京告御狀,得,這下浙江省的官員們(尤其是刑名司法系統的官員和政界大佬)成了一條繩子上的螞蚱,畢竟如果楊乃武深受冤屈,從餘杭到杭州再到整個浙江的地方官都難辭其咎,所以別說楊昌浚不知道楊乃武身受冤屈,現在就算是知道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名聲也會一口咬定他有罪,第一次上京告狀毫無疑問失敗了,都察院並未接受楊菊貞的狀紙,並且還把她們押送返回浙江,這樣來看,楊乃武和畢秀姑是死罪難逃了。

(楊菊貞找到了吳以同,又請求夏同善,楊乃武的冤情連翁同龢都知道了)

不過這時候楊乃武舉人的身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作為帝國清貴的讀書人,劉錫彤如此糟蹋斯文濫用刑罰自然有人看不過去,於是楊菊貞去杭州請求弟弟的同學吳以同幫忙(這時候吳以同在紅頂商人胡雪巖家當幕僚)再加上自己曾經在兵部右侍郎夏同善家裡當過保姆,一番懇求下來,吳以同和夏同善答應了幫楊乃武說話。

(帝師翁同龢,在楊乃武案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極力促進案情平反)

有人可能奇怪,為什麼吳以同和夏同善要趟渾水,原因就在於當時讀書人極其看重所謂的年誼(同一年考中進士)、鄉誼(來自同一個地方),封建士紳們通過這種座師、弟子和同年的人際關係構建了潛在的關係網,一來楊乃武好歹是舉人,與眾不同,二來幫助楊乃武也能得個好名聲,所以這兩人都非常熱心。吳以同還沒什麼,夏同善可不得了,這位老兄和翁同龢相交莫逆,翁同龢是什麼人?內閣大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還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夏同善向翁同龢稟報了楊乃武的冤屈,翁同龢表示同情,於是把這事兒告訴了光緒皇帝,還抽了個機會稟報慈禧太后,與此同時夏同善帶著楊菊貞等人到北京拜訪浙江籍官員三十多人,楊菊貞痛斥劉錫彤濫用私刑導致楊乃武屈打成招。

敢打我們浙江的讀書人,這還了得!於是官員們同仇敵愾,紛紛聯名要求重審,於是慈禧太后下諭旨「著由刑部飭浙江巡撫楊昌浚,督同臬司親提鞫訊,務提實情,毋枉毋縱。」好傢夥,這事情越鬧越大,連慈禧太后都插了一腳進來!

於是朝廷派遣禮部侍郎胡瑞瀾作為欽差親審此案,浙江巡撫楊昌浚、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陪同審理,眼看形勢變化已經超出可控範圍,而且會威脅到自己的名聲地位,楊昌浚也顧不得當什麼好官了,先保住烏紗帽再說吧。

楊乃武有浙江的官員保著,難道自己沒有?於是他對胡瑞瀾威逼利誘,這案件從縣令到巡撫均審問多次結果均一致,可見絲毫沒有冤枉楊乃武等人,你小子真想和咱們浙江官員對著幹?再說了老子的背後可有左大人撐腰,你小子惹得起麼!於是胡瑞瀾很沒有骨氣的屈服,在審問時默不作聲,一切交由楊昌浚和邊葆誠做主,眼看楊乃武和畢秀姑二人翻供,邊葆誠喝令上刑,楊乃武雙腿、畢秀姑十指均被夾斷(據說畢秀姑還受了銅絲穿乳之刑),在這樣毒打下兩人只能再次屈服,胡瑞瀾繼續維持原判。

可還沒等楊昌浚等人高興幾天,浙江的士紳們不幹了,他們以汪樹屏為首聯名到都察院陳述了楊乃武的冤屈,並把楊昌浚等人濫用職權,刑訊逼供等情況據實奏告,但因為一個小小的舉人就撼動整個浙江官場未免有點太不值得,於是夏同善意味深長的對慈禧說:「此案如不究明實情,浙江將無一人肯讀書上進矣。」啥意思?這可不只是得罪了一個楊乃武,而是整個浙江的讀書人,您掂量掂量,看看誰的分量重?除此以外,設立在上海租界、不歸清政府管理的《申報》也開始連篇記載楊乃武案情的最新情況,並在民間獲得巨大反響,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權貴士紳,全國上下可都伸長了脖子等著看朝廷怎麼處理,真要偏袒楊昌浚這些官員,恐怕會激起民憤,極大程度上影響政府的聲譽。

而對於慈禧來說,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以來朝廷就只能倚重漢人團練帶兵,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楚軍」、「湘軍」和「淮軍」紛紛冒頭並逐漸尾大不掉,這些人位高權重,互相支援,結黨營私,清廷早就視之為心腹大患,但苦於沒有合適的理由動手,楊乃武一案正好送上門來,於是慈禧快刀斬亂麻:「茲據都察院奏稱,浙江紳士汪樹屏等遣抱聯名呈控,懇請解交刑部審訊,據呈內所述各情,必須徹底根究,方足以成信讞而釋群疑,所有此案卷宗及要犯要證,著即提交刑部秉公審訊,務得確情,期於無枉無縱。至案內各犯,著楊昌浚派要員沿途小心押解,毋得稍有疏忽,致於咎戾。」

於是光緒三年,已經殘疾的楊乃武和畢秀姑被押解送京,脫離了楊昌浚、劉錫彤的勢力地盤,案情大白,楊乃武和畢秀姑把事情來龍去脈一一說清,自己之前所認罪行實在是屈打成招,實在冤枉!而在慈禧的支持下刑部對葛品連開棺驗屍,發現葛品連並沒有中毒現象,楊乃武和畢秀姑果然清白!

(丁寶楨堅決反對平反)

但如果真要為楊乃武翻案,那就代表著包括楊昌浚等一品大員在內的浙江官員必然要被追究行賄、瀆職、枉法等罪責,於是有人不同意了,四川總督丁寶楨就情緒激動,極力反對給楊乃武平反,他衝到刑部大鬧了一番,還針鋒相對的說:「如果這個鐵案要翻,那將來就沒有人敢當地方官了!」作為楊昌浚的老上司,史書上並未記載左宗棠有什麼明顯動作,但後來在他給皇帝上疏中卻高度評價了楊昌浚在浙江的功績—「楊昌浚以餘杭案去官,時論異同,臣固無庸置喙;然觀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見其無負於浙人也。」明顯來看左大人對翻案頗不以為然,楊昌浚可是左宗棠集團的核心成員,左大人當然不會坐視心腹丟官罷職,所以依靠自己的影響,左宗棠號召麾下將領門生極力支持、聲援楊昌浚。

不過在翁同龢(翁同龢堅決主張平反冤案,處罰官員)的授意下御史王昕給慈禧太后上了奏摺,在奏摺中王昕站在朝廷的角度分析了為楊乃武平反的必要性,王昕死死的掐住了楊昌浚等軍功大臣結黨營私,官官相護,毫不將朝廷法度放在眼裡這一要害,楊昌浚背後有著左宗棠、曾國藩、胡林翼、羅澤南等湘軍大佬,正因此他才如此肆無忌憚,如果這次輕輕抬手放過,那些地方大員豈不是更不將朝廷放在眼中?所以為了朝廷威嚴,為了公正法治,更為了打擊朋黨,一定要秉公處理。王昕這番話說到了慈禧的心坎上,於是慈禧明面上公正國家法度,實際上則是對「藐視朝廷法度,欺凌孤兒寡母」的地方大員們施加懲戒,判處罪魁禍首劉錫彤分配黑龍江,其他牽連在案的官員陳魯、鄭錫滜、邊保誠、羅子森等人被革職永不敘用,而楊昌浚和胡瑞瀾這兩名地方大員,朝廷也追究其責任免職為民。

惡徒終於受到應有懲罰,簡直大快人心,可楊乃武和畢秀姑仍未受公正待遇,楊、畢二人明明清白,毫無勾搭通姦之事,可被屈打成招,雙雙成為殘廢,朝廷非但不為其洗刷冤屈,恢復名聲,反而指責楊乃武「不知避嫌」,與他人之妻(畢秀姑)同桌吃飯,杖責一百革除舉人功名,而畢秀姑則「不守婦道」,杖責八十,這還是朝廷開恩「略施薄懲」,可見在慈禧所謂的「平反冤案」不過是借楊乃武敲山震虎,警告地方大員們而已,至於他的悲慘遭遇,誰關心呢!

而慈禧到底不會為了一個舉人遷怒地方大員,糊塗官楊昌浚革職後次年便受到左宗棠的大力保舉,不但官復原職,還官運亨通,在慈禧的關照下一路做到了漕運總督、閩浙總督,富貴終老。而楊乃武雙腿折斷,回家養蠶為生,畢秀姑則出家為尼不問世事,兩人的一生就這樣被斷送,真是天理何在!

相關焦點

  • 楊乃武和小白菜之冤案,左宗棠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反面角色
    (在楊乃武和小白菜案件中左宗棠的形象並不高大,甚至還是個負面角色)左宗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 中國古代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
    「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末轟動一時的大冤案,後來根據此案改編的戲劇和影視作品很多,國內就有1990版和2005版兩部電視劇,分別由陶慧敏和霍思燕扮演小白菜。楊乃武是浙江餘杭縣的舉人,家裡種桑養蠶很富裕。葛品連租楊乃武的房子住,他老婆畢秀姑長得漂亮,常穿綠衣白褲,被人叫做「小白菜」。楊乃武教畢秀姑讀書識字,街坊便有「羊吃白菜」的流言蜚語。為了避嫌,楊乃武退租,葛家搬走了。但有一天,葛品連突然暴斃,楊乃武與小白菜由此陷入深牢大獄。縣官劉錫彤錯誤地驗屍後,嚴刑拷打畢秀姑,逼她承認毒害親夫,並供出砒霜是楊乃武給的。原來縣官與楊乃武有過節,想藉此置他於死地。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真的只是普通的愛情冤案?別被電視劇給騙了
    它們分別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曾被多次翻拍為影視作品,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事實上,這個案件不但不是愛情故事,而且還是一個牽扯甚廣的大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也只是政治博弈所造成的一齣悲劇,其背後的複雜程度早已超出了普通冤案的範疇。
  • 楊乃武與小白菜,明明是普通風化案,為何最後驚動了慈禧太后?
    慈禧垂簾聽政的清朝末年曾發生無數的奇情冤案,根據影響程度劃分遂有「四大奇案」之說。「四大奇案」又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首。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曲折離奇,涉案官員眾多,最後則脫離案件本身,演變成一場上層的權力鬥爭。
  • 楊乃武與小白菜清末冤案的真實案情
    葛品連要小白菜拿一千文錢託喻敬天代買東洋參及桂圓。小白菜煎好後餵給葛品連吃。到下午病情加重。葛品連的母親沈喻氏和義母馮許氏趕到後,請醫生搶救。醫生說是痧症,用萬年青和蘿蔔子煎湯灌救無效,於傍晚時分去世。當時沒有人對死因提出懷疑。到了10日夜間,屍體口鼻流出血水,馮許氏和沈喻氏引起了疑心,由地保王林帶領,要求官府驗屍。知縣劉錫彤帶驗屍差役沈祥和門丁沈彩泉前往。
  •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樁民間冤案,為何引發了清末巨大的官場震動?
    但是,當時葛品連卻讓妻子去給他煎服桂圓和東洋參這兩味上火的大補之物,這就不是滅火,而是加火,葛品連在熱症發作之時,身體本已很是虛弱,此時又吃了這兩味上火的大補之物,這就等於是自尋死路了。本來,其親人對於葛品連的死是沒有其他想法的,都是認為他是病死的。
  • 楊乃武和小白菜的這起清末冤案,帶給現代人這3點啟示
    文/歐陽欣清朝四大冤案,屬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流傳最廣。這冤案被改編成戲曲,電影,電視劇,在豆瓣上竟有十部之多。而相關的小說和坊間故事更是數不勝數,這些故事版本裡要數高陽的流傳最廣,也最受歡迎。今天要和大家聊的這本《小白菜》正是出自高陽之手。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晚清第一個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平反的冤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大清國第一冤案與奇案!也是大清國第一個,因為報紙媒體(申報)的輿論監督,而受到朝廷的重視,最後被平反的一個冤案。原本,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冤案,在腐朽的大清國,類似的冤案每年都會有不少,但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卻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受到朝廷的重視。案件最終送到了慈禧的案頭。透過這場冤案,慈禧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 想當年丨最經典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當屬這一部
    大清官吏之草菅人命,可見一斑。楊乃武教「小白菜」寫字按說這是極明顯的冤案(不過大清朝的冤案也不多此一樁),但楊乃武畢竟是個舉人,家庭與官場總算有些關係,楊乃武在獄中寫了「供辯」,託家人申冤。最主要的變動,就是增加了劉錫彤之子劉子和這個角色。這個紈絝子弟因為饞涎「小白菜」的美色,與藥店老闆錢保生勾結,先用迷藥麻翻了「小白菜」,將其姦污,又趁葛家來開藥的機會暗下砒霜毒死了葛小大(即歷史上的葛品連),知縣劉錫彤為保住兒子,索性設計誣陷楊乃武。實事求是地說,這樣的改編,到底讓這一「奇案」的由頭與之後的發展變得合理了許多(反而現實不一定合理)。
  •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通姦下毒殺人,還是官場派系權鬥?
    憑藉豐富的想像力,久而久之,坊間就有傳言說,這個小白菜與楊乃武有私情。葛品連因為相貌醜陋而自卑,經常擔心年輕貌美的妻子會紅杏出牆,所以一聽到傳聞,就信以為真,還一度和小白菜發生了口角打鬥。謠言猛於虎呀,小白菜和葛品連只好遠離是非之地,搬出了楊乃武的房子。可是剛搬到新房沒有幾個月,葛品連就暴病身亡了。
  • 陳中華: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沒有皇帝出面很難糾正
    陳中華: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沒有皇帝出面很難糾正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悲慘遭遇令人唏噓不已,100多年來,這樁冤案被改編成了戲曲、電影、電視劇、長篇小說等,廣為人知。而小白菜則上眼皮下垂,雙手縮在袖子裡,似乎不大喜歡面對鏡頭。據史料記載,小白菜「美而豔」、「受諸極刑,而色終未衰」,但看照片似乎有些誇張。至於這張照片為何會出現在法國,其中還有一段淵源,而且與當時的慈禧太后有關。楊乃武(1841年—1914年),浙江餘杭人,字書勳,又字子釗,家世以種桑養蠶為業,性格耿直。
  • 楊乃武與小白菜居然留下了合照
    關於晚清時期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100多年來,此案被改編成了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如戲曲、電影、電視劇、長篇小說等。老俞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文化,至今已有30多年。獲悉這條線索之後老俞如獲至寶,通過多方努力終於獲得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照片中的楊乃武眉清目秀,個子不高,比小白菜矮了半個頭。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驚心動魄的政治博弈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無非就是一個伸冤平反的簡單故事,為什麼能流傳如此之廣,以至婦孺皆知?這個冤案為何能驚動垂簾聽政的慈禧老佛爺,為什麼一個並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刑事案件,竟能夠導致浙江官場的大地震,以至上百官員受到牽連?這其中又蘊藏著什麼不可見人的明爭暗鬥?晚清一代宮廷政治的大背景是慈禧與奕訢的權力角鬥。
  • 清末4大奇案之一,楊乃武小白菜冤案,慈禧為何替他們鳴冤昭雪?
    分別是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 這四件奇案中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在後世最為出名,因為根據這一案件所改編的影視劇最多,小白菜也一度成為了冤屈的代名詞。
  • 慈禧太后為什麼如此關注「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
    慈禧之所關注「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其平反昭雪,主要是想藉助對這件影響非常大的晚清四大冤案之一的處理,來打擊她早已擔心難以控制的「湘軍」一系,同時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起到安撫讀書人的心,贏得了百姓的讚譽的作用。
  • 解析: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可惜楊昌濬為保面子和曾參審官員的烏紗帽,竟依仗左宗棠擁兵邊疆之勢,復以「通姦謀命」上奏。清廷委浙江學政胡瑞瀾為欽差大臣,重審此案。但胡對刑法無知,敷衍上諭,劉錫彤又用重金賄賂了胡瑞瀾左右官員,以嚴刑逼供。葛畢氏受不了燒紅銅絲穿乳極刑,再次誣供楊乃武指使殺人。胡瑞瀾以為:「案經反覆推究,供詞僉同,並無濫刑逼供之事。即照本律科斷,楊乃武斬立決,葛畢氏凌遲處死。」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本是普通案件,為何慈禧那麼重視
    按照正常的行為邏輯,慈禧太后這種人物應該關心的都是朝堂之上的國家大事,如果不是因為一些意外的話,她和楊乃武以及小白菜是根本不會有交集的。但事實卻是慈禧太后間接幫助了楊乃武與小白菜贏得了官司,那真的是因為慈禧太后同情這對民間的小人物嗎?
  • 楊乃武與小白菜洗清冤屈後的生活與結局
    如:196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北京曲劇影片《楊乃武與小白菜》,由李寶巖和魏喜奎主演。1963年香港邵氏影片公司拍攝的黃梅調影片《楊乃武與小白菜》,由關山和李麗華主演。1990年上海電視製作中心拍攝的十四集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由孫啟新和陶慧敏主演。
  • 楊乃武和小白菜冤案,到底扳倒了多少大清官員
    說起滿清,也許留給人們的普遍印象就是愚昧和顢頇,或是落後與屈辱。但細細考慮的話,其實其中另有玄機。清朝作為中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積累了千百年的政治經驗,可謂傳統皇權體制的巔峰。當然,「封建」是西方歷史概念,放在中國確實不甚合適。
  • 楊乃武女兒:我父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
    ▍口述 楊濬▍整理 江振國▍本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我是楊乃武的女兒。「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朝末年四大奇案之一。1963年8、9月間杭州各電影院放映《楊乃武與小白菜》,我去看過。杭州曲藝書場評彈團李伯康彈唱這個故事,我也去聽過,總覺得與事實出入太大,有很多真實的情節沒有擺進去,擺進去的卻有許多是不真實的。上京告「御狀」的是我的姑母和我的母親。1914年,我22歲時父親病逝。他們生前經常對子女們談到這件冤獄的內幕。我父親出獄後,曾將此案有關的邸報抄錄下來,還補寫了日記,我也曾看過,但已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