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女兒:我父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

2021-02-07 全球楊氏四知堂宗親匯

紅木真金堂號定製微信15179326266



▍口述 楊濬

▍整理 江振國

▍本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我是楊乃武的女兒。「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朝末年四大奇案之一。解放前幾十年間,編成劇本到處演唱,解放後亦曾多次上演。1963年8、9月間杭州各電影院放映《楊乃武與小白菜》,我去看過。杭州曲藝書場評彈團李伯康彈唱這個故事,我也去聽過,總覺得與事實出入太大,有很多真實的情節沒有擺進去,擺進去的卻有許多是不真實的。上京告「御狀」的是我的姑母和我的母親。1914年,我22歲時父親病逝。他們生前經常對子女們談到這件冤獄的內幕。我父親出獄後,曾將此案有關的邸報抄錄下來,還補寫了日記,我也曾看過,但已散失。我早就想把這一事件的真相寫出來。現在盡我所知詳細敘述,以供搜集近代史料以及研究這一歷史故事者參考。

 

構怨由來

 

我家世居浙江餘杭縣城內澄清巷口西首,即從前的太炎街,現在的縣前街,距離縣衙門只有百餘步。家境小康,祖父樸堂以養蠶種桑為業。我的父親楊乃武,字書勳,又字子釗,排行第二,人們都稱他楊二先生。20多歲考取了秀才。我的姑母楊菊貞(淑英)出嫁後不久,姑父即去世,姑母青年守寡,住在娘家。因我父在襁褓之中,即由我姑母帶領,因而姐弟情深。母親詹彩風是一個勤勞節儉的婦女,種桑、種地、養蠶,終日勞碌。我父親性情耿直,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他總是好管多說,又常把官紳勾結、欺壓平民等事編成歌謠。官府說他慣作謗詩,毀謗官府。

 

餘杭倉前鎮,距縣城十餘裡,地臨苕溪,舟運暢達,當年是漕米集中的地方。百姓完糧,陋規極多,交銀子有火耗,交糧米有折耗,量米時還要用腳踢三腳,讓米溢出斛外,溢出的米不許農民掃取。受欺的都是一些中小糧戶,他們叫苦連天。我父親代他們交糧米,又代他們寫狀子,向衙門陳訴糧胥剋扣浮收,請求官府剔除錢糧積弊,減輕糧戶額外負擔。當時餘杭縣官劉錫彤,為官貪暴,見我父親寫狀子告糧吏浮收舞弊,認為是多管閒事。倉前鎮收糧官何春芳更反咬我父一口,說我父鼓動農民抗糧不交,代農民包交漕米,從中牟利。劉錫彤根據何春芳的反訴,傳我父去訊問。我父據理辯白,劉錫彤說我父吵鬧公堂,目無王法,面加斥逐。錢糧之舞弊如故。我父親憤恨不過,於夜間在縣衙照牆上貼上一副對子:「大清雙王法,浙省兩撫臺。」因為大清曾有明令,量米不許用腳踢,撫臺也有布告,溢米準由糧戶掃取,但餘杭卻仍是不改。由於此事,縣官、胥吏都怨恨我父親。

 

小白菜與葛品連

 

電影、小說、戲劇、評彈以及清末民初一些文人所寫的稗史、筆記,對小白菜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一說她不是餘杭人,是太平天國時從南京逃難出來的一個難民的女兒,父親是個教書先生,在逃難中死了,小白菜母女即流落於餘杭倉前鎮;一說她本是個土妓;一說她是葛家的一個童養媳;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所知道的小白菜姓畢,餘杭人。家裡很苦,童年即死了父親,既無伯叔,亦無兄弟。因生活無靠,其母王氏即改嫁於一個叫喻敬天的小販。小白菜隨母到喻家,容貌秀麗,人很聰明,但為繼父所不喜,在家幫母親做些粗活,常受市井無賴的調笑侮辱。因她歡喜穿件綠色衣服,系條白色圍裙,人又清秀,街坊給她起個綽號叫「小白菜」。又因她嫁後,丈夫像《水滸傳》中的武大,而她俊俏如潘金蓮,又叫她畢「金蓮」。又因丈夫是做豆腐的,又叫她「豆腐西施」。這些外號.都是帶有侮辱性的,她的本名叫畢秀姑。

 

其夫葛品連乳名「小大」,是餘杭倉前鎮對岸葛家村人。家裡原開豆腐店,父親死後,豆腐店不開了,品連就到餘杭一個豆腐作坊當夥計。母親葛喻氏,在品連之父死後,改嫁給一個做木匠的沈體仁,故又稱沈喻氏。1871年(同治十年)沈喻氏託品連的乾娘馮許氏為媒,聘畢秀姑為品連之妻。因品連家無房屋,於1872年三月(農曆,下同)暫贅喻敬天家成親,秀姑時年18歲。

 

流言是怎樣起來的

 

葛品連入贅秀姑之繼父喻敬天家成親後,因房屋狹窄,久居不便,想在外面另租房屋。適我家請沈體仁修房子,房屋修好,三樓三底,除自居外尚有餘屋一間。葛品連即託沈體仁向我父承租,月租1000文。是年四月二十四日,葛品連與畢秀姑搬到我家居住。品連每天半夜就要起床做豆腐,因此常宿在豆腐作坊,不常回家。

 

我父母見秀姑聰明伶俐,都很喜歡她。秀姑常請我父親教她識字,以後我父又教她念佛經。因為品連常不在家,她只是一個人,我母親常叫她在我家吃飯,吃飯時是與我父母及姑媽同桌吃。秀姑在成親前常受人欺侮,搬入我家後,一些市井無賴就不敢來了,因為我父看到這些人來是要罵的。

 

這些無賴便製造謠言,說「羊(楊)吃白菜」。謠言傳到品連耳裡,品連也有些懷疑,有幾個晚上潛回家,在門外屋簷下偷聽。只聽到我父在教秀姑讀經卷,並未聽見其他私情。品連將謠言及偷聽情形,告知其母沈喻氏。沈喻氏來時,也看到過秀姑與我父同桌吃飯,聽品連一說,心裡也有些懷疑。沈喻氏偶爾把這件事向鄰舍談起,於是巷閭遍傳,流言就更多了。

 

這種流言蜚語,我父親母親尚不知道。一天品連回家,我父親向他討取房租,因房租已欠了幾個月。品連去向他母親商借,他母親說,外間閒言很多,為了避免嫌疑,最好另行租屋居住。於是在同治十二年閏六月,品連與秀姑即移居太平弄口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秀姑搬出後,我父即從未到過葛家,秀姑亦未來過。

 

案情發端

 

秀姑自我家搬出後,又常受外人欺侮。縣衙門有個捕役名叫阮德,他有個姐姐叫阮桂金,已嫁過三個男人,與糧胥何春芳有染。知縣劉錫彤有個兒子叫劉子翰,即劉海升,是個花花公子,常與何春芳作冶遊,素知畢秀姑美而豔,欲得之而無由。劉子翰與一傭婦有私,遂謀之於婦。

 

傭婦一日假以他事誘秀姑至其家,抵時,劉子翰已先在,即用暴力強姦之。秀姑懼劉公子權勢,又怕事洩不見諒於其夫,因亦不敢聲張,傭婦卻將此事洩之於阮桂金,阮桂金告訴了何春芳。何春芳亦早思染指秀姑,得知此事,於八月二十四日潛至葛家,適值王心培夫婦均不在家,何春芳即以劉子翰之事要挾秀姑與之狎,秀姑堅拒之。

 

正推拒間,葛品連適自外歸,秀姑哭訴,品連與何春芳即相罵起來,何春芳悻悻而去。此事街坊鄰舍均有聞知。何春芳走了以後,品連即責罵秀姑,認為在楊家時已有謠言,今又發生此事,更疑秀姑不端,對秀姑不滿,常藉故打罵。


一日品連叫秀姑醃菜,至晚回家時,菜尚未醃,即將秀姑痛打一頓。秀姑氣得把頭髮剪掉,要入庵為尼。兩個人的母親沈喻氏和喻王氏均聞訊趕來,詢問王心培,得悉吵架原因。秀姑之母喻王氏氣得直哭,說醃菜小事,何必這樣痛打。品連之母沈喻氏,也責罵品連不是,品連說是打她一頓出出氣。經勸解後,兩口子亦即和好如初。

 

十月初七日,葛品連身發寒熱,雙膝紅腫。秀姑知他有流火瘋症,以為他是發流火,勸他請個替工,休息兩天。品連不聽,仍然到豆腐店上工。初九日早晨,品連因病身體不能支持,由店回家,走過點心店,還買食粉團。但走到學宮化字爐前,即嘔吐。

 

到家時,王心培之妻站在門前,見其兩手抱肩,發寒發抖,呻吟不絕。品連走進家門,秀姑扶其上樓,代為脫衣睡下,仍嘔吐發冷,叫秀姑給他蓋上兩床被。秀姑坐在床前問他病情,他說初七日到店,兩天來身體發冷發熱,恐系疾發氣弱之故,叫秀姑拿lOOO文錢託喻敬天代買東洋參及桂元。

 

買來後,秀姑為之煎湯服下,井請王心培之妻去告知其母喻王氏。喻王氏趕來,見品連仍臥床發抖,時欲作嘔,照料了半天即回家去了。下午,秀姑聽品連喉中痰響,口吐白沫,問之,已不能說話,秀姑情急,就喊叫起來。王心培聞聲上樓,秀姑告知情由,並請王心培速去通知沈喻氏、喻王氏。兩氏趕到時,品連已不能開口了,急延醫診視,說是痧症,用萬年青蘿蔔子煎湯灌救,無效,申時氣絕身死。沈喻氏為之易衣;屍身正常,並無異樣,當時都沒有什麼懷疑。

 

葛死時正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氣候很暖,品連身胖,至初十夜間屍體口鼻內有淡血水流出。(《洗冤錄》上說:流火忌桂元,服之口鼻出血足以致死。)品連義母馮許氏對沈喻氏說,品連死得可疑。沈喻氏痛子心切,又見屍體臉色發青,心中也生疑,就盤問秀姑,秀姑說並無別樣情事。馮許氏即去叫來地保楊仁(即王林),告以品連身死可疑,請楊仁代繕呈詞,到縣喊告。呈詞中亦僅說死因不明,並未涉及任何人。

 

十一日黎明,由楊仁、沈喻氏赴縣衙喊告。知縣劉錫彤聽說出了命案,即擬打轎帶領仵作前往驗屍。此時適有當地一個紳士陳湖 (即陳竹山)到縣衙來給人看病,陳是個秀才,懂得一點醫道,平日進出官府,與我父不睦。他聽說葛品連身死不明,屍親喊告,即對劉錫彤說,外面早有傳言,說楊乃武與葛品連之妻有私。自楊家搬出後,葛品連之妻即與夫經常吵鬧,並把頭髮剪去,今葛品連暴亡,內中恐有別情。

 

劉錫彤聽說,即叫人出去打聽,果然有這種說法,劉錫彤隨即前往驗屍。當時屍已膨脹,上身作淡青色,肉色紅紫,仵作沈祥辨認不真,把手指腳趾灰暗色,認作青黑色;口鼻裡血水流入兩耳,認作七孔流血;用銀針探入喉管作淡青色,認作青黑色,銀針抽出時,並未用皂角水擦洗,即認作服毒。因屍體未僵,仵作稱系煙毒,門丁沈彩泉因聽了陳竹山說的話,心疑與我父有關,就說不是煙毒,一定是有人用砒毒死。

 

一謂煙毒,一謂砒毒,兩人爭論起來,仵作即含糊報稱是服毒身死,填入屍格。劉錫彤聽說是服毒身死,當即傳問屍親鄰舍,都不知毒藥從何而來。劉錫彤亦固有陳竹山先入之言,已懷疑與葛畢氏秀姑有關,當即將秀姑帶回縣署。

 

縣官初訊

 

劉錫彤把秀姑帶回縣衙後,當天即坐堂審訊,追問秀姑毒藥從何而來,秀姑供不知情。劉先是百般勸誘,秀姑仍說不知其夫是服毒身死,更不知毒藥從何而來。審了半天,秀姑始終說不知。夜間再審,劉錫彤不問毒藥來源,卻要她供出曾與何人通姦。秀姑也說沒有,一再逼問,都說沒有。又問他居在楊乃武家,是否與楊某有過私情,秀姑說楊某除教她識字讀經外,並無別樣不好的事。

 

審了多時,仍審不出姦情。劉子翰、何春芳恐逼問姦情,秀姑要說出他二人之事,當夜即叫阮桂金入獄誘騙恐嚇秀姑,對秀姑說:葛品連是毒死,驗屍已經明確。外面都傳說是你謀殺親夫,這個罪名一成立,就要凌遲處死。要想活命,只有說是別人叫你毒死的。你在楊家住過,外面早有人說你和楊某有關係,你如果說出是楊某叫你毒死的,你就不會得死罪了。楊是新科舉人,有面子,也不會死。還威脅她決不能說出劉公子之事,此事毫無對證,說出來就是誣陷好人,要罪上加罪。秀姑不語。

 

第二天再審時,劉錫彤逼問毒藥及姦情,秀姑還是說不知道。劉錫彤就叫動刑,一連三拶(zan,舊時夾手指的刑具)。秀姑初次受刑,熬刑不過,既不敢說劉公子之事,又想不出別人,只好照阮桂金所教的話供了。說我父初五日曾到她家裡,給她一包藥,說是治流火的,吃下去就死了。

 

劉錫彤取得秀姑口供後,立即傳訊我父親。我父母在家聽說葛品連被人毒死,正在詫異,縣裡來傳,即隨差人前去。一到就在花廳審問,劉錫彤叫我父供出如何用毒藥毒死葛品連。我父即怒斥劉錫彤憑空誣陷。劉出示秀姑原供,我父仍堅稱絕無此事。因為我父是新科舉人,不便用刑,12日即申請上司將我父功名革去。

 

不等上面批下來,第二次審問即動刑,一連審了數次,夾棍火磚等刑都使用了,我父還是沒有承認。我有個堂叔楊恭治,舅父詹善政,聞知上情,以我父初五日正在南鄉我外婆詹家除靈,無由交給畢秀姑毒藥,顯然是秀姑亂供誣陷,即赴縣稟訴,為我父剖白。劉錫彤提案質訊,秀姑畏刑,仍是照前供說。劉錫彤即認為案情已明,就將驗屍審訊各情,詳報上司。

 

知府再審

 

劉錫彤自恃朝中有人,與知府之關係又密,認為案經上詳,即可定讞(yan審判定罪)。當時杭州知府陳魯(伯敏)翻閱原詳,見我父並未承認,就叫把全案人犯案卷解府覆審。10月 20日我父和秀姑、沈喻氏、喻王氏及我的母親以及其他有關人證,都被解到杭州。劉錫彤親到杭州打點,解送杭州府的原供都作了捏造修改。把沈喻氏供稱死者口鼻流血,改為七竅流 血;銀針未用皂角水擦洗,加上已用皂角水擦洗;因我舅父說初五日我父在南鄉詹家,即將秀姑所供初五日授予流火藥,改為初三日授予毒藥。

 

陳魯是軍功出身,看不起讀書人。他早知我父慣作謗詩,毀謗官府,認為我父是一個不守本分的人。倉前鎮糧戶鬧糧的事,也知是我父為首。又有劉錫彤先入之言,故此案一解到府裡,即不容我父置辯,第一次審問,即用刑逼供。

 

秀姑因有供在先,不敢翻供。沈喻氏聽秀姑誣供毒藥是我父所給,亦改供說在品連死時見死得可疑,即盤問秀姑,秀姑說是楊乃武叫她下毒的。與在縣原供及到縣喊告之呈詞,完全兩歧。陳魯並不究問,卻用嚴刑逼問我父,跪釘板、跪火磚、上夾棍,幾次昏去。

一連幾堂,我父熬刑不過,只得誣服,混供曾至秀姑家給予毒藥,囑其毒死本夫。陳魯又逼問毒藥從何而來,我父說前次到杭州回餘杭路過倉前鎮,用40文錢買了一包紅砒,說是毒老鼠的。問他在哪個店裡買的,店主叫什麼,我父說在愛仁堂藥鋪,店主叫錢寶生。

 

陳魯取得我父口供後,不傳錢寶生來對質,卻叫劉錫彤於27日轉回餘杭傳訊錢寶生,訊問他賣砒經過。劉錫彤在傳訊錢寶生之前,恐怕錢寶生不肯承認,就和一個曾任杭州府幕客的倉前人章濬(即章綸香)相商。

 

章綸香曾做幕客多年,當時是餘杭的訓導,為餘杭紳士中的一個頭兒,平日與我父亦合不來,我父寫的謗詩中也曾罵過他。章綸香當即向劉錫彤獻計,由他先寫信通知錢寶生,叫他大膽承認,決不拖累。如果不承認,有楊乃武親口供詞為憑,反而要加重治罪。

 

錢寶生到縣,劉錫彤問他賣砒經過,錢寶生說這個月並沒看見過楊乃武到倉前,更沒有賣過砒霜。並且說愛仁堂是個小藥鋪,鋪裡並沒有砒霜。劉錫彤一再威逼騙誘,錢寶生以確無此事,還是不肯承認。而且說他的名字也不叫錢寶生,是叫錢坦。從來沒用過錢寶生這個名字。

 

錢寶生有個弟弟錢塏聽說他哥哥被捉到縣裡,即趕來打聽內情,設法營救。他知道陳竹山和知縣官熟識,就去懇託陳竹山進縣裡說情,陳竹山陪錢塏去到縣衙門房時,劉錫彤正在花廳上訊問錢寶生,不便進去,就在門房裡叫門丁沈彩泉把我父在府裡的原供要來看看。

 

門丁進去把劉錫彤抄來的我父原供給陳竹山看,陳竹山見供詞上是說買砒毒老鼠用的,即對錢塏說,主犯所供買砒是為毒老鼠之用,賣砒的藥鋪並不知道是毒人,故承認下來,沒有什麼罪,至多是杖責,不承認,反而有罪。如果承認,可請縣裡給張無幹的諭帖,這樣就不會有拖累了。

 

陳竹山正在與錢塏商議此事,錢寶生退下來了。寶生見到他弟弟錢塏就說,縣官強迫他承認賣過砒霜給楊乃武,他沒有賣過,怎麼可以承認呢?陳竹山就走上去照方才和錢塏商議的話,勸錢寶生承認。並說他可以代為說話,請縣裡出給他無幹諭帖。錢塏也勸他哥哥承認。錢寶生聽他們這樣一說,就答應了,當即在門房裡出了一張賣砒的甘結。陳竹山拿了甘結進去見劉錫彤,劉錫彤見取得了甘結,也就給了錢寶生無幹的諭帖。劉錫彤騙得了錢寶生賣砒甘結後,即日送府。陳魯即據供詞及甘結定案,按律擬罪;「葛畢氏凌遲處死」,「楊乃武斬立決」。

 

按察巡撫會審

 

陳魯嚴刑逼供,草率結案,此事立即哄傳全省。當時距離鄉試結束還不久,我父親就是這一年八月鄉試時考取第48名舉人的;許多鄉試沒有考取的生員,對考取的人本來就心懷妒忌,聽到新科舉人中出了謀夫奪妻的兇案,都幸災樂禍,奔走相告。還有出入官府的一些士紳幕客,平日不直我父之為人者,也都推波助浪,眾口一詞,指我父為十惡不赦的大壞人,都以早日看到處斬為快。

 

這時我一家六口,家破人亡的慘禍已在目前,我母親日夜啼哭,雙目盡腫。我姑媽楊菊貞(葉楊氏)知我父是受刑誣服,即到處奔走設法要救我父一命。她在城隍山的城隍廟求了一個籤,籤詩說,「荷花開處事方明,春葉春花最有情,觀我觀人觀自在,金風到處桂邊生。」城隍山的測字先生解釋說還有救星,到荷花開時,冤情就可以明白;桂花開時,人就可以平安歸來。

 

她又去扶乩,乩壇批了兩句詩:「若問歸期在何日,待看孤山梅綻時」。這些當然都是無稽,但是舊社會是講迷信的,我姑媽很有信心。她自幼與我父相依為命,今見我父罹此奇冤,悲憤萬分。我姑媽問沈喻氏,知她在縣裡和府裡口供都不一樣;問錢寶生的母親和愛仁堂夥計,都說沒有賣過砒霜,冤情很明顯。她恨這些瘟官對老百姓太殘忍,把人的性命看得不值一根草,拼死也要為弟弟伸冤,就準備上省告冤狀。

 

我母親這時生了我哥哥榮緒,前清規定女人不能遞呈告狀,就請我舅父詹善政作「抱告」,到省裡向臬司、藩司、撫臺衙門投狀告冤情。這時杭州知府陳魯已將此案詳報按察使署。這個按察使也是一個只曉得做官弄錢的糊塗官,案子到了按察使署,只過了兩堂,即認為原審無誤,照原擬罪名詳給巡撫定讞。

 

此案到了巡撫衙門,當時浙江巡撫楊昌濬派臬臺會審,在審問時,不問案情真假,一味庇護府縣原判。我父一再供稱並無在倉前愛仁堂買砒霜之事,前系畏刑亂供。楊昌濬派了個候補知縣鄭錫滜做密查委員,到餘杭去密查。

 

委員未到,劉錫彤就知道了訊息,先與幕客商議,作好了布置。叫陳竹山先去通知錢寶生,叫他按前具甘結承認賣砒是實。委員到餘杭並未進行密查暗訪,倉前鎮也未去,只找錢寶生談了一談,錢寶生承認賣過砒霜,就算密查確實。

 

劉錫彤又重賄委員,盛席招待。委員就住在縣衙裡,竟聽一面之詞,以「無冤無濫」會同劉錫彤稟復。楊昌濬也就認為案情確實,即依照杭州府原擬罪名斷結,勘題上報。巡撫是最後一審,至此已是鐵案難翻了。只要刑部回文一到,就要立即執行...眼以疲勞.(欲知後事,明日分解)

 


堂號活動倒計時第(2)天

為何家裡要請堂號(請點擊原 文 鏈 接)

往期精彩回顧:點擊下面標題查看



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
    「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末轟動一時的大冤案,後來根據此案改編的戲劇和影視作品很多,國內就有1990版和2005版兩部電視劇,分別由陶慧敏和霍思燕扮演小白菜。楊乃武是浙江餘杭縣的舉人,家裡種桑養蠶很富裕。葛品連租楊乃武的房子住,他老婆畢秀姑長得漂亮,常穿綠衣白褲,被人叫做「小白菜」。楊乃武教畢秀姑讀書識字,街坊便有「羊吃白菜」的流言蜚語。為了避嫌,楊乃武退租,葛家搬走了。但有一天,葛品連突然暴斃,楊乃武與小白菜由此陷入深牢大獄。縣官劉錫彤錯誤地驗屍後,嚴刑拷打畢秀姑,逼她承認毒害親夫,並供出砒霜是楊乃武給的。原來縣官與楊乃武有過節,想藉此置他於死地。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晚清第一個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平反的冤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大清國第一冤案與奇案!也是大清國第一個,因為報紙媒體(申報)的輿論監督,而受到朝廷的重視,最後被平反的一個冤案。原本,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冤案,在腐朽的大清國,類似的冤案每年都會有不少,但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卻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受到朝廷的重視。案件最終送到了慈禧的案頭。透過這場冤案,慈禧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 楊乃武與小白菜居然留下了合照
    關於晚清時期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100多年來,此案被改編成了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如戲曲、電影、電視劇、長篇小說等。老俞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文化,至今已有30多年。獲悉這條線索之後老俞如獲至寶,通過多方努力終於獲得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照片中的楊乃武眉清目秀,個子不高,比小白菜矮了半個頭。
  • 楊乃武和小白菜的這起清末冤案,帶給現代人這3點啟示
    文/歐陽欣清朝四大冤案,屬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流傳最廣。這冤案被改編成戲曲,電影,電視劇,在豆瓣上竟有十部之多。而相關的小說和坊間故事更是數不勝數,這些故事版本裡要數高陽的流傳最廣,也最受歡迎。今天要和大家聊的這本《小白菜》正是出自高陽之手。
  •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始末:通姦下毒殺人,還是官場派系權鬥?
    那葛品連的死,會不會就是小白菜與楊乃武通姦,然後謀殺親夫呢?2. 借桃色緋聞,縣太爺要造冤案知縣劉錫同,對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毒殺武大郎的故事很熟悉。他一聽到小白菜和楊乃武的桃色緋聞,心裡非常高興,終於有機會把楊乃武套進案子裡,定他個通姦殺人之罪,然後置他於死地。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 楊乃武與小白菜清末冤案的真實案情
    小白菜矢口否認。當晚,阮桂金到獄中騙她說:葛品連驗屍已確認是毒死,只要說是楊乃武給的毒藥可免死罪,楊乃武是新科舉人也不會處死,否則你將被三十六也魚鱗刳!第二天劉錫彤再度逼問,小白菜仍說不知道。於是,差役一連三根拶(zan)子夾住她的手指,痛徹心扉。小白菜熬刑不過,只得按阮金桂的話招供,說10月5日楊乃武曾到她家給她一包為葛品連流火的藥。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始末經過
    作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再經過了無數的民間流傳和演繹,「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已經是婦孺皆知的舊聞。但是,關於兩位當事人最後的結局和命運,或許很多人並不知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那段歷史,回顧「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始末和經過。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真的只是普通的愛情冤案?別被電視劇給騙了
    它們分別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曾被多次翻拍為影視作品,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事實上,這個案件不但不是愛情故事,而且還是一個牽扯甚廣的大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也只是政治博弈所造成的一齣悲劇,其背後的複雜程度早已超出了普通冤案的範疇。
  • 陳中華: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沒有皇帝出面很難糾正
    陳中華: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沒有皇帝出面很難糾正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悲慘遭遇令人唏噓不已,100多年來,這樁冤案被改編成了戲曲、電影、電視劇、長篇小說等,廣為人知。杭州市餘杭區的文史專家俞金生在2004年5月的一次偶然機會,獲得一條重要線索:在湖北省浠水縣的一位楊氏後裔,有一張來自法國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的老照片。俞金生最終獲得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照片中的楊乃武眉清目秀,個子不高,比小白菜矮了半個頭。楊乃武用二隻手託著沉重的枷鎖,以便減輕枷鎖對二人肩部的壓迫。
  • 楊乃武與小白菜洗清冤屈後的生活與結局
    如:196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北京曲劇影片《楊乃武與小白菜》,由李寶巖和魏喜奎主演。1963年香港邵氏影片公司拍攝的黃梅調影片《楊乃武與小白菜》,由關山和李麗華主演。1994年臺灣拍攝的四十三集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由張晨光和俞小凡主演。2005年大陸拍攝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劇《新楊乃武與小白菜》,由邱心志和霍思燕主演。2011年大陸拍攝的三十三集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由劉家良和毛林林主演。
  • 清朝楊乃武小白菜案始末:楊乃武與小白菜沒有你們想像中那麼純潔
    小時候看過《楊乃武與小白菜》電視劇,劇中小白菜與楊乃武被冤枉,案子一層一層的審,最終終於還了兩人的清白。
  •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樁民間冤案,為何引發了清末巨大的官場震動?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就是發生在湘淮派官員佔據的江浙地區的一件冤案。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二日清晨,餘杭知縣劉錫彤突然收到差役提交的在豆腐店幫工的葛品連生母沈喻氏要求驗屍的呈詞,於是立即升堂查問。一番查問後,劉錫彤從葛品連的親戚口中大致了解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 楊乃武和小白菜之冤案,左宗棠在其中扮演了反面角色
    但這樣一個功照千秋,功勳卓著的名臣卻在晚清奇案「楊乃武和小白菜」中扮演著極不光彩的角色,為了袒護徇私枉法的部下,他是非不分,黑白不認,鼓動殺死楊乃武等人,讓我們看到了滿清官場上官官相護的醜惡現象,即使是左宗棠也不能置身事外。
  • 清末4大奇案之一,楊乃武小白菜冤案,慈禧為何替他們鳴冤昭雪?
    分別是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 這四件奇案中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在後世最為出名,因為根據這一案件所改編的影視劇最多,小白菜也一度成為了冤屈的代名詞。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背後驚心動魄的政治博弈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無非就是一個伸冤平反的簡單故事,為什麼能流傳如此之廣,以至婦孺皆知?這個冤案為何能驚動垂簾聽政的慈禧老佛爺,為什麼一個並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刑事案件,竟能夠導致浙江官場的大地震,以至上百官員受到牽連?這其中又蘊藏著什麼不可見人的明爭暗鬥?晚清一代宮廷政治的大背景是慈禧與奕訢的權力角鬥。
  • 想當年丨最經典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當屬這一部
    楊乃武教「小白菜」寫字按說這是極明顯的冤案(不過大清朝的冤案也不多此一樁),但楊乃武畢竟是個舉人,家庭與官場總算有些關係,楊乃武在獄中寫了「供辯」,託家人申冤。又趕上剛成立的上海《申報》把這個案子看作賣點,持續3年4個月進行跟蹤報導,引來社會對這個「桃色」案件的廣泛關注,甚至驚動了慈禧太后為此下了10道上諭。
  • 楊乃武和小白菜之冤案,左宗棠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反面角色
    但這樣一個功照千秋,功勳卓著的名臣卻在晚清奇案「楊乃武和小白菜」中扮演著極不光彩的角色,為了袒護徇私枉法的部下,他是非不分,黑白不認,鼓動殺死楊乃武等人,讓我們看到了滿清官場上官官相護的醜惡現象,即使是左宗棠也不能置身事外。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本是普通案件,為何慈禧那麼重視
    按照正常的行為邏輯,慈禧太后這種人物應該關心的都是朝堂之上的國家大事,如果不是因為一些意外的話,她和楊乃武以及小白菜是根本不會有交集的。但事實卻是慈禧太后間接幫助了楊乃武與小白菜贏得了官司,那真的是因為慈禧太后同情這對民間的小人物嗎?
  • 楊乃武與小白菜,明明是普通風化案,為何最後驚動了慈禧太后?
    慈禧垂簾聽政的清朝末年曾發生無數的奇情冤案,根據影響程度劃分遂有「四大奇案」之說。「四大奇案」又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首。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曲折離奇,涉案官員眾多,最後則脫離案件本身,演變成一場上層的權力鬥爭。
  • 解析: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解析: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作者:轅固小生楊乃武與小白菜,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同治年間,楊乃武與葛畢氏被懷疑通姦殺夫,在刑囚後認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此案驚動朝廷,在數度更審後雖還予清白,然而兩人受盡酷刑折磨的悲慘遭遇仍令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