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長江三峽航拍老照片,感受恢弘壯麗的西壩、葛洲壩等景色

2021-01-09 歷史舊影

巫山縣城地處長江北岸,位於長江與大寧河交江處的西側,歷朝歷代都是巫山郡長治地為全縣的攻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巫山老縣城解放前名為中和鎮,1950年改名域關鎮,1981年更名巫峽鎮。巫峽鎮名稱來歷,《巫山縣地名錄》載「因地處巫峽口而得名」。圖為巫山城、文峰山江段航拍。

香溪本是一條小溪。千百年來,從神農架綿延的叢山峻岭間源起,經山體裂縫滲濾、由洞穴暗流沉澱後,來到了長江三峽西陵峽入口的兵書寶劍峽的北岸。圖為香溪峽及新灘航拍。

新灘灘長約2公裡,由頭灘、二灘與三灘(也稱上灘、中灘、下灘)組成。頭灘的雞心石與二灘的天平石將江水分成三個航漕。《秭歸縣交通志·航道》中載「枯水季節,水落石出,形成陡坎跌水,落差竟3米多。靠北又有三尖石臥江心阻截中流,還有狀如天平的天平石阻截江水正流,航行必走『S』航道才能過灘。」也就是說,新灘兩岸都是險灘。圖為新灘江段航拍。

長江三峽又名峽江或大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嘉慶重修一統志·夔志府一·大江》:「舊《志》:自瞿唐而下,謂之峽江 。圖為峽江航拍。

衝出三峽崇山峻岭的長江航拍。

峽江航拍。

三鬥坪鎮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鎮政府駐地,三鬥坪鎮地處「三峽畫廊」之稱的西陵峽畔,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壩址所在地,譽稱三峽壩首第一鎮,西與偉大詩人屈原故裡—秭歸新縣城接壤,東與宜昌市點軍區毗鄰。圖為宜昌蓮沱天柱山以下、橋邊上峰尖、三鬥坪東部一帶江段航拍。

平善壩位於長江西陵峽右岸的松門溪入江處,上距石牌約2.5公裡水路、下距葛洲壩碼頭約13公裡水路。平善壩又名平喜壩,《方與紀要》卷78夷陵州「大江條下「今州西北ニ十五裡有平喜壩。凡自蜀出峽至比相慶。故名。老平善壩在葛洲壩畜水後沒於水中,村民就地後移後是為現平善壩。圖為黃貓峽平善壩江段航拍。

西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是長江中心的一個小島。長約3500米,寬約900米。葛洲壩水利樞紐它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離長江三峽出口南津關下遊2.3公裡。它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1971年5月開工興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復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圖為宜昌西壩、葛洲壩航拍。

相關焦點

  • 中國長江第一壩,景色宜人的宜昌葛洲壩,三峽遊玩的好地方
    在宜昌市三峽出口約3公裡的地方,葛洲壩水利樞紐是中國在長江幹流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壩」。站在西陵峽口,眺望葛洲壩這座水利樞紐工程,好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風光秀麗的三峽峽口,自然風光和人工奇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美麗的三峽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1911年湖北宜昌老照片,俯瞰壯麗的宜昌城與天然塔
    天然塔位於湖北省宜昌城東南長江北岸,據1999年版的《宜昌市志·文化·文物》載:「天然塔位於宜昌城東南長江北岸,相傳為晉代郭璞僑居夷陵時所建,明廢。」直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春,才由東湖縣當時的士紳、士民的積極支持下,天然塔在修建期間共投入土木磚石各種建築師和工匠100餘名,歷時3年,終於建成。現存的天然塔便是清乾隆時這次重建的古建築。圖為天然塔。鎮境山位於今天宜昌市東山大道、鎮平路、獅子嶺路和夜明珠路交匯處,這裡可遠眺葛洲壩,俯瞰西陵山上的嫘祖廟。鎮境山是宜昌古城的西北屏障,它一直是軍事要地。
  • 三峽工程截流紀念園記
    2004年9月28日,由長江三峽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三峽工程截流紀念園」,在雄偉的三峽大壩下遊平臺奠基。無論是作為宵衣旰食的建設者一員,還是作為運籌帷幄的工程建設管理者,中國三峽總公司新一任掌門人李永安欣喜地為紀念園掀一鍬土,感覺是填進了一代水電人的驕傲與祈盼。
  • 三峽大壩建成前,長江三峽風景舊照
    點上面免費關注 01 三峽風景甲天下 03 長江三峽西起點-白帝城
  • 葛洲壩故事:西壩中學教師「抗擊疫情」願當志願「兵」
    有召必戰,迅猛出擊協助西壩光明路社區開展防疫宣傳的「徵兵」命令一下達,宜昌市九中就成立了以黨支部副書記鄔靜為總指揮,副校長別曄、鄭媛為副總指揮的九中在宜黨團員防疫宣傳志願服務指揮部。三位在宜校級領導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統一部署,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協同作戰。
  • 1927年民國三峽老照片,那些景觀已成絕響
    引子1927年的夏天,日本間諜來到三峽,留下了10張西陵峽、瞿塘峽、巫峽的老照片,圖遊華夏網一直在整理日諜調查中國期間所拍攝的大量照片,並根據拍攝地點歸檔解讀,後期我們將編輯成系列專欄,敬請期待!圖片解讀1、宜昌段的三峽,日本人當時稱之為宜昌峽,應該就是西陵峽,拍攝時爬到高處,一棵姿形俊逸的小樹旁,狗尾巴草風中輕搖,下方的長江水滾滾東流,峽谷的氣勢壯觀。
  • 泛舟於長江上,學那詩仙李白,當一回人間遠遊客,歲月靜好
    ——《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宜昌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長江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衝開崇山峻岭,奪路奔流,形成了雄奇壯麗、舉世無雙的大峽谷,即長江三峽。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境內雄峰聳立,險灘疊出,奇洞密布。
  • 「中餐廳號」開進三峽大壩
    7月31日22:00《中餐廳》第四季在湖南衛視如約而至想必很多小夥伴在節目中找到了熟悉的宜昌景色六站七地,風駛盡帆一段探尋中國味道的長江之旅從巴東正式啟航沿江下行  踏碧波浩渺來到三峽大壩是世界上當前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
  • 葛洲壩:生態長江,你我同行,200000尾魚苗放流長江!
    12月31日,在《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之際,宜昌市葛洲壩檢察院聯合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在枝江市顧家店鎮關洲公園開展「生態長江,你我同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葛洲壩檢察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張紅,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政委趙春華、副局長張新華,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枝江市顧家店鎮人民政府、枝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葛洲壩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瀾、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相關幹警及群眾代表參加活動。活動中,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民警向群眾代表發放了《禁捕相關政策解讀》、《依法保護生態,長江十年禁漁》相關禁漁宣傳資料。
  • 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
    西陵峽口風景區位於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裡,離三峽國際機場20公裡,與宜昌市火車站相隔5公裡。風景區東起葛洲壩,西至三峽大壩,總面積142平方公裡,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美稱,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 後三峽時代的長江防洪:過度依賴三峽?短板在哪裡?
    2010年5月,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在《關於三峽—葛洲壩水利樞紐2010年汛期調度運用方案的批覆》中指出,「當長江上遊發生中小洪水,根據實時雨水情和預測預報,在三峽水庫尚不需要實施對荊江或城陵磯河段進行防洪補償調度,且有充分把握保障防洪安全時,三峽水庫可以相機進行調度運用」。  截至7月12日,三峽的水位為152.16米。
  • 宜昌是一座水電城,素有「川鄂咽喉」之稱,可看原汁原味的三峽
    宜昌是一座水電城,同時也是歷史悠久的旅遊城市,名勝古蹟遍布全市,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不僅僅有玉泉塔、屈原廟、昭君祠、三遊洞等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有高嵐山區的幽靜、大老嶺的神秘、清江流域的秀美,使宜昌地區成為三峽乃至長江流域的旅遊明珠。
  • 三峽導流明渠截流專題報導
    10月26日,葛洲壩集團公司職工正在澆築二期大壩最後一罐混凝土,澆築完畢後,全長1600多米的三峽工程二期大壩全部達到185米的設計高程,為順利實現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奠定了基礎。三峽工程大壩總長2309米,其中二期大壩全長1600多米,由23個洩洪壩段和布置有14臺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廠房壩段以及擋水的非溢流壩段組成。三峽工程洩洪、過流要依靠這段大壩,2003年首批發電的機組也安裝在這裡。
  • 一分鐘了解三峽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遊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
  • 宜昌——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旅遊區位於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距下遊宜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旅遊區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壯觀秀美的水路,穿過蜿蜓的三峽,體驗歷史遺蹟與現在工程的交融
    景色因你而美麗,旅行中我更美,老哥兒們,你好嗎?歡迎乘坐旅遊車,這輛旅遊車將帶你去長江,三峽,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各拉丹東峰西南,長3964英裡,橫穿中國,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方程水道蔚為壯觀,走過蜿蜒曲折的三峽,經歷了歷史遺蹟與當前工程的融合,長江(長江)奔流不息,從重慶奉節的百濟城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形成了宏偉壯麗的大峽谷,海峽兩岸是山崖的插圖,江中彈峽水勢浩大,峽穀神秘古樸,綿延不絕的美景,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三峽之夢,由來已久,重慶到宜昌是長江黃金水道最美的一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小學課本上學到的一首古詩,寫出了在長江三峽順流而下,疾馳飛過的情景。從那時候起可能就萌生了穿越三峽的想法。隨著三峽大壩的建設完成,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展示出來,更激起了遊覽長江三峽的欲望。
  • 重慶市巫山縣,長江小三峽的起點,有美景和美食
    長江小三峽以其美麗的景色吸引著眾多中外遊客的目光,它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俗稱「巫山小三峽」,與長江三峽的宏偉壯觀相比,小三峽則顯得精巧別致,素有「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之譽。巫山縣位於重慶市東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地,常住口為64萬,2019年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778元,同比上年增長 8.9%,其中水果佔農產品產量同比增長 7.5%,其增幅在農產品產量中名列前茅。現在正是巫山柑橘上市的季節,其中從碼頭運抵的柑橘佔很大部分。清晨天剛亮運送柑橘的貨船集結在碼頭並在此開啟了柑橘批發交易市場。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為將上下遊圍的龍口束窄至今天開始合龍的十幾米寬,三峽建設者們與長江激流已進行了10多個夜以繼日的艱苦鏖戰,並創下了水利建設中的新的世界紀錄。   之所以一座大壩分兩次修建,這是適應長江分流與通航的需要作出的選擇。1997年11月,為了在長江河床上修築三峽大壩,首次進行了長江截流。為了截流後過往船舶的通行和江流的疏導,早在截流前,三峽建設者以江心小島棗中堡島為依託,在長江右岸與中堡島之間,開鑿了一條寬350米的人工河道,這便專家所說的導流明渠。
  • 登上1388米三峽之巔,從上帝視角俯瞰長江三峽,江河雲海雄奇壯美
    我生活在重慶,對這座城市而言,長江是她的魂,我想,每一個重慶人都有必要沿著長江去遊歷一番,你會深刻地發現,峽江兩岸藏著許多久違的老重慶風光,你會被雄壯的大山大水所感動,它會讓你為自己歸屬於這個城市而驕傲。 尤其是長江三峽,更是豐富多彩的峽江文化溯源地,把山川河流的壯美揮灑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