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抗癌女博士的生死遺言:打工人,別讓太努力,毀掉你的人生

2020-12-24 歷史知心人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一一讀于娟《此生未完成》,淚如雨下,感悟生命真諦。

于娟生前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的優秀講師,海歸博士,在她生命的前33年,她春風得意,一路順遂,功成名就,贏得無數的鮮花和掌聲,但是正當她像一個奮勇的鬥士一樣披荊斬棘地完成眼前的「項目」,在周圍人的豔羨中衝擊另一座事業的高峰時,病痛如晴天霹靂瞬間將她推入萬劫不復的黑暗深淵

一年多與癌症病魔的纏鬥,三次在生死邊緣的苦苦求索,讓她嘗盡人間的極致痛苦的同時,也對自己忙碌的前半生進行了深刻、理性的反思。

儘管最終帶著深深的遺憾離去,但是她在病中間隙寫下的這本「生死遺言」,卻給我們這些平凡的奮鬥在這廣博的人世間的「打工人」留下了一份獨特的財富,令我們重新審視「活著的意義」,不讓盲目的「太努力」毀了我們的人生與幸福!

初次聽說于娟的事情,是在一本周刊上看的一篇專訪。她的一大串頭銜,什麼博士,拿到了什麼學位,工作是什麼性質之類,並沒有太多的關注。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她笑意盈盈的從前照片,健康、開朗、陽光。

兒子兩歲多,名叫土豆。她叫自己的丈夫為「光頭」,在她患乳腺癌晚期的所有日子裡,她的父母與丈夫對她不離不棄。她寫博客,大刺刺地無畏精神感動了多少的人。住院,八次化療,無數的治療方案沒有把她打垮,她曾是多少病人甚至護士、醫生讚賞並崇拜的人……

所有的這些,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勵志的動人故事來推崇、解讀,例如與絕症頑強抗爭,生命不息、母愛不止。

讀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果真是未完成,她原想一直寫下去),她的文字並不屬於特別感性、動人這一類。相反,她俏皮,蠻不在乎,善於自我調侃,好幾個片段甚至讀得笑了出來。

她說,寫下這些文字,不想誤讓你們認為我僅是為你們提個醒。如果一百個人裡面,有一個人可以讀懂裡面的文字,便會覺得開心。記錄下這些點滴,是想讓更多的人學會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裡的一些東西,重新去定義,認識它們,並與它們相處(大意如此)。

是,假如這本書最後成為媒體或大眾推薦的勵志書,那不是她願意看見的。這是我通過文字所了解的于娟。

生病以後,她重新去思考一些東西,得出的這些文字,皆是內心的思考,然,如果大家捧著此書感慨落淚命運於她的誶然「眷顧」,佩服於她頑強的鬥士般的不妥協的毅力和堅持,心酸於她走後的家人的「命運」,讚賞於她生病期間友人、家人對她的不離不棄的照顧,賣房救她的真情……所有的這些,豈是她想表達的始端?

人的一輩子,無常之處也許會見真情。更重要的地方還不在於此。無常發生之時,如何學會與它共處,由此學會重新去思考定義自己的人生,也許才是每個人這輩子最艱難的功課。命運之神眷顧給你的,總會有磨難,傾盆大雨一樣突然到來,衣服溼透倒也好,最怕是倒下去從此不能起來。

若還是不停地追問: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所有的這些問題,從來不會給你答案。而命運之神會嘴角帶著平常的微笑:為什麼不能是你。

身體健康重要麼?問誰,都會說重要。內心的需求是什麼?大部分的人即使知道還是會違背而行。趕不了一樣奔赴外面更加廣闊的天地,從未嘗試向自己的內心看看。

於是便有了天災人禍來臨之時的茫然和頓時的悔恨,繼而失落,挫敗,消極抵抗的情緒。大部分的人,問問自己,是否真是這樣?

生命的最後,于娟在博客中說:「我也曾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撲了上去,不能不說是一個傻子幹的傻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別把最疼你的人弄丟了

有一句歌詞只有失去過的人才懂: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簡單的歌詞,卻是無數個悽婉故事的縮影。

窮酸小子出門闖蕩,功成名就帶著聘禮歸來之日,心愛之人早已嫁做人婦;意氣風發的丈夫整日忙於工作,名利雙收之後,換來的卻是妻離子散;重壓之下的父母背井離鄉的打拼,賺到了錢,卻和孩子形同陌路;還有一種,就是子女等不到衣錦還鄉,等到的卻是生離死別。

我把此書推薦給你們。

「我們究竟希望怎麼樣地活著?」

關於這個問題,看《此生未完成》,卻有一種共同的很深的感觸。

這本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是2019年的增訂新版,內文雙色印刷,在原書的內容基礎上增補了上萬字的遺稿。

儘管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八年之久,但是「如何過好我們的人生」這樣的話題依舊直戳社會的痛點,是選擇996還是陪伴家人?現在這套《此生未完成》僅需42元,或許當你讀完這本書,或許你心中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相關焦點

  • 32歲女博士抗癌日記:別再熬夜了,真的會要命
    2020年9月21日上午,曲阜市石門山鎮丁莊村,65歲的舒平頭髮泛白,手握鋤頭在山腳下的林畔田間刨土勞作,這樣的勞作她已堅持九年。九年前,「抗癌女博士」于娟不幸辭世,留下一部《此生未完成》的遺著。為完成女兒遺願,于娟的母親舒平背起行囊,隻身一人走進荒山,租住民房定居下來,用愛與回憶作為支撐,用鋤頭與布袋作為信念,開始了艱辛的植樹造林生涯。
  • 35歲抗癌女博士走了:世間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
    35歲抗癌女博士走了:世間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 2020-11-24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再說伊能靜和庾澄慶的《生死遺言》
    可是為什麼,為什麼看過《生死遺言》的我卻如此的悲傷,可是我知道,現實,兩人依然是最好的結局,可是,我依舊為這世上的情深不壽無奈。深愛上一個人,千萬不能愛到生死,否則必定會灼傷自己,失去至愛。要死要活的愛著,已然做不了自己,神經到極限,敏感到底限,恨不得心裡全是那個人,如何能夠讓對方自處呢。
  • 33歲患癌女的生命感悟:人活一生,應該看透這幾件事!
    33歲患癌女博士臨別留言:人活一生,應該看透這幾件事32歲復旦女博士臨終感言:只有今生,沒有來世。別把最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一個天資聰穎的女孩,她從小就成績優異還很努力,於是她一步步考上名校,進修研究生,出國深造。
  • 32歲復旦女博士——于娟,臨終感言:活著的藝術!請深思!
    來源:新浪博客《復旦抗癌教師于娟的博客》「我相信,她就在我身邊」九年前,「抗癌女博士」于娟不幸辭世,留下一部《此生未完成》的遺著。與病魔作鬥爭、被媒體冠以復旦大學「抗癌女博士」的于娟,病中所寫的數十篇《癌症日記》,感動無數人。「如果我去了,把骨灰帶回山東,在那片我曾經試圖搞能源林的曲阜山坡地裡隨便找個地方埋了,至少那裡有蟲鳴鳥叫、清溪綠樹……」于娟曾在《抗癌日記》中如此寫道。2011年4月19日凌晨3時,于娟去世。
  • 33歲復旦女博士臨別留言:人活一世,最應該看透的幾件事
    原本苦盡甘來,和父母家人一起盡享齊人之福的于娟,卻萬萬沒有想到,命運會在她人生最好的時刻,給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次職工例行體檢,經醫院檢查,于娟患上了乳腺癌,且癌細胞已經開始擴散。沒過幾年,于娟便進入乳腺癌晚期,與世長辭。在生命的終點,彌留之際,于娟曾在無數個被病痛折磨的夜晚垂問自己:「為什麼,我明明這麼年輕,才33歲,為什麼患癌的人會是我。」
  • 女博士是草根男的理想擇偶對象?那我勸你娶妻別娶女博士了!
    沒想到都2020年了還有人對女博士有如此大的刻板印象和偏見。02、女博士就"婚戀難」?別再造謠傳謠了針對上述條條框框的刻板印象,想反駁的點太多一時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吐槽。所以我就說,如果你老婆是個女博士,她突然夜裡不見了。絕對不是去做頭髮,而是呢,三個地點肯定有,要麼試驗臺,要麼植物房,如果以上兩個地點沒有,肯定在一樓收種子。女博士最大的優勢是專一。其實也不是我們專一,前提是我們實在是太忙了,沒有空出軌。第二點,從經濟實惠的角度考慮,省錢啊,你有沒有發現,不管你給她買了多貴的大衣。
  • 年僅33歲!著名男星抗癌三年暴瘦脫相仍不敵病魔:經理人公布死訊
    消息指,一直樂觀低調抗癌三年的鄭在勳,最終不敵病魔回天乏術,已於上周(2日)在醫院病逝,終年才33歲!同時,鄭在勳所屬的事務所(經理人公司)亦已正式向外界公布其死訊,以及正和家屬協商發行鄭在勳生前創作的作曲音源和翻唱專輯等事宜。
  • 復旦女博士抗癌經歷:好好活著比賺錢重要
    為什麼說這個女博士是最不像讀書人的讀書人?于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博士,在復旦大學教書育人。但她卻沒有讀書人的憨厚,反而有一個桀驁不馴的靈魂。抗癌時被騙的經歷:人心到底可以有多壞?知道自己得癌症以後,于娟很快接受了這個不幸的事實。但或許她表面的雲淡風輕只是想給她的家人朋友更多的安慰。可儘管如此,每個人都有很強的求生欲。但這是因為在生死關頭前對於死亡的畏懼,所以才有中國那句老話:病急亂投醫。于娟自己也在感慨自己是個博士為什麼會被無知的人騙?
  • 《人間世2》裡的患癌女博士走了,一條深夜微博,讓人悲傷不已
    「你們不要太囂張,長得太快我完蛋了,你們也得完蛋。」 這是《人間世2》中,抗癌女博士閆宏微說的一段話。因為得癌,她抵押了房子,從上海來到休斯頓,但「惡魔之手」仍然沒能放過她,抗癌2年多,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月18日16:49。
  • 曾志偉前妻三度患癌向曾寶儀交代遺言,回顧抗癌歷程已選好骨灰盒
    如今已經63歲的王美華在2019年年底檢查出肺部長了腫瘤,這是王美華第三次癌症復發,知曉病情後的王美華並沒有慌亂,而是謹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堅決不向癌症低頭。前夫曾志偉以及女兒曾寶儀給予的鼓勵和支持,是她能夠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儘管三度患癌,王美華仍然挺了過來,經過手術後的身體已經復原許多,病情逐漸好轉。
  • 前往打工的路上,早安,打工人的專屬文案。
    23:16歲的我心情不好可以翹課,20歲的我再難過也得五點起床當保安。早安,打工人。 26:世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樣。早上好,打工人!
  • 「漸凍症」女博士:臨終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沒來過這個世界
    如果大家了解他的人生,只會覺得這是一個普通大眾的正常生活,似乎就是這麼簡單。作為一個品行端正的好學生,她在學業上自然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心儀的大學,那就是中國民族大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她逐漸的愛上了文學和歷史,他徜徉在學習的氛圍之中,享受著與各類古今歷史人物在文學境界中的暢談。
  • 你知道金融民工有多努力嗎?這21條《金融打工人語錄》看哭了
    這兩天,後臺總有一些金融圈讀者朋友,給我發來他們飽含深情的「打工人」語錄,徵得他們的同意,我整理出了一份《金融打工人語錄》分享給大家。你看看,第幾條說出了你的心聲?首先請欣賞金融圈各行各業的打工人語錄:銀行是個好行業。
  • 81歲老人的遺言,隱含人生真理,值得深思!
    而往往在年邁黃昏之際,回首來路才發現人生竟如此短暫,病榻前也終於看清了人生的輕薄。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提高了生活水平,卻也加大了生活的壓力,由此產生了很多現代人的新無奈,發生了很多新的意外。其中空巢老人的關愛護理就是新的社會難題。兒女外出打拼留下老人獨自在家,年事已高的老人們得不到貼心的照料,生病了也沒有人能及時的陪伴治療,最終悲慘離世。
  • 抗癌8年生死一線,還要主動離婚,56歲的張達明:我足夠幸運了
    或許經歷了太多挫折,8年抗癌還在「生死一線」的他,早就不在乎這些名利了吧。妻子不離不棄地照顧著他,終於抗癌成功了。可落下了手腳麻痺、鼻塞等後遺症,他還必須堅持治療。靠著這樣的信念,張達明努力過好現在的每一天。
  • 別讓低自尊,毀掉你的人生
    你都看不起自己,怎麼奢望別人看得起你?作者:代連華(富書籤約作者),轉載請加微信fushunamei昨天熬夜改稿,睡得晚。結果朋友小林發微信,她還在辦公室裡改文案。 「為什麼還要改呀?」我不解地問。她之前發給我看過,那份文案做得很好。
  • 李鈺:演「方瑜」走紅,33歲因患癌不幸離世,汪雨曾陪她抗癌2年
    李鈺:演「方瑜」走紅,33歲因患癌離世,汪雨曾陪她抗癌2年紅顏薄命,用這個詞形容李鈺再恰當不過了。20年前,一部《情深深雨濛濛》幾乎佔了所有電視臺的收視率。所以2007年的《霧柳鎮》,成為了她人生中拍攝的最後一部戲。在事業中一帆風順的李鈺,卻一直沒能找到自己的情感歸宿。
  • 《人間世》中抗癌的女博士走了!丈夫微博讓人淚目
    3月18日醫療紀錄片《人間世2》「抗癌之路」主人公閆宏微的生命就此按下了停止鍵一年52個星期閆宏微有36個星期都在化療可她終究沒能鬥過自己的癌細胞她離世後的一個深夜抑制不住思念的丈夫閆宏微的「抗癌之路」1984年出生的閆宏微是上海一名高校教師。她2004年進入大學,2011年博士畢業,隨後在上海工程技術任青年教師,之後和老公吳載斌在上海買房,結婚生女,一切都很美好。不想,2017年3月,她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被診斷為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病痛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醫生給她做了乳腺全切和淋巴結全清掃手術。
  • 北大女博士脫口秀《娶妻當娶女博士》,看完五體投地
    你想想,這個手指戴個戒指,再戴那個藍色乳膠手套,一戴破一個,一戴破一個……對我們來說,paper is currency。我們要的禮物實在是太難得了,真正讓我們眼睛發亮的東西,只有paper。如果你能燃燒自己的歲月,給我送來一篇paper。然後告訴我,共一吧,嫁給我。我絕對會說,Yes,I wi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