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在唐朝燦若星辰的詩人中,常建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著名詩人。在歷代唐詩選本中,都有常建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宿王昌齡隱處》二首。其中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成為唐詩中的名句,廣為流傳,影響很大。
在唐朝文壇上,常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李白。如唐丹陽進士殷王番的唐詩選本《河嶽英靈集》中就把常建置於卷首,位在李白、王維等人之前,並在詩序中大加稱讚。
他的詩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孟 一派。他善於運用凝練簡潔的筆觸,表達出清寂幽邃的意境。這類詩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懷。
該詩為題壁詩。所謂題壁詩,就是寫在牆壁上的詩。一般來說,牆壁又有寺壁、石壁、郵亭壁、殿壁、樓壁之分。
像我們最熟悉的那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蘇軾題在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的一首寺壁詩。
本文這首詩也是一首題寺壁詩。其中,破山寺即興福寺,位於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因寺在破龍潤旁,故又稱「破山寺」。唐鹹通九年懿宗御賜「興福禪寺」額,興福寺成為江南名剎之一。
其中的名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更是成語「曲徑通幽」的出處。
《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這首詩雖然寫的是破山寺的優美景色,卻也隱隱表達出了詩人寄情山水的閒適心情。看似平淡,其實是自有深意。
都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古寺本來就是給人以安靜清幽之感,在這裡,能讓我們的心靈徹底得到安撫。清空思緒,思考人生。而常建,則把這種感覺寫了出來,化悟性為有形,妙哉!
總之,不論是從哪方面看,這首詩都是值得後人誇讚的!
早上是一天之中靈氣最充沛的時候,古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現代研究證明:早起的人身體狀態往往會好一些。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我很早就醒了,閒來無事,決定出門散步,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這座古寺裡,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那高聳的竹林,清幽的環境更添幾分寧靜。
我沿著曲折的小路,向著前方未知的地方緩步前行。這條小路很曲折,彎彎曲曲的,而且很長,我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定睛一看,原來那裡是僧人們居住的禪房。被不知道的花和林木遮蓋了,顯出幾分清淨、幾分美麗、幾分神秘。這確實是誦經禮佛以及居住的好地方。
我站在這裡,眺望破山寺後的山,它們被陽光照耀著,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那是被太陽照射而折射的結果。抬頭,發現有群鳥兒在自由自在地歌唱,連我都被它們的歡樂感染了,忍不住也想跟它們一起歡歌。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一個水潭,往下望去時,只看到頭頂的天與自己的身影都印在水中,一派空明。這一瞬間,仿佛天地萬物通通都不在了,只餘我一人在此,獨享美景!
那磬聲,引領我走進另一個神奇的世界,我感覺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淨化。即便是住在此處,也是願意的!
常建這首詩,帶火了一座古寺,其中一句更是成語曲徑通幽的出處!你是怎麼認為的?你喜歡常建這首詩嗎?
完。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何不秉燭遊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