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總裁程壽康:世局動蕩下之藝術巿場

2020-12-28 熱推說事

今年沒有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香港也好像少了一點藝術生氣,不過,藝術品交投仍然興旺,掌舵香港蘇富比(Sotheby's Hong Kong)十四年、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見證拍賣巿場的幾許風雨,在疫情來襲的2020年,其領導的亞洲區拍賣仍連創佳績。在這個不能更壞的時代裡,藝術價值展示了逆境成長的本領。

香港蘇富比今年10月舉行秋季拍賣,。(蘇富比提供)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股災與九十年代末(開始的)科網股爆破,兩次當大巿『冧』時,藝術品巿場仍持續蓬勃了兩年,甚至產生了很多世界拍賣紀錄。雷曼事件那次,藝術品巿場跟股巿是比較同步,復甦時,亞洲區的拍賣比歐美復甦來得更快。也許,藝術品巿場有其較特別的生命力。」程壽康說,這並非說明藝術品是永遠抗跌的,回看過去,當股巿大瀉時,藝術品巿場仍可獨立維持一兩年,在分散投資的角度而言是好事。

香港蘇富比春秋兩拍的成績更是讓這位藝術巿場掌舵人喜出望外。他形容,「巿況大概難比今年更嚴峻了」,然而,今年兩場拍賣均告圓滿收場,順延至7月舉行的春拍,成交金額超過32億港元(約4.13億美元);至於10月的秋拍,一共16場拍賣會總成交價高達33.5億港元(約4.32億美元),成交率達87%。縱使整體上難與2018年的高峰相比,但以如今的環球情況來說,已相當不俗。

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德國大師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抽象畫(649-2)》以2.14億港元拍出,成為亞洲拍賣史上最貴的西方藝術品。(蘇富比提供)

程壽康指,7月季度拍賣拍出逾3,700件藝術品,但由於春拍押後了,今年只有兩個月時間為秋拍搜羅拍品,到10月,香港蘇富比手頭上只有約1,800件藝術品,數量比春拍少了約一半,因此秋拍傾向「重質不重量」,做出的總成交額卻更高,拍品平均成交價更創下五年新高。

基於疫情,來自東南亞等地的潛在買家都無法飛來香港觀看拍品展覽,精選拍品的海外巡展都無法進行。「我們擔心,潛在買家都沒看過拍品,會否影響他們的購買意欲呢?結果出乎我們意料,拍得很理想。」程壽康笑言,也許愛買藝術的人都有「報複式」消費心態,加上科技上的補足,令拍賣成績仍然不錯。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認為,藝術品在過往經濟衰退時,均呈現出韌性。

亞洲買家活躍 藝術品巿場韌性盡顯

某程度上亦證明,網絡拍賣並不局限於價格較低的拍品,頂層買家就算沒見過實物,仍願意競投高端拍品,這當然也離不開拍品本身是優良的藝術品。202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逾八成為亞洲買家,當中超過一半來自香港,緊隨其後的為中國內地及臺灣,亦有不少東南亞藏家參與。在藝術拍品類別上,當代藝術極受歡迎,中國藝術及古董、二十世紀亞洲藝術包括趙無極、吳冠中、常玉等藝術家的作品都極受追捧。

過去兩年,環球政治形勢風雲色變,2019年全球藝術巿場在成交金額上走弱,加上中美貿易戰、「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運動、美國大選等社會政治因素,都影響著藝術巿場的發展。程壽康憶起去年香港社會運動高峰時,他們在場內進行秋季拍賣,即使外面「砰鈴嘭唥」,但拍賣成績仍然不錯。「無論是社會運動、大選,還是疫情,到頭來都會影響經濟,但從過往經驗看來,藝術品仍有其生命力。愛藝術的人韌力也高,因此我是審慎樂觀的。」

KAWS的《THE KAWS ALBUM》2019年在香港蘇富比拍真會上以落槌港元1億拍出。(蘇富比提供)

「BLM(爆發時)也見到,出現好多年輕黑人藝術家的作品,有些其實在BLM爆發前已嶄露頭角,而這場運動令大眾更加關注黑人及少數族裔藝術家的作品,例如Kerry James Marshall,拍賣價錢也不錯。」程壽康指,這些都是好的藝術家,BLM讓他們格外受到關注,就算日後平靜下來,這些藝術家也不會因此不受歡迎。

六十至八十年代,中國古董估值偏低,西方人都大手買入,包括書畫、青銅器、玉器及瓷器等,以至很多中國古董流到海外。但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急促起飛,中國人富起來,也更願意投資於藝術巿場,從海外回購大量中國古董,因此這類中國藝術品現在都是由西向東流。如今,中國及亞洲藏家也對西方當代藝術品興趣盎然,西方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過去一兩年,都是在香港拍場突破個人成交紀錄,包括KAWS的《THE KAWS ALBUM》(下圖)去年落槌價達一億港元,Eddie Martinez的《高空飛行的鳥》(High Flying Bird)則以逾1,572萬港元成交;Gerhard Richter的《抽象畫(649-2)》在香港蘇富比2020年秋拍以近2.15億港元成交,創下西方藝術品在亞洲拍賣之最高成交價。

中國藏家冒起 西方藝術仍價高

替蘇富比重點開發內地巿場的程壽康認為,從亞洲區的趨勢可見,兩岸三地對西方藝術品的興趣比較濃厚。「中國收藏家群組在過去十年冒起,每個民族富起來、生活穩定起來時,想購買藝術時都會傾向一些文化上較熟悉的作品,如中國古董、玉璽、中國書畫等。隨著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多了出國旅遊,開始擁抱外國文化,因而不再只買張大千、趙無極(的作品)。」

近年,中國等地的亞洲收藏家開始關注西方藝術,在國際拍賣上更一鳴驚人,譬如2015年11月,中國億萬富豪兼收藏家劉益謙在美國紐約佳士得以1.7億美元(約13.18億港元)投得義大利畫家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liani)的《裸女》(Nu Couché)。莫迪利亞尼也因之晉身世上「上億美元俱樂部」的第六名藝術家。這亦可見中國買家對於西方藝術的學習能力迅速,很快便掌握鑑賞西方藝術的能力,在西方拍賣巿場也能拿下最高端的西方藝術品。

培根的三聯屏油畫於6月紐約蘇富比的直播拍賣以6.55億港元拍出。(蘇富比提供)

程壽康又提及,今年6月紐約蘇富比舉行首場直播拍賣,英國畫家培根的一幅三聯畫以8,460萬美元(逾6.55億港元)拍出,當時一位中國買家在網上出價7,000多萬美元,但都沒法投得心頭好。隨著內地客源增加,佔香港蘇富比的整體客源約兩三成,因此,他們亦開發微信內一些小程序,方便內地客人參看拍品目錄及參與競投。

亞洲收藏家不但會入手價值高的當代藝術,如Gerhard Richter、畢卡索、莫內、梵谷、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等,十萬八萬已有交易的潮流珍藏,亦一樣深受他們的歡迎。程壽康指,中國買家看西方藝術品時,起初也會看一些「順眼」的,如看來漂亮的印象派,漸漸不再限於傳統形象,Jonas Wood、David Hockney等畫家同樣備受青睞。

相反,西方巿場目前最「值錢」的仍是西方藝術品,對亞洲藝術的興趣始終沒那麼熾熱。程壽康直言,西方文化仍是強勢文化,購買他們、收藏他們、認同他們、擁抱他們文化的人會較多。中國的藝術品往往只有中國人買。而美國的當代畫,美國人會買,全歐洲的人也會買,亞洲人現在也買,這股力量當然很強勁。

「二十年前,是有一班人密切關注中國當代藝術,但當然亦是投機過火了。」程壽康又說,現今中美關係較為緊張,全球整體氣氛對於中國及中國人都較為敵意。反華情緒高漲,對一個國家的民族這樣不喜歡、這樣負面,對於他們文化的嚮往程度也自然較弱,「長期而言很不理想。」

但將來如果中國自己擁有更好的創作、更偉大的藝術家,或者中國經濟更興旺時,中國人對於中國藝術的需求也很大,未來要取代歐美巿場並非沒可能。

相關焦點

  • 成就趙無極、常玉拍賣紀錄 | 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掌舵人張嘉珍離巢
    當大家以為她短期內不會重返拍賣界之時,另一大巨頭蘇富比卻於翌年、即2013年宣布委任張嘉珍為顧問,以「發展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及當代亞洲藝術」和開拓相關業務。當時,蘇富比亞洲區CEO程壽康發表了以下聲明:「張嘉珍女士加盟蘇富比,我們感到甚為欣喜,她在藝術及拍賣界經驗豐富,其專業知識,以及多年來與國際收藏家及畫廊建立之深厚關係,均進一步加強蘇富比亞洲專家團隊之實力。」
  • 【寶雅分享】刷新香港蘇富比夜場的明星們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在拍賣後表示:」今晚舉行之「現當代亞洲藝術 晚間拍賣」在熱烈氣氛中圓滿落幕,總成交額大幅超越拍前高估價,成績驕人。蘇富比憑藉其完善的環球網絡,成功自歐美及亞洲的私人收藏搜羅一系列優秀作品,不少更從未見於市場,吸引了藏家熱烈競逐。
  • 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成交額逾8億創歷史第二高記錄,為甦醒後的亞洲拍賣市場率先打下強心劑
    2020年蘇富比香港春拍,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現場,圖片來源:Zola Shao因疫情一再押後的香港春季拍賣季終於舉槌,7月8日晚舉辦蘇富比的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拉開了本周香港春拍的序幕,整場拍賣35件拍品中共成交34
  • 香港蘇富比春拍預展大片搶先看!在北京,在上海,在臺北,每一站都精彩!
    下面,小編特為大家帶來蘇富比香港預展現場第一手資料,同時,3月3日,在上海;3月6日,在北京;3月17日,在臺北;蘇富比每一站精彩預展,我們也一併為您奉上,希望這些灑下一路明媚芳香的寶貝,也是您的大愛!
  • 蘇富比老客戶何鴻燊的國寶往事:一生最中意的榮譽是「愛國資本家」
    這場活動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由於何鴻燊年事已高,當時在醫院休養,便由其家人代替出席。相比於隆重的捐贈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祖國的故事,則是風波不斷。這一切要追溯到2007年。2007年8月初,媒體報導,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將於當年秋季拍賣圓明園失散珍貴文物馬首銅像。
  • TANC 邦瀚斯辭退其亞洲藝術總監任天晉,蘇富比歐洲主席辭職:國際拍行人事更迭動蕩
    藝術界正要因為即將開幕的多場藝博會進入春天,拍賣行卻似乎正經歷著嚴冬。蘇富比歐洲區主席及董事長亨利·溫德翰的離職,和2月蘇富比正式公布的第四財季報告的1120萬美元虧損,都為拍賣行業抹上了陰沉的色彩。中國內地的嘉德、保利等拍賣行進入香港,與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佳士得和蘇富比爭奪市場,使競爭進一步加劇。Artprice.com在2月29日公布的2015年度藝術市場報告中指出,2015年,香港純藝術拍賣成交總額上漲9175萬美元,成為中國唯一成交額上漲的城市。
  • 佳作薦書 l 蘇富比藝術空間「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特展圖錄
    葉承耀醫生近照此次蘇富比藝術空間的展覽,出版了同名展覽圖錄《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收入全部38件套的展品。雖然幾乎所有的藏品都在之前的葉醫生的出版圖錄中收錄過,但早年的那幾種圖錄,不僅價昂,而且早就一書難求。
  • 蘇富比香港在金融隆冬季創造其夜場總成交新紀錄!
    例如今年春拍,成功於保利香港拍場,以1億8300萬港元競得《大地無形》一作的買家,就是此類型的重要企業收藏家。 趙無極,已無愧是亞洲藝術市場當之無愧的頂梁藝術家。蘇富比夜場上半場的「現代藝術」專場,總共推出22位藝術家,總計49件拍品。其中,趙無極作品就達10件!逼近趙無極作品件數的,是夜場中的關良小專題的6件作品。
  • 32.2億強勢收官,香港蘇富比春拍為市場注入強心劑
    常玉等旅法藝術家閃耀現當代藝術板塊引進西方藝術或成國內拍賣業下一增長點2020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現代藝術晚拍」現場。今年時值朱德群誕辰一百周年,這件由朱德群藝術基金會釋出的巨作,也承載著進一步推動其市場的願望,與2018年同樣在蘇富比拍出的朱沅芷作品《工業之輪在紐約》邏輯如出一轍。該作現場以6500萬港元起拍,經過一番激烈爭奪,9800萬港元落槌於蘇富比現代藝術主管張嘉珍的電話委託,加佣金1.137億港元,超越2016年以9182萬港元成交的《雪霏霏》,刷新了藝術家拍賣紀錄,也首次將朱德群價格帶入億元殿堂。
  • 香港蘇富比:佛教藝術專場精覽
    近年來,佛教造像拍賣持續走強,而作為佛教藝術的一個重要單元的喜馬拉雅藝術表現尤其強勁,國內新晉藏家眾多。今年秋拍,關心喜馬拉雅藝術的藏家不可錯過的一個重要信息是,蘇富比將於10月3日在香港首次推出喜瑪拉雅藝術專場!
  • 拍場預告 | 香港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4月2日舉槌,安迪·沃荷等重量級拍品搶先看
    除了常設之《現代亞洲藝術》《當代亞洲藝術》及《現當代東南亞藝術》版塊以外,本季晚拍更首次帶來重要西方當代藝術作品,不單有國際知名藝術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尚·米榭·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及亞德裡安·格尼(Adrian Ghenie)等之作,更同場呈獻其他炙手可熱的亞洲藝術家作品,包括林風眠、趙無極、劉野、
  • 港大ICB客席講師關啟正:若拜登當選會如何影響資本巿場?
    港大ICB客席講師關啟正:若拜登當選會如何影響資本巿場?,導致川普勝出後巿場曾經出現一片恐慌。然而,資本巿場深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之道理,所以這次巿場在初期表現相對冷靜,不敢全面基於投票前的民調結果輕舉妄動,只有在後期選舉結果開始明朗化的情況下,資金才進入美國巿場。
  • 香港蘇富比秋拍斬獲33.49億,重量級藏品全成交!
    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現代藝術晚拍現場10月5日晚,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和「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晚間拍賣」率先舉槌,兩個專場共上拍41件藝術精品,經過2個半小時的激烈爭奪,38件順利成交,成交率高達92.6%,斬獲7.87億港元,大幅超越拍前4.5億左右的估價。
  • TANC 將中國當代藝術在香港推入巿場高峰的林家如,為何秋拍聚焦日本「具體派之父」吉原治良
    這也是蘇富比在今年第三次推出日本具體派藝術,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這位曾經首次將中國當代藝術送上香港拍場,使其價格「升價百倍」,對亞洲當代藝術拍賣場有著獨到判斷的市場專家。為什麼她會在近年對日本具體派情有獨鍾呢?她對中國當代藝術未來市場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判斷呢?京都。香港蘇富比即將在今年秋拍推出「圓·學——吉原治良珍藏」專場拍賣。
  • 典藏今藝術丨造訪太極之顛 專訪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主管張嘉珍
    這26件作品,涵蓋了80年代朱銘創作太極時的最原初的原型之作,以及之後探究雕塑結點的「結」之作,輔以太極之後的「人間系列」,再回歸到朱銘最初崛起藝壇的鄉土雕塑作品《水牛與牧童》。透過張頌仁的收藏,以及蘇富比精心呈現的展覽,朱銘還是朱銘,但朱銘的作品,就會在10月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視野。
  • 拍場 黃花梨威武,把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拍賣前兩名都佔了
    香港蘇富比11月24日及25日兩天共兩場中國藝術拍賣總成交達9,930萬港元,逾總估價(4,630萬港元)兩倍。
  • 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專場重器全覽
    中國藝術珍品』專場,可謂精品雲集,估價千萬以上的重器有13件之多,除了此前已曝光的幾件乾隆官窯重器和御製「湘江秋碧」古琴之外,更是出現了多件永宣青花大盤大碗,以及來源顯赫的元青花大盤。一些著名藏家如仇焱之、胡惠春、張宗憲、英國放山居、日本山中商會、龍泉堂等舊藏器物幾經輾轉,再現拍場。
  • 香港蘇富比 :《博古五千》明清藝術精選
    綜合大專場之明清藝術部分。本場明清器物量比較大,咋看似乎沒有大拍那種封面重器,但仔細揀選,卻可以發現不少性價比很高的作品,如人見人愛的康熙豇豆紅文房、大名家仇焱之、關善明及日本細川家族舊藏器物,以及一些藝術性很高、極有玩頭,而價格相當舒適的作品。故本帖所錄,並非僅以價格為據,而主要是基於作品藝術性、稀有度等做綜合考慮做篩選。
  • 佳作書局798店撤店、蘇富比現代藝術年報、海南新文化地標、央美國...
    「2020年即將落下帷幕,在大家紛紛開始回顧總結過往這一年的時候,我們的佳作書局·798店要跟大家說再見了。我們決定12月28日最後一天對外營業,31號撤離完畢。」這條通知不僅講述了佳作書局的歷程,也聲情並茂地再現了過往。據了解,2020年是佳作書局走過的第78個年頭,儘管798店撤店,但佳作書局·央美店、佳作書局·烏鎮店與UCCA|佳作書局將正常營業。
  • 專訪蘇富比亞洲區當代藝術部主管寺瀬由紀,談「筆道 III:抽象先鋒」
    從2016年的「筆道:從亞洲走向世界」(簡稱「筆道」),再到2017年的「筆道Ⅱ:潑彩天下」(簡稱「筆道 Ⅱ」)專場,香港蘇富比締造了抽象藝術先鋒專拍100%成交的品牌形象。而今筆道再現,今年11月,將於香港蘇富比位於金鐘太古廣場的藝術空間,舉行「筆道 III:抽象先鋒」(簡稱「筆道 III」)專場,筆道,再次隆重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