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這種風格的行書你有見過嗎?說一說《足下家帖》

2020-12-23 陽光田園遊
王羲之《足下家帖》

釋文:足下家極知無可將接,為雨,遂乃不復,更諸弟兄問,疾深護之。不具。羲之白耳。

此帖收錄入《淳化閣帖》裡,第一行字初看明顯不像王羲之的風格,後三行才像書聖的風格。這個帖我今兒也是頭一次見到,我感覺第一行字明顯與後三行字像不是同一個人寫的,不知大家有沒有我這種感覺,而且感覺第一行字也不是王羲之以往的風格,用筆和結體都不像王羲之的風格。然而此帖卻收錄在《淳化閣帖》裡,《淳化閣帖》作為大宋皇家出品,收錄了大量皇家收藏的難得一見的書法作品,都經過大宋書法專家鑑定的,要是沒有《淳化閣帖》很多魏、晉人書跡我們都看不到了,更別說其中收錄了大量二王難得一見的書作。既然大宋書法專家鑑定為王羲之所作,那麼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別的不多說了,見了此等古帖,怎能不臨臨呢!

我試臨的。

試臨過了才能體會到,這種風格,這種氣質,怎麼學也學不來。臨過之後,感覺第一行也寫得很妙,與後三行無違和感。不愧為《淳化閣帖》收錄的好帖!

相關焦點

  • 王羲之這50餘字,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乃是書法界的「至寶」!
    王羲之行書《遠宦帖》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恆憂慮。餘生平安。知足下情至。這是王羲之為數不多存世的草書作品,如果說《蘭亭集序》乃是王羲之行書筆法的重要載體的話,那麼這本《遠宦帖》則是學習王羲之草書的《開山之作》。
  • 行書字帖如何選?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這裡統統告訴你
    《書道拍案驚奇》觀點: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都不要選擇現代人的字帖。有老師點撥可以直接上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自學的話建議用行楷過渡下,推薦趙孟《前後赤壁賦》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數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具體原因,接下來簡單絮叨絮叨,僅供參考。
  • 王羲之行書結構習字帖
    學習王羲之行書的用筆需注意的六點: 1.行書起筆的藏鋒是在筆和紙相接觸的瞬間快速完成的,而露鋒有時則是在落筆前的空中進行的,當筆剛一接觸到紙,則實際上已進入到運筆階段。 2.不同筆畫的寫法要抓住要點,如寫橫畫時,起筆多用露鋒,收筆多用出鋒。
  • 王羲之名帖,一網打盡
    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
  • 央視百家講壇:王羲之的偉大
    《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生動。通觀全文,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風格同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王羲之與朋友聚會時快然自足之情懷。情文並茂,心手合一,氣韻生動,被歷代學書者奉為學習行書的典範。
  • 王羲之《十七帖》
    唐蔡希綜《法書論》說:「晉世右軍,特出不群,穎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創立制度,謂之新草,今傳《十七帖》是也。」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可以相當於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十七帖》風格衝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
  • 王羲之的「鵝頭點」,經典!
    這種點的書寫,要求一根毛輕微入紙,筆停在某一個點上,通過筆鋒的轉動,完成左右圓弧,一高一低狀如鵝頭,最後輕輕出鋒。在這麼小的空間裡,既要同時完成這麼幾個動作,又要讓這個點不至於太大,是非常有難度的。好比醫生做心臟搭橋手術一樣,小心冀冀又要爛熟於胸。正是他對於鵝的觀察,使他悟到了點的千姿百態。而點在我們的漢字中,特別是在行書的書寫過程中,又無處不在。
  • 書法名家精講: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從這裡了解王羲之
    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很多書友都非常喜歡書法藝術,今天分享這本《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解析字帖》給各位書友,這不是一般的字帖,書法名家精講的專業教材,來看看老師怎麼解析王羲之的筆法的。
  • 王羲之字帖大集
    以下為王羲之書法留存於世的書法字帖:《蘭亭序》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生動。通觀全文,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風格同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王羲之與朋友聚會時快然自足之情懷。
  • 學行書這一本帖就夠了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羶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並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如何把握行書筆畫輕重變化,王羲之、王珣作品都有一條鐵律!
    有學員問,行書筆畫輕重、粗細變化很大,是作者隨心所欲變化,還是有固定的規律?對於這個問題要分兩個方面了看:一方面,行書筆畫粗細變化很大,有一定的規則,目的就是為了形成「對比」,通過粗細的變化構成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對比關係;另一方面,上述對比關係又不是程式化、機械式地應用,在一篇當中需要隨心所欲,輕重任意由之,盡顯自然之態,這是鐵律。縱觀古代優秀的行書法帖,如王羲之、王獻之、王珣、蘇軾、米芾等書家,基本上都遵守這樣一條鐵律。
  • 王羲之所有字帖,一網打盡(收藏)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
  • 硬筆行書怎麼選擇字帖?有這幾本就夠了,王羲之領銜,值得珍藏
    相比於楷書,很多人可能會更加有意願練一練行書,畢竟行書相對自由,比較實用。但是其實,寫一手好的行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初學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字帖,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硬筆行書可以練習的古帖。
  • 王羲之、蘇軾、米芾行書春聯來了!
    文化提升品位,閱讀改變生活 國學 | 文化 | 藝術 | 哲理 | 養生 | 視覺 | 美文 | 教育 行書·王羲之
  • 把行書寫到極致,能有多好看?看看乾隆大秘書的書法,就知道了
    而對於行書書法作品,大家最為熟知的應該就是東晉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了,此書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也難怪後世人稱其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在王羲之之後呢,歷朝歷代也有不少的行書大家湧現,如王獻之、米芾、顏真卿、歐陽詢、蘇東坡等等,這些人都曾寫出了流芳百世的行書作品。
  • 王羲之的墨跡們!
    唐摹本,縱23cm;橫14.8cm ,行書4行,28字。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釋文: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九、妹至帖《遠宦帖》又稱《省別帖》,草書,6行,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
  • 行書《心經》書法大比賽!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米芾你會喜歡誰的
    一、《心經》是所有經書中文字最少的經書,書寫它,章法好把握,便於書法創作。《心經》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二、《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這部經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就相當於釋迦牟尼佛的心臟一樣。歷代書法大家對書寫心經無不如痴如醉。《心經》在佛教中的地位讓很多人追捧。
  • 行書必學,王羲之聖教序單字解析,硬筆行書也可以臨摹的字帖
    唐代書法家懷仁集摹王羲之行書字跡成《大唐三藏聖教序》。碑石高9.4尺,寬4.2尺,共30行,每行80餘字不等,現存於陝西西安碑林。今天這篇文章,分享一下《集王羲之聖教序》的一些單字見解。聖這個字,首橫略向下斜,豎畫有一點外拓的弧度。整個「耳」略向左下方向。右邊的「口」整體向右下。下面的「王」同樣向右下傾斜,整個字斜中取正。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全文為: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嘆,書何能悉。在《逸民帖》中,王羲之申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其中的逸民,是指古代稱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羲之逸民思想其實早在340年(鹹康六年)推遷不拜護軍將軍時就流露出來。《報殷浩書》雲「吾素自無廊廟之志……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便是證明。由於友人來函勸其再次出仕,所以王羲之才在覆信中驚訝地說:「您怎麼又這樣勸說呢?對我來說,這簡直象聽到夢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