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的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每日書9月常規班 三明治

2020年,悲傷似乎成為了公眾情緒裡的主旋律。記得《海邊的曼徹斯特》裡,男主角李的兄弟去世後回到了故鄉處理後事。失去父親的侄子很快就振作了起來,重新開始自己新的人生。而過去的傷痛卻仍然縈繞李,這麼多年後,李還是無法釋懷。「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的。」這是李面對悲傷的方式,無法和解也是一種結果。

每日書9月常規班的作者們共同寫下了「如何面對悲傷」的故事。

血脈與傳承面前,

區區的悲傷算得上什麼呢?

作者:Cizer

坐標:浙江 嘉興

職業:自由職業者

三年前的爺爺七十三歲,即使一把年紀仍保留著坐在井沿上皺著眉抽菸的習慣。我爸從不問他皺著眉往向東方是在思考什麼?是怕總是不下雨莊稼渴死?是怕姑姑在姑父家又受什麼委屈?那時候每每我這個家裡最小的孩子想問出口,他便尋個由頭打斷我的話,有時是讓我幫他抓癢、有時是讓我幫忙搬桌椅準備吃飯。久而久之,我學會了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和爸爸一樣,祖孫三代一起保持沉默。只在心裡盼著每一個孩子都想做的事——長大!我以為長大後自然就能理解那種沉默。

第一次略有些體會是在生病的那年。突然知道自己可能要失去很多東西,學習生涯可能要就此斷送了,說不定要癱瘓了,可能還要死了。

當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突然降臨,我心裡想的卻是爺爺抽菸的畫面。「如果是爺爺,他會怎麼做呢?」我覺得他不會哭,他會一如既往地坐在井沿上,沉默著抽完一根煙然後繼續生活。於是那兩個月我沒喊一句疼,當然我也沒有笑。

後來開始工作,越來越發現生活的不易,也越來越發現像爺爺這樣的男人的不易。這樣的男人是沒時間和別人分享悲傷的,每天狗一樣的跑出去搶食,晚上才叼著一籃子食物回家,只要全家人吃的飽飽的,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獎賞。

至於搶食的時候被別的狗咬了,或者被一頭狗熊強盜似地吃光了食物這種倒黴事,永遠是不會說出口的。回家的時候還會把鼻子上的血跡擦掉,屁股上的創可貼撕掉,呲著牙也不會說一句痛,第二天還要把舌頭吐得更長,還要搶更多的食物回來。

現在,那個為了我們每天沉默、每天出去覓食的家主永遠沉默了。他長眠在了我家的祖地裡,不遠處睡著的就是爺爺的父母。現在,輪到我爸去做那條忍著傷痛的狗。東門口的井也已被填平,而爸爸選的那個讓他沉默讓他獨享悲傷的角落,是廚房門口的小板凳。

總有天我也會成為這樣一個男人,這是血脈,是傳承。爸爸已經越來越像爺爺,我會越來越像爸爸。不光人如此,狗也要如此——我養的阿黃同樣已經越來越像爺爺養的阿金。在這樣的血脈與傳承面前,區區的悲傷,能算得上什麼呢?

我選擇通過隱瞞來逃離他們

作者:Gracia

坐標:深圳

職業:心理學從業者

我人生中最悲傷最絕望的一天,是我十八歲生日那一天。

那是高三晚自習的第一節,教室裡特別安靜,每個人都在埋頭學習。班主任走到我的座位旁邊,敲了敲我的桌子,示意我去他辦公室。進了辦公室,他端坐在桌子的那一側,雙手支在桌面上交握著,一臉嚴肅地對我說,他不會再替我們隱瞞早戀的事情了,我們沒有按照承諾分手,所以他已經告訴了我們的爸媽。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上完了。

我只是哭,並沒有說什麼,因為已經無法挽回什麼了。我跟他說,我要回宿舍,他給我開了張字條,就讓我走了。

我沒有回宿舍,但我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好像哭著哭著,腳步就不自覺地走到了觀海長廊。那是個清冷的秋夜,海邊一片黑漆漆的。遠處的對岸閃著城市高樓絢麗的霓虹燈,但很遙遠,襯得岸這邊更加寂靜孤獨。

我覺得什麼都完了。我的家庭,我的愛情,我的人生。再也不會有人愛我了。

從小到大,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讀書總是班上第一名,交往的朋友也都是學霸,放假從不肯跟爸媽出門去玩,只願意在家學習。爸爸媽媽一直以我為豪。然而,這一天,這一切都破滅了。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一直活在一種conditional love中,只有乖巧懂事,他們才會認可我,才會給我一點我渴望的愛。所以我知道,這個condition一旦被突破,這些愛也將離我遠去。

所以那一天,我覺得我將失去我所有的愛。他們將不再愛我,將厭惡我,將拋棄我。

而我,沒辦法拋棄他們,沒辦法決絕地離開,沒辦法不哭著求他們留下,求他們愛我。所以我也將失去我的愛情。所以,我註定會失去一切。

那一瞬間我覺得,我寧願永遠地離開,逃離這個世界,逃離他們將要拋棄我的這一天,讓生命永遠地停留在那之前。

後來證明了,我的反應一點都沒有過激。那個回家的周末,爸爸媽媽一反平常的溫和,滿臉都寫著嚴肅和冷漠,話都不願意跟我多說一句。房間裡有一隻將近一米高的維尼小熊,我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很冷漠地說,那是給你的十八歲禮物。那表情好像在說,那是給你的懲罰,又好像是在說,你不配擁有這樣的禮物。

那個晚上爸媽讓弟弟留在家裡看家,命令我跟他們出去散步。那不是商量,不是邀請,是命令,是強制。不在家說,是因為這麼恥辱的事情,是不能讓弟弟知道的。

爸爸說,我以前也追過女孩子,像你們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有幾個是認真的?都是玩鬧而已,只有傻子才會相信他們。爸爸讓我分手,我沒有說什麼,全程我都沒有說話,只是抿嘴哭泣。

到了晚上睡覺,媽媽還非要過來我房間跟我睡,但是一點都沒有親熱的意思,好像非常厭惡,又迫不得已。她抱著枕頭面朝那頭睡了,睡著睡著就開始說,你知不知道,我們聽你老師說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倆都崩潰了,你爸爸一夜沒睡著,頭髮都白了很多。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能不能求求你啊!你們不分開我就去死好了!

那一瞬間我真是崩潰了。好像父母跪在你面前,求你放棄自己生命裡最美好的東西,求你不要快樂,甚至,求你去死。

我當時心裡就下定決心,既然你們非要逼我,那我就放棄,放棄我的愛情,放棄我的學習,放棄我生命一切美好的東西,甚至放棄我的生命。我會讓你們知道我的感受有多麼重要,會讓你們後悔不夠愛我所以失去我。

後來的故事,因為他的鼓勵和支持,最終我沒有放棄我自己,也沒有放棄我們的感情。我選擇通過隱瞞來逃離他們,去尋找自己的人生。但這種隱瞞,也意味著同他們的漸行漸遠,形同陌路。心裡的恐懼和悲傷依舊沉甸甸的,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個沉重的夢境總是把我又帶回了過去。夢裡的我選擇了死亡。而夢裡的他們,在我的死亡面前,有時候似乎是後悔落淚,有時卻是無動於衷。

宣洩出來是我唯一的選擇

作者:方肉

坐標:美國中西部

職業:罐頭廠女工

我是怎麼面對悲傷的呢,我只是會哭而已。

小時候爸媽鬧離婚,我在家裡哭。我躲在小學裡優秀作業的展示板後面大哭。這是我幾經權衡做出的選擇, 因為教室裡人太多,廁所裡又太臭了。小區的樓下有太多認識我的叔叔阿姨,我被不知情的大人安慰一番之後只會給媽媽添麻煩而已,還是躲在展示板後面吧。學校裡人不多了,偶爾有好奇的小孩對我投來一些目光,但是沒有人會發現我。

高中的時候和喜歡的學長玩一些令我痛苦的文字遊戲。大量的負面情緒砸向我,我帶著一種使命感和不知從何而來的母性想要拯救他。但是我自己也快被拉到深淵裡去,我只想哭。想起他的每一句話我都想要哭,他怎麼能這樣對待可愛的學妹呢。他怎麼能對我說出這種話呢,即便我自顧自地擔任起垃圾桶的角色,他就能這樣對垃圾桶嗎?我總是想起這樣的事情,在考場裡做數學大題的時候,朗誦古文的時候,把臉貼在被太陽曬熱的瓷磚上的時候。我的心頭一緊,接著眼淚就要掉下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路面是傾斜的,我走得東倒西歪。靠在天橋的欄杆旁邊,我也很想哭。

哭是一種很可貴的自由,我不敢放聲大哭。在展示板後面放聲大哭一定會招來保安,在家裡大哭一定會被媽媽懷疑。在媽媽的心裡,我並沒有什麼大哭的正當理由。我總會想起小的時候,在家裡大哭的時候媽媽總會說會有警察來抓我,或者會有鄰居來抱怨我。這個時候,我的情緒無法和這個世界相通,但是我會因為抒發情緒而產生一些令人不安的漣漪。想起這件事情,那個不安的自我便會瑟瑟發抖。這種不想波及別人的愧疚感讓我的痛苦疊加,我的心臟狠狠地發顫,要墜入谷底。

這種大哭,是為了傳遞某種信息。在公園裡大哭的孩子,可能想讓大家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對自己有多不好,他們的過分行徑一定是要受到陌生人的目光譴責的。我一直都是那個孩子。和男朋友剛剛在一起的時候,我常在公眾場合大哭。我是拼命地想要掙脫這段關係的,但是我自己下不了決心。我的哭聲在暗暗地祈禱,希望某個路人將我拉出泥沼。

他厭惡地看著我,我哭得更加大聲了。這是我和別人處理悲傷方式不同而產生的衝突,他太過好面子,在公眾場合大哭想必是名單末尾的選擇。我沒法處理情緒,宣洩出來是我唯一的選擇。他抽很多的煙,偶爾喝得爛醉,更偶爾地傷害自己。他習慣內化痛苦,我習慣把痛苦發散出來。我們協調了很久,我坐在床頭大哭,我坐在陽臺的水泥地上大哭,我坐在公寓的大堂大哭。我躲在沙發縫裡,躲在枕套底下,躲在湖邊大石頭的陰影下。我的哭聲讓人痛苦,但是我需要大哭,所以我躲起來。大概協調到了他能夠接受我的大哭的程度,我有節制地啜泣。在快樂的時候我告訴他,他可以給我提供一些紙巾,目光呆滯地盯著牆壁,不能看手機,也不能學習。我需要他的存在,但是也不需要他的存在。我接受他身上偶爾的煙味,偶爾陪他喝酒。唯一的要求是他不能夠傷害自己。我也不能夠無緣由地大哭,在哭的時候要給他一個原因。諸如:四月份了行道樹卻沒有長出新的葉子,被喜歡的公司拒絕了,被考試的壓力擊垮了等等。

一個人開始住以後,我便可以隨意地哭。切黃瓜的時候可以哭,在浴室滑倒了可以哭,被柔軟的毛毯包裹著住了也可以哭。我在上班的路上哭,聽說唱的時候哭,因為手機信號不好,電話另一頭的媽媽開始唱歌的時候哭。沒有人要問我為什麼哭,為什麼不哭。如果及時地止住淚水,我可以摸摸自己的頭。如果沒能控制住,車裡永遠有幾包紙巾陪伴我。

除了哭以外,我最近還發掘了一種新的方法。我努力把自己分成兩個部分,上班的部分和下班的部分。在這份工作中,我大概是沒有什麼機會愛上它了。在成為社畜以後,獲得快樂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愛上自己的工作,二是將自己一分為二。我的大腦像是一臺錄音機,在開進公司大門之前,我會按下方形的暫停按鈕。在開上回家的路的時候,我按下三角形的播放按鈕。雖然上班的時間比待在家裡的時間要長,但是上班總是過得特別快。這個正在寫字的我處於待機模式,那個總是很容易對工人生氣的女孩在值班。我的腦袋裡翻來覆去地播放開進廠裡的聽到的最後一首歌,那是另一個我正在夢遊。這個狀態下的我捕捉不了什麼,記不住什麼,環境傷害不了我什麼, 人影響不了我什麼。這個我處理不來的事情,撞車,爭吵,超負荷工作,全部都交給那個我。這個我心裡的猶豫,膽怯,恐懼,我一切悲傷的來源,被最大程度地隔離開來。

上班和下班的路上,粉紅色的夕陽和朝陽重疊在一起。上班路上馬路上散發著被太陽烘烤過後的,溫柔的熱潮和下班路上高速公路旁邊湖上蒸騰的水汽重合在一起。意味不明的,只顧著說大話的說唱歌詞重疊在一起。我只覺得自己一直在路上,我短暫地在公司停留,讓另一個我接手。

上夜班的一大好處是,我可以盡我可能地利用另一個自我。夜班的結尾便是太陽升起的時候。結尾永遠是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無論度過了多麼漫長的一個夜晚,太陽升起的時候我什麼都不記得了。換在正常作息,一天的勞累之後是無盡的黑夜。黯淡下來的街道,無人的,被黑夜侵蝕的房間,那讓我無法避免地難過起來。但是夜班過後,甦醒過來的是快樂的自己。為了讓自己有些睡意,我甚至要躲著太陽:我把家裡的窗簾拉上,在遮光眼罩的幫助下入睡。這個自己想不起上班的自己,她也想不起我。我們共同為這副身體服務,輪班上崗。這也許是身體自己琢磨出來的一種處理機制,工作是乏味的,痛苦的,乾涸的。我生活在暗處,但是守著一眼靈感和夢的清泉。

把這兩者分開,我能填飽肚子,支付帳單,為了維持人際關係而買一些禮物。我能不停的寫作,我能生活在工作中但是不陷於工作中。任何苦難,屈辱,睡眠不足,心性不定都不能動搖我的內核。

本文來自每日書。在每日書,記錄你的生活和情緒。11月每日書,虛構班返場。點擊下方「三明治寫作學院」小程序參加。或點擊了解:是怎樣一個世界。

把生活變成寫作,把寫作變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個鼓勵你把生活寫下來的平臺

由於微信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

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時間閱讀三明治的故事

或者來和三明治一起寫下你的故事

原標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的 |三明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不是每個人都能與過去和解
    「道理我都懂,可我依然過不好自己的這一生。」小夥伴們,這是英國菌類電影站,,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看起來像「喪」但實際上會讓你們受益匪淺的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海邊的曼徹斯特》於上映,豆瓣獲得高達8.6分,多次獲得金球獎和奧斯卡提名。原來李有很多朋友,一個非常恩愛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因為他的疏忽,一場火災奪去了兩個孩子的生命,他的妻子傷心地離婚了李。從此李搬出了曼徹斯特,找到了一份活工作,住在地下室,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 《海邊的曼徹斯特》:不是所有人都能和過去和解
    人的一生中總會犯很多錯誤,有些只是小小的遺憾,有些卻能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攪得支離破碎。旁觀者清,總是鼓勵局中人放下包袱繼續前行,而事實上,從困苦中解脫總是沒有那麼容易。所有人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即使它無比沉重。背負著應當背負的一切,勇敢地選擇沉浸在當下的冰冷現實中,又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面對呢。
  • 《海邊的曼徹斯特》如何和過去和解?
    在處理後事以及與侄子相處的過程中,他極力逃避的過去也慢慢浮現——三個孩子由於自己的疏忽全部葬身火海,從此無法驅散的陰影永遠籠罩著他。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李曾經是一個熱情開放的年輕人,熱愛社交,對朋友友善,愛開玩笑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不成熟,他有美滿的家庭,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在那場大火過後,一切都破碎了。
  • 奈何橋孟婆湯,人心看不清,但依然可以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
    割捨不斷的親情,始終在血脈裡流動,但得到的卻未必知曉珍惜,讓人心酸不已。比如書中反覆提到的什麼是善,也很值得深思。因為心軟,見不得森林裡的鹿被狼捕獵,就把狼全部滅了,但最後的結果,卻是鹿群越來越壯大,以至於沒有食物可以吃,只能紛紛被餓倒。很多時候,善並不是給一塊糖這麼簡單,在做決定的時候其實特別考驗人的全局觀,一著不慎,很可能就會滿盤皆輸,變成好心辦壞事。
  • 這是一場對過去的和解
    最近看過的幾次臺劇似乎都是關於家庭,其中透露出來的鄉土人情味讓人感到親切真實。
  •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重啟人生》
    第一次接受這個詞還是在電視上,隨著《都挺好的》、《安家》等劇的熱播,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時間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但是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當我拿著這本《重啟人生》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我的原生家庭我選擇不了,但是現在我們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
  • 《都挺好》:「原諒」並不是與原生家庭和解的唯一方法
    對蘇家裡的人指責最多的,可能就是蘇母。蘇母是一個及其強勢,及其偏心的母親,但這種強勢,其實是蘇母和蘇父共同塑造的。這種強勢不是蘇母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因為在蘇家的每一個人都共同塑造了蘇母的性格和權力。同樣的道理,蘇家的每一個人也是都共同塑造了蘇父的懦弱,大哥的冷淡,二哥的蠻橫,蘇明玉的不幸。
  • 《痛苦與榮耀》接納過去,與自己和解
    糟糕的身體和精神的不安讓他無法繼續創作,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拍電影了,只能待在家裡,而家裡的種種痕跡也總是讓他想起過去,不斷提示著自己的年老與創作的瓶頸。就在這時,薩爾多瓦和多年未見的演員老朋友重遇,隨著和老朋友的再遇,記憶的閥門再次打開,薩爾瓦多開始回憶過往,也開始與他的過往和解。
  • 成熟的人應該要學著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人活一世,每個人都有年少輕狂時。在年少氣盛的時候,我們總會因為經歷不夠或者其它的什麼原因而做過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有的人因為比較看得開,他們雖然會後悔、遺憾,但是他們不會太過於沉溺過去所犯下的錯,所以他們可以很輕易地放下過去的錯誤。
  • 離婚9年,賈靜雯和前夫同框:與過去和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富商並不富裕;公子換句話說是風流的代名詞;妻子生產前都沒有陪在身邊。她每一次退讓換來的不是尊重和心疼,而是對方的變本加厲、得寸進尺。5年婚姻,1800多個日夜,帶給賈靜雯的不是美好,而是消耗,磨光了自己的感情,更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 《念念》| 與過去和解,才能重新擁有愛的能力
    正如思念是輕柔的,卻深深的刻在觀影人的心上。張艾嘉在《念念》的創作特輯中說道,覺得整個戲下來都是一種「念」,所以這部戲應該叫念念。影片以插敘的方式,講述育美和育男兩兄妹相互的思念,他們對媽媽的思念,還有阿翔對爸爸的思念。影片講述思念的過程中,也講述他們的怨念,讓這兩種情緒的交織的根本是因為愛。
  • 冷門佳片《痛苦與榮耀》,溫柔自傳片電影,學會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阿莫多瓦在他生命中最黑暗和最孤獨的時刻創作了這部自傳體傑作,講述了他封存已久的人生回憶,分享了他自己人生中最隱秘的秘密和回憶他過去生活的遺憾。男主角就是他本人自己的投影,沒有前作中的其情虐戀,多的是無限的溫柔和坦誠相見。
  • 陳文茜做客丁乃竺會客廳 稱與過去和解回到初心
    陳文茜在自己的書中寫道:「人成功了,人性往往就成了『成功』的俘虜;被欲望、名聲、無止盡的身分追求圈禁、禁足了。」怕被「成功」俘虜的陳文茜,選擇相信失敗,用失敗提醒自己,看清前方的路。現在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和愉悅,卻少有人懂得什麼是幸福和愉悅,以及怎麼實現。人們總是將自己禁錮在一段帶有「失去」的回憶中,不停的將痛苦的傷疤掀開來看,於是,就在這個過程中,喪失幸福和愉悅的能力。
  • 張艾嘉:不是所有過了一輩子的人,都真心相愛
    她真的太會觀察生活了。 她把那些發生在那萬家燈火中,不可與外人言說的家事,把妻子和丈夫之間的七年之癢,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代際衝突,所有微妙的家庭情緒,盡數捕捉。外公離開原配之後,一開始幾年還寄些家用和郵信,誰知道後來便音訊全無,再也沒有回來看過她,可她也為了當初的一紙婚約,給自己立了貞節牌坊,死守一生。
  • 《海邊的曼徹斯特》:我們這一輩子都在不斷和自己和解
    其實看過這部影片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一旦你認為自己犯下了無法彌補的過錯,無論別人再怎麼勸說與開導,都是徒勞的,除非你與自己和解」。這一點是這部影片的精髓,也是其大膽之處,因為他刻畫的太過於真實。試想一下,這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會那麼容易的與自己和解?
  • 麥家力作《人生海海》,與過去告別與自己和解,董卿看完淚目
    麥家力作《人生海海》,與過去告別與自己和解,董卿看完淚目我們都知道麥家現在已經成為當紅作家,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從《解密》《暗算》到《風聲》,曾經無人問津的諜戰小說,變成了時代追捧的稀缺品,特別是經過影視改編之後,麥家成為國內諜戰題材作品之父.
  • 《心靈捕手》:成長就是與過去和解,愛是治癒內心的解藥
    惜才的教授為了讓威爾走上正途,求助大學好友尚恩為威爾做心理輔導,在眾人的幫助下,叛逆的威爾逐漸打開心扉,與自己和解,勇敢地擁抱新生活。這部經典電影的魅力十足,不僅細膩的刻畫了主人公的心理歷程,也讓正在心靈困頓中的人們獲得鼓舞和力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威爾在一次次的心理訪談中從封閉自我到打開內心,過程讓作為局外人的觀眾都覺得不可思議。
  • 不是所有人都有夢想,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文案不是所有人都有夢想,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如果你過得生活和預期相差很大,那麼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一切的方方面面了。你會發現,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什麼時候都不算晚。你可以有曾經,但是別活在過去裡。
  • 不是所有過錯都可以被原諒
    看到昨天的節目真是覺得噁心死了,那天小阿姨根本不知情被她姐姐騙去,當晚就氣得坐飛機回家了,她親身父母當初扔下她就不自私?現在看到我小姨過得好了就想認回去?網友@鮮蝦魚板麵:剛剛看了,全程道德綁架,女孩說親生父母二十年就和她生活在一個鎮上,只有幾公裡都從來沒有看過她,這樣的父母為何要認?!
  • 豆瓣8.9《心靈捕手》| 與過去和解,無須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看這部電影時,我始終覺得這部影片有太多的戲劇色彩,畢竟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曾經遭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都有威爾這樣的天賦,不是每個治療師都如尚恩這般技術高超,也不是每個人身邊的朋友都像電影中的查克那般講義氣,尤其是查克規勸朋友的那一番話,我很少在現實生活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