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緣人,怎麼知道自己跟佛菩薩有沒有緣分呢?

2021-02-18 大自在般若

留言交流      開心文玩!!

開心法寶(國學經典、法寶)!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佛度有緣人!」意思就是說:「佛菩薩在度眾生的時候,其對眾生的加持、護佑,還有教化是否有效,取決於眾生與佛菩薩的緣分和對佛菩薩的信心!」那麼,什麼是佛緣?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跟佛有緣呢?「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佛是慈悲、智慧的,但卻不是萬能的。佛菩薩發願度眾生,這裡的眾生並非「所有眾生」,而是一切跟佛有緣的眾生。說到跟佛菩薩的緣分,可能很多人會問:我跟某一尊佛菩薩長得像,或者生日跟佛菩薩是同一天,這算是跟佛有緣嗎?佛菩薩會加持和護佑我嗎?從一般意義上來說,這些也算是跟佛有緣,只不過是比較淺顯的緣分。但如果你能以此為契機,接觸到佛教、佛法,然後對佛菩薩生起虔誠恭敬之心,在禮拜佛菩薩的過程中,逐漸開啟自己的本心智慧,發願向佛菩薩學習,就能與佛菩薩逐漸結下殊勝的緣分,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護佑。佛教中的三寶是指「佛、法、僧」,這亦是佛教基礎所在,缺一不可。親近三寶不一定要去寺院,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因緣和條件去到寺院裡進香禮佛,但他一看到佛像、佛經、僧人就會發自內心地歡喜,心生恭敬和虔誠,那麼他就是與佛有緣。

與佛有緣的人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當他有機會接觸到佛教,接觸到三寶,很容易對佛法感興趣,對三寶親近,比如有些人覺得跟觀世音菩薩相應,就是跟觀世音菩薩有緣;有些人看到阿彌陀佛的像就有感應,很歡喜,那就是跟阿彌陀佛有緣等等。再比如,在念誦經文的時候,覺得心很靜,能安定下來;走在路上看到僧人,心中升起恭敬……這些都是親近三寶的表現,也是跟佛菩薩有緣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佛心,學佛修行就是在修自己的心。因此,與佛結緣並不一定要我們去寺院裡,天天拜,天天求,只要我們心中有佛,與三寶親近,便是與佛有緣。佛教講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所以倡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教中的因果,通俗點來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思就是說,你的種種行為,必然會導致種種的後果;我們現在的種種境遇、生活狀態,皆是因為自己之前所造作的種種善惡業因導致的。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或者工作上遇到不順的時候,總會怨天尤人,抱怨同事、抱怨社會不公平等等,卻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殊不知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還有些人放任自己的習氣,去造作下種種惡行。這都是不懂或者不相信因果的表現。一個有佛緣的人,應該明了因果的真實不虛,懂得今生的貧窮富貴,生命的長短,容貌的醜陋與美麗,都是自己在過去的無量劫中所造的業障導致的,並不是命中注定,也不是他人的操控。因此,在今生更應該努力種善果,修善行,在起心動念時,常常反省自己,懺悔自己,「一日三省吾身」,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嚴格要求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種種經典中,佛陀經常通過言傳身教教導弟子們,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萬行等等,放到世俗生活中去,這些全部都是在教我們慈悲寬容,發善願,行善舉。俗話講「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幫助他人,亦是幫助自己。」心懷慈悲,常行善舉之人,不僅能廣結善緣,也能增福增慧,為自己學佛修行積累下資糧。一個有佛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擁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愛護需要愛護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比如在別人困境時,伸出援助之手;在別人失意時,一句鼓勵的話語;在別人傷心時,一個溫暖的擁抱等等。每個人都有佛性,懂得愛與善良,與家人、朋友、身邊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建立和諧的關係,結下善緣,當機緣與因果成熟時,佛緣自然會來到我們身邊。


要明白,佛方便說出五方佛、三世佛、十方佛、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佛土只有一處究竟,那就是一真法界。在最後所有的人都成佛,連一個泥巴瓦塊、一片風、一滴雨,都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的化身佛。這時候整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念。這一個念也可以化現出無量的佛,化現出無量的佛土,但這無量的佛還是一尊佛,無量的佛土還是一個佛土。這個法我們要深入地觀照,要觀照得清楚明白。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QQ38287479。

相關焦點

  • 佛度有緣人,那麼無緣的人誰來度?
    佛度有緣人,無緣誰來度?「佛渡有緣人」這句話,似乎給中國佛教定了格;有些人甚至將此作為理由而懈怠或拒絕幫助他人。其實,這是出於唐代元圭禪師之語,禪師立佛有三種不能:1、不能免定業,佛雖具足不執著於一切現象的智慧,但對招感善惡結果之定業也沒有辦法改轉。2、不能度無緣,佛雖能了知眾生的性質,窮盡無限的事,但卻無法化導無緣的眾生。3、不能盡生界,佛雖能救度世間一切眾生,但卻無法度盡眾生。
  • 佛度有緣人,什麼人有緣?
    輕鬆學佛法佛度有緣人,什麼人有緣?1 經典裡面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十方世界諸佛無量無邊,有的佛法緣殊勝,度很多眾生;有的佛法緣不廣,度的眾生寥寥無幾,這是什麼原因?不是他們的智慧德能不一樣,是他們在因地當中跟大眾結的緣不一樣。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
  • 佛度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 有4種人佛在世也不度,不是不度是沒法度,看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有4種人佛在世也不度,不是不度是沒法度,看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佛是普度眾生的,利益眾生是佛菩薩存在的理由。但是卻有兩種情形,一是佛度有緣人,二是佛不度無緣之人。怎麼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這裡面肯定有原因。
  • 您和地藏王菩薩緣分有多深呢?不妨看看這八方面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這部專欄寫的都是和地藏王菩薩相關的事情,到現在也已經四十多篇文章了,但凡來這裡的師兄顯然也都是和地藏王菩薩有緣的人,否則根本都不會進來,也看不到。但是這個緣分也是有深有淺的,只是知道有這麼一位大菩薩是緣,對他各方面情況了如指掌的也是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雖然有緣就已經很難得了,包括一些出家人都還不知道地藏王菩薩呢,但我們肯定希望自己和地藏菩薩的能緣更深一些,加持的也更多些。
  •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與佛有緣的人!
    我們常聽說「佛度有緣人」,究竟誰才是與佛有緣之人呢?那些還未信佛念佛之人,或者還在誹謗佛法的人,真的是與佛無緣嗎?佛度眾生需要因緣,眾生如何與佛結緣呢?這一期淨土芳園,我們一起了解佛度眾生的因緣,看阿彌陀佛如何安排因緣,度化每一位流浪的孩子!
  • 佛教人物第六:地藏王菩薩——和我們這個世界最有緣的大菩薩
    其實地藏王菩薩乃是和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緣分最深的一位大菩薩,而且人如其名,他非常的「接地氣」,從世間法開始教導我們,如果對他了解不夠甚至根本不知道的話,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錯過無數善緣。而我們凡夫也是有情眾生,但都充滿了妄想和偏執,所以也可以叫做「迷有情」。其實菩薩和我們凡夫之間,也就是覺迷一念之差,六祖曾經說過,迷則佛眾生,悟則眾生佛,大家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才行,不要覺得佛菩薩就是高高在上,我們只能仰望頂禮,從因地來說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有佛性。
  • 妙印法師答疑:若拜佛時、禪定中感得佛菩薩顯身,拜還是不拜呢?怎麼分辨佛相魔相呢?
    妙印法師答疑:《金剛經》講一切相皆是虛妄,若拜佛時、禪定中感得佛菩薩顯身,拜還是不拜呢?怎麼分辨佛相魔相呢?釋迦稚子:小僧有一問題,需大德解答,關於相的問題。比如突然佛菩薩顯身,拜嗎?若不拜是傲慢?若拜,若是魔變的怎麼辦?
  • 來,挑一位你要修持的本尊,看你跟哪位佛菩薩有緣?
    這尊佛菩薩的法門,就是修持者終生不輟,永不放棄的主修法門。本尊法,又稱本尊相應法、本尊觀想法,即修持者借觀想本尊,領受佛法,最終達到「本尊即我,我即本尊」的境界。它是密宗最重要的一種修持法。修持本尊法要有相當的基礎,必須先修加行法,具足資糧,才能夠修本尊法。當然,修持某個本尊,並不代表你不尊敬其祂佛菩薩。只是說,本尊是你專修的法門,以祂來代表一切三寶及佛菩薩等。
  • 佛教:這四個特徵的人,與佛有緣,看看你有嗎?
    佛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諸佛如來是出世間的大醫王,能除一切煩惱障礙,卻不能救拔慧命將盡之人。很多才接觸佛法的善信,經常提問的就是,某位「大師」說我有佛緣,你覺得是這樣嗎?「緣」是佛家認識世界的基本觀念,萬物有緣,才能發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乃至產生結果。
  • 男戴觀音女戴佛,一定要這麼做?傳統翡翠文化有講究,佛度有緣人
    男戴觀音女戴佛,在翡翠文化是一種傳統,但是這種傳統又源自文化的哪個方面,有什麼依據,就少有人知道,東哥今天和大家走進翡翠文化世界,讓我們一探傳統翡翠文化。把翡翠雕刻成觀音菩薩,因為觀音菩薩代表著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形象。男性佩戴觀音菩薩正好彌補性格中缺乏溫柔體貼一點。女性戴佛最主要的是一點是,雖然溫柔體貼,但是難免容易嘮叨,缺少度量。而佛像心懷天下,氣度非凡,佩戴之後也希望女性有此度量,母儀天下,不會再糾結於小事。
  • 怎麼分辨「佛相」和「魔相」呢?
    《金剛經》講一切相皆是虛妄,若拜佛時、禪定中感得佛菩薩顯身,拜還是不拜呢?怎麼分辨佛相魔相呢?釋迦稚子:小僧有一問題,需大德解答,關於相的問題。比如突然佛菩薩顯身,拜嗎?若不拜是傲慢?若拜,若是魔變的怎麼辦?《金剛經》一切相皆是虛妄,《地藏經》有光目女拜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如來不就也空中顯身了嗎?
  • 人和人之間真的存在緣分嗎?
    緣份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在你生命中某個節點會有某個與你有緣的人出現,做夫妻,做兄弟,做朋友,都是生命中巳經安排過的,就象列車經過的車站,總會在某個時刻到達某個站點,或是通過千轉百折最終成為眷屬,是你的莫強求,不是你最會離去,是生命中的過客,來之匆匆,去也匆匆,所以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緣紛,人不但有緣紛,而且還有報應,壞事做得多的人都會遭到報應,,前因後果,你積德積福能讓你遇險呈祥,好人一生平安
  • 南懷瑾的點醒:學會自己保佑自己,菩薩才會保佑你
    說到學佛,許多人立馬就會想到莊嚴的大殿,嫋嫋的香火,認為這就是信佛,就是學佛了。心中有什麼難事,就去求求菩薩,供點香火,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修行不通了,也去求菩薩,希望菩薩能夠讓自己覺悟。有這樣想法的人,註定一事無成,因為想要佛替自己解決難題是不可能的,否則這世上就沒有誰是不能解脫的了。佛經中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屋簷下躲雨,看到菩薩撐傘走過,於是便求菩薩度他一段。菩薩說:「你我都在雨中,區別只是有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是傘度我。
  • 佛教:佛緣深厚的四個特徵,看看有你嗎?
    俗話說「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只要一個人沒有到絕症的地步,經過醫治,就能得到一定的康復甚至痊癒。而一個與佛有緣的人,終究會遇到佛,最後修行成佛。有人說:「與佛有緣就能成佛嗎?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現今社會,的確很多人不信佛,甚至與佛無緣。但也有無數的眾生,與佛有緣。即使現在沒有修行,在經過某種條件的激發後,在他心靈深處,種下的「道種」,就會生根發芽,在緣分的感召下,最後遇見佛。緣是佛家對生命之間的一種詮釋。認為眾生,都曾經是佛,或者與佛有緣。只是由於多了許多妄念,造成自己迷倒在娑婆世界,無法回到原來的世界。所以,真正說來,眾生都與佛有緣。
  • 佛說:緣分有因果,愛情也有輪迴
    佛說:愛情也有輪迴。如今你遇見的人都是和你有緣分的人,今生離開你的人都是和你毫無瓜葛的人,曾經你怎麼對待別人,如今你遇見的人便會如何的回饋於你,你辜負他人的真心,別人也會來糟蹋你的真心,你傷害他人,也會有人來傷害你,一切你遇見的人看是偶人實際是必然的因果,造下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
  • 世間好話佛菩薩聖賢說盡|成德法師2020年開示
    我們這一生遇到師父上人  ,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緣。我們真的要看得懂因緣、看得懂福報,所謂知緣、惜緣、造緣,知福、惜福、造福,知恩、感恩、報恩。因為要看得懂緣,就會倍加珍惜,所謂如貧得寶。所以師父的話是寶、佛經是寶,古人、聖賢這些教誨都是寶。為什麼師父老人家他要說世間好話聖賢、佛菩薩說盡?就是他們真的是和盤託出、嘔心瀝血,都是為了成就護念我們後世的子孫、弟子。
  • 佛教: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什麼樣的人與佛菩薩的緣分比較深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那些喜歡燒香拜佛的信眾。其實眾生與佛菩薩之間的距離不是外在形式上的,而在於內心。《六祖壇經》裡就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與佛結緣,不是表面上的我們有多親近佛菩薩,表面上對三寶有多恭敬,而在於我們內心是否清淨、是否覺悟。
  • 只要念佛,佛、菩薩就跟在後面保護你,為你服務
    你只要念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和你是殊勝的好友,像兄弟一樣,這是很自然的,不須要去高攀。什麼叫「勝友」?兩個人談話,可以促膝談心,你的膝蓋碰著我的膝蓋。我們念佛,就跟觀音、勢至平等,你們敢不敢相信?是不是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佛心平等,沒有說把你拋除在外,只要回頭念佛,通通往生。且不請自來,二六時中,如影相隨,常相擁護,毫不嫌棄,永不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