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活動|用繪畫與音樂,推開黑澤明電影之門

2021-02-15 建投書局客
電影讓我們看到自己未曾知曉的世界,它是一扇極具魅力的窗。「電影天皇」黑澤明將東方電影帶進世界視野,是第一個被世界電影人共同視為導師的亞洲導演。同時,他也贏得了很多大導演和大作家們的傾慕。史匹柏說:「黑澤明是我的啟蒙恩師,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科波拉說:「如果能和黑澤明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 馬丁·斯科塞斯扔下自己的劇組,不遠萬裡飛到日本,就為在黑澤明的影片《夢》中扮演黑澤最愛的畫家梵谷這一角色。認為「只有黑澤明能夠改編《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則在黑澤明逝世後打消了將這本著作拍成電影的想法。杜琪峯、張藝謀、姜文,也無一不是黑澤天皇的狂熱粉絲,他們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致敬或模仿了黑澤明的作品。被大導演、大作家們不斷追隨的黑澤明,為藝術史留下了一座豐富的寶庫,引得電影研究者與電影愛好者共同研究。11月16日(周六),建投書局聯合上海人民出版社,將在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舉辦「黑澤明電影中的繪畫與音樂——《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日本青春電影物語》新書分享會」活動,北京電影學院老師張愉博士、音樂製作人苗傑老師、張昀春老師以及陳卓軒老師將帶現場讀者一起走進黑澤明的電影世界。

主題:推開黑澤明電影之門——走進黑澤明電影中的繪畫與音樂

嘉賓:張愉 苗傑 張昀春 陳卓軒

時間:11月16日(周六)18:30-20:30

地點: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

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世紀財富中心東座)2層

報名方式:掃碼填寫報名表

師從巖本憲兒教授,取得藝術學(電影專業)博士學位。編著有《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上海人民出版社)、《藝術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面向當代的藝術理論與批評》(中國文聯出版社),以及發表論文《坎城上的日本電影:從 <地獄門>到<小偷家族> 》、 《一種電影式圖像——日本漫畫的視覺呈現方式分析》等。現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主講日本電影研究、世界電影史、經典影片分析、藝術流派與方法等課程。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聲音學院電影音樂創作及理論專業。詞曲代表作:臺灣唱將林志炫現場專輯《ONETAKE》唯一原創單曲《殘缺》;中國青少兒短片藝術大賽主題歌《永不褪色的夢》;定製養成遊戲《範冰冰——魔範學院》主題歌。韓國原創音樂劇《BLACK MARY POPPINS》中文版《水曜日》全劇歌詞譯配。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2016年度特殊人才培養計劃獎學金,留學日本映畫大學。論文及譯文收錄於北京師範大學及浙江音樂學院等高校核心期刊。2006年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二十一世紀劇院演出執行策劃,清華大學日本創新中心文化藝術項目策劃。

張昀春

《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譯者之一。曾進修於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曾任建築師。現為北京水彩藝術研究院藝高水彩俱樂部會員,師從高冬,擅長繪畫與電影藝術。生活往返於北京與東京之間。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青年電影學者 《日本青春電影物語》 作者之一,在C刊發表論文多篇,曾參與創作紀錄片《在少林》。

坎城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導演重磅推薦!本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巖本憲兒、武田潔兩任日本映像學會會長執筆,是早稻田大學電影大師精品課程講義。多位電影專家從不同維度對黑澤明電影進行深刻的透析,分別從黑澤明影片中的都市場景、常民構造、映射運用及其表意;黑澤電影與音樂、繪畫;黑澤明與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山本周五郎等多角度切入。本書帶你進入電影大師的影像世界:《羅生門》的音樂、《七武士》的常民構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痴》的狂歡化、《姿三四郎續集》中幽鬼的肖像、《亂》中的「能」與「狂言」、《夢》中的梵谷、《八月狂想曲》中的生與死……是枝裕和為本書中文版傾情推薦。

「從我19歲立志從事電影事業以來,學習、借鑑最多的前輩就是黑澤明。他是我看完全部作品的第一位導演,向他致敬。推薦閱讀本書。」

              ——是枝裕和

純真的韶華、海邊的漫步、夕陽下的奔跑,乃至衝突與流血——我們所熟悉的那些青春影像,充斥的是青澀的回憶、魯莽的衝動、簡單的情愫。「青春」作為一種概念化的表達,成為了可以逃避現實的桃花源。

從《挪威的森林》到《情書》,每當提起青春電影,我們總會想到鄰國日本。本書的主題,便是探究日本青春電影的源起、發展與成熟的過程。通過對於日本青春電影的演變歷史和日本社會環境的分析,嘗試勾勒出日本青春電影與每一代青年真實生活狀態之間的動態關係。

相關焦點

  • 黑澤明繪畫電影分鏡頭
    日本導演黑澤明在年少時就展現出過人繪畫才能。他師從西洋畫派的岡本唐貴,喜歡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受凡高、塞尚等畫家影響。黑澤明在年輕時候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個畫家,但為了謀生,同這些迫使他放棄他的夢想,而把他對視覺藝術的追求挪到了電影.
  • 推開戲劇之門
    疫情期間,鷹劇坊《推開戲劇之門》線上戲劇課開講——推開戲劇之門一扇門推開,光線投射進來,一條光影穿透黑暗。推開戲劇之門,人性之光也將投射進來,讓人們產生思考的同時,獲得深刻的快樂。這是鷹劇坊希望通過《推開戲劇之門》線上戲劇課傳遞給觀眾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鷹劇坊原定的線下戲劇推廣活動被迫擱置,著名戲劇導演王曉鷹也有了更多的時間。
  • 黑澤明 | 減去電影,我的人生為零
    塗上色之後還用唾液洇溼塗勻,結果手上沾了各種顏色。」▲《黑澤明電影分鏡頭繪畫集》大海作證-分鏡稿因為這次契機,黑澤明愛上了繪畫。生活可能會給你關上一道門,但是執著能讓你鑿穿整面牆。▲《黑澤明電影分鏡頭繪畫集》影武者-高天神之戰他手繪了上百幅分鏡頭畫面,細緻到人物的神態、動作,以及時記錄下靈感。真的是個瘋子!!!
  • 音樂|楊乃文《推開世界的門》你是站在門外怕遲到的人!
    (點擊上方可觀看視頻)01 【推開世界的門 你是站在門外怕遲到的人 捧著一顆不懂計較的認真 吻過你的眼睛就無畏的青春】最近單曲循環的歌曲《推開世界的門》歌詞部分簡直驚豔,每個人聽歌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此處略談我的理解。
  • 致敬黑澤明電影,《對馬島之魂》並非流於形式
    《對馬島之魂》裡有一種黑澤明模式,以黑白電影風格的濾鏡向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致敬。但除了視覺線索之外,這款遊戲還從其他方面反映了黑澤明電影的精神。 正如專注於研究日本電影的學者唐納德·裡奇所說,從傳統角度來講,日本電影可以被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古裝片」和「現代電影」。
  • 黑澤明的《生之欲》與梵谷
    但正是這種可以說是過於濫情的人文主義,在很多黑澤明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主旋律,可以稱之為黑澤明電影的精神氣質。      ——這樣看的話,《生之欲》既可以說是許多黑澤明作品的集成之作,也可以說與其他黑澤明作品相比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如果說《生之欲》是黑澤明電影中最冒險的作品,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意外?
  • 看過黑澤明的電影不稀奇,你見過他的畫嗎?
    ▲黑澤明成為奧斯卡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從《羅生門》開始,亞洲電影這個陰暗的角落,開始的得到了世界的關注。直至今日,《羅生門》的導演:黑澤明,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仍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羅生門》電影海報◆◆◆◆◆1910年,黑澤明出生在東京的一個武士家庭,儘管出生傳統,但受到哥哥的影響,喜愛書法和繪畫,
  • 唱進你心裡的歌 |「推開世界的門」 • 楊乃文 (尤克裡裡彈唱譜)
    《推開世界的門》收錄於2016年11月,楊乃文的第六張個人音樂專輯《離心力》。
  • ARTdaily { 黑澤明的分鏡稿公開
    9年後,33歲的黑澤明以一部《姿三四郎》一炮打響,他一生共導演了31部電影,引導了整個二十世紀國際電影藝術潮流,他的追隨者的名單上,有這些名字:佛朗西斯·科波拉,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柏,馬丁·斯科塞斯。
  • 電影天皇 黑澤明
    今時今日雖然再無戰亂,觀眾再看黑澤明的電影時也許會有不同的體會與領略,但我相信,觀眾看的時候總有反應,與黑澤明的電影產生關係,相反,現在太多電影是堆砌而成,我以為創作人理應通過像這種激烈的內心震蕩,才可以產生這些感覺。
  • 電影拾零—黑澤明
    【天堂與地獄】,黑澤明1963年作品,非常不錯的懸疑片。前半段一直圍繞三船敏郎展開,他面臨著道德困境和現實困境的雙重考驗,終於做出的讓良心安懷的選擇。後半段圍繞綁匪山努崎和仲代達矢等警探展開,更傾向於中規中矩的偵探電影。整部電影,節奏緊湊,懸念迭起,細節巧妙,情節合理,非常不錯。【八月狂想曲】,黑澤明1991年作品。
  • 電影天皇黑澤明誕辰100周年紀念
    黑澤明在日本影史的地位如同伯格曼之於瑞典、布努艾爾之於西班牙、愛森斯坦之於俄羅斯。其創作歷程之長、獲獎之豐、精品之多、風格之廣均為世所罕見。他是將東方電影提升至一流水平並推向全球的第一人,也是東西方電影文化融合的第一人。《羅生門》之前,日本給世界的印象是「富士山、藝伎、櫻花」,此後變成了「黑澤明、索尼、本田」。
  • 黑澤明:電影天皇是怎麼煉成的?
    黑澤明常常獲得老師的稱讚,因此喜愛上了美術,並且帶動了其他課程的學習,從一個開竅晚的後進生成長為了班長。而繪畫這項愛好和技能,後來一直影響著黑澤明的電影生涯。除了大量閱讀國內外文學作品,他還常去交響樂團看排練聽音樂,去小劇場看戲,還有就是看電影,在自傳中,他列舉了自己從九歲到十九歲的這十年間看過的能記得名字的電影,就有將近一百部之多,要知道第一部有聲電影要到1928年才誕生,在黑澤明的青少年時代,電影行業並不像現在這樣高產,所以,在黑澤明的回憶中,他青少年時代看過的全是名垂電影史的名作。
  • 新春劇賞:黑澤明電影的視覺表達
    黑澤明出生在一個傳統武士家庭,從小家教很嚴,但父親也經常帶孩子們看電影。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奧斯卡將終生成就獎頒給黑澤明時有一句評價「他是最具想像力的電影人之一」。「想像力」是黑澤明電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想像力不僅來自於學習繪畫的經驗,也許還和他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童年有關。童謠、寓言的隱喻在他的作品中時常出現。
  • 黑澤明給青年人的建議
    在此之後,仲代達矢又在黑澤明電影《亂》中擔任主演,老頭子現在還活著,去年日本電影展來過北京。現場中國影迷請他簡短評價一下黑澤明導演和成瀨巳喜男導演指導演員的風格有何不同? 他是這麼說的「關於黑澤明導演與成瀨巳喜男導演的不同之處的問題,實際上我覺得他們沒有什麼不同。非要說的話,我剛拍完黑澤導演的片子進入成瀨導演的片場時,成瀨導演會不停地告誡我說「安靜點!安靜點!」。
  • 電影天皇黑澤明電影魅力海報全集
    黑澤明電影鏡頭魅力黑澤明(Akira Kurosawa)出生於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衷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 ,由於受到哥哥突然自殺的影響,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導演,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鍊,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
  • 一部40年前的電影,黑澤明的晚期經典,日影時期的巔峰之作
    《影武者》是黑澤明晚年的經典代表作,將色彩的運用與人物內心的寫照完美融合,製作精良,感情充沛,主題深刻,正面展現了戰國時代的格局變動,仲代達矢的表演感人至深,不愧是日影時期的巔峰之作!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黑澤明 - 電影世界的畫與畫裡的電影世界
    在 1936 年時期,他憑藉首個劇本《達摩寺裡的德國人》打進影視行業,自此開啟了自己的電影生涯,黑澤明一生創作了30部電影作品,其中《羅生門》(1950)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生之欲》(1952)獲柏林電影節特別獎,《德爾蘇·烏扎拉》(1975)再次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影子武士》(1980)獲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 亂來了:一個資深影迷眼中的黑澤明與《亂》(下)
    《亂》的拍攝耗資1200萬美金,這在八十年代是個天文數字,更是創下了日本電影投資的記錄。至於為什麼耗費如此之大,只要知道下面的信息就明白了:如果有人閃過「我可以在家看碟啊」的念頭,那真是走上了歧路,對一部近景和特寫鏡頭只有五分之一的電影,與其看碟,還不如不看!對於已經抱定信念準備在4月17日觀影的影迷們,我們提供一些看點給你們。色彩對電影這種視覺藝術至關重要,而《亂》對色彩的運用最被人們稱頌,就用一句成語概括:登峰造極。
  • 黑澤明 I 他或許是史上最會畫畫的電影大師!
    黑澤明(1910-1998)日本著名電影編劇、導演、監製人黑澤明年輕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畫家1928年,18歲的黑澤明報考美術大學落榜,但其靜物畫入選日本著名美術家團體「二科會」的美展。翌年,他躋身日本無產階級美術家同盟,師從漫畫家白土三平之父岡本唐貴,學西洋畫。他喜歡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等文藝復興時的繪畫和雕刻,受凡高、塞尚等畫家影響。不過,繪畫這項興趣和技能在黑澤明日後的電影生涯中一直得以延續。他正式大量繪製分鏡頭腳本是從 《影子武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