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眾所周知,此前,中國曾連續多年蟬聯越南大米最大買家,但在2019年中國開始推行新的質量標準後,以質量低、價格低出名的越南大米對華出口量出現大幅下降,跌幅達到64.2%。出口量僅為47.7萬噸。
不過,由於2020年多國擔憂本國糧食不夠吃,相繼宣布暫停出口後,越南大米似乎又開始重獲中國買家的青睞。而且,率先宣布暫停大米出口的越南,宣布已於5月1日正式恢復大米出口。有分析指出,越南此舉意在抬高國際糧價,「坐收漁利」。
據越南人民報網3月5日報導,2月27日,破碎率5%的越南大米價格已經攀升至388-392美元/噸,創一年來的新高。而在越南3月宣布暫停大米出口後,本周破碎率5%的越南大米出口價格已經攀升至450美元每噸
而三四月份,國際大米囤貨潮漸起,也使得越南大米出口商重燃對華出口的信心。據越通社5月8日最新報導,3月份,出口至中國的大米在越南大米總出口中佔比最大,同比增長3倍。而在越南4月份大米出口配額制之下,越南對中國大米出口量還能達4萬噸,佔越南海關4月批准出口的5.6萬噸大米出口總額的71%。
不過,越南此舉也並不是沒有弊端。有越南媒體報導指出,由於限制了大米出口,越南港口滯留了30萬噸大米,亟待出口的500個貨櫃的大米出現變質,部分越南米商更是聲稱因此每天虧損達9.9萬元。而大米滯留時間長達一個月,這也導致一家越南米商損失可能達到3000萬元。
不過,總體上,我國大米的價格受到越南米價上漲的影響較小。近5年來,我國大米進口量佔消費量之比一直徘徊在1%-2%。也就是說,中國大米主要供應來源還是中國本身,從越南等國進口大米的量比較少,只是起到增加大米品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