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當局在近期公布了兩則讓很多網友感到迷糊的信息。其一是:2020年越南對外出口大米再次超過600萬噸,成功趕超泰國,並成為僅次於印度的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這體現了越南在全球農產品貿易領域的又一豐碩成果。
其二則是:作為世界上的大米出口強國之一,越南也在進口大米。對此,有很多網友感到不可理解,為什麼越南在出口大米的同時,也在進口大米呢?難道是因為越南出口的大米過多,導致國內大米不足了嗎?
實際上,在國際貿易領域一個國家對某種商品經常是「出口的同時在進口,或是進口的同時也在大量出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比如,美國一方面在出口石油,另一方面也在大量進口石油;咱們中國在進口大米的同時,也在出口大米。
這原因就是:國家是由很多企業、機構、個人組成的,這些企業、機構、個人的行為並非是完全一致的,他們會出於自己的各種原因從各個渠道(包括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進口或出口自己的商品。
舉個例子,中國的某個大型超市為了滿足各類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他們就有可能從越南、泰國、日本、印度等國進口大米啊!或者美國境內有很多華人愛吃中國某地的大米,我們相關企業為了賺取更多利潤,也會出口到美國啊。
同樣的,越南境內的各個企業、機構、個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他們也需要享受到各種大米的不同口感。甚至有些去越南的外資企業或外資品牌——比如某些日本壽司品牌就需要指定的大米,這就需要進口啊。
這種情況也在咱們中國身上出現——我國每年的大米產量超過2億噸,大米的儲備量常年超過1億噸,完全可以滿足自身需要。但為了滿足國民的不同需求,每年也會進口數百萬噸的大米作為調劑。
第二個重要原因則是越南大米的結構「優化」。據越南媒體的報導,近些年越南為了在全球大米市場獲得優先地位,在有意優化越南大米的結構——朝著高質量產品方向有效地實施大米結構調整。這就導致越南大米的售價是越來越高。
數據顯示,2020年越南出口的大米雖然再度超過600萬噸,但2019年相比,出口量實際上是縮減了3.5%,但出口價格卻上漲了9.3%——這體現了越南在大米結構優化上的成績,即越南大米質量在提升。
由於種植的中高端大米越來越多,而導致做米粉、河粉以及用作其他領域的低端大米產量出現缺口,因此就加大了對外進口大米的力度。除了之外,就是為了滿足不同居民對「食物豐富性」的需求而進口。
第三種原因,不排除以另外一種形式出口了。我們都知道越南採取的是「出口導向型經濟」,近年來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的入駐——很有可能是按企業需求進口一些大米,在越南加工成各類食品後,再度出口了。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