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官方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口印度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據稱,印度貿易商已籤約出口10萬噸大米,12月份至明年2月份裝運,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
同為亞洲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引發了廣大讀者朋友的熱議。
進口是因為短缺嗎?
路透社是這麼報導的:
翻譯過來就是:
標題:貿易官員稱,由於供應緊張,幾十年來中國首次購買印度大米印度官員向路透社表示,由於供應緊張,且印度大米價格大幅打折,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30年來的首次。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中國每年進口約400萬噸大米,但以質量問題為由不從印度採購。這一舉動還正值兩國因喜馬拉雅地區的邊界爭端而導致的政治關係緊張之際。
順便上幾條印度時報讀者的評論:
China has the nerve to talk about quality issues? India should never export to such crooks.中國竟敢提質量問題? 印度永遠不應向這些騙子出口。Indian rice is of the best quality in the world. I have tried Thailand rice and Vietnam rice, but none of them come close to Indian rice in terms of flavour, texture or taste. It is a joke that the Chinese who are selling low quality goods and even poisonous plastic rice called Indian rice is low quality.印度大米的質量是全世界最好的。我試吃過泰國大米和越南大米,在口感和味道上都比不上印度大米。中國人出售劣質商品,甚至出售有毒的塑料米,還叫「印度香米」,真是個笑話。$300 per tonne is 22 thousand Rupees per tonne. This means its about 2 Rs per KG. If i need to buy broken rice in the market, i pay at least 45 Rupees. Why do you want to please China?每噸300美元,約合2.2萬盧比。這意味著大約每公斤2盧比。如果在市場上買碎米,至少要花45盧比。我們為什麼要取悅中國?It's good that we export and they import but they should not turn against us after eating our rice in the border. They should have a courtesy for eating our rice.我們出口,他們進口,這很好,但他們吃了我們的大米,不該在邊境上和我們作對。吃了我們的米,他們應該客氣點。The Chinese are famished due to massive flooding/super cool weather this year and importing whatever they get from others, if we dont send our rice - fine quality or otherwise - millions of Chinkies will starve to death and Xi will face the music.今年的洪水和酷寒天氣,造成有些中國人吃不飽飯,能從別人那裡進口到什麼就進口什麼吧,如果我們不出口大米,他們很多人會餓死的。India never asked for war. It is China who started the border dispute. Same goes with Pakistan.印度從未想挑起戰爭。是中國挑起了邊界爭端。巴基斯坦也和他們一樣。Chinese agriculture produce is dwindling shows how bad their country is.. Even manufacturing sector is also showing deceleration.中國農業產出減少,這說明他們國家的狀況不行,就連製造業也出現了減速。Be Careful about China,they are stocking food in case of any war time, they can increase stock and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I ndian Stock小心中國,他們正在儲備糧食備戰,他們增加糧食儲備,同時減少印度的庫存
可見,即便是同一件事由於立場不同觀點也會不同。
為何要進口印度大米?
我國向印度採購大米,是因為印度大米價格低廉。印度大米貿易代表透露,緬甸、越南、泰國等中國傳統大米供應國的剩餘出口供應趨緊,報價每噸至少比印度高出30美元。
我國前五大大米供應國分別是緬甸、巴基斯坦、越南、泰國以及柬埔寨。但由於疫情五大大米主產國的產量、價格、出口均受到了影響。
其中,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泰國,其不僅遭受新冠,還遇到了罕見的旱情,大米出口量一度創下近20年來的最低記錄。據美國農業部海外農業局發布的參贊報告顯示,根據非官方的初步數據,2020年1月1日到11月8日期間泰國大米出口量為3,592,966噸,同比減少31%。
而越南由於大米出口旺盛,今年大米價格出現飆升。據越媒11月30日報導,大米種植季已經結束,加之出口業務保持順暢,越南大米出口呈現供不應求狀態,導致近幾個月,越南大米價格不斷上漲。數據顯示,越南5%破碎率的大米平均價格為每噸493-497 美元,創9年來新高。
泰國、越南等主要供應國家的大米「量減價增」,而作為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國的印度,擁有更大的供應能力(產能有保證)和競爭潛力(印度大米每噸報價低於泰國、越南等國30美元/噸),那麼中國購買印度大米也就不難理解。
我國進口印度大米的用途是什麼?
除了部分高端大米(比如泰國香米)進入中國口糧市場以外,更多的進口大米是被用於釀酒和製作米粉/澱粉等食品工業領域。
據印度媒體披露,中國此次進口的10萬噸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主要用於製作麵條、釀葡萄酒等原料需求。
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2018年6月,中印籤署相關協議,允許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出口中國。此前中國以質量問題為由一般避免從印度採購大米。數據顯示,中國國內大米已連年結餘,並呈階段性過剩特徵,但每年仍進口200萬-400萬噸,其用途一是起品種調劑作用,二是作為加工原料或摻兌後銷售的低價原料米。中國大米進口量佔消費量之比近5年來為1%-2%。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種現象持續多年。但是我國大米已經實現淨出口。2019年,中國的進口量降至250萬噸,出口達到275萬噸,淨出口量25萬噸。
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我國累計進口大米181.64萬噸,1-10月份我國累計出口稻米209.67萬噸。
我國還是全球大米庫存量最高的國家!
顯而易見,我國向印度採購大米是市場化的選擇,並不是短缺才進口,看問題要看本質。
來源:中華糧網(CngrainWX)綜合經濟日報、第一財經、三泰虎、高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