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據界面新聞1月5日報導,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由於其國內大米供應不足,該國大米出口價格當前已飆升至近9年來最高水平。在此情況下,罕見的一幕出現了——越南開始從其競爭對手印度進口大米,為數十年來首次。
據報導,印度大米貿易商已經與越南方面籤訂合同,按照計劃,印度將在今年1-2月向越南出口7萬噸100%碎米,價格約為31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2001元/噸;即1元/斤)。
分析認為,越南罕見從印度進口大米的背後,也凸顯了亞洲大米供應趨緊的現象。業內人士指出,受大米漲價因素影響,預計越南及泰國等傳統買家將可能轉向購買印度大米。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價格優勢,此前我國也30年來首次進口印度大米。據2020年12月2日報導,印度大米行業負責人表示,該國貿易商將在12月至2021年2月期間,向中國出口10萬噸碎米,價格同樣約為300美元/噸(1元人民幣/斤)。
除了從印度進口大米,我國大米供應來源還包括了越南、泰國、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家。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那麼,在亞洲大米供應緊張之下,我國會出現「缺糧」的情況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約6.64億噸,佔全球的比重達到24.4%。即使不進口,中國不會出現「大米荒」的問題。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全年進口大米254萬噸,僅佔大米消費總量的1%左右。
同時,中國水稻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在為我國糧倉儲備「保駕護航」。據報導,此前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長江中遊雙季稻」達到畝產1365公斤,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文 |林妙瓊 題| 凌明 圖|饒建寧 審|廖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