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的春夏秋冬,都離不開這碗面!

2020-12-25 瀟湘晨報

如果有個從小看TVB長大的老廣

問你「餓不餓」

別懷疑

這是要給你煮麵條吃了

這是因為

幾乎所有TVB電視劇中煮麵的場景

都有這句臺詞

那麼

來自靈魂深處的問題來了

TVB電視劇和老廣們喜歡煮什麼面?

科博士覺得

大概率是竹升面

因為

竹升面被認為是

南派傳統麵食的代表之一

廣州人的春夏秋冬

都離不開這一碗竹升面

一根竹竿彈出來的美味

竹升面的原材料

只有麵粉、鮮鴨蛋和梘水三種

麵粉要選擇高筋麵粉,麵粉的好壞直接影響面的味道,選用好的麵粉做出來的竹升面更柔軟爽滑,富有面味。

鴨蛋液讓做出的麵條有了令人食慾大增的蛋黃色澤和爽滑的口感。

梘水,也叫鹼水,是食品工藝中的材料,將草木灰加水煮沸浸泡一日而得到的清澈鹼性溶液,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和碳酸鈉,PH值為12.6。

傳統製作竹升面要「走梘」,一來是為了人體健康,二來是清散梘水味。不同季節裡,麵條走鹼的時間有差異,夏天要3-4個小時,而在冬天則需要7-8個小時。

和一般的麵條製作不同

竹升面在和面後

要將竹竿的一頭塞入牆上挖的洞裡

或是用鐵環固定住

人騎坐在竹竿另一頭

用腳「一蹬一蹬」地上墊著的長木凳上「單腳跳」

一邊碾壓一邊移動麵團

利用人體自身重力反覆碾壓麵團

讓麵團充分起筋

廣州人: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給你下碗竹升面。

碾壓竹升面的竹竿一般選用碗口粗的大茅竹竿,長約1.5米。除了粗大和長度之外,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竹洞要小,竹竿彈性才足;二是竹節要密,揉壓麵粉效果才好。

這樣碾壓1-2個小時

面身變得硬而有韌性

加工成細條後晾曬、烘乾

便可下鍋烹煮了

開面、和面、坐升、車面、切面,都要人手製作,才能製作出上品竹升面。

這種製作工藝獨特的麵條

就叫「竹升面」

不是所有的面,都叫竹升面

竹升面是用竹竿壓出來的

理應稱為「竹竿面」

但為什麼會叫「竹升面」呢?

這與老廣喜歡講意頭有關

拿菜名來說:

說到這裡

你應該明白了

粵語裡面

「竿」與「降」諧音

所以不能叫「竹竿面」

而叫寓意吉利、不降反升的

「竹升面」

竹升面:不是所有的面,都可以叫這個名字的。

鮮蝦雲吞蝦籽撈麵

總有一款你喜歡

竹升面的面身製作完成之後

想做成什麼美食就容易得多了

雲吞麵,蝦仔面,牛腩面、豬腸面、豬手面……

不同口味的澆頭

可以隨你心意搭配

傳統的竹升麵湯底

是由豬筒骨、大地魚、蝦頭蝦皮

三大主料熬製3個小時而成

為了增加湯的甜度

有的店家會在湯底加入白蘿蔔

因為竹升面麵條很細

所以煮起來也很快

沸水煮30秒

即可煮至八九分熟

彈韌十足,根根筋道

就算泡久了也沒那麼容易斷

竹升面除了做成湯麵以外

做撈麵也是不錯的選擇

撈麵

粵語中對拌麵的稱呼

撈麵中最受歡迎的要數蝦籽撈麵

幹撈竹升面,拌點豬油、濃豉油

再撒一層蝦子粉就可以了

香味撲鼻,麵條潤滑,口感極佳

還可以加叉燒、牛腩、魚蛋等配料

讓一碗撈麵更豐富

蝦籽撈麵與維他奶更配哦~

當一個老廣和你說

我煮碗面給你吃

一定不要拒絕

因為

一碗平凡的竹升面裡

滿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來源:廣東科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山西人一日三餐都是麵食,人的精氣神就憑這碗面養著
    作者 | 智者明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人間有味是清歡# 山西人一直以麵食為主,一日三餐都是麵食,可謂離不開麵食,這與山西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土地性質有關。炒點菜,擀一杖面,煮熟,撈入碗內擱點鹽醋醬油攪拌均勻,再把炒好的菜盛在面上頭,端起來便吃,吃完,一餐飯就交待了。一般很少燒好多菜,弄得很豐盛去慢慢享用。一碗麵條,從往嘴裡送,快者5分鐘就扒拉進肚子裡了;吃完,喝點湯,休息一下,該幹啥就幹啥去了。我們的三頓飯炒菜單調,面的花樣較多,我可以隨口說出好多種來。
  • 熱skr人的二伏天,這9碗面廣州人一定要吃!
    所以今天你想吃哪碗面?以下潮妹為你推薦超好吃的9碗面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麵條面質幼細爽口彈牙配合雲吞、牛腩、炸醬都是一絕廣州吃竹升面的麵館很多生力強麵店算是比較正宗開了十幾年的老店,做傳統竹升面雖然環境一般,但每天光顧的食客卻非常多
  • 當廣東人說「我煮碗面給你吃」時,吃的都是什麼面?
    當廣東人說:來,我煮碗面給你吃……別猶豫,抄起飯盆,跟他走!廣東的麵食,雖比不上北方的種類繁多,但一一拎出來品評,其口感和賣相,依然是不容小覷的。廣東人: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給你下碗竹升面竹升面的面身製作完成之後,想做成什麼美食就容易得多——老廣所熱愛的雲吞麵,蝦仔面,各式撈麵的主食原料就是竹升面,面下沸水到加料上桌,不過十來分鐘的時間。
  •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說到日本作為中國人內心當中都是心情很複雜的,一方面我們忘不了之前的國讎家恨,但是一方面日本確實發展得很好,有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地方,而且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日本的很多東西都出現在中國的市面上。
  • 探店|謝霆鋒、陳奕迅都做過的這碗面,在增城也有...
    看過謝霆鋒《十二道鋒味》的人一定記得在香港拍過一道傳統小吃「竹升面 」連霆鋒、陳奕迅都小試身手
  • 這碗醜哭我的面,卻吃到我想再來十碗!
    炸醬麵雖然不是粵菜系,但對於許多廣東人來說,應該並不陌生,濃稠的肉丁炸醬,伴著彈牙嚼頭足的手擀麵,最後夾著黃瓜芽菜能配菜,清爽而解膩
  • 廣州還有幾碗端得出手的雲吞麵?五星大廚用35年做一碗雲吞麵,曾受盡冷眼
    從鐘錶工到五星酒店廚師1959年,吳炳亮出生在原廣州東山區。他的童年,最難磨滅的記憶就是餓,全家有8個孩子,經濟不好,他總是吃不飽。吳炳亮的兩個哥哥,一個在東方賓館,一個在廣州迎賓館,兩人都做廚師,這也讓吳炳亮從小就有當廚師的夢想,因為當廚師,總不會挨餓。那時廣州街邊的雲吞麵,同樣樸實無華。
  • 「拉麵之神」創造的這碗面,絕大多數人居然都沒聽說過
    只是店主說了,拉麵和沾面並不完全相同,麵條的選擇、湯頭的熬製包括吃法都是不一樣的,還會更有儀式感。為了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在最後的菜品口味裡,會詳細分析這沾面到底是種什麼面。關鍵這配菜也很中式,又是豆芽,又是木耳,瞬間讓這碗外來的面特別「接地氣兒」。但老闆說了,正宗的日式拉麵是會有這些東西的,他們是嚴格按照日式的傳統做的。拋開這一點不說,日式的沾面想要吃出正宗的趕腳,還是需要來點儀式感的。據說吃對了的話,一碗麵可以讓人吃出三種不同的感覺呢。
  • 這30碗面,每一碗都是銀川的面子!
    這家店的面並非普通拉麵那種辣椒油布滿整碗面,而是湯頭本身的製作就加入了獨特的辣醬,使得湯底不只是看起來顏色誘人,口味上也更濃鬱、更辣更過癮。一道野生蘑菇羊肉臊子麵上桌,就能看出,這道面透露出一種家常的質樸感,因為用的調料都是最簡單的,讓人在吃到第一口之前就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 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 人面 場面 情面
    民國時期,縱橫上海灘十裡洋場的青幫大亨杜月笙曾經說過,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作為一個微小的個體,做人最基本的體面還是要有的,有分寸、有尺度、有人面,我想保持這「三有」,算是能夠端起「人面」這碗面。
  • 雙節來臨,從南到北,這10碗面最讓人慾罷不能!
    這碗面太過清簡,卻勝過五花八門的藥片,媽媽說,吃了它,病就好了。說來也奇怪,呼啦呼啦一碗麵條下肚,熱氣竄到了頭頂,暖到了腳後跟,出走的力氣又回來了。合格的蘇式面講究「四燙」:湯燙、面燙、澆燙、碗燙。尤其是「碗燙」,這是西餐裡才有的精細。在五花八門的澆頭中,傳統的有燜肉、爆魚、爆鱔、滷鴨、炒肉、蜜汁香菇等,還有現炒的,像清炒蝦仁、白灼腰花、炒葷什錦、炒鱔糊……這些都是下單之後後廚師傅鍋鏟翻飛給你現炒的!
  • 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情面、場面,你吃了幾碗?
    舊中國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經常感嘆說,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臉面、情面、場面。情面、臉面、場面,是人生必須吃的三碗面。吃好這三碗面,如魚得水;吃不好這三碗面,寸步難行。然後下個月下個月,最後找不到人了,這就是抹不開情面的後果,還有一次就是最近了,一個人找我借錢,第一次借1000,關係不是很好,也就見過幾面把,我沒敢接,然後沒過多長時間又找我,這次借100,我還是沒有借給他,第三次找我借10塊,說晚上還,我實在不好意思了,而且10塊也不多,就借給他了,結果被拉黑了。
  • 沒有一個蘇州人,逃得過這碗面!
    聽戲聽腔,吃麵吃湯陸文夫在《美食家》裡描述追求生活品質的蘇州人總會早上六點就在麵店前等開門
  • 這個日本人來中國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坂本自己吃了3碗,友人連吃4碗,吃到最後,大汗淋漓,連肚子都「歪了」,但是十分暢快。除了這幾個顯而易見的心頭好,他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出了「十大湯麵」和「五大乾麵」全部名單。「五大乾麵」是:寧津大柳面、吐魯番拉條子拌麵、宜賓燃面、桂林馬肉米粉、廣州蝦子面。
  • 廣州最小的面,在臺灣火了124年!
    廣州有一家臺灣菜 招牌是一碗比拳頭還小的面 在臺灣火了124年 連蔡瀾都推薦過 1 廣州最小的面,火了124年!
  • 「隴上這碗面」鄉食雜記之:面
    【隴上這碗面】鄉食雜記之:?面槐花?面李滿強春天的時候,一個旅居蘇州的甘肅朋友說:想吃?面了!我上初中的時候,有天下午放學回家,路過一個放蜂人的帳篷,偶爾瞥見他們用槐花做飯,感覺很是稀奇,回來給奶奶說起來,奶奶說那還不簡單,你去樹上折些槐花來。折槐花對十幾歲的鄉村少年來說,簡直是舉手之勞,我爬到門前的大槐樹上,不到幾分鐘的工夫,就折了滿滿一籠子芳香四溢,潔白如玉的槐花。那天晚上做夢,都能是槐花?面香甜的味道。
  • 這個日本人跑到中國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除了自己情有獨鐘的麵條,歷史悠久的「老古董」、當年的「地方網紅」,還有至今仍然活躍街頭的美味,都被他一一收錄。現在整理成冊,出版了《只為一碗好面》。 你也來看看,自己家鄉的那碗麵條上榜了沒?老爺爺特別喜歡的蘇州湯麵,是到老字號朱鴻興吃的。一碗燜肉蝦仁面不過癮,還追加了肚片面、肉絲麵,連吃3碗。
  • TVB裡的這碗面,就是半個香港
    陪伴一代人長大的「煮碗面」,到底是碗什麼樣的面?香港人又為什麼這麼喜歡吃這碗面呢?2.快餐面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再加二三角錢添些配料,圍住面檔,人人一個碗口磨損崩裂的公雞碗在手,三扒兩扒儘快解決,唯恐小販管理隊不知從哪個地裡鑽出來,面檔主人匆忙『走鬼』,剩下一群食客站在街頭,拿著吃到一半的車仔面,不知如何是好。」
  • 日本「大胃王」挑戰吃600碗面,可端上桌後,好多人都笑了!
    現如今自媒體發達,很多人都跑到網上做小視頻,一些人每天準時給大家直播,網紅直播有趣的內容,粉絲也可以打發過多的時間。其中很有意思就是吃播們,在直播中品嘗各種各樣的美食,讓人口水直流,其中還有一批大胃王,一頓飯可以吃十幾個人的量,最近有一個日本大胃王就進行挑戰,準備吃掉600碗面,很多粉絲得知後非常驚訝! 這個大胃王挑戰要吃的是蕎麥麵,日本人將蕎麥麵煮熟之後,放在竹篾上晾晾,冷卻之後蘸取香醋和醬料吃,也算是一種美味的冷麵。
  •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機器做好的麵條好的澆頭面,面、湯、澆頭都要好,三者配合得勝。面最好是手工溼面,上好的麵粉只添加少許溫水後,在麵缸裡反覆揉搓,直至面性熟,麵團韌勁超強,光滑成絲。大鍋水沸,提起細面,入鍋翻滾幾番,高挑三折入碗。大碗裝面,麵湯醇香。湯,一定要放豬油,醬油,春天時還可放幾點細細的大蒜葉,滾水澆入,浮綠悅目、醇香盈鼻。會吃麵的人,第一步必定會端起碗,喝一口麵湯,讓這股鮮香悠悠入嗓,溫溫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