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唐代詩人杜牧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流傳千年,與無數首詠月嘆月的佳句共同奠定了揚州「月亮城」的美稱,也將這座傳說紛紜的二十四橋推至眾人面前。
一句「青山隱隱水迢迢」,道盡江南風景的婉約風致,也將杜牧與韓綽的時空距離展現出來。深秋之時別處一片蕭瑟,江南卻依舊風光旖旎,能寫下「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杜牧,對揚州景物與私交甚篤的友人極為懷念,因此方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調侃和疑問:皎皎明月下,二十四橋仍在,韓綽又在哪裡呢?
由瘦西湖東門緩步進入,五亭橋與白塔盡入眼帘,夜色之中燈影交錯,水波蕩漾,反倒更顯出其造型秀美,色彩明媚。相比之下要尋覓二十四橋的芳蹤,需沿著蜿蜒小道行至熙春臺附近方能得見,小小巧巧,卻引得文人學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筆墨官司。僅僅這座「二十四橋」的名稱,就有多種解讀。
二十四橋究竟是指二十四座橋還是一座橋呢?歷代的辭典、詩詞註解也都兼收兩派之說,不敢輕易取捨。揚州文化學者韋明鏵給記者解讀了二十四橋的四個不同版本:
第一種解釋認為二十四橋就是24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中就詳細考證了每座橋的名稱地址,「揚州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裡一百五十步,東西七裡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並且指出在那時(約1064年)二十四橋已僅存八座了。
第二種解釋認為,二十四橋也稱「廿四橋」,是一座橋。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中云:「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而紅藥橋出自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橋邊紅藥」總不可能長在24座橋旁吧。關於這種解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稱隋煬帝於某個月明之夜步出江都宮,在城外一座橋上見到24個美人月下吹簫,便將此橋命名為「二十四美人吹簫橋」,因為名稱太長,才簡化為「二十四橋」。
第三種解釋將二十四橋認為是揚州編號第二十四的那座橋。古人常常給橋梁編號,至今在揚州至江都段的河道上,還能找到「頭道橋」「二道橋」。這個觀點有不少詩詞為證,唐代張齊《寄揚州故人》詩中有「月明記得相尋處,城鎖東風十五橋」;杜甫有「不讓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唐代施肩吾《戲贈李主簿》中寫道「不知暗數春遊處,偏憶揚州第幾橋」;明代林章《渡江詞》「不知今夜秦淮水,送到揚州第幾橋」;清代姚世鯨「記取揚州郭,尋君第幾橋」……
最後一種解釋裡,「二十四橋」是個概數,古人喜歡誇張修辭,杜牧又被人稱為「算博士」,詩作中常使用數字來表現數量之多。譬如《江南春》絕句中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難道南京真有四百八十座寺廟嗎?
曾經的二十四橋早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當年豐子愷教子讀書時興致勃發,帶著兒女坐上火車直奔揚州探尋二十四橋,卻發現橋下河水都已乾涸,「最狹處不過七八尺」,兒子抬腿便能跨過去,嘴裡念著「波心蕩冷月無聲」,大家不覺失笑。
漫步橋上,欄杆都被如織的遊人撫摸得細膩光滑,潔白欄板上刻著彩雲追月的浮雕,周圍遍植馥鬱丹桂。瘦西湖風景區管理處主任金川告訴記者,如今的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是1986年按《揚州畫舫錄》記載和珍藏的《邗上八景·春臺明月》冊頁、《南巡盛典圖》等有關史料重建的,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行經二十四橋旁「之」字型的九曲橋,沿途每一個轉折對景都是一幅山水畫卷。二十四橋為何能贏得如此多文人墨客的偏愛?若是白日站在瘦西湖畔,不禁會有此疑問。須知眾多詩句裡的二十四橋皆與明月一同出現,二十四橋之美,在夜間才綻放得最盛。去年起,瘦西湖開放了「水陸」夜遊。江南園林水墨畫般的醉人魅力和千年古城散發出的文旅新活力,都濃縮在了如夢似幻的影影綽綽裡,成為了揚州夜生活的高配代表。
夜遊園內,五亭橋、二十四橋、釣魚臺等標誌性景點,被溫暖的霓虹燈絕美點亮。徜徉在青石板路上,觸目可及的璀璨盛景,記者只覺得手機內存不夠用,一切景色皆可入鏡:天上的月華,船上的燈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好似在銀河中穿行。此時再詠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定會為唐代詩人徐凝的精妙描寫撫掌稱絕。遠看二十四橋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站在橋上遙看熙春臺,一艘畫舫晃晃悠悠行至臺前,一對璧人站在舫內,隱約唱著《樓臺相送》,咿呀之間回首來處,恍如隔世。
若乘坐畫舫,則能在船移景換中,愜意感受以水為線的長卷山水畫格局。「揚州景色秀,妙在水上遊。」亭臺樓閣、水色天光、燈影重重,古典園林舞榭歌臺的夜色魅力,便在動靜結合間得以呈現。在意蘊悠長的燈影柳影間,還能欣賞精彩紛呈的揚州文化特色演出。亦真亦幻的舞臺場景,以星空、樓臺、湖水為幕,清曲、杖頭木偶、戲曲花船巡遊等具有濃濃揚州文化味道的曲藝活動,營造出幽靜、朦朧、詩意的夜文化氛圍,帶領遊客在沉浸式體驗中入夢揚州,感受「夜市千燈照碧雲」的盛世繁華。
今天,距二十四橋不遠的1757美食街:酥頭令、蟹黃湯包、薺菜湯圓、油端子,翡翠燒麥、獅子頭、文思豆腐……傳統揚州小吃、經典淮揚美食等,全都匯集在此。一股熱氣騰騰的煙火氣,在湖畔流年裡氤氳縈繞。興之所至,遊客還可以在非遺展館內親手拓下一幅作品,與雕版大師零距離互動。夜遊、夜市、夜演,「夜文化」三部曲,打造出了一條聚集「最揚州」元素的沉浸式精品夜遊線路,成為揚州響亮的「夜經濟」城市名片。二十四橋也在千年後,綻放出新的光華。
交匯點記者 傅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