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兩岸未來?臺資深女星:臺灣需要的是對話,不是叫囂

2020-12-27 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報導,兩岸近期因大陸舉行多場軍演、國民黨就是否出席海峽論壇等事件引起臺灣民眾高度關注,讓出道多年的影視女藝人張倩感嘆表示,面對兩岸關係,「臺灣需要的是對話,不是叫囂」。

張倩11日在臉書貼出一篇文章,內容談到關於臺灣的未來與發展。該文指出,除非臺灣有核子彈,不然臺灣現階段適合的「外交策略」,仍應與大陸「經濟互惠,和平共榮」。任何一個腦筋清醒的人都知道,這是對臺灣現狀最有利的發展,也是對臺灣人民最負責任的作為。

文章認為,與大陸「和平共榮」「不是投降主義」,而是有智慧的「外交斡旋」。臺灣現況只在乎選票,不在乎是非,從某些政黨灌輸年輕人太多對大陸的偏見與仇恨,以至搞得臺灣人現在對大陸好像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這種盲目仇恨,是被刻意製造出來、被渲染擴大的。

兩岸問題,對臺灣來講是「生存問題」,對大陸來講是「歷史面子問題」。所以從「外交斡旋」跟國際談判的角度來看,對臺灣最有利的就是讓臺灣贏了裡子,大陸贏了面子。「九二共識」就是最好的例子,「九二」的精神就是尊重彼此的制度,不互相批評與幹擾。

文中也提及,「九二共識」是一種互釋善意的妥協,因為時間往往是解決紛歧的最佳良方。文章最後稱,能夠保護「『國家』的土地,人民的財產,『國民』的性命」安全無虞,才是「顧主權,愛臺灣」的精髓。重點是雙方要各自努力,「讓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張倩,本名張莉莉,最初藝名張詩涵,影視劇女演員。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以廣告模特兒出道。曾參與演過臺灣八點檔節目《臺灣霹靂火》、《臺灣龍捲風》、《金色摩天輪》、《戲說臺灣》。

相關焦點

  • 「兩岸一家親」遭破壞,誰買臺灣果蔬?蔡英文猖狂叫囂,害苦臺農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絕大多數臺灣民眾深諳兩岸發展所帶來的好處,因此很多臺灣商販深耕大陸市場多年,抓住祖國的惠臺政策機遇,不斷壯大臺灣經濟大陸是臺灣小島經濟的重要依傍,兩岸長達30年和平發展經濟往來,被蔡當局等分裂宵小猖獗叫囂"獨立",甚至公然遏制兩岸往來與發展,這無疑是不顧臺灣民眾經濟利益與福祉,更是直接害苦了臺農。
  • 吳釗燮登上印媒叫囂「臺獨」 臺網友評論直擊靈魂:多少錢?
    吳釗燮不僅感謝印度「挺臺」,還宣稱即使臺灣地區和印度沒有「軍事同盟」關係,但「可以交換意見,相互了解」。他甚至異想天開地表示「希望可開始思考如何與四方安全對話國家合作,期盼對印太安全等各領域做出貢獻」。此外,吳釗燮還叫囂,「大陸以一中原則阻止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並妄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相關說辭,在島內再度掀起波瀾。
  • 馬英九前兩岸智囊:2021年兩岸對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迎接新的一年,兩岸關係能不能否極泰來,關鍵還是要看陸美關係的走向,因為它會牽動陸臺美三方關係的發展。 文章說,拜登表示上任後要先處理疫情和經濟問題,但更讓他傷神的,應是這場選舉在美國社會烙下的傷痕。拜登想維持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就必須證明美國的民主制度禁得起一場選戰的考驗。
  • 港媒快評:美國促兩岸對話? 球在臺灣一方
    美國前亞太助卿坎貝爾上周在一場研討會中期盼兩岸緊張情勢趨緩,恢復某種程度的對話。坎貝爾言論連日來受到關注,被視為替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向民進黨當局喊話。   坎貝爾具國安專業背景,在兩岸擁有豐沛人脈,目前是拜登團隊核心幕僚。
  • 被點破身份 臺灣外省籍女主播叫囂:我不是中國人
    年代老闆叫練臺生,聽著名字就可猜出他是個外省二代,其父母大概是1949年從大陸倉皇逃臺,次年,練臺生在花蓮縣出生。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開放交流後,島內外省人對大陸的態度有兩極分化之勢,一部分懷有對故土深沉的眷戀,也有一部分看大陸哪都不順眼,叫囂「臺灣只有獨立才有前途」。作為一個生意人,練臺生則是把「反中」作為一門生意。
  • 臺灣向美國提意見,盼望能對話?
    近期據媒體報導,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在11月份下旬時與美國前官員進行過一次視頻對話。在這一次的談話當中,馬英九非常地擔憂在過去4年以來,兩岸缺乏信任導致發生的緊張狀態,同時也非常害怕臺灣內部會發生非常極端的對立情況,這樣的話會讓臺灣的影響力和在各方面的發展進一步削弱。
  • 臺當局新"護照"放大"TAIWAN"字樣 蔡英文叫囂:強化辨識度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還叫囂,這是在「強化辨識度」。此舉遭到臺網友諷刺,民進黨又在暗戳戳地推「獨」了,國民黨也表示,此舉是司馬昭之心。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臺立法機構日前通過提高「護照」上「臺灣」、「TAIWAN」辨識度的提案。臺「行政院」今天(2日)公布了新版「護照」的樣式。
  • 臺新「護照」放大「TAIWAN」字樣 蔡英文叫囂:強化辨識度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為了「去中國化」,臺灣民進黨當局在新版「護照」上搞起了小動作,把封面上的「TAIWAN」字樣放大。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還叫囂,這是在「強化辨識度」。此舉遭到臺網友諷刺,民進黨又在暗戳戳地推「獨」了,國民黨也表示,此舉是司馬昭之心。
  • 臺同胞:兩岸統一臨近,終於能用上夢寐以求的手機支付了…
    臺網友近日發文稱,「很想申請夢寐以求的支付寶,發現需要臺胞證來認證,就突然想到,兩岸統一的日子不遠了」。
  • 臺陸委會又髮禁令:臺灣民眾不得領用中國大陸護照
    此外,陸委會還宣稱,部分人士藉由港媒倡議將臺灣矮化、屈辱化的對立思維與挑釁作法,試圖激化雙方衝突,臺當局不會接受;並叫囂近來大陸一味採取脅迫打壓已傷害臺灣民眾感情,完全無助兩岸關係發展,唯有接受臺灣一再提議的「務實溝通對話」,才是真正化解分歧及促進兩岸良心發展的正途。
  • 臺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
    上述數字顯示出臺灣政治與社會結構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因此,對臺灣民意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需要進一步提升,以便更加精準地掌握兩岸關係發展走向,有效推進實現和平統一的進程。三是臺灣民眾對於與大陸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有相應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反臺獨」可以獲得積極的支持,但「促統一」的政策實施卻難以獲得有效回應,因此「反獨」和「促統」之間需要有相應的分際和區隔,從而使對臺政策更有針對性。從另一角度看,臺灣內部「鬥」、「亂」與「衰」的總體態勢也沒有改變。
  • 臺灣要涼涼?臺學者稱:緩和兩岸關係,是美國民主黨一貫想法
    拜登政策幕僚、美國前亞太助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日前提到,希望看到臺灣和北京降低緊張情勢,甚至是恢復對話。「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他個人看法,但也傳達民主黨一貫的想法,並非全面性對抗的作法,會希望跟大陸在某些議題上,有合作可能,對岸也正在營造中美一起處理兩岸議題的氛圍。董思齊表示,對於美國來說拜登團隊上臺,最優先課題是美國國內議題,未來一年到兩年是調整期。
  • 「綠委」借用麥克阿瑟名言壯膽叫囂:絕不能讓大陸得到臺灣
    據臺媒報導 近來兩岸關係緊繃,臺海緊張局勢升溫,解放軍為應對"臺獨"勢力擴張,多次派出軍機巡臺。昨日解放軍的"山東號"航空母艦甚至航經臺海,引發島內輿論關注。對於大陸的行為,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叫囂,臺灣要善用自己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在1950年韓戰前夕,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的評估就點出:"如果讓大陸得到臺灣,等同得到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艦基地。"
  • 旺報:臺「大選」參選人要有兩岸經貿政策
    中新網8月11日電 臺灣《旺報》11日社評表示,目前,臺灣「大選」候選人都沒有提出清晰的前瞻性的兩岸政策與論述,這不是兩岸之福。  文章摘編如下:  拋開選舉因素,2008年馬英九當局執政以來,兩岸的民間交流、經濟融合與相互制度性規範等,雖未全然達成當局與大陸方面的理想目標,但也進展到一定的不可逆程度。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太陽花」運動只是兩岸關係的逆流,選後臺灣無論任何政黨執政,兩岸對話交流互動與經濟融合大勢不會逆轉。
  • 如何定調兩岸政策?臺灣輿論關注蔡英文520談話
    蔡英文 資料圖據臺灣媒體報導,基於防疫考慮,今年臺灣地區正副職領導人就職活動將不舉行大會,也不辦宴會,過程精簡。至於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將在臺北賓館進行。演說現場將邀請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縣市長、「駐臺人員」與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人員等共同參與。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木遙 臺灣人這麼說、這麼做 ——肖鋒 臺北三頁——愛上這真實的城市 ——吳桑雨 為狗狗開門 ——劉越 多雨之島 ——顧月華 大官員走進小小區 ——薛斐 寫給臺灣的你們 ——熊浩 民宿人情濃,一定要體驗 ——繆黃佳 好氣又可笑,臺人偏見令我愛國 ——方剛 遊寶島,我不是一個人旅行
  • 海峽論壇風雨十年 融匯兩岸啟迪未來
    十年生聚、十年融匯,海峽論壇始終堅持其「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定位,內容愈發多元、形式更加豐富、參與更為廣泛、面貌不斷更新,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民意基礎和共同利益基礎的建構者和維護者。如今,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海峽論壇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也逐漸開啟承擔新的歷史使命,迎來了回顧總結、面向未來的重要節點。一是論壇奏響「反獨促統」、融合發展強音,展現了大陸最新的對臺工作理念。
  • 臺空軍試射「萬劍彈」,叫囂鎖定大陸沿海
    宣稱為了應對臺海局勢緊張,由臺當局「中科院」生產、掛載在臺灣自製IDF戰機上的「萬劍彈」(視距外集束巡弋飛彈),昨天由臺灣空軍第一聯隊一架雙座戰機完成試射、測評。島內有綠媒叫囂,使用IDF的第一、三聯隊均已具備「攻擊中國大陸沿海重要軍事設施的能力」,而臺當局「中科院」將持續研發射程400以上的增程型「萬劍彈」,讓臺灣空軍的打擊縱深延長一倍以上,並揚言想藉此「遏止」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行動。
  • 跨越海峽 蘇臺「面對面」 兩岸學者聚焦後疫情時代兩岸關係走勢
    今天(6月20號)上午,一場主題為「蘇臺視訊交流:後疫情時代的兩岸關係走勢」的雲對話跨越海峽在南京與臺北舉行。兩岸十一位專家學者,針對新冠疫情衍生的世界新局,研討臺海局勢,解析兩岸關係走勢。此次視訊交流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臺灣研究所與臺灣財團法人民主文化基金會主辦。
  • 中國敢打來臺灣嗎?臺獨分子這回吃了熊心豹子膽:竟叫囂解放軍來攻打臺灣!
    中國臺灣網4月6日訊針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潛艇自造計劃,臺當局「國防部」及臺船公司5日都保證,可如期在明年3月提出初步設計,8年下水、10年成軍沒有問題。臺海軍表示後續希望造8艘潛艇。對臺灣的防務來說,這不僅是軍力傾斜而且是嚴重不對稱。  文章說,既然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如何避免戰爭才是唯一「取勝」之道。對解放軍而言,臺灣是不能放手的領土,這些是臺灣在防務事務上必須思考的嚴肅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