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破身份 臺灣外省籍女主播叫囂:我不是中國人

2021-01-17 網易新聞

海峽導報(臺海大師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年代新聞,近年來島內躥紅的「反中」電視臺,大有超越三立、民視之勢,成為島內「獨媒界」的扛把子。

年代老闆叫練臺生,聽著名字就可猜出他是個外省二代,其父母大概是1949年從大陸倉皇逃臺,次年,練臺生在花蓮縣出生。

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開放交流後,島內外省人對大陸的態度有兩極分化之勢,一部分懷有對故土深沉的眷戀,也有一部分看大陸哪都不順眼,叫囂「臺灣只有獨立才有前途」。

作為一個生意人,練臺生則是把「反中」作為一門生意。其旗下新聞頻道「反中」,可以討執政當局歡心,進而拿到「政府」標案;非新聞頻道不「反中」,還通過播放大陸電視劇,來衝高收視率,大賺廣告費。

這幾天很火的女主播張雅琴,就是練臺生手下的「當家花旦」,因為播報風格強悍,獲封「女戰神主播」。

同自己的老闆一樣,張雅琴也是外省二代,祖籍山東。前幾日,新黨青年軍王炳忠點破她的外省籍身份,她竟大言不慚地說,「很抱歉,我不是中國人,我是臺灣人。雖然我爸是從山東過來,有人留言說我數點忘祖,但我告訴你,我爸如果還活在世上,他也會覺得國民黨做得很爛!」

瞧這邏輯,國民黨爛不爛,跟她是不是中國人有何關聯。

因為在武漢臺胞包機返臺一事上張雅琴「惡形惡狀」,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點名。對此,張雅琴又搬出「愛臺灣」那一套。

「愛臺灣」是臺灣名嘴最愛講一句話了。

張雅琴

在政論節目上,眾嘉賓唾沫橫飛,為了彰顯「愛臺灣」,不惜信口雌黃去詆毀大陸、唱衰大陸。為了賺一次3000元新臺幣(下同,約為660元人民幣),紛紛賣力表演。

以前跟臺灣媒體同行交流過,身為普通記者的他,30年前月薪就有近十萬,大牌主播、名嘴的收入只會更高。

30年過去了,臺灣經濟停滯不前,媒體人的荷包也是嚴重縮水。

出現如此窘況,那些掌握輿論方向的主播、名嘴,像是張雅琴這種人,難道沒有責任?

縱觀30年來臺灣媒體發展史,大概能用「不作不死」來形容。

事到如今,島內媒體人只能靠罵大陸來換取微薄的通告費,很悲哀,也很可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原標題:被王炳忠點破身份,臺灣外省籍女主播叫囂:我不是中國人)

(責任編輯:趙麗賢_NAG3173)

相關焦點

  • 被王炳忠點破身份,臺灣外省籍女主播叫囂:我不是中國人
    練臺生年代老闆叫練臺生,聽著名字就可猜出他是個外省二代,其父母大概是1949年從大陸倉皇逃臺,次年,練臺生在花蓮縣出生。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開放交流後,島內外省人對大陸的態度有兩極分化之勢,一部分懷有對故土深沉的眷戀,也有一部分看大陸哪都不順眼,叫囂「臺灣只有獨立才有前途」。作為一個生意人,練臺生則是把「反中」作為一門生意。
  • 邱毅揭外省籍「臺獨」主播奇葩言論,稱山東、廣東人都不是中國人
    張雅琴和周玉蔻都是臺灣「老三臺時代」的紅人。所謂「老三臺」,就是國民黨一黨獨大時期,被政府管控的臺視、中視、華視。想要在老三臺生存,必須要跪舔國民黨高官,若想成為紅人,則必得有特殊本領或是付出犧牲。周玉蔻盯上的是宋楚瑜身邊的新聞處長黃義交。當時宋楚瑜是李登輝旗下的權臣,黃義交則是宋楚瑜的頭號愛將。
  • 臺灣防線被破,確診外籍人員叫囂:「臺灣人要害我」
    臺灣防線被破,確診外籍人員叫囂:「臺灣人要害我」在各方努力下,中國臺灣度過了253天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之後一名紐西蘭籍飛行員的確診,打破了臺灣的防線。讓民眾感到憤怒的是,港媒報導稱該飛行員在不僅在飛機上不遵守防疫的規定,確診後更是不配合調查,甚至是被送往醫院之後依舊堅稱自己沒有確診,甚至叫囂稱臺灣人要害他。據臺灣多家媒體報導,這名「狂妄」的飛行員年齡已經60多歲,作為已經紐西蘭籍的飛行員,他在臺灣工作了很多年,職級也升到了很高的地步。在11月底的時候,該飛行員曾執飛到美國的貨機。
  • 【石佳音、林金源】正視國共內戰責任,外省人才能找到出路─誰的破網?誰的悲情?
    龍此舉的動機除了媚俗、向"臺獨"主流靠攏之外,更表明她對自己外省身分的不自在與不珍惜。鄭南榕之父來自福州,二二八事變時幸有本省鄰居保護,才逃過一劫。幼時被本省同學欺負的鄭,稍長之後,決定加入本省同學的陣營,去欺負其他外省籍小孩,以便取得臺灣同學對他的接納。日後,鄭更「代表臺灣人」,公開「教訓」本省籍的朱高正。
  • 短評:臺灣的"本省人"與"外省人"到底是個什麼鬼?
    ——不是問題的問題今天本站推送信息所選的封面圖片是1996年筆者一位臺灣親友贈送的,一晃二十年過去了。 在臺灣,「外省人」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大陸移居臺灣的民眾,特別是1949年國民黨當局在國共內戰失利後,來臺定居的大陸各省籍人士。同理,1945年前來臺定居的大陸人士,在臺灣就理所當然的成了「本省人」。
  • 【遠望社論】錯把政權當國家: 外省菁英對臺灣的最大誤導
    臺獨思想的起源,必須追朔自日據時期,包括臣服於殖民統治又與殖民者合作而獲益的臺籍菁英,以及受「皇民化」洗腦的年輕臺民和臺籍日本兵,他們在日本戰敗投降後,或緬懷日本以往的強大,或不滿自身利益因臺灣回歸祖國而受損,遂有依賴美、日求獨的思想。又,1949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雖嘉惠多數臺灣平民,但也取走臺籍菁英的土地,讓後者懷恨在心,有些地主因此轉為臺獨。
  • 為什麼我聽起來不像臺灣人 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差
    ­  為什麼我的腔調可以這樣自由切換?和很多臺灣人不同呢?因為我是臺灣的「外省人」。­  「本省人」指的就是蔣介石敗逃臺灣前,已經在島上生活的那群人(例如原住民以及鄭成功的子孫);「外省人」就是蔣介石帶去的那幫逃兵殘將,其中就有我的爺爺奶奶,他們住到了眷村,眷村就是外省人的群聚之地。
  • 臺灣「外省人」的身世與「國家」認同
    「我就跟她講說,華山是代表我們老家最高的一個山,也是我的爺爺一心想回來的地方,可是他始終沒完成這個心願。」胡敏越說。作為外省人第三代,胡敏越自小在臺灣出生長大,中學時期就讀於臺北再興中學,身邊同學幾乎都是外省人後代。大家都說國語,他從來沒意識到,自己是「少數」。
  • 我們臺灣這些年:省籍情結和眷村文化
    要討論臺灣省籍情結的形成,這實在是個很大的題目,都可以當做博士論文來討論了, 所以我就從臺灣戰後歷史的發展、 我家族所經歷過的, 以及我自己看到的來做個簡單的說明。 臺灣在1945年以前,曾經被日本統治了50年,在這50年之間出生的人,老實說,對大陸並沒有什麼印象。就以此前很火爆的電影《海角七號》 來說吧!
  • 怎樣理解外省人臺獨
    很多中國人難以理解臺獨,其中最難以理解的是在臺灣的外省人主張臺獨。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總要首先理解對方的邏輯。
  • 新井一二三專欄:臺灣外省人
    我曾經長期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在臺灣電影裡,經常出現山東口音挺重的老頭子,例如侯孝賢作品《冬冬的假期》(1984)裡的瘋女寒子之父親、興起了環島熱潮的《練習曲》(2006)中娶了原住民妻子的業餘雕刻家。
  • 外省二代入民進黨後站「反中」第一線,叫囂「討厭被當龍的傳人」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外省二代出身的範雲,在加入民進黨並當選「不分區立委」後,站在「反中」的第一線,多次叫囂「抵制中國」,就連島內明年擬換發晶片身份證,她都聲稱「可能會成為大陸滲透的破口」。為了能在島內政壇站穩腳跟,她強打「抗中牌」,即便被罵「數典忘祖」也在所不惜。
  • 齊柏林遭酸外省二代 兒子:他比本省人還愛臺灣
    但在這一片緬懷、不舍聲中,臺灣有部分網民掀起陰謀論,更質疑齊柏林是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不過這馬上掀起其他網友的反嗆,「血統根本不是重點好嗎」,「最討厭這種分化挑撥的問卦」。對此,齊柏林的兒子也親上火線PO文說,「沒錯,家父是所謂外省二代,但是我相信(他)愛臺灣的心,愛到命都可以不要,甚至比很多賣國土的本省人還多、還深,愛不愛臺灣,跟省籍、出生什麼的都無關」。齊柏林兒子還強調空拍相當危險,「愛臺灣賺不了錢,票房2億如果真的實拿,也不會連房貸都還付不完了。」
  • 「失根的一代」:臺灣「外省人」的本土化歷程
    今年37歲的宮鈴坐在北京一家臺灣人開的餐廳裡,對記者侃侃而談。她的樣子符合現今大陸中國人對臺灣人的想像嗎?她溫文有禮,操一口標準的國語,這是想像中臺灣人的樣子;她打扮得比較隨意,還抽菸,這又不太像想像中的臺灣人,特別是臺灣女人。  回想起來,大陸人對臺灣人的印象,應該最早來自兩岸開放探親時。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罹難,「臺獨」組織問:外省人怎麼可能愛臺灣?
    齊導逝世後,就有「獨派」組織聲稱「外省人怎麼可能愛臺灣?」在他們的眼裡,似乎只有出身臺灣本省的人才有資格「愛臺灣」,國民黨及外省人「標籤」,就已經決定了他們「天然沒有愛臺灣」的屬性,哪怕齊柏林對於臺灣的環保事業作出極大貢獻,甚至被稱為「臺灣空拍第一人」也無濟於事。
  • 臺灣美女的自述: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外省人」。劉樂妍(照片來自其臉書)近來,多位臺灣演藝界人士因「身份認同」引發輿論風波,「周子瑜事件」剛剛平息,臺灣藝人羅志祥又因主動表示「兩岸藝人都是中國人」惹爭議,有臺灣網友在其臉書留言,諷刺其本是原住民。
  • 1982臺灣的族群及 外省人 (1)
    早期臺灣每個村莊都有所謂的 拳頭師 ,就是有實戰經驗的武師,因為在械鬥中常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此這些武師練的也都是一些如白鶴拳之類實戰性攻擊性較強的拳法。他們還要負責帶領一些鄉勇練武保衛鄉裡,所以現在臺灣民間常有一些如宋江陣之類的民俗演出,基本上就是從過去械鬥中的作戰陣形中演化出來的活動。臺灣鄉間還有許多的 有應公廟 ,其實也就是拜那些以前械鬥而亡的無主孤魂。
  • 臺籍女主播直播忘關攝像頭 換衣洗澡遭粉絲圍觀
    在直播平臺上,往往會有一些女主播會為了人氣熬夜直播到半夜,這點對於拉攏阿宅們關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過,有的女主播卻因為直播的疏忽造成了對自己的傷害。女主播太困直接倒頭就睡近期,一位疑似臺灣籍女主播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該名女主播因為直播途中太困,所以直接倒頭就睡,但是她卻忘記關掉攝像頭。
  • 外省二代加入民進黨後站在「反中」第一線,曾叫囂「討厭被當龍的傳...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外省二代出身的範雲,在加入民進黨並當選「不分區立委」後,站在「反中」的第一線,多次叫囂「抵制中國」,就連島內明年擬換發晶片身份證,她都聲稱「可能會成為大陸滲透的破口」。為了能在島內政壇站穩腳跟,她強打「抗中牌」,即便被罵「數典忘祖」也在所不惜。
  • 我們臺灣這些年:臺灣族群和外省人
    小孩子等到一定的年紀,一定會問媽媽「我從哪裡來」這種問題,媽媽總是支吾其詞。有           閩南人及客家人大部分是幾百年來陸續遷入, 這兩個族群幾百年來也是嫌隙不斷, 過去還常有一些族群及村莊間的「械鬥」的事情發生。不僅閩客之間會械鬥, 閩南間的漳州人與泉州人也械鬥, 慘烈狀況令人髮指。 早期臺灣每個村莊都有所謂的「拳頭師」, 就是有實戰經驗的武師, 因為在械鬥中常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