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電影《功夫》解讀——弱者的思想內核

2020-09-20 大隱者的深度影評

作者:大隱者

原創文章,首發於頭條號,轉載需作者同意


如果說《喜劇之王》是星爺的奮鬥血淚史,那麼電影《功夫》可以看做星爺創作生涯的裡程碑之作。一部《功夫》,星爺兒時的記憶、對偶像的致敬、草根階層的關注、傳統武俠文化的展示統統糅合到了一起。

關於《功夫》,網上的解讀有很多,本篇文章筆者大量的內容選擇在電影之外做延伸——深究《功夫》的思想內核。

慈悲,真的解決問題嗎?

很遺憾,這是一部看過後細思極恐,讓人更加迷茫的電影。

被打通任督二脈、劫後餘生、命懸一線,在最後被火雲邪神暴擊後,升到天空悟出絕世武功——如來神掌的小人物「阿星」,最後選擇了慈悲

火雲邪神真的被感化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火雲邪神是被打服了。

慈悲是用來修心的,所以即使有菩薩心腸,也要有霹靂手段。

更扎心的現實是,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慈悲的資格和能力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阿星不常有,而斧頭幫常有

最終成為最強者的阿星,結局依舊是熟悉的味道:神仙伴侶

但是留下的城寨呢?洗髮小帥哥、旗袍齙牙女,還有許許多多底層的人,會不會繼續被新的這個幫那個幫欺壓呢?電影裡沒有給出答案,就像鼎盛時期千百部港產電影一樣。

回想一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視劇,思想內核統統是告訴觀眾要善良、要努力、要誠實、要仁慈,最後一定能感動上天,娶個集團老總的千金或得道成仙,實現個人的飛躍。

有志能自勉,艱辛不用怨,奮鬥留汗血,得失笑傲然。——港劇《八仙過海》歌詞

細觀之,不過是娛樂文化的催眠罷了。筆者寫過一篇杜琪峯導演的電影《奪命金》影評,為什麼努力的人,都很迷茫:

下自退休的大媽,時刻擔心自己縮水的養老錢;

中有銀行白領特麗莎,忙不完的指標,騙不完的韭菜;

上有高級警司任賢齊,拼了命工作,依然供不起一處房子。

你到底是愛袁四爺,還是恨袁四爺?

我們在評價一件事情或某個現象的時候,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屁股坐在哪裡,才有正確的思考方向。

可惜的是,許多時候,很多人思考問題,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在哪裡。

我們經常會看到,在一些豪車的評論區,總有些人憤憤不平的抱怨到,豪車的稅加的太多了,都翻倍了。

但是這些人,往往是買不起豪車的底層。即使沒有豪車稅,你就買的起了?恰恰是為了向富人多徵稅,保護他們的舉措,反而被保護的人在抱怨,神奇嗎?

再說回電影。有一部電影《霸王別姬》,相信每一個喜歡電影的人都會看過,而且不止一遍,筆者也很喜歡。

今天我要講的是這部電影評論裡一些有意思的事。葛優飾演的袁四爺,是一位戲痴,而且是一位歷經大清、北洋、民國、日偽時期不倒的大人物。

竟然有許多評論在那裡冷嘲熱諷:袁四爺多麼講究的一個人物,偏偏在你新政府下面,被正法了。

這些評論的人,很可能第二天又要擠入地鐵中,去享受996的福報。而晚上的黃金時間,在這些為袁四爺打抱不平的人接受福報的時候,又是誰在劇院裡面數著霸王的臺步呢?

恰恰是他們嘴裡無良的老闆。

都沒錯,那這錢被誰「變」走了呢?

有些人可能會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袁四爺才不是無良的老闆,人家只是有錢,是個講究人。

筆者又想起了去年大火的一部韓國電影——《寄生蟲》。這是一部被絕對高估的電影,竟然也被捧到了天上,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就在於,電影什麼都說了,又好似什麼也沒有說。

為什麼奧斯卡小金人給了這部電影,好就好在它什麼都說了,又什麼都沒說。

貧窮的一家人,有技術,有能力,有幹勁,有窮人的狡黠,讓人同情;

富裕的一家人,友善,單純,誠信,有些小毛病,讓人心生好感。

最後,僅僅因為男老闆聞到的一種怪味,導致矛盾激化,讓所有人崩潰。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挺好的,怎麼就因為這麼一點傷自尊的事情,就激化成這樣呢?

《寄生蟲》拍了個果,沒有拍出因(拍出來小金人肯定沒了)。

就像這講究的袁四爺,對誰都講究,可這錢,從哪裡來的呢?

《功夫》,空有功夫

《功夫》是一部經典的電影,但只限於電影本身。

也許是大隱者對星爺的期待太高了,希望能夠拍出比肩卓別林大師的作品。也許是時代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同樣的思想內核,一脈相承的複製到了《長江七號》裡。

「雖然我們窮,但是我們不說謊話,不吹牛,不打架,好好學習,將來長大成人,做一個社會的棟梁之才!」 ——星爺飾演的父親臺詞

要麼將弱者的逆襲寄托在打通任督二脈的功夫上,要麼寄托在神奇的外星人身上,這也許是星爺的迷茫吧。

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就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

——《天道》丁元英

空有一身功夫的阿星,與兒時的青梅竹馬,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只留下,一座城寨。

相關焦點

  • 傳統動作電影的顛覆與革新,從《功夫》解讀周星馳的無釐頭表演
    2005年年初,動作電影《功夫》正式上映內陸,這部由周星馳自導自演的電影上映便收穫斐然成績,從首映到下線,電影全球總票房達到1.25億美元,成為當年全國年度票房冠軍。可以說,《功夫》絕對稱得上周星馳近年來執導電影的集大成之作。
  • 周星馳被低估的電影,深度解讀《功夫》!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陳帶大家了解周星馳被低估的電影,深度解讀《功夫》!1962年周星馳在香港九龍寨出生,周星馳的童年所在,也是《功夫》中豬籠寨的原型。7歲那年父母離婚,周星馳母親一個人撫養三個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導演那一欄裡,只剩下周星馳自己的名字了。《少林足球》上映後大獲成功。星爺第一次嘗試性地把自己幻想中的功夫搬上了熒幕,而是種在心底的那顆種子,也開始逐漸發芽,2004年周星馳已過不惑之年,而他童年埋下的那顆種子,也在這一年悄然綻放開花結果,結出的那顆果子就是《功夫》,如果要問周星馳的自傳電影是哪一部《喜劇之王》佔據這個位置無可非議。
  • 周星馳被低估的電影,小陳深度解讀《功夫》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陳帶大家了解周星馳被低估的電影,深度解讀《功夫》!1962年周星馳在香港九龍寨出生,是周星馳的童年所在。也是《功夫》中豬籠寨的原型。7歲那年父母離婚,周星馳母親一個人撫養三個孩子。周星馳母親很努力地給他營造一個美好的童年,但周星馳還是深受影響,骨子裡的他自卑、內向、沒有安全感。但除了父母之外還有一個人同樣也影響了周星馳,他就是李小龍。
  • 喜歡周星馳就好,請不要過度解讀,尤其是《功夫》
    2004年,由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功夫》,以「幾十年磨一劍」的姿態橫空出世,在口碑和票房兩個方面,拿下了雙豐收。我們之所以說《功夫》是周星馳「幾十年磨一劍」的作品,這件事還要從一個人說起:李小龍!
  • 周星馳電影《功夫》,月薪五千卻替月薪五萬的人鳴不平,什麼邏輯
    如果說《喜劇之王》是星爺的奮鬥血淚史,那麼電影《功夫》可以看做星爺創作生涯的裡程碑之作。一部《功夫》,星爺兒時的記憶、對偶像的致敬、草根階層的關注、傳統武俠文化的展示統統糅合到了一起。
  • 從《新喜劇之王》解讀喜劇片的喜劇外殼和悲劇內核
    這句話出自《功夫》的專訪,但其實周星馳的原話是:我不覺得這個電影有什麼好笑的地方,反正我都是把它當成正劇來拍,其實我的很多其他電影我也是當做正劇來拍,但是就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老是覺得是喜劇。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個觀點也早就被業內業外的人所接受,可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理解這個觀點呢?
  • 16年後,解讀《功夫》,你真的看懂周星馳了麼?
    文|扒扒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周星馳電影《功夫》開頭字母有這樣寫道:「主演 周星馳;編劇 周星馳;監製 周星馳;導演 周星馳……從此以後,你再難看到一部,從頭到尾擁有如此強烈的個人色彩的周星馳電影。」《功夫》是香港喜劇功夫電影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迄今為止沒有一部電影能夠將之超越。
  • 解讀周星馳《功夫》誰才是真正的絕世高手?你絕對想不到
    周星馳拍攝《功夫》可謂說是完成了他多年的心願,終於將過去的這些人物都請回來,放在自己電影裡。而且自己又像偶像李小龍致敬了一次,真的是大快人心。在《功夫》裡,反覆提高的一個詞是「絕世高手」,包租公在提,斧頭幫再提,天殘也在提,老乞丐也再提。那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絕世高手呢?
  • 周星馳《功夫》的深意解讀
    如果問,周星馳最完美的電影是哪一部,我想很多人會跟我一樣,毫不猶豫地說,《功夫》。《功夫》上映後,轉年就獲得了2005年的金像獎最佳影片獎,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當年他打敗的,是王家衛的《2046》,杜琪峯的《大事件》,馮小剛的《天下無賊》。
  • 電影《功夫》是一場莊生夢蝶的夢幻?《功夫》中隱含的15件事
    用獨創的無釐頭的喜劇去表達小人物的悲劇,是周星馳電影最鮮明的特點。在歡樂中看見淚光,在笑語中感受溫暖,在喜劇和悲劇中,周星馳的電影充滿了希望。少林足球中,對夢想的堅持,就是希望。長江七號中,父子之情是希望。喜劇之王中,不離不棄的愛情是希望。而功夫中,男孩和女孩之間的純真是希望。而此篇文章,我們來講《功夫》。
  • 周星馳電影《功夫》經典配樂
    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徐克的《新龍門客棧》、以及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功夫》、《西遊降魔篇》等電影中,《小刀會組曲》都是點睛之筆。而周星馳可以稱得上是最會使用《小刀會組曲》的一個導演了,在《大話西遊》和《西遊降魔篇》中,周星馳都將《小刀會組曲》用到了最合適最關鍵的地方。在《功夫》中,《小刀會組曲》不僅在阿星被打的全身骨節經脈盡碎的時候渲染了悲壯的氣氛,更在破點成蝶的關鍵時刻畫龍點睛。
  • 《功夫》:周星馳的功夫夢
    眾所周知,周星馳很崇拜李小龍,李小龍是周星馳的偶像。李小龍生前在其影片中所塑造的一個民族英雄形象,他不畏強權,懲惡揚善。這在幼年的周星馳留下根深蒂固的記憶。周星馳有很強烈的偶像崇拜情節,這在其過往的綜藝節目、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其作品中就可窺見。
  • 周星馳電影的融合之路
    ,周星馳在拍攝他的一系列幻想電影之前,拍了他導演生涯中最嚴肅的一部作品《喜劇之王》。在這部電影裡,他將武俠與最流行的運動足球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鮮有趣的視覺風格,鐵頭功,大力金剛腿,水上漂等傳說中的武功,最後在足球場上的運用,充滿著漫畫式的奇思妙想,當然在故事內核來說,它還是周星馳最熟悉的小人物勵志故事,一個無名小子怎麼樣從鄙視的目光中突圍而發不斷的自我超越,最終自我實現。
  • 周星馳《功夫》裡隱藏了10年的秘密︱三十立鋪
    那些所謂的隱於市的一個個絕世高手,只不過是那本《如來神掌》引發的一連串想像罷了,這和周星馳意識裡「人人都是高手,或者根本就沒有高手」亦真亦幻,若隱若現的基本認知高度統一,這也就很好理解,周星馳用這個結尾寄託了他電影如夢,人生如夢的思想與情懷。
  • 專業解讀周星馳《功夫》鏡頭語言的高明,教你看懂好電影-佳片欣賞
    ,看他有多」省」,第二是周星馳的功夫電影節奏抓有多「緊湊」,這也是觀眾被全程被吸引的原因。,周星馳被包租婆打了之後,穿雲箭叫人,鏡頭是隨著周星馳的吹牛,在一個鏡頭裡面引出黑社會.可以看出周星馳對於節奏的把握有多變態,在上一個情緒還沒結束的時候,就直接引出下一個劇情,中間半點停頓都沒給觀眾,鏡頭是領先於觀眾的,這個手法在整個電影中也是多次用到。
  • 紅人館 | 周星馳《功夫》重映B站,379萬人哭了
    周星馳《功夫》登錄B站,379萬人獻上滿屏彈幕,厚到必須關掉彈幕你才能看戲。這種熱烈的歡迎式可以說明一切。而藝術的偉大是,它就是一個月光寶盒,你想要回去的時候總能回得去,但是戲外人還是戲中人是你自己的事。《功夫》開篇不過1分鐘,就有諸多彈幕提示:此部需全篇背誦。背什麼?臺詞。
  • 周星馳《功夫》中的"功夫"
    2001年,《少林足球》取得票房成功後,暌別三年,周星馳又製作了這部《功夫》。對於功夫電影來說,&34;是頭等大敵,無論是中國的功夫電影還是日本的武士電影,都要先解決&34;的問題。後來1964年,拍了5部《如來神掌》系列電影,年代久遠,我們年輕人都沒看過,對周星馳那代人的影響很大,讓&34;成為&34;。
  • 「至尊金像電影」,10多年前周星馳就已經證明了
    能將足球、動作、功夫、喜劇融為一體,恐怕沒有什麼電影能和《少林足球》相提並論。2001年,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少林足球》,一振當年的票房頹勢,斬獲6074萬票房。並在次年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舞臺上,拿走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在內的7項大獎。成為大贏家。
  • 功夫:小人物的功夫夢
    十年彈指一揮間,今天下午帶著兒子和老婆在西單首都電影院看了全新轉制的3D版的《功夫》,我不妨把這部電影裡,很多人沒有看到的秘密,跟大家做個分享。那些所謂的隱於市的一個個絕世高手,只不過是那本《如來神掌》引發的一連串想像罷了,這和周星馳意識裡「人人都是高手,或者根本就沒有高手」亦真亦幻,若隱若現的基本認知高度統一,這也就很好理解,周星馳用這個結尾寄託了他電影如夢,人生如夢的思想與情懷。
  • 周星馳的電影,如果只能選擇一部的話,我投給《功夫》
    周星馳的電影百看不厭,腦海中自帶畫面、臺詞,每每想起都會忍不住捧腹大笑。如果只能選一部、唯一一部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最經典的,我選擇《功夫》。很多人評論哪部電影好、值得被推薦,喜歡看票房、豆瓣評分,覺得豆瓣評分高的電影就一定好看、值得珍藏,但事實是,每個人對電影鑑賞不同,選擇性也不同,多達幾十種類型的電影,究竟誰好看、誰精彩、誰才是經典,也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