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費雯麗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從1400多人的海選中脫穎而出,成功拿下《亂世佳人》中的斯嘉麗一角。
但是,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工作做起來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甚至變得異常艱難。
「真的很艱難,我日復一日地來到這裡,卻不知道該做什麼,到底該表現出什麼樣的情緒,也沒有任何排練。」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雖然費雯麗沒有被「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但對她自己來說,演了一回斯嘉麗,似乎像扒了一層皮。
為什麼這麼說?
這從費雯麗在拍攝過程中,遭受的「賣、否、人」這三重壓力可以看出來。
01「賣」
第一重壓力:被迫籤訂一份低片酬、高要求的「賣身契」,忍辱負重。
儘管費雯麗徵服了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導演庫克,和小說原著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但是由於選角的熱門,再加上費雯麗在美國沒什麼名氣,所以,費雯麗不得不被迫籤訂一份看似不合理的合同。
合同規定:
1、費雯麗6個月的薪水為25000美元。
這個薪水只是飾演男主角的克拉克·蓋博薪水的六分之一。
2、7年內,費雯麗每年必須出演兩部塞爾茲尼克的電影和一部柯達的電影。
費雯麗的婚外情人奧利弗對這份合同極其不滿,認為有很強的剝削性質。
但是製片人塞爾茲尼克卻說:「能演這種一生難逢的角色已經足夠補償她了,我才不會傻到為一個不知名的女演員支付高昂的薪酬」。
中國有句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而在演藝圈卻不一樣,演員怕就怕不出名。以前是這樣,現在仍是這樣。國外是這樣,國內也是這樣。
不出名就意味著演不了好角色、會遭遇不平等的對待,甚至遭遇潛規則。
所以,演員們總是削減了腦袋往製片人和導演跟前湊,為的就是能討個好角色,增加名氣。
身在演藝圈,費雯麗也不得不被名氣所累。
但是,為了出演那個特別喜歡的角色,費雯麗不得不忍辱負重,籤了那份長達7年的「賣身契」,拿著很低的薪水,身心疲憊地拍了《亂世佳人》。
10年之後,費雯麗坦言
「長期合同是無益的,我只籤過那麼一次,因為我必須籤,為了演斯嘉麗。」
不過,這部影片給費雯麗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耀,更是讓她付出了健康的代價。
由於影片中有很多煙塵漫天的戰爭場景,費雯麗不幸染上了肺結核,這種病最後也成了奪走她生命的主要原因。
我們評價一個人不能光看到她閃光的一面,更應該深挖她榮耀背後,對待困難的做法和勇氣。
費雯麗為了自己的演員夢,面對「苦其心志」的困難,她依然無所畏懼。
這樣的勇氣,不是所有人都具備。
02「否」
第二重壓力:大眾否定、懷疑,只能不斷進取、砥礪前行。
電影公司壓低薪酬,這不過是少點錢的事兒,但是外界對費雯麗的質疑,這就不光是錢的事了,這還有關一個演員的名聲和日後的演藝生涯。
前文我們說過,大眾對於電影公司挑選費雯麗來主演斯嘉麗很是懷疑,甚至不滿。他們批評這一行為「愚不可及」。
身為當事人,費雯麗不可能不知曉這一情況。好在塞爾茲尼克是很有經驗的製片人,對費雯麗進行了「星包裝」。
他們在國際傳媒官方,對費雯麗與斯嘉麗的共通之處,進行宣傳:
「麗小姐不論外表特質還是血統,都和米切爾小結書中的女主角一模一樣。她身高5英尺3英寸,體重103磅,長著一雙綠色的眼睛,棕色的頭髮中有一絲紅色,她甚至擁有與斯嘉麗一樣的高顴骨。」
在公關公司的大肆渲染下,公眾的亢奮情緒稍微平息了下去。
但是,公司為了更近一步執行「造星計劃」,要求費雯麗不得與奧利弗在一起,以免在公眾中造成負面的影響。
那時候,費雯麗和奧利弗雖是婚外情,但正處於熱戀期。禁止兩個正處在熱戀中的人在一起,這是一件讓人難以忍受的事情。
但是,費雯麗出演斯嘉麗這件事已成定居,奧利弗不得不獨自返回倫敦,費雯麗不得不獨自在美國拍戲。
心愛的人兒不在身邊,缺少陪伴,缺少慰藉,費雯麗出演《亂世佳人》的熱情有些減弱。
奧利弗的離開儘管讓她有些失落,但費雯麗沒有為愛而迷失,愛人不在身邊,她就將全部的精力用在拍戲上。
每周從周一到周六,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每次,她總是最先到片場的人;每一句臺詞,她都提前背得滾瓜爛熟;每一個場景,她都會精心琢磨如何演才能更貼近斯嘉麗。
舒婷在《致橡樹》中寫道: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奧利弗不在身邊,費雯麗依然是一棵獨立的橡樹,堅定而不依附,努力提升自己,勇敢地面對大眾的質疑。
美人讓人賞心悅目,而有主見、獨立的美人,更讓人心生敬佩。
03「人」
第三重壓力:面對劇組各種難相處的人,每天不得不小心應對。
儘管演的是主角,但是費雯麗不能恃寵而驕,她每天不得不面對很多的人,不得不和不同工作的人打交道。
其中,最難打交道的有三個人。
頭號難打交道人:製片人塞爾茲尼克。
他是出名的安非他命癮君子,每天靠吸菸和吃藥來維持精力。他經常插手影片的各個方面,經常焦躁不安地發脾氣。
第二號難打交道的人:卡拉克·蓋博。
蓋博是當時米高梅電影公司的當紅大腕,自然有些趾高氣昂。
蓋博認為自己本就是大明星,再加上自己飾演的也是男主角,應該成為最重要的人物。
可在拍攝的過程中,他覺得斯嘉麗的風頭超過了他,他抱怨地說:「我是一位大明星!我可不想做某位女爵士的副手。」
所以,他經常跟演對手戲的費雯麗作對。在影片開拍的前幾周裡,兩人就出現了緊張的關係。
第三個難打交道的人:新導演 弗萊明
製片人塞爾茲尼克認為,導演庫克在執導《亂世佳人》的過程中,缺乏那種「缺乏鴻篇巨製的感覺,缺乏那種視野,和這部作品該有的氣息」,於是換了新導演弗萊明來執導。
費雯麗在給奧利弗的信中說,庫克曾是她「樂意拍片的最後希望。」意思是,她差一點就罷演了。
如今,新導演弗萊明一來,情況就更糟了。
弗萊明本就是蓋博的好朋友,再加上說話特別難聽,而且有大男子主義,他說什麼就得按照他的意思做。
弗萊明認為費雯麗應該把斯嘉麗演成一個變壞了的女人,但費雯麗覺得演出斯嘉麗的悲憫之處更可取。
於是雙方經常因為角色定位發生爭論,但最終費雯麗還是堅持把自己對斯嘉麗的理解,融進了表演中。
事實證明,費雯麗所表現的斯嘉麗,奸詐狡黠又單純善良。這樣的人物形象更為人所樂道。
《亂世佳人》上映之後,人們這樣評價費雯麗:「她不是在扮演斯嘉麗,她就是斯嘉麗。」
功夫不負有心人,費雯麗憑藉在《亂世佳人》中出色的表演,榮獲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1940)最佳女主角獎。
該部影片還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等十個獎項。
票房達到3.9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票房之最;同時還成為20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中,排名第四的電影。
費雯麗接受採訪時說:
「不管斯嘉麗做過什麼,她都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但她從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從很多方面說起來,她都不怎麼令人欽佩。但她有一點卻很值得欽佩,那就是她的勇氣。她比我更有勇氣。」
事實上,費雯麗面對壓力和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氣,絲毫不遜於斯嘉麗。
她從不是一個很完美又了不起的人,但她絕對是一令人欽佩且有魅力的人。
如今,80年過去了,費雯麗飾演的斯嘉麗,依然是電影史上的一朵「銀幕玫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燦爛綻放。
歡迎關注@傑閱軒,悅讀更多的世界名人情感故事。
往期文章:
1400人海選,費雯·麗為何能主演《亂世佳人》?背後故事讓人嘆服
費雯·麗榮耀無數,可她一生只做兩件事,只在乎一個人
為了嫁給英國銀幕第一紳士,費雯·麗沒少費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