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李元妮與方登重逢,看哭了多少人

2021-01-09 騰訊網

《唐山大地震》,一部催淚大作,一部充滿感情的電影。根據作家張翎2010年出版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是馮小剛導演代表作品之一。對於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的一段還是李元妮(徐帆飾)與女兒方登(張靜初飾)重逢的場面。

1976年的一場7.8級大地震,舉世震驚,天地同悲,也讓李元妮瞬間失去了丈夫方大強(張國強飾),更讓她悲痛萬分心如刀絞的是,自己的一兒一女都被埋在了廢墟之下,而且是埋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邊的兩端,這也就意味著,只能救一個。只能救一個,死一個!哪個母親能承受得住如此的打擊呢?又如何做抉擇呢?

最後,李元妮選擇救下兒子,從此,也患上了心病,為了救孩子而死的丈夫——本來是李元妮要衝進搖晃的房子裡救孩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李元妮認為自己的生命是丈夫用生命給換回來的——終身不再嫁人,為了自己選擇救兒子方達(李晨飾)而對女兒方登終身懷有愧意,這種對丈夫的感激、愛情和對女兒的愧意、悔意久久縈繞在李元妮的心頭,無法也不可能散去。

然而造化弄人,方登在死人堆裡活了過來,並被收養,成年後考取了杭州醫學院,在校期間因錯愛而成了單身母親,最後遠走加拿大,又因2008年汶川大地震而回國參加志願者救援,巧合與弟弟方達相遇,一家人,最終團圓了。

讓我淚如雨下的就是方登回家與母親李元妮見面的片段,李元妮瘦弱的身軀輕輕一跪,多年的情緒爆發出來,演員徐帆的演技真是一等一的好,不急不緩,哭著說出這段不長的臺詞,沒有功力和功底的演員,是很難將這段演好的。

有時間,您就去看看這部電影吧,特別是這個片段。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李元妮選方達放棄方登的理由是什麼?
    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方登與方達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偶遇。當別人詢問起方達失去一條胳膊的事情時,坐在一旁的方登才意識到這是她的弟弟。自從唐山大地震後,再未見過面的弟弟。聽弟弟對當年事情娓娓道來,讓方登第一次知道母親這些年的經歷。方達說:「你知道我媽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 《唐山大地震》方登:用32年來治癒傷口!終發現原來是自己錯了!
    011976.7.27日,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難得回到家一次,老婆李元妮哄睡孩子後,和方大強一起在外面的卡車裡小別勝新婚,忽然之間,地面顫抖,車子,房子,房子上面的電燈光,都劇烈的搖晃起來了,方大強和李元妮懵了一瞬間,猛地反應過來:「是地震!」李元妮撕心裂肺一聲「孩子!」
  • 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天災之後的人情冷暖故事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影片的一開始,遮天蔽日的蜻蜓來預示著災難的來臨。並沒有直接的向大家展現出地震的威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家四口的溫馨日子。
  • 唐山大地震,以電影視角,看真實世界。催人淚下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是由馮小剛導演拍得一部歷史、災難性的一部電影。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合出演。其中徐帆飾演李元妮,是一名紡織廠女工。張靜初飾演成年的方登,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王登,因為她劫後被王德清所救。
  • 唐山大地震電影感人肺腑,我的觀後感
    今天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還是那麼感人,特別是母親李元妮那個撕心裂肺的吶喊!和二選一的痛苦的選擇,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講述的是: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區爆發了7.8級強烈大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
  •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聊聊電影《唐山大地震》
    明天就是7.28了,是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筆者特地重溫了由馮小剛導演在2010年拍攝,陳道明、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電影《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用長達13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前後跨度32年。
  • 《唐山大地震》張靜初李晨隱忍苦楚讓人痛!
    《唐山大地震》張靜初李晨隱忍苦楚讓人痛!《唐山大地震》描述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讓我們來看看片中都有哪些明星傾情出演。
  • 《唐山大地震》當年一經播出就讓不少唐山人淚流滿面
    那個夏天,比任何一年都要炎熱,唐山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即將有一場大災難侵襲於此,就在那天凌晨三點多,人們都已熟睡,他們沒有任何防備,就這樣一場大地震席捲而來,整個唐山城轟然倒塌,一夜之間變成廢墟。而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電影就是以這樣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動人親情故事。
  • 《唐山大地震》這個超級催淚片你們看過嗎?有什麼想法呢?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一家人因為大地震分離,幾十年後又重逢的影片---《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可以說是超級催淚的,獲得網友的一致好評。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作為社會的集體傷痛,一直被悄悄地掩埋和隱藏在無數人內心最深的角落中。貌似被遺忘,實際上它卻一直在隱隱作痛。
  • 深度解讀《唐山大地震》新的一年學會和自己和解
    該影片突出了人心的走向注重現實主義的一般表達,採取了大框架小角度的創作方法,說它是大主題,是因為它以唐山大地震為背景,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一個大的災難性事件盡人皆知,但在影片中,並沒有過多地渲染地震造成的災難場景,也沒有告知地震造成了多大損失,又有多少人參加抗震救災,出現了多少英雄人物,而僅僅在開頭的10分鐘之內,展現了地震的場景之後,導演便把鏡頭給了方登、方達、母親元妮
  • 《唐山大地震》:女兒,媽媽選擇救弟弟,不代表不愛你
    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一年裡,疫情、洪水、地震,像是宣告鼠年不易。基於以上,導致了我又重溫了一遍《唐山大地震》。在這部影片裡,我最心疼的就是姐姐方登了,好像在父母的眼中,最大的那個孩子總是應該自己懂事。當地震發生後,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一起被埋在水泥板的兩端,這個時候需要媽媽李元妮做出選擇。其實在電影最開始,伏筆就已經埋下了。當方登和方達都要吃西紅柿的時候,李元妮選擇把唯一的西紅柿給了弟弟。
  • 剖析《唐山大地震》女主角——「姐姐」方登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開始公映,這是張靜初今夏的第二部主演大片。認識靜初是《孔雀》,在非典的安陽,第一次見她,她坐在車裡給安陽街上的孩子們籤名的情景至今印象深刻,那時候找她籤名的安陽人應該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演員,因為來拍電影了。
  • 導演馮小剛為您講述,拍攝電影《唐山大地震》中臺前幕後的故事
    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故事發生在1969年,卡車司機方大強載在祈禱中迎來了自己的龍鳳胎兒女:方登、方達。妻子李元妮差點因為難產送命,好在母子平安,一家人歡喜地離開醫院,從此過上普通卻幸福的生活。時間走到1976年,唐山這個中型工業城市,一家人雖然只擁有很小的空間,卻溫馨和睦。
  • 《唐山大地震》在片中向我們展示了地震中的天災人禍和撕扯的情感
    我相信很多觀眾都是從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真正體會到了地震的嚴重性和對人民造成的傷害,尤其是生命的離開讓觀眾感到頗為震撼。當今天造成六點,唐山再次傳來地震的時候,這一消息瞬間在網上傳開,把全國的觀眾再次拉回到當年地震的陰影中。
  • 電影《唐山大地震》,災難面前,才知道什麼是人間有真情
    唐山大地震一直以來被每一個中國人銘記。在新中國剛剛建立起來的八十年代,一場地震足以毀掉千千萬萬個家庭。當年深夜的7.8級地震,剝奪了二十餘萬同胞的生命。這份悲痛和哀悼一直延續至今,唐山也沒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在舉國上下億萬人民的幫助下,建設的越來越好。
  • 以淚水滌蕩心靈——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這是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在經歷了那場浩劫後常說的一句話。一道藍色閃電過後,天崩地裂的23秒間,整個唐山市化作一片廢墟。丈夫和她在室外,她的龍鳳胎姐弟倆方登和方達正在屋裡熟睡。那一刻,救孩子的欲望讓她不顧安危衝向樓裡,他的丈夫一下把她推開而自己衝進去,樓房瞬時倒塌,丈夫救了她而自己被掩埋。
  • 電影《唐山大地震》高清完整版
    類型: 劇情 / 歷史 / 災難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語言: 漢語普通話 / 唐山話上映日期: 2010-07-22(中國大陸)片長: 139分鐘又名: 餘震 / Aftershock   劇情簡介:  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區爆發7.8級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
  •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唐山大地震》是由張翎的中篇小說《餘震》改編而來。其創作靈感主要來源於作者在機場的書店裡,偶然看見了唐山大地震的資料後,便萌生了寫出一個關於地震給人帶來的傷害,以及受害者如何獲得解脫的故事。看完了整部電影,方登給人的整體印象,便是一匹行走的白眼狼。
  • 《唐山大地震》感動億萬網友的災難大片,葫蘆視頻免費觀看
    《唐山大地震》感動億萬網友的災難大片,葫蘆視頻免費觀看 在災難面前,我們是多麼渺小,但對與活著的人來講,生命又是偉大的。地震,可以震斷筋骨但震不斷傲骨,更震不斷這綿延不斷的家國情。
  • 《餘震》比《唐山大地震》殘酷
    因馮小剛電影《唐山大地震》而引發的對原著者的關注,張翎的忙碌可想而知。「可是我還是把你插隊進來,快快完成了。」這或許多少是因為2009年8月時代周報就《金山》對張翎做的專訪。身在加拿大,張翎接受採訪的方式是做一道道的「問答題」。  「地震電影很轟動,7月28日周年紀念日當天,溫州的一家影院給我家人親友專場免費放映了一場大地震電影—很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