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少年家事審判不僅追求個案公正,更是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2010年以來,徐州兩級法院探索構建了「一體兩翼、四輪驅動、四項機制」少年家事審判「徐州模式」。全市12家法院實現省青少年維權崗全覆蓋,其中5家法院被授予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市中院、賈汪法院分別為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試點單位、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單位,賈汪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被評為全國法院家事審判先進集體,銅山法院、鼓樓法院被評為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徐州法院推行的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被《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訴訟法》採納;離婚冷靜期、撤銷監護人資格等審判實踐的探索,被《民法典》所吸收,少年家事審判改革成效明顯。
今天,徐州法院發布《少年家事審判改革白皮書》,詳述少年家事審判機構設立發展、案件審理基本情況、審判機制創新與改革,並對下一步工作予以展望。
一、聚焦一體兩翼,推動協同發展
積極構建少年、家事互為助力的組織架構。緊密結合少年審判與家事審判的同源性特點,按照機構設置、受案範圍、工作規則、物質裝備、創新思路、工作運籌「六個統一」的標準,構建少年家事審判「一體兩翼、協同發展」的工作格局。
促進少年、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的融合發展。基於少年、家事案件在審判對象、審判目標兩個層面具有趨同性特徵,前期少年審判已經形成的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為家事審判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啟發,同時,家事審判的有益探索又助力了少年審判的優化與完善。
二、聚焦四輪驅動,推動轉型發展
1.強化理念導引
少年司法堅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牢牢把握「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兩條主線,推動全社會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濃厚氛圍。
家事司法堅持「家庭本位」理念,以保護家庭弱勢成員為原則,依託調解優先,注重「私密關懷」,突出「修復受損關係」功能,最大限度實現家庭成員關係的改善與和好。
踐行「調研是更高層次的審判」,注重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和經驗總結,積極推動審判實踐向調研成果的轉化,全市法院共290餘篇調研成果被《人民法院報》、《長安雜誌》等平臺採用發表,為少年家事審判實踐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2.完善制度設計
宏觀謀劃少年家事審判綱領性的指導意見。制定《全市法院家事審判工作規程》、《關於少年法庭工作指導意見》、《在全市法院少年家事司法工作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意見》、《家事案件審理工作規則》等制度措施。
從細化裁判規則入手,注重審判經驗總結。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實施細則》、《關於設計「家庭暴力」案件證據固定制度的實施意見》、《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施細則》、《關於家事案件財產申報問題的若干意見》等具體制度設計20餘件。
3.完善配套設施
在法院及法庭內部建設方面,注重打造少年家事審判特色。積極建立少年家事司法中心,打造少年圓桌法庭、家事法庭等特色法庭,增加心理疏導室、單面鏡調查室、反家暴臨時庇護所、回訪幫教室、社會工作者介入室等特色審判輔助場所。徐州法院 「圓桌法庭」進入蘇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設計理念和模式成為全國家事法庭的典範。
與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建立「同畫人生」青少年幫教基地、徐州女童保護支持服務基地、法潤失足少年教育基地、「中國好人」青少年教育基地等16個法制實踐基地,開展法制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4.加強隊伍建設
打造專業化審判隊伍。選擇溝通能力強、具有家庭糾紛處理經驗、富有耐心和親和力的法官和審判輔助人員,充實到少年家事審判一線。現有14名少年家事法官獲得心理諮詢師證書,並將心理疏導工作機制貫穿庭前調查、參與調解、判後撫慰的訴訟全過程。
主動吸納社會力量參與,「三員」制度落實到位。引入社會第三方力量助力少年家事糾紛化解,在案件處理過程中注入更多人文關懷,藉助多方社會力量撫慰被害人情緒、修復受損的親情的同時,也有利於法院作出公平、公正的判決。
注重業務培訓,增強司法能力。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強幹警業務學習,保證每年不少於兩次條線業務培訓活動;定期組織人員對家事調查員、家事調解員進行工作流程、調解技巧、法律適用等方面的培訓。
三、聚焦機制創新,推動跨越發展
1.建立健全類案統一機制
堅持和完善季度案件講評、年度案件評查機制,建立健全發改案件異議及反饋、非發改案件問題發現、案件質量評查經驗交流等機制,切實統一司法裁判尺度,提升案件審判質量。
2.建立健全專業化審判機制
推行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該舉措被評為首屆「江蘇省十大法治事件」,被《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訴訟法》吸收採納。
反家暴臨時庇護所
形成以人身安全保護令為核心的反家暴聯動機制。賈汪法院設立全國首家法院內「反家暴臨時庇護所」,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24小時臨時庇護。全國人大法工委來徐調研反家暴立法工作。2016年以來,徐州法院逐步總結創新出「人身安全保護令適用八步法」。
探索建立推進家事審判方式改革的系列工作機制。感情冷靜期制度促使當事人經過緩衝過程後慎重冷靜抉擇;離婚案件財產申報制度引導當事人如實申報家庭財產,防止虛假訴訟;家事調查釐清家事糾紛,聯動合作妥善化解家事矛盾。2016年以來,全市法院在1421件案件中適用感情冷靜期制度,在184件案件中適用家事調查制度,整體效果良好。
首發監護權證明書,為「撤銷監護人制度」提供司法樣本。銅山法院妥善審結全國首例民政局申請撤銷監護權案,首發監護權證明書,為撤銷監護人制度提供司法樣本,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入選「2015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3.建立健全協作對接機制
推動完善少年家事糾紛內外聯動工作體系。與相關部門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社會調查、預防校園欺凌等工作。密切關注事實孤兒問題,科學釐清事實認定標準,真正做到精準救助。
多項舉措幫助罪錯未成年人健康回歸。會同司法局、檢察院、團委、婦聯等單位,加強回訪幫教工作,促進失足少年早日回歸社會重獲新生。攜手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等高校,建立大學生義務幫教基地,實現高校志願者與罪錯未成年人一對一的幫扶。
依託「法官進網格」工作機制,完善家事專屬網格建設。在婦聯建立家事專屬網格,將各村鎮的團委書記、蘇北計劃志願者納入網格員隊伍,發現矛盾苗頭第一時間匯總並妥善處理,分析矛盾糾紛特點,針對發現的新問題及時提出法律對策或司法建議。
整合法院和學校力量,建立起法院與學校內外聯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少年家事法官同時是所屬轄區中小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多措並舉開展線上、線下普法活動。2010年以來,全市法院共開展普法宣傳、法制課堂、法制講座等活動千餘場,普法受眾達百萬人次。
4.建立健全社會補救機制
建立「綠色通道」,保障特殊群體維權司法程序零障礙。推行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維權糾紛案件就近立案、網上立案、節假日立案、口頭立案等方式,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對生活確有困難、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緩、減、免政策,降低訴訟成本。
用足用好司法救助制度。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未成年被害人、被告人等,區分情況給予專門的司法救助,及時緩解其生活困境,將來自政府和社會的關愛傳遞給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對生活貧困的當事人積極開展司法救助,藉助轄區婦聯、民調組織等基層力量,幫助協調解決其生活、就業等實際困難。
及時編發司法建議。對於案件審理中發現的教育、醫療、社區、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服務隱患問題,高度重視司法建議工作的開展和推進,共發送司法建議173份。其中向國家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發出的司法建議得到及時回復,被評為首屆全國法院優秀司法建議。
原標題:《徐州中院發布《少年家事審判改革》白皮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