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丨浸信會的起源與發展

2020-12-23 基督教資訊平臺

一,起源

浸信會(浸禮宗)光從字面意思就可以得知,這是接受浸禮和認信的信仰背景,浸禮也就是在接受洗禮時,是整個人浸入水中,認信就是透過內心與外在的行動達到對信仰的堅定不移,並且全心相信接受整個救恩的行動。

據史料記載浸信會大約開始於17世紀,當然也有人認為施洗約翰在約旦河中為悔改者施洗,這是更早的浸信行動。大約在十七世紀左右,當時的英國宗教界百家爭鳴,一些清教徒逐漸嘗試對英國教會進行改變,但最終遭遇了阻礙與挫折,這些清教徒就選擇離開了本土,去到了他們可以保持純正信仰的地方進行操練,隨著清教徒的離開,一些宗教人士就定義這些清教徒為分離主義者。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宗派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派系,其中就有被稱作浸信會的。當然浸信會是反對嬰兒受洗的,堅持的是長成人後,有成熟的心志和選擇才可接受洗禮。當然浸信會中也有諸多的信仰背景區分,我們所探討的是一般浸信會的背景。

大約在1905年的時候,浸信會已經在國際上建立了聯盟,並且聯盟組織遍布各大洲。雖然浸信會於17世紀開始發展,但並不是容易的,因為他們要面對不同派別的偏見,所以想要獲得信仰上的獨立自由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和堅持。當然浸信會從多數宗派之中分離出來,主要還是信仰觀點觀念的不同,對於反對浸信會的人,表示聖經中雖然沒有嬰兒洗禮的事情,但在《十二使徒遺訓》裡面記載關於嬰兒受洗的內容,當然對於那些受過嬰兒洗的人,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再洗一次」,也就是後來被稱之為的重洗派。

當時浸信會代表人物約翰史密斯,他畢業於劍橋,當他在研究希臘文新約聖經之後,發現其中並沒有關於嬰兒洗禮的內容,於是,在1609年,他為自己和一個名叫託馬斯賀爾威的朋友施了洗。我們所熟悉的第一間英國浸信會是於1612年建立,是有約翰史密斯帶領團體建立。

二,發展

以浸信會為背景發展的教會是迅速的,但發展迅速的同時一些分歧和派別又出現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阿米尼烏斯教派的學說,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普通浸信會。這種學說實則是一個神學體系,以神學家雅各阿米尼烏斯的名字命名,這種學說所主張的是人類的自由意志。還有一個派別就是歸正浸信會,這派別是由約翰斯皮爾斯伯裡所提倡的,大約是在1633年在英國倫敦建立教會。歸正浸信會相對是比較開放的神學態度,對於信徒的背景也是開放的,甚至沒有任何浸信會背景的信徒,在沒有受洗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就如歸正浸信會的。

其實從浸信會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對於信仰的認識是不斷探索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回到聖經真理的裡面,如果拋棄聖經提倡某些神學觀念勢必會造成大幅度的問題,任何時候信仰都不能拋棄聖經真理而存在。

談到聖經真理,逐漸成熟的浸信教會是夠下功夫的,他們的以聖經為絕對的權威,提倡馬丁路德的信徒皆祭司等。當然浸信會的信條最為特點的就是,他們只為成年人施行浸水禮,而不再為嬰兒施行點水禮,當然有某些教派認為他們這種做法是帶有激進行為,偏離基督教1000多年的傳統。

浸禮宗也於17世紀30年代隨清教徒移民傳入北美,隨著美國內戰的結束和解放宣言的發布,各浸禮會加強了在黑人中傳福音的力度,逐漸地建立起了以黑人信徒為代表的美國全國浸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到當代,我們所熟知的有美北浸信差會,美南浸信會差會,加西浸禮宗協會,以及中國內地、香港、東亞浸信會等。

三,總結

當然宗派背景或許是一些學者和神學家較為重視的,但作為基督徒只要在不偏離聖經真理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去接受,如果偏離聖經走極端,那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應該有宗派歧視之分,也更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完全純正,乃要時常存一顆謙卑的心,與神同行,不要過於追求宗派的觀念,乃要回歸真理,符合真理就去做,不符合就堅決不做。

參考:
《歷史的軌跡》
《簡明教會史》
百度資源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最大新教宗派美南浸信會選出首位黑人主席 具歷史意義
    6月18日與19日,美國最大的新教宗派美南浸信會舉行了2013年的年度會議((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Annual Meeting)),選出新任主席弗雷德·路特(Fred Luter),他是該教派首位黑人主席。對此,有評論說「創造了歷史」。
  • 喬治·弗洛伊德事件丨美南浸信會主席羅尼·弗洛伊德:唯有基督而非...
    圖源:blog.ronniefloyd.com 近日,美南浸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兼執行長羅尼6月2日,弗洛伊德在浸信會新聞社(Baptist Press)的社論對版頁面上寫道:「我們親眼目睹了一位黑人在一座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遭到緩慢且殘酷的謀殺。在長達八分鐘的過程中,一名白人警察持續地將膝蓋放在喬治·弗洛伊德脖子上,迫使他的臉部壓向人行道,而這位黑人在過程中不斷呼求幫助和憐憫。最終結果就是:喬治·弗洛伊德以著殘忍、卑鄙且不必要的方式離世。」
  • 美南浸信會等主流教會會眾減少 神召會逐增
    據基督郵報報導,美南浸信會在內的主流教會的會眾在減少,但美國神召會今年會眾數目又有增長,是該教會會眾增加的第24年頭。上個月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s)報告,連續七年教會會眾數量下降。根據五月份的報導,美國最大新教教派美國浸信會的人數,從2012年的近1590萬人下降到去年年底的1570萬人。
  • 荷蘭浸信會團體正走向合併
    合併中的一方為荷蘭浸信會聯合會(Baptist Union of the Netherlands)。荷蘭於1845年建立起第一家浸信會教會。在數十年後的1881年,荷蘭浸信會聯合會成立。該教派是浸信會世界聯盟(Baptist WorldAlliance)和歐洲浸信會聯邦(European Baptist Federation)的成員,並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國際浸信會神學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Baptist Theological Study Centre)。另一方為所謂的ABC教會(ABCChurches)。
  • 美南浸信會關於批判種族理論的聲明惹眾怒,被指「反智」
    理事會稱:「根據美南浸信會目前的對話,我們一同站在美南浸信會歷史上以任何形式譴責種族主義的一邊,我們也宣布批判種族理論、交錯性和批判理論的任何版本都與《浸信會信仰與信息》不相符。」東南浸信會神學院的達尼·艾金(Danny Akin)、中西浸信會神學院的詹森·艾倫(Jason K.
  • 徐曉鴻牧師應邀參加世界浸信會聯盟第二十屆大會
    據中國基督教網消息,2010年7月28日至8月1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秘書長徐曉鴻牧師應邀參加了在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市舉行的世界浸信會聯盟(Baptist World Alliance)的第二十屆大會,大會主題為「聆聽聖靈」。
  • 著名黑人牧師因批判種族理論脫離美南浸信會,多位教會領袖發聲
    路德與美南浸信會很多成員一同支持了《正義、懺悔以及美南浸信會聲明》(A Statement on Justice, Repentance, and the SBC)。聲明認為,「美南浸信會中某些人的行為似乎更關注政治活動,而非努力工作於展示出一個充滿活力、熱愛福音、種族和文化多樣性的願景」。
  • 傳教士湛羅弼傳:被譽為「浸信會在華文字宣教事業的先驅」
    Chamers)為美國浸信會來華宣教士,他在兩廣宣教,在文字事工上頗有建樹,被譽為「浸信會在華文字宣教事業的先驅」。1870年4月24日湛羅弼生於美國馬裡蘭州一個虔誠的基督化家庭,在屬靈氛圍成長的湛羅弼,從小就立志到海外宣教。他從神學院畢業後,在國內侍奉,但他不留戀國內的舒適環境,向教會要求派他到海外,他的申請很快得到批准,1895年,湛羅弼被差派到中國兩廣地區從事宣教工作。
  • 緬浸信會年輕牧者遭槍殺,為緬甸的基督徒和牧者的平安祈禱
    宮·比亞克·姆牧師,是緬甸丹特朗一間浸信會的主任牧師,年僅30多歲,欽族人。 據多家外媒報導,當天因緬甸軍方的砲擊,大約20間房子著火。宮牧師得知會友的房子起火,無法坐視不理,決定騎機車出門、前往救火;在到達會友的房子前,卻遭士兵槍殺,還被偷了手機、手錶,甚至割下手指搶奪結婚戒指。
  • 歷經百年動蕩,廣州東山浸信會堂
    美南浸信會羅孝全牧師到穗傳教,次年,叔未士牧師從香港到穗傳教。美國基督教南差會在五仙西購置鋪屋設福音堂,後因信徒增多,無法容納,遂將舊址出售,在今寺貝通津9號購地重建教堂。1914年改稱「兩廣浸信會神道學校」,為男校,始建於19世紀60年代。東側稱作婦孺學校,後改稱「培賢女子神學院」,始辦於1908年。兩所神學院東面即如今的東方紅幼兒園,還曾建有一所慕光瞽目院(即盲人學校)。每當主日禮拜鐘聲敲響時,路人便會看到一百多位剪著短髮、穿著淺藍旗袍的盲人姊妹前後手搭著肩整齊列隊進入東山堂參加崇拜。
  • 報告顯示:2018年美南浸信會會員人數下滑至低於1500萬
    美南浸信會最新發布的《年度教會檔案》(Annual Church Profile)指出,從2017年至2018年,作為美國最大的新教教派,美南浸信會會員人數出現低於1500萬的局面:減少了19.2萬,會員人數降至約1480萬。每周出席敬拜儀式的人也有所下降,從2017年的約532萬人減少至2018年的約529萬人。
  • 打火機的起源和歷史發展過程
    對火的使用標誌著人類正式和野獸劃分界限,從一開始的鑽木起火到如今的各式各樣的打火機,人們對火的使用越來越便利,那麼你知道嗎,打火機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呢?半個世紀後的十八世紀,火絨手槍被廣泛使用,形成了第一代打火機,也就是打火機的起源。火絨手槍之後,取代它作為打火工具的是口袋式引信線打火機和火柴盒。其中的引信線使用的就是煤油燈中常用的棉芯,外殼的主要成分是鋼和黃銅。時間來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德國化學家利用硫酸的性質製作氫氣,藉助鉑棉令氫氣燃燒產生火焰。
  •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院長來訪福音堂
    2017年7月20日上午,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周兆真博士,在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主席靳雲鵬牧師的陪同下,來到福音堂參觀訪問。
  • 艾薇塔北京站二輪開票丨《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起源與歌劇也有關?
    歌劇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紀末的幕間劇(Intermedio),比如一些寓言劇、神話劇或田園劇。那歷史上的第一部音樂劇呢?《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選自的音樂劇《EVITA》其起源也與歌劇有關?如果是今日入坑音樂劇《EVITA》的小夥伴,建議可以先看看之前的文章補補課↓原版音樂劇史詩巨製《艾薇塔》Evita- 北京站第二輪開票開票場次11月23日丨周六 19:30(周末場)11月24日丨周日 14:30(周末場)11月24日丨周日
  • 少女的心和殘酷的歷史——旋轉木馬的發展
    所以我們也不難猜到旋轉木馬的起源。英語中Carousel這個詞是由西班牙語中的 Carosella轉化而來的,而這個詞的本意是「戰鬥訓練」。其實主要是十字軍用來描述十二世紀時土耳其人和阿拉伯騎士們為了準備戰爭而進行的一種騎術訓練。
  • 基督教丨是誰在處心積慮地破壞教會合一?
    但基督教長老會和浸信會對奉誰的名受洗各有主張、各循各道、意見不一,同時這兩派對點水禮和浸水禮也有分歧。對於奉誰的名施洗,我以前者更合乎聖經原則:我們是通過主耶穌的寶血洗淨罪,才得以進到父面前,後者有顛倒之嫌,如同我們向天父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一樣,而後者經文小注(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呂振中譯本翻譯為「所以,你們要去,使一切外國人都做門徒,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 德國牧羊犬的發展歷史與起源
    德國牧羊犬的發展歷史與起源 德國牧羊犬,簡稱德牧,別名狼犬或德國黑背,歷史可追溯至一個世紀之前,現代德牧的歷史與馬克斯·馮·斯特芬尼斯(生於1864,卒於1936)緊密相連。他是一位犬類繁育專家,一生的理想就是能繁殖、培育出一種適用的理想的多用途工作犬,德牧也在他的培育名單。
  • 歷史上的今天:《龍騰世紀:起源》(11-3)
    2009:《龍騰世紀:起源》《龍騰世紀:起源(Dragon Age: Origins)》是 BioWare 設計開發,EA 發行的第三人稱單機角色扮演遊戲
  • 808電音實驗室丨浩室音樂的起源與流派分支(一)
    本期"808電音實驗室"我們將為大家介紹關於House(浩室音樂)的起源、歷史、現狀、以及流派簡介。什麼是House音樂?House(浩室音樂)是一種帶有標誌性4/4拍鼓點的音樂,其主要律動由電子鼓機,反拍鑔片和合成器貝斯提供。
  • 法國香水的歷史起源和發展歷程 法國人的香水文化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香水的起源和惡臭有著密切關係。法國的香水到底是怎樣起源的呢?又是怎樣發展至全世界聞名的呢?有版本說香水的出現是用來與體臭抗衡的,這是真的嗎?且聽小編為大家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