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司馬相如「賦聖」說

2021-02-07 巴蜀全書

此中羅列戰國、兩漢賦家十人,並稱「辭賦之英傑」,宜為當時的代表說法。這種並稱現象,自漢到魏晉南北朝評論家筆下甚多。如「屈、馬」並稱,揚雄述論:「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原也過以浮,如也過以虛。』」又,曹丕亦記:「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優遊按衍,屈原之尚也;浮沈漂淫,窮侈極妙,相如之長也。』」一貶一褒,卻立意相同。或「賈、馬」並稱,如揚雄說「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或「揚、馬」並稱,如魏收說「漢之西京,馬、揚為首稱;東都之下,班、張為雄伯」。而在這一階段的論述中,稽考相關文獻,我認為對「賦聖」說出現應該有一定影響力的,當屬以下三端。

一曰相如賦「諷諫」功用論,其說成於最初的賦論文獻。即《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太史公曰」:「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而揚雄所謂的「詩人之賦麗以則」、「孔氏之門用賦」等,皆傳承此賦源於《詩》的道德精神與致用功能而來的。於中,相如賦也就有了宗經的意識。而到了三國蜀人秦宓僅就「經學」一途,大讚「蜀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於齊、魯」,所以自稱「僕亦善長卿之化,宜立祠堂,速定其銘」。這或許是最早的一則獨尊相如的文獻,將其比擬於孔子,但是贊「經」而非「賦」。

二曰相如為「辭宗」,說見班固《漢書·敘傳下》:「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寓言淫麗,託風終始,多識博物,有可觀採,蔚為辭宗,賦頌之首。」然而在班氏的《離騷序》中,又稱屈原「其文弘博雅麗,為辭賦宗」,所以辭宗之說,也非專屬一人。如皇甫謐《三都賦序》認為孫卿、屈原是「賦之首也」,夏侯湛《張平子碑》稱張衡「文為辭宗」,雖各有專指,實屬泛論。對班固之說,劉勰略有衍展,其《文心雕龍·才略》既謂相如「師範屈、宋」,又沿承班說,以其「洞入誇豔,致名辭宗」,而在《練字》篇中則以相如《凡將》與揚雄《纂訓》等小學撰述為例,認為「前漢小學,率多瑋字」,並引曹植的說法「揚、馬之作,趣幽旨深,讀者非師傳不能析其辭,非博學不能綜其理」,將「小學」與「辭章」結合,且落實於「賦」,這顯然為「辭宗」說作出一有原創義的新解釋。當然也有將「辭宗」與蜀地文明結合起來,如常璩《華陽國志》稱頌「長卿彬彬,文為世矩。……上《大人賦》以諷諫,制《封禪書》,為漢辭宗」,這也成為後人「長卿之於文章,實全蜀開創之祖」說法所仿效之藍本。

三曰相如的「凌雲」之賦,以其「誦賦而驚漢主」的生存際遇,得到後世文士的追摹與豔羨,所謂「常慕司馬相如」,而「賦有凌雲之稱」。也正因如此,諸多賦家論作賦,以擬效相如為準的。《漢書·揚雄傳》錄其自敘謂「賦莫深於《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便是最典型的例證。儘管揚雄擬效相如麗辭而為賦,並無尊之為「賦聖」的意味,然自揚雄以後大量文士對相如賦的擬效與追摹而使之經典化,則顯然是其成「聖」的重要前提。

在林光朝提出「賦聖」名稱的宋代,已有與之類似的說法。如宋祁《司馬相如字長卿贊》說「蜀有巨人,曰司馬氏,在漢六葉,為文章倡始」,其「蜀巨人」明地域性,而「文章始」則有著引領文學的時代性。他如李燾稱述司馬相如「文章冠天下」,鄭少微賦贊「韙長卿之絕塵,邈下眎於屈、宋。……奮翼巴庸,前無古人」,其「冠天下」與「絕塵」,皆喻含著文章的開創性與至尊地位。而圍繞「賦聖」說的出現,元、明、清三朝多有引述林氏之語,且向兩方面展開:一是強化「賦聖」說,以突出相如的賦史地位,其代表性的說法如王世貞的《藝苑卮言》卷二所述:

相關焦點

  • 朱文杰:一代賦聖司馬相如
    一代賦聖司馬相如朱文杰漢賦四大家,約定俗成的是指漢代的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而中國郵政2013年9月15日發行的《中國古代文學家(第三組)》郵票,共4枚,分別是賈誼、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則形成了郵票上的漢賦四大家。筆者以為其各有道理。
  • 英雄時代的時代英雄: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就是這樣一位青年。《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在年少時就有很高的理想抱負,跟現在很多熱血青年一樣,他也有自己的「偶像」,甚至因為仰慕偶像而改名,他的偶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藺相如。為此,他勤奮苦讀、刻苦鑽研,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地儲備能量,終成一代文章大家。班固對此評價道:「及司馬相如遊宦京師諸侯,以文辭顯於世。」
  •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 《鳳求凰》司馬相如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的古琴曲,出自王實甫《西廂記》,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  ,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史記》中有一個截然相反的版本
    上林賦》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後人稱司馬相如為「賦聖」和「辭宗」,《史記》、《漢書》都有司馬相如的大量內容。應該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確像詩中所寫,「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相伴到老。但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過程並不光明磊落,甚至是靠欺騙的方式,並且通過賣酒伎倆,逼迫嶽父卓王孫贈與其大量財產。
  • 司馬相如的成名之謎:他真的只學過幾年寫作,便成為了西漢賦聖嗎
    讀過相如的舊作,司馬遷說,孝武帝的反應是這樣的:居久之,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直到旁人告訴武帝此文乃蜀郡司馬相如所作,孝武帝仍然大吃一驚,表示不可思議。並在隨後召問了相如,以作確認。為什麼孝武帝會產生這樣的誤會,他究竟把《子虛賦》算在了誰的頭上,被譽為辭宗賦聖的司馬相如,和這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
    二 臨邛縣令王吉盛裝打扮,坐上自己的軒車,命令所有的儀仗騎士隨行,斧車開道,開往縣都亭,司馬相如就在都亭下榻。到了都亭,亭長慌張出來迎接,王吉說:「請為我通報司馬長卿,說本縣縣令王吉來訪,希望能有幸謁見。」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安明 ‖ 辭賦之聖者——司馬相如
    02 漢武帝好辭賦,在長安讀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大加讚賞,對身旁的人說:「這篇辭賦寫得真好,不知道司馬相如是哪個朝代的人,要是他還在世,那就好了。」正好在上林苑裡管獵狗的狗監楊得意在場,他恰好是蜀郡成都人,聽後稟報武帝說,司馬相如在成都閒著。於是,漢武帝下詔書召司馬相如入長安。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真故事
    兩部重要史書記載的內容完全一致,都說司馬相如歸來後,家中窮困,沒法生活了。這時,臨邛縣(今四川邛崍)令王吉邀請司馬相如到臨邛。王吉與司馬相如是莫逆之交,司馬相如到後,王吉將他安頓在賓館裡。王吉故意裝出一副謙恭姿態,天天到賓館來看望司馬相如。司馬相如開始每天還見見縣令王吉,後來,縣令來訪,司馬相如一律謝絕。司馬相如越是謝絕,王吉越是恭敬,照樣天天來訪。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是真愛嗎
    世人對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之間的愛情,有很多解讀。而被解讀得最多的一種是,他們是一對「才子佳人」。
  •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怎樣的?
    一、「琴挑文君」始末故事發生在漢景帝中元六年,大才子司馬相如從梁國回到家鄉四川。他剛一回到家鄉,就被他的好友,臨邛縣縣令王吉請到縣城。這期間,王縣令天天恭恭敬敬地去拜訪司馬相如,但司馬相如擺足了架子,就是不見,弄得整個臨邛縣都知道,來了個派頭十足的大才子,連王縣令都得低三下四!這事驚動了臨邛縣的大富豪卓王孫。卓王孫是當時的「鋼鐵大王」,富得流油。
  •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後來這篇文章被漢武帝看到大為讚賞,並且以為是古人的文章,經人奏報才知道是出於一個當代的年青才子之筆,驚喜之餘馬上召他進京,司馬相如向武帝表示說:「子虛賦」寫的只是諸侯打獵的事,算不了什麼,請允許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獵的賦,這就是內容上與「子虛賦」相接的「上林賦」,不僅內容可以相銜接,文字辭藻也都更華美壯麗、好大喜功的武帝讀畢非常高興,立刻封他為侍從郎,即為「郎」。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內幕
    點擊上方↑↑↑那一季的愛 關注,歡迎轉發到 朋友圈轉自   今日頭條 太史叨叨令(壯寧)且說司馬相如在梁孝王劉武去世後
  • 司馬相如娶卓文君,原來是個天大的陰謀!
    身無分文的司馬相如,也只好依了王吉,王吉給司馬相如置辦了一身衣服。並讓人放出話去,說縣衙來了一個俊秀的大才子,是縣老爺的坐上賓,很多富人邀請吃飯都不去。幾天時間,這條消息傳遍大街小巷,無人不知。卓文君對司馬相如很有好感,倆人私下約會。司馬相如是個窮光蛋,他沒錢娶卓文君,便要求卓文君與他私奔。都說富二代任性,史上最任性的富二代,恐怕就是卓文君了。一件讓卓王孫難以接受,無法容忍的事情發生了,自己的女兒跟男人跑了。卓王孫放下狠話,與女兒一刀兩斷,從此不再往來。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是一見鍾情,還是窺財起義?
    說到漢朝,司馬相如是一個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人物,而說到司馬相如,卓文君又是一個怎樣都繞不過去的女子。司馬相如才華橫溢,是漢朝的文學家、詩人、漢賦四大家之一。司馬相如和這些人聊得很開心,內心就有了跳槽的想法。他就讓醫院開了長期病假條,進而辭職,隨了梁孝王。司馬相如在劉武的「梁園」過得很開心,文學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再加上劉武深得他的母親竇太后的喜愛,為此,竇太后還要求景帝傳位給劉武,讓他接景帝的班。可以說司馬相如的前途此時是一片光明。
  •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願天下再無渣男!
    卓王孫請司馬相如吃飯,一為結交,一為觀琴。推杯換盞之際,免不得請司馬相如取出琴來露一手。他恨恨地說:文君傷風敗俗,丟我卓家的臉。我不想傷害她,但是,這閨女我也不能要了,一個銅板都不會再給她!司馬相如家本不富裕,買官花錢,在外面幾年折騰又花不少錢,家裡更窮了。過不太久,吃飯也成了問題。卓文君在成都也沒什麼親人,和司馬相如商量:我們不如回臨邛,方便你和王吉來往,也方便我找同族兄弟借錢。東拼西湊一下,就能過日子了。司馬相如沒有更好的主意,就跟卓文君回了臨邛。
  • 卓文君是否被司馬相如拋棄?卓文君最後結局怎樣?
    司馬相如的朋友王吉與卓王孫交好,卓王孫邀請其赴宴,司馬相如亦在列。席間,司馬相如彈奏一曲《鳳求凰》表達對卓文君的愛慕。卓文君聽出琴中之音,兩人的心貼得更近。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遭到了卓王孫的反對,兩人私奔。因為生活的窘迫,卓文君開設酒肆當街賣酒,日子十分清貧。卓王孫疼愛女兒,進行救助,夫妻倆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司馬相如進京趕考,卓文君一直在老家等待著夫君歸來。
  • 《長門賦》 司馬相如
  •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傳奇(上)
    本文內容來自於《史記 司馬相如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1.今天講一個故事,故事的一號男主角名字叫司馬相如。
  •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婚後的日子真如「鳳求凰」一般美好嗎?(三)
    《西廂記》中,張君瑞向崔鶯鶯表白愛情時,隔牆彈奏的也是《鳳求凰》,張君瑞還說,「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司馬相如,願小姐有文君之意。」如出一轍。「琴挑」的結果就是卓文君真的動心了。她在屏風後面聽得真真的,心弦和琴弦一起跳動,愛情的音符也隨著琴聲一起飛蕩。心早與司馬相如在一起了。司馬相如鐵了心的要追求卓文君。卓文君也早已以心相許司馬相如。
  • 年輕貌美的富家女卓文君,為何要嫁給貧窮寒酸的司馬相如?
    男主便是司馬相如,女主則是卓文君。司馬相如是個家徒四壁的窮才子,而卓文君是臨邛縣的富家千金,所謂門不當戶不對。那麼司馬相如又是如何贏得卓文君芳心的呢?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年少時非常喜歡讀書練劍,也很有才華。父母給他起了個了名字叫犬子。等到學業有成之後,由於這名字太過「通俗易懂」,加之司馬相如十分敬佩戰國的著名外交家藺相如,所以改名為司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