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末日即將來臨,你會做什麼?花光所有的錢享最後一次福?或者是平心靜氣等待一切發生?小破球的導演給了我們一個看似出人意料,但卻情理之中的回答:帶上我們的家園離開,四處尋找生的希望。
中國人對家的眷戀絕對不是嘴上說說,落葉歸根的道理連小孩子都懂。這就是我們和西方文化的差異,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獨立。小破球看起來是一部致敬好萊塢的電影,但是仔細品味,小凡發現這其實是一部由內而外反好萊塢的影片。
剛子用自己的性命換來韓子昂生存的機會,按照好萊塢電影的套路,韓子昂必定帶著剛子的意志繼續走下去,並且完成剛子的遺願。可是沒想到,轉眼韓子昂就因為頭盔破裂而缺氧,最終倒在了自己年輕時修建過的大廈裡。
主角團接到了往杭州運送火石的任務,我們也得知了杭州現在情況危急,按照一般的好萊塢模式,必定是主角團猶如天神下凡一般,歷經艱險到達杭州,拯救蒼生。但是沒想到,一轉眼,整個杭州game over了。
最終大家把目光轉向了蘇拉威西,準備集體前往蘇拉威西進行救援。小凡想著這回總該輪到主角團發光發亮了吧?可是沒想到,走到半路,看見了蘇拉威西轉向口的火光直衝天際,蘇拉威西轉向口重新被點燃。只留下了一個大家很陌生的詞語——「飽和式救援」。這是在以往的好萊塢電影中不曾看到的場面,世界上似乎沒有了那個特定的超級英雄的形象,能拯救人類的,是人類自己。
就連個人英雄主義最最最明顯的片段——劉培強燒了資料庫,搶奪控制室這一情節,都伴隨著電影主動交代還有更多的人試圖來到控制室而被打破。小凡正在為馬卡洛夫捨命相助劉培強進入控制室而感動的時候,其他艙的太空人也在奮力抵抗MOSS,也就是說劉培強不進入控制室的話,別人也會坐在這個位置上。
整部電影看下來,我們會發現主角團似乎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樣的事別人也可以去做,這簡直是太典型的反好萊塢套路了。這樣的事情本就該是全人類共同奮鬥的,末日也好,災難也好,都不是靠四五個人可以去拯救的。小破球只是從主角團的視角入手,讓大家看到了什麼叫做災難面前,人人平等。拯救全人類這麼大的單子,無論是落在了誰肩上,都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如果全人類都齊心協力,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的話,拯救全人類其實就是拯救自己,這件事就變成了所有人責無旁貸的事。
小破球的成功讓小凡看到了屬於中國的電影工業,我們應該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特色,我們不應該總是被動地接受別人輸出的文化和價值觀。家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永遠都是最堅實溫暖的港灣,哪怕末日來臨,我們也要帶著家園一起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