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單位都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有的稱呼「內勤」,有的稱呼「文秘」,還有的稱呼「文職」,不管怎麼稱呼,他們的性質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給他們一個統一的稱呼——「內勤人」。
1.「內勤人」都是哪些人?
他們的年齡階段,幾乎都是單位比較年輕的人。
他們的工作資歷,幾乎都是剛入職場的小白。
他們的福利待遇,幾乎都是享受同單位最低等級。
2.「內勤人」是做什麼的?
他們是單位的「收發員」,上傳下達是基礎技能。有各種書信文件收發、登記、閱辦和分類管理,會議通知,領導指示精神傳達,工作任務的安排等等,需要「內勤人」去傳達。部門每個人信息的收集、材料收集,工作任務完成後的匯總,準確統計有關數據,上報各種報表等等,都需要「內勤人」去上傳。
他們是單位的「材料高手」,辦公軟體是必備裝備。單位不管大材小料,幾乎都要經過「內勤人」的手,也許不像高級秘書那樣,還寫不出這類高級的材料,但製作成電子檔,以及Word的美化、excel的計算、PPT的製作、圖片的修飾、視頻的編輯,文件的列印,所有流程都少不了他們。特別在政府部門,頻繁檢查大行其道,且樣樣檢查都要做到「工作留痕」。其實,完全可以換一層意思,這個「留痕」大多都是給「內勤人」在下任務,至於怎麼完成,「內勤人」的都明白。
他們是單位的「保管員」,規整有序是最低要求。每個單位的資料、文件材料、電腦桌椅等固定資產,樣品多、情況複雜,但是「內勤人」要做好清理、統計,特別是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單位的印章管理,稍有疏忽,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所以每個「內勤人」都要時刻做到規整有序。
他們是單位的「財務員」,別人都稱其為「財神爺」。每個單位的財務報帳、業績上牆、部門逐月計劃完成情況、各項獎罰制度的落實、擬造工資及補助表、考勤登記等,但凡涉及到單位個人待遇方面的,「內勤人」幾乎都要參與,並全力保證單位每個人的利益不受損。
他們都是單位的「萬金油」,他們的工作沒有盲區。除了上述的基本工作,他們實際做的遠遠不止如此。不管是端茶送水,還是來訪接待;不管是抹桌掃地,還是電器維修;不管是肩扛手提,還是穿針縫補。即使手頭的工作尚未完成,另一件事情已經需要去落實。只要單位有的工作,不管是領導還是同事的,不管捅破天的大事還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只要單位可能涉及的領域,哪裡需要就加入到哪裡,且隨叫隨到,並必須認真完成。
3.「內勤人」的壓力有多大?
加班是經常的。有時候為了一份文件,加班到深夜,有時候為了統計一張報表,逐個向單位的人了解情況,當遇到單位人員較多時,了解完就已經到工作時間之外了,之後再統計、排序,又要加班都深夜。
不理解是常有的。很多人都認為,「內勤人」就是整天坐在辦公室裡,抄抄寫寫,接接電話,統計數據之類的工作,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是一個曬不著、淋不到的舒心工作。但是看起來是件簡單的事,但其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同時因為「內勤人」的工作涉及到單位每個人,普遍經驗不豐富的「內勤人」,極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別人的利益,別人就會對「內勤人」產生不理解的想法,甚至認為「內勤人」是「菜鳥」而出難題故意刁難,採用歧視的辦法故意針對。
無法專注做事。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做好事,能做到一心兩用的人為數不多。「內勤人」往往前一項工作尚未完成,又有新的工作安排;這件事剛有思路,馬上又被新的事情打斷;辦公桌上材料堆積如山,未完成事項表裡還有十幾項待做。內心無法平靜,所以無法做到專注,自然而然,做的很多事情都只浮於表面。
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內勤人」做的都是些日常瑣事,都是單位的基礎性工作,默默無聞的維持單位正常運轉,不像做一個專門的項目、辦一個案件,能夠有立竿見影及突出成效。所以在獎勵的時候,「內勤人」也就排除到外了。
4.「內勤人」的職業前景如何?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內勤人」。「內勤人」的工作是非技術型工作,是每個單位運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需要有細緻工作的意識,了解全單位情況的視角,兼顧全單位各方利益的思維,絕不是一個粗心、狹隘的人能夠做得到的。
「內勤人」是全能型人才。他們時刻在鍛鍊語言表達、文電處理、會務接待、分析問題、人際交往等等能力。他們涉及到單位的方方面面,能以熟練的姿態隨時進入單位各環節工作。做好一個「內勤人」的工作是一門藝術,一門叫全能的藝術。
「內勤人」是後備領導人才。應該說,他們越來越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領導充分認識到內勤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及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另一面說,「內勤人」能充分了解領導的優勢,能充分理解領導的困難,最重要的是,有的「內勤人」能學會用領導的思維解決問題,做好領導的參謀助手。因此,「內勤人」也兼備了領導的素質。
5.
話已至此,還是「內勤人」的你,忘了滿腹牢騷吧,忘了眼前雜亂的工作,閉上眼睛,靜下來,想一想,理一理。
兩段古詩送給「內勤人」,與君共勉!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