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內麻醉,為什麼會引起尿瀦留?

2020-12-20 麻醉MedicalGroup

椎管內麻醉是臨床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麻醉方式,因其一般只產生下半身麻醉的效果,俗稱為「半麻」。這種麻醉在上世紀廣為流行,主要原因是那個時代的全身麻醉技術並不成熟、也沒有那麼多的全麻藥品可以選擇。因此,很多麻醉醫生都非常精通該項技術。甚至有的麻醉醫生號稱,脖子以下的手術都可以採用硬膜外麻醉。(註:硬膜外麻醉是椎管內麻醉的一種)

雖然今天的全身麻醉已成為主流麻醉技術,但椎管內麻醉本身具有的優勢在一定時期內是不容易替代的。比如,椎管內麻醉仍然是剖宮產手術的首選麻醉方式。

為了讓大家能清晰地理解該麻醉技術,我們一點一點的為大家解析:

椎管內麻醉,實質上是局麻中的一種,都是利用局麻藥暫時阻斷神經信號傳導的作用產生相應區域麻木的原理。與大家認知中的「局麻」不同的是,椎管內麻醉的範圍更大,且有明確的節段性分布。

這種節段性分布的基礎,就是人體的脊神經是按照節段分布的。脊神經,亦稱脊髓神經,由脊髓發出的成對神經。如果是在難以理解,脊骨總見過吧。脊椎動物的脊骨都長得差不多,人的脊柱也一樣。脊柱內部有一根被大家俗稱為「骨髓」的東西,那個其實是脊髓。脊髓上至人的大腦,下至腰椎平面。從脊髓的兩側,沿途會發出31對脊神經。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在椎間孔處,每一對脊神經由前根和後根合成。這些脊神經分別形成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而且均左右成對。前根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及側角的交感神經元或副交感神經元的軸突組成,負責支配手腳及軀幹的運動。後根上有脊神經節,是傳入神經元細胞體聚集而成,後根由感覺神經元的軸突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處,能感受包括疼痛在內的各種刺激。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椎管內麻醉幾乎都是低位椎管內麻醉。通俗一點講,就是在遠離脊髓末端的部位實施麻醉。因為,脊髓是傷不起的。截止目前,人類還沒有好的治療脊髓損傷的手段。如果可以治療,像體操運動員桑蘭也不至於飽受輪椅之苦了。也就是說,在能夠完成手術與安全之間,我們寧可選擇安全!

然而,即便這樣,低位椎管內麻醉也是具有一定風險的。除外常見的風險,其風險還有:

截止目前,還沒有哪家醫院能夠做到椎管內麻醉之前例行腰椎CT或者核磁檢查。而椎管內麻醉操作是一項盲探操作,一旦病人的解剖結構與理論上的有差異,很有可能就此造成損傷。比如,脊髓栓系症候群。是指由於各種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的脊髓縱向牽拉、圓錐低位、脊髓發生病理改變而引起的神經損害症候群,包括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畸形、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簡單理解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脊髓沒有脊椎骨生長的快。脊髓節段會逐漸高於脊椎骨,在我們的尾椎及腰椎內將不再有脊髓存在。因此,麻醉醫生穿刺的時候會安全得多。

目前,常見的風險中,有一項也是不常出現的。但理論上仍然存在,這個風險就是尿瀦留。也就是說,尿液存留在膀胱內無法排出。

麻醉因素中,一般有兩點可以引起尿瀦留:

1.局麻藥的神經阻斷作用。當支配逼尿肌的神經處於麻痺狀態時,可以導致尿瀦留;

2.某些全身性用藥可以導致中樞性的尿瀦留。

如果是麻醉藥物因素引起的尿瀦留,大家不必緊張。待麻醉作用消失後,多數都可以恢復排尿功能。另外,即便是椎管內麻醉。一旦出現尿瀦留,要首要解決尿瀦留的情況,再查找原因。因為,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可以導致尿瀦留。比如,結石梗阻、尿道損傷、癔病等等。

相關焦點

  • 病例討論丨一例產科椎管內麻醉脊髓損傷(上篇)
    講者:郭瑞宏單位:北京市密雲區醫院麻醉科主任椎管內神經阻滯麻醉自19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逐漸成為現代麻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工作中,導致椎管內麻醉患者出現麻醉危象或嚴重不良後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麻醉醫生要注意診斷鑑別。今日,為大家分享一例產科椎管內麻醉脊髓損傷,希望能夠引發大家一些思考。基本情況產婦32歲,以「停經38周,臀位待產」收入院。
  • 遠東中醫續喜濤巧用「提壺揭蓋「治尿瀦留
    僅僅一個多小時,就尿瀦留700ml了 ,據林女士回憶,當時感覺肚子就跟要爆炸了一樣。續喜濤醫生正在配中藥什麼是尿瀦留?尿瀦留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術後排尿不暢或不能自行排尿。如尿液完全瀦留膀胱,稱為完全性尿瀦留;如排尿後仍有殘留尿液,稱為不完全性尿瀦留;急性發作者稱為急性尿瀦留,急性尿瀦留時膀胱脹痛,尿液不能排出;緩慢發生者稱為慢性尿瀦留,此時常無疼痛,經常有少量持續排尿,又稱假性尿失禁。為什麼會發生尿瀦留?尿瀦留是婦產科臨床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高。
  • 強直性脊柱炎行椎管內麻醉併發症處理一例(上篇)
    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例強直性脊柱炎行椎管內麻醉併發症的病例處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6歲,主訴「尿頻、尿急、尿痛、尿中斷1年餘,加重3天」入院。既往史:10年前腦出血,遺留右側肢體癱瘓。強直性脊柱炎病史40年餘,高血壓10年餘,用藥不詳。手術史:10年前因腦出血,行開顱手術,左側顳頂部顱骨缺失。
  • 椎管內麻醉穿刺過程中,硬膜外針的針尾突然裂開了怎麼辦?
    但正是由於反覆的使用,針尖前端會變得越來越不鋒利。因此,老一輩麻醉專家在講課的時候會強調手感和突破感。這很容易理解:因為鈍,所以穿過不同組織會有明顯不同的手感。如果是吹毛利刃,也就不涉及到突破感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新型的一次性穿刺針代替了原有的課反覆利用的穿刺針。由於一次性使用,其前端自然很鋒利。在穿刺過程中,切割不同的組織不會有那麼明顯的手感。
  • 強直性脊柱炎行椎管內麻醉併發症處理(下篇)
    強直性脊柱炎行椎管內麻醉併發症處理一例(上篇),今日繼續為大家分享該病例的討論總結,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判斷是否有CO2麻醉:因為高濃度的CO2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表現為嗜睡、木僵、昏迷,所以懷疑該患者有CO2麻醉。患者術中兩次血氣分析檢查結果顯示,患者二氧化碳分壓(PaCO2)分別是41 mmHg、53 mmHg,而CO2麻醉需要患者PaCO2升高超過10.6 kPa(80 mmHg),因此否定存在CO2麻醉的判斷。
  • 【產麻新譚】安全指南:產科椎管內阻滯相關的神經監測2020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椎管內阻滯是分娩鎮痛、剖宮產手術以及其他產科手術的首選麻醉方法。與所有幹預措施一樣,椎管內阻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絕大多數併發症相對較輕,而嚴重的神經併發症,例如硬膜外血腫、感染、蛛網膜炎等,雖罕見但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 椎管內麻醉的手術的注意事項
    在手術後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一、體位要求:腰 - 硬聯合麻醉病人術後要求儘量平臥 6-8小時這樣可以減輕脊髓腔壓力,進而減少腦脊液外漏,
  • 名師講堂丨超聲引導下椎管內麻醉
    文 章 導 讀既往研究表明,穿刺前超聲檢查能夠提供正確的椎間隙、脊柱中線、最佳穿刺點、適當的穿刺角度以及椎管到皮膚深度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超聲技術能夠更好地指導椎管內麻醉操作。各椎骨通過韌帶、筋膜、肌肉包繞連結成椎管結構,椎管內含有脊髓、脊髓包膜、腦脊液、脂肪、血管、神經、淋巴管等,它們的超聲圖像各不相同。因此,超聲技術可以更好地指導椎管內麻醉操作。脊柱超聲掃查的意義(1)準確定位椎間隙,減少脊髓損傷併發症。(2)準確定位穿刺點,提高穿刺成功率。
  • 下肢神經阻滯麻醉——讓骨科醫生和患者都受益的麻醉技術
    通常麻醉醫生首選椎管內麻醉,這對重症患者循環、呼吸系統影響最小。但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腰椎變形、骨質增生、韌帶鈣化、間盤突出,以及不能配合導致操作困難,甚至由於凝血異常或其他椎管內禁忌症則不得不改用全身麻醉,隨之而來的就是呼吸循環併發症。
  • 為什麼要給我導尿,誰來導,疼不疼,何時拔,帶管期間應注意什麼
    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遇到一位無法自行小便,出現尿瀦留的病人,病人腹脹痛苦之極,膀胱快要憋炸了,孫思邈使用一根細蔥葉,剪去尖端,插入病人尿道內,用嘴吹之,尿液隨之從蔥管內排出,此即蔥管導尿術!一、為什麼要給我導尿一千多年前的病人,即使到了現在,萬一出現排不出尿液,尿瀦留的情況,目前仍沒有什麼藥物,能起到立即排出尿液的作用,仍然需要進行導尿!
  • 「孟非住院」上熱搜引發網友疑問:酒量大小真會影響麻醉效果?
    酒量大小與肝臟代謝功能有一定關係,偶爾會出現麻醉鎮痛藥物因酒量大小代謝快慢不一樣情況,但影響甚小。麻醉醫生給藥主要考慮的是體重、身體狀態、基礎疾病等綜合因素。如果是椎管內麻醉或其他局部麻醉,那麼與酒量關係更小。
  • 「孟非住院」上熱搜引熱議:酒量大小,真的會影響麻醉效果嗎?
    如果是椎管內麻醉或其他局部麻醉,那麼與酒量關係更小。晚報菌搜索發現,在這位博主2019年發布的一篇文章中也談到了酒量大小是否會影響麻醉效果的問題這個時候我通常未告知他們:「酒量大小會影響某些麻醉藥物的用量,但您放心,沒有麻不倒的病人」。其實我們在麻醉中會有生命體徵監測和麻醉深度監測,一切生理機能調控都掌握在我們手中,請病人大可放心。但既然說到酒精與麻醉的關係,還是科普一下,讓讀者知道一個真相。
  • 《麻醉知情同意書》這樣寫,你讓我們怎麼和病人解釋?
    於是,好奇的我找到一個版本的《麻醉知情同意書》。大家請注意《麻醉知情同意書》中的第二部分「麻醉潛在風險和對策」,其中就有一個明顯的錯誤。在第二條中的第3點中的「椎管內麻醉」中,首先就提到了「腰背痛」這個詞。縱使我一個從事多年麻醉經驗的老大夫,也不知道這個是屬於意外還是併發症範疇。
  • 為什麼會損傷脊髓和馬尾神經?
    要知道爆裂性骨折就是椎體整個的向外的一種爆裂,比如向前、後、兩側都有移位,如果椎體整個只是是向前、兩側這種移位的話,一般來說是不會引起嚴重症狀的;而向後側出現爆裂骨折的話,是會引起脊髓、馬尾神經受壓從而出現相對應的症狀特徵,這個時候病情就會相對嚴重。
  • 【醫訊】精準麻醉!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麻醉手術部為百歲老人順利...
    8月20日,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麻醉手術部成功為一位超百歲高齡的老人實施右側人工股骨頭置換+右側股骨內固定取出術的精準麻醉。骨科醫院院長戴閩帶領的骨科團隊與麻醉手術部主任朱小萍帶領的麻醉、手術團隊緊密合作,保障了患者手術全程平穩安全。 今年101歲的張吉元近日因突發頭暈不慎跌倒,導致右股骨骨折,於當地醫院行內固定術,術後因移位,遂轉入南大一附院行手術治療。百歲老人臟器功明顯減弱,基礎病史多,多發椎體應力壓縮性改變。
  • 被人們認為很小的普外科一類手術,是怎麼麻醉的?
    那麼這類手術如何麻醉呢?也是非常簡單嗎?這類手術一般都可以在局麻下完成,因此無論是外科醫師或者是曾經手術的病人都會留下麻醉也很簡單的印象。換句話說,如果是局麻能做下來的手術,確實麻醉很簡單。因為,壓根就不需要麻醉醫師參加!
  • 對這名男患者的導尿操作,為什麼會失敗?
    我科是溶栓介入病房,經常遇到溶栓後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患者,血管內治療前常規準備給予留置導尿,留置導尿屬於有創操作,容易損傷尿道黏膜,尤其是50歲以上的男病人,60%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在進行導尿時,由於增生的前列腺壓迫尿道和增生的基質平滑肌收縮的張力因素而造成膀胱尿道口梗阻,用常規導尿方法常常導致首次插管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