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以上這些情景,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是的,在這個強調競爭的社會,大人們潛意識總會將「外向」的孩子賦予更有能力、更討人喜歡的稱號;
而「內向」的孩子大多會被人貼上「性格缺陷」「沒出息」「挨欺負」等負面標籤。
但是,內向的孩子一定就比外向的孩子差嘛?他們就註定過不好這一生嘛?科大大(kexueyuer2012)今天就來給大家揭曉這個真相!
事實上,孩子內向or外向,和人緣好不好,會不會被欺負,有沒有出息,沒什麼關聯。
大人們的這些顧慮純粹是:想多了!
相反,性格外向or內向的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點:
性格外向的孩子待人熱情,自來熟,喜歡新鮮事物,反應很快、善於提問、思維發散、行動力強,情緒、情感容易被察覺。
性格內向的孩子喜歡獨處,不會輕易被外界打擾,遇到事情自己解決,熱愛思考、做事嚴謹,專注力和獨立能力強、能夠克服困難持之以恆,給人的感覺很平和。
內向≠沒出息
美國學者琳達.西爾佛曼對社會英才的研究發現,IQ越高的人,內向型性格的傾向越明顯。
據統計,有將近70%的成功人士都屬於內向者,比如:
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寫作《哈利波特》的J.k羅琳;創作《夜曲》的貝多芬;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
這些叱吒風雲的大佬們,往往都是內向的人!說到這兒,你是不是對自家內向的娃有了新的認識?
內向≠懦弱≠被欺負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比較容易被欺負的恰恰是敏感、不自信或有點與眾不同的孩子。
內向的孩子,只是看似平易近人,但並不代表懦弱,也不代表會被欺負。相反,這樣的孩子不會主動在外沾染是非。
由於他們比較擅長思考,大多情況下也能避免自己被欺負。
孩子內向本「沒有錯」,錯就錯在社會和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肯定。
與其否定孩子的性格,我們不妨先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ㄨ不要強行讓娃打招呼
孩子不願意聊天,不願意打招呼,如果你一味的強迫他,只會讓他對社交更加反感和叛逆,增加孩子的自責和自我否定。
正確做法:言傳身教,逐漸引導
內向的孩子往往更需要學習社交技巧,寶爸媽在與外界人溝通的同時,也是寶寶學習社交的一面鏡子。
儘可能多帶孩子外出,當孩子不願意向外人打招呼or交流時,可以試著用理解的話語說:
「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不想做,這很正常,我們慢慢來。」
「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和叔叔阿姨點個頭,微笑一下,這是禮貌的表現。」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懂得表達情緒,是他學會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哦。
ㄨ不要隨便給娃貼標籤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從小聽到的都是外界(尤其是父母)對內向的貶義評價。
他內心深處會認為,我是個有性格缺陷的孩子,我和別人不一樣,我是不是被人討厭?
「內向」一詞,會在他的思想中成為一個壞標籤,甚至影響他整個成長過程,逐漸變得自卑,膽小.
正確做法:鼓勵孩子,你的性格並不比別人差
儘可能用積極的詞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她性格的肯定:
「相信我,你並不比別的小朋友差。」
「在媽媽眼裡,你永遠是最棒的小孩。」
ㄨ不要試圖讓娃變外向
當你試圖將孩子性格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時,不妨問問自己,是你喜歡重要,還是寶寶的快樂更重要?
正確做法:尊重「內向」性格,尋找娃的興趣點
尊重孩子性格的同時,可以多陪伴、多觀察,寶寶在什麼時間?和什麼人?更願意聊天?
嘗試找到孩子最喜歡的項目(興趣愛好),比如:繪畫、寫作、讀書、樂器演奏等.
通過他繪畫的風格,演奏樂器的快慢、喜歡的書籍風格,去探索他的內心世界。
不論孩子是外向or內向,我們要做的不是改變他,而是接納他。
如果你也有一個內向的小孩,不妨跟隨他的腳步,引領他自由成長.相信一定會創造一個你意想不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