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肯定會遇到腸道或者免疫力的問題,我們也會給寶寶吃一些益生菌來調理寶寶的身體。
但是,益生菌也不要亂吃哦。
國家衛生部《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衛生部組織對已批准的可用於食品的菌種進行安全性評估,制定了《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
7種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
而在市面上,卻有幾十的幾百的、進口的國產的益生菌產品,個個都在向寶爸媽招手。想不踩坑,耙耙麻麻們就需要通過以下這5個步驟,來對照到底要選哪一款產品。
學會這5步買益生菌不被坑
看菌種、菌株
國家衛計委規定,嬰幼兒(0-3歲)食品中可以使用的益生菌只有以下7個菌種。所以在挑選時,一定要認準這9個「領了證」的菌株。
總之,對那些菌種菌株不在國家推薦範圍內的、沒寫明具體菌種菌株的,都請繞行!
看活菌數
一般來說,活菌數越高越好。
活菌類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的活菌數目不得低於 106 CFU / mL(g)。
另外,越臨近保質期,活菌數越少,所以挑選時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看劑型
我國衛計委發布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評審規定》中明確規定:
而膠囊狀、片狀的,寶寶會有吞咽風險,3歲以下也不推薦!
乾粉製劑的益生菌,大多是按寶寶的需求量設計,不用擔心暴露在空氣中失去活性。
看配料
市面上的益生菌大多是固體飲料,所以在挑選時,一定要留意是否含有不適合寶寶的配料。
看廠家
如今,可以購買益生菌的渠道很多,寶爸媽要擦亮眼睛,藥品要有「國藥準字」、保健食品要有「小藍帽」。
在《益生菌的科學共識(2019年版)》中表述,足夠數量、活菌狀態和有益健康功能 為益生菌的核心特徵。因此,在選購益生菌製劑的時候,最好不要脫離這三個核心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