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拒絕國外利誘:我是中國人

2020-12-23 桃染默痕

千百年來道教以「得道成仙」作為基本信仰,而「得道成仙」並不是世人簡單地對「長生」的追求,其中體現著一種逍遙的人生態度,蘊含著生命美學的豐厚意蘊。道教的思想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大多數人或許都認為道教的世外高人都是與世隔絕的。卻有這樣一個人,終生清修,將畢生所學貢獻於世,被弟子信徒稱為「陸地神仙」。

少時因緣拜師修行

張至順道長生於1912年,當時正值清末民初,軍閥混戰民不聊生,7歲時張至順因家庭貧困,以乞討為生,見遍了黎民水生火熱的生活。

幼年的貧苦使得後來的張至順道長有著一顆普救世人的仁愛之心。舊時在民間常有遊方道士手持道情筒宣唱道情,歌詞內容多是教人向善,張至順了解到道家名士韓湘子便是7歲出家,少慕神仙的他便產生了修道的想法。

12歲時曾偷偷離家前往終南山,但因年紀太小無奈重返。在他17歲時終於圓了出家夢,遇到了一生中的貴人——華山全真教劉明蒼道長。

拜劉明倉道長為師後張至順加入了全真教,開始了十幾年的清淨苦修。初時因年小體弱,師父並不願讓他苦修,但張至順並不敢與此,常常與師兄們一起打坐修行,天資聰穎的他在短短三年內功法便突飛猛進

在此期間張至順潛心研習道教經典,並自行參悟學習全真教的金剛功和長壽功,經過十幾年的學習修行,張至順盡得其師真傳,成為全真教首席弟子,出山傳道被推選為白雲觀知客,管理觀中大小事務,憑藉其優秀的管理,之後又被多次推舉為住持。

歸隱終南七十載

張至順道長在國家危難時期,多次做法事,為民祈福,在看到山下百姓的悲苦生活,又將自己積攢的積蓄捐獻給百姓,並下山擺攤為窮苦百姓治病施藥。他常說,「大道是學於德,有道無德,是道中之魔,終於失敗。有德無道,是道中之賢,終於成道。大道不離德。」張至順道長憑藉著高尚的品格感召了一幹信徒。

如今的許多人也厭棄了喧囂的城市,「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詩中描寫的隱士生活,為世人心嚮往之。

但大多數人也只是想想而已,少有人能夠習慣這種簞食瓢飲的清修生活。張至順道長卻在終南山進行了長達七十年的修行隱居生活

林濤松風,高山煙霞,晨起看浩蕩雲海,於傍晚賞壯麗日落。幾十年如一日的修行使得張至順道長習得一個強健的體魄。「草上飛」、「水上漂」都曾是張至順道長的代名詞,從未學過武功但卻身輕如燕,行走快過許多武學家。

「陸地神仙」濟世救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紀滄桑轉眼而過,張至順道長的修行之路也幾多坎坷。早年因母親生病難求醫,張至順道長便立志要學習醫術,為窮人治病。

即使聽聞病人在百裡之外,張至順道長也會趕去為其醫治,助其脫離苦痛。在採訪中張至順道長回憶道,「自己學成後,進行了20餘年的中醫經歷,期間曾醫治過7位癌症患者。」因為張至順道長高超的醫術又能利己利人,慕名求醫求學的人絡繹不絕,信徒們都稱他為「陸地神仙」

這位「陸地神仙」不慕名利,因其高尚的品性和道行,海南天蟾宮曾多次許諾過他住持、名譽會長等職位,但他都拒絕了,因為在他看來這些名利都會成為他修道路上的阻礙。

在早年外出講學時,泰國官員希望張至順道長留在泰國,可保他一生衣食無憂,並且可以出入泰國的任何地方講學傳道,面對如此利誘張至順道長依舊沒有接受。問他原因,用他自我介紹的一句話便可以回答,「首先我是個中國人,是炎黃子孫。

這位老人常常自謙道,「我沒什麼文化」,但他的思想境界卻是許多學富五車的人無法企及的。張至順道長對道教修行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他修行6個月的道行會遠比修行30年的人高深。

對於道教經典也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廣州中山大學講學時,三天都坐無缺席,甚至過道都沾滿了人,一個簡單的「道」字在張至順道長的口中都可以講解三個小時,足以見得道長的知識淵博。

即使有著較高的名氣,張至順道長在待人接物時仍然是如此地平易近人,面對長時間的採訪提問也從未感到不耐煩,都是極盡詳細地解答疑問。張至順道長曾說,他十分感謝如今網際網路媒體的便捷,可以更廣泛地傳播道教的思想與養生之法,造福眾生。

預言仙逝世人感懷

晚年的張至順道長耳聰目明、頭腦靈活,依舊健步如飛,這與他修行的全真龍門獨學——八路金剛有關,張至順道長在面對眾人詢問的長壽養生之法時,也毫不吝嗇地傳授給世人。他說,「道教的好東西不應只在內部研習,中華優秀的文化應該讓更多人受惠。」這樣廣闊的胸懷實在是令人欽佩!

2015年張至順道長羽化,享年104歲。相傳在張至順道長生前的某一天就預測到自己104歲時會大限將至,便已早早地將觀中的事務一一交代,而及至時他便自行打坐。一代高道功名具備,數萬信徒為他送行,眾人紛說,張至順道長元神出竅,羽化「登仙」了!

張至順道長早年曆盡艱辛,遇機緣修正道,在修行方面取得了高深造詣。他修正的眾多道教經典為世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不同於其他修道者的遠離塵世,張至順道長以仁慈之心普救世人,多次長途外出募捐,重修觀宇,以己之力,造化世人。

葛洪說:「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知治身,則能治國。」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張至順道長雖仙逝已去但留下的道教修行經驗與其心繫國家、家國天下的精神會永被世人所感念。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自己仙逝日,被稱為「陸地神仙」
    但是,在如今如此複雜的社會,有這麼一位「陸地神仙」做到了,他視金錢為糞土,生活清貧,一心向善,教化眾人,還成功預言了仙逝之日,最終流芳百世。身世浮沉 偶入道教這位仙風道骨的高人名叫張至順。1912年出生於河南,從小家境貧寒,家徒四壁甚至食不果腹。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十分不幸。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曾預言自己仙逝日期
    在我國,有這樣一位被稱為"陸地神仙"的人,他一生行善多年,用自己的修煉了多年的學識解救了不少的世人,甚至還教化了不少的土地,他就是張至順!一位深受愛戴的神仙,生都在潛心修煉,隱居終南山70多年,甚至還預言過自己的死期!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長達70年,104歲羽化登仙
    有一位104歲"陸地神仙"張至順選擇隱居終南山長達70年,一生所學全部用來造福百姓。 生於亂世,心卻不似人間一般浮雜 "我是一個中國人,道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那裡邊的好東西,我不能一個人受用,得把它傳出去,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都受益,都能活得健康"這是張至順道長說過的一句話,同時也是他履行一生的承諾。
  • 104歲「陸地神仙」: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仙逝日,一生所學造福百姓
    在百餘歲的高齡羽化而作古,被大家稱為「陸地神仙」。他沒有私心,卻用自己的實踐向世人詮釋了道教文化的精髓——無陰不生,無陽不長,萬事萬物,最終就是一句「道法自然」,遵循本性,做到協調。身世浮沉雨打萍這位「神仙」究竟是何方高人,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他的面紗。他就是著名的終南山隱者,隱居修行70年,並且預言自己將於104歲時羽化離世的張至順道長。
  •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在深山修煉70載,成功預言自己104歲羽化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在深山修煉70載,成功預言自己104歲羽化文/隨念其實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宗教色彩不濃的國度,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發達而又嚴密的中央集權制度,可以說在封建王朝,皇帝才是中國人心中的神,天子天子可不是說說而已的。
  • 他被稱「陸地神仙」,隱居修行70餘年,預知自己104歲仙逝
    他17歲入道教,隱居修行70多年,準確預知自己104歲羽化中國從古至今有一個教派是自己創的,而且勢力強大,那就是道教,這個教派對中國也是影響深遠的。在當時百家爭鳴時,它就佔有一席之位。道教注重平淡,不爭不搶,對人對事也是親和無威。
  •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隱居道觀修行87年,還預知自己活到104歲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隱居道觀修行87年,還預知自己活到104歲人們從古至今一直都在尋找可以活得很久的方法,在古代,成仙得道是人們一直想要做的,尤其是在古代皇帝大臣們身上這種想法更明顯。當年鄭和下西洋據說就是為了去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但是最後沒有找到。
  • 此人被稱「陸地神仙」,歸隱山林修行70餘年,預知自己104歲羽化
    此人被稱「陸地神仙」,歸隱山林修行70餘年,預知自己104歲羽化眾所周知,中國不僅是多民族的國家,更是多宗教的國家,只不過,只有道教是我們國家土生土長的宗教,並且它以自己濃厚的文化氛圍影響著萬千中華兒女。最為重要的是它在中國宗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陸地神仙」張至順:靠化緣為一村莊建寺廟,預料自己107歲仙逝
    張至順出生在1912年,這時候還是清朝末期,他的家裡十分的貧窮,那個時候國家戰亂,社會十分不穩定,所以張至順年幼的時候就開始了乞討的生活。在某一次乞討的途中,他見到有人在表演《湘子傳》,主要講述的就是修仙的故事,這個故事讓張至順產生了跟濃厚的興趣,所以他開始有了當道士的想法。
  • 他潛修道教70多年,預知自己104歲仙逝,被稱為「陸地神仙」
    他潛修道教70多年,預知自己104歲仙逝,被稱為「陸地神仙」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們將宗教視為自己的精神方向和引導者,宗教也成為很多國家領導人民的有效工具。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道教掌門,他潛修道教70多年,預知自己104歲仙逝,被稱為「陸地神仙」。這位能預知自己死亡的長者就是張至順道長。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先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張至順道長有如此高的修行自然也離不開他歷經波折的人生。
  • 油麻菜:每年夏至,張至順道長都要像候鳥一樣回到終南山……
    2019年是油麻菜老師尋訪記錄中醫的第十年,最近他正提筆回顧終南山隱修人張至順老道長的故事。 油麻菜老師 每年夏至,無論身在何處,張至順道長都要像候鳥一樣回到終南山。在玉蟾宮,我跟老人家約好,等他進山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我,我實在太想安安靜靜、真真切切地感受道家的隱修生活。
  • 張至順真人生平 無量功德
    2015年7月28日(農曆乙未年六月十三)全真龍門派第21代、百歲丹道大師張至順道長,功德圓滿、世願完遂,於2015年7月28日午時(農曆乙未年六月十三午時)在張家界羽化登真,世壽104歲。張至順道長的仙逝是道教界一大損失,道長如今鶴駕仙去,別情塵寰,寄居九天,令人常思常緬,願大師音容常存,位列仙班。
  • 張至順真人口述---道盡天機
    張至順真人歷經風雨,在修煉上獲得了極深造詣。張至順道長仙逝前,口述了自己出家修煉的風雨經歷。張至順道長,號米晶子,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道長十七歲於陝西華州半截山碧雲庵出家,隨師父陝西山陽大天竺山劉明蒼道長修行悟道。劉明蒼道長得師太王圓吉道長真傳。
  • 張至順真人:一生中見過兩次神仙!
    2015年7月28日全真龍門派第21代、百歲丹道大師張至順道長羽化登仙,享年104歲。張至順真人歷經風雨,在修煉上獲得了極深造詣。張至順道長仙逝前,口述了自己出家修煉的風雨經歷。張至順真人,道號「米晶子」,外號「九曲回陽道人」,還有幾個外號「草上飛」、「水上漂」,也有人叫「八卦神仙」。張至順真人修道歷來修煉心得仙語整理如下:天上一百個神仙,有七十個都是在終南山成道的。我們入道最大的目的是為了修成神仙。
  • 那些在終南山修煉的人中,原來真的有高人!
    從古至今在終南山修煉的人不計其數,至今仍然有大批的隱士在終南山修煉,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在此修煉呢?小編這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  終南山修道的人有很多,老子,姜子牙,王重陽,張良等道教先哲,想到鍾馗、呂洞賓、趙公明等神仙,想到商山四皓、藥王孫思邈、田園詩人鼻祖陶淵明,王維之類文人雅士。
  • 張至順道長訪談錄
    上篇忠孝守信誠敬悟道張至順道長,道號米晶子,師傅仙姓劉上明下蒼,曾清修於陝西山陽大天竺山,盡得其師王圓吉道長真傳。張至順道長自皈依道教以來,一邊勤讀經書參悟大道,一邊修習本門單傳的金剛、長壽功。1955年首次出山行道,即被推舉為陝西白雲觀知客,負責道觀的日常事務,把白雲觀打理得井井有條。因為這個機緣,此後張道長又多次被推舉為監院或者方丈。
  • 仙翁洩天機:探秘終南山隱士,深入最神秘群體的,隱居生活與傳統
    中國人一直很崇敬隱士,沒有人曾經對此做出過解釋,也沒有人要求解釋。隱士就那麼存在著:在城牆外,在大山裡,雪後飄著幾縷孤獨的炊煙。從有文字記載的時候起,中國就已經有了隱士。《後漢書》裡是這樣講隱士的:「或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 那個隱居終南山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有人問我:你吃肉嗎?你讀經嗎?很多人會對我有一種符號化的想像,以為我需要燒柴、穿布衣,我覺得這種符號化是非常糟糕的,我不是去出家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把隱居生活弄的很浮誇。」 2014年,因借山而居火爆網絡的青年詩人、畫家張二冬,在終南山的小院兒裡詩意地棲居七年了。為什麼借山而居的七年裡,張二冬把隱居變成了長居?
  • 他天天清水白菜,隱居終南山30多年,初衷竟是外國人寫書「蠱惑」
    直到現在,也仍有那麼一群人,選擇隱居終南山,把燈紅酒綠化作松濤白雲。終南山的隱居傳統,從隋唐以來就從未斷絕。二十年前,這裡就住著幾百位隱士,據說現在已經增長到了五千多人,而侯大師便是其中的一員。有「終南山第一隱士」稱號的侯大師,已經在終南山隱居30多年,每天都是清水白菜,現如今的他已經不被親人所認識。
  • 冬子:隱居終南山裡的大V
    雖然留言很多,但其實大部分有很多共性,主要有這麼兩大塊:一大塊是:我愛你。我要嫁給你!另一大塊是:終南山還有沒有4000元的院子?或者:你的院子在哪裡?我想去給你做鄰居。第二個問題,大概是很多都市人的第一反應,房地產嘛。冬子說,如果你可以住山裡,我告訴你,秦嶺哪個地方往深山裡步行3個小時以上都有這樣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