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華語功夫巨星,首當其衝的人物便是李小龍,正因為他的傳奇經歷,開拓性地揭開了功夫電影的傳奇之路。然而李小龍的人生雖然輝煌,卻又十分短促,在整個華人歷史上,李小龍的人生就像一道璀璨的流星划過。在他巔峰的兩年左右的時間裡,李小龍為後人觀眾留下了四部半功夫電影。除此之外,他留給「龍迷」、功夫迷和觀眾的則是無盡的遺憾。
李小龍在33歲的當打之年猝然離世,轟動香江乃至世界影壇。當人們認為李小龍的事業已經進入巔峰狀態,他的名氣已經如日中天的時候,包括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會用這種方式為自己的人生鑄就不朽的傳奇。少年英雄的離去,總會給世人帶來悲壯情懷,在這一點上李小龍自然也不例外。在他去世的前五個年頭裡,全世界颳起了「龍風暴」,李小龍在死後成為了絕對的巨星,而這一切都是他生前未能企及的高度。
香港影壇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地方,沒有人會放過一絲絲盈利的機會。所以香港電影人自然從狂熱的「龍迷」身上,嗅到了無限的商機。但是李小龍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對於電影技術和創作的嫻熟,更多的是因為他在武學上的修為。所以在歷經多年後,香港影壇的大佬們發現李小龍這樣的人物可遇不可求。所以他們最初想通過「複製」一個李小龍,以延續李小龍神話的設想很快便被無情的現實挫敗了。但是這個方案的失利,並沒有打消電影人希望繼續通過功夫電影賺取利益的想法。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成龍作為李小龍之後最偉大的功夫巨星應運而生。
然而如同命運安排李小龍成為傳奇一樣,冥冥中他也為成龍早已安排好了屬於他的宿命。當在電影圈打拼了多年後,成龍終於在1978年憑藉《蛇形刁手》和《醉拳》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功夫片時代。而就在同一年根據李小龍遺作《死亡的遊戲》改編的電影《死亡遊戲》上映,兩者的交替,預示著兩位功夫巨星各自時代的更迭。自1978年之後,成龍成為了最偉大的華語功夫巨星,即便是後來頂著全國武術冠軍身份橫空出世的李連杰,也未曾蓋過成龍的風頭。後來成龍憑藉著他在功夫類型片中取得的成就,成為了華語電影人歷史上唯一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而這個好萊塢的榮譽,在歷史上只頒發給了包括成龍在內的四位亞洲人。
然而至尊的榮譽,依然無法使成龍在電影史上撼動李小龍的地位,時至今日,在許多影迷眼中,成龍的地位和貢獻依然不及早已作古將近半個世紀的李小龍。這其中除了李小龍是功夫片開創者的因素,自然少不了兩人遭遇的不同。
其實成龍和李小龍是有交集的,作為七小福成員之一,成龍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大師兄洪金寶在香港影壇打拼。那個時候他們還都是承擔一些特級、替身演員、跑龍套的工作,由於他們出身於傳統戲劇演員,所以他們的動作更多是模仿的戲曲中的武生招式。早期他們更多地出現在武俠電影中,在其中擔任替身和配角。這個情況直到1971年李小龍返回香港發展,之所以說李小龍開創了功夫電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李小龍的到來對武俠片中打鬥形式的創新和改進,李小龍的開拓性,為功夫片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李小龍短暫的輝煌職業生涯中,成龍、洪金寶等人和他發生了許多交集,只是此時的成龍還只是一個不敢和李小龍靠近的小迷弟。
在李小龍身邊的日子,讓成龍感受到了巨星的魅力,也許正因為對李小龍的崇拜,讓成龍定下來要成為和李小龍一樣巨星的目標。但是這個過程中,成龍卻是辛苦的,畢竟當時地位卑微到還只是一個「死跑龍套」的。但是成龍天生勤奮,並且非常敬業,所以即使有一次被李小龍誤傷到,他也大方的示意沒關係。據成龍回憶,李小龍平時對他們非常關心隨和,而且也非常提攜後輩,但是在一次相約一起打球之後,成龍就再也沒有見過李小龍。曾經那位平易近人的功夫巨星離開了,而在華語電影史上卻多了一位不朽的傳奇。
因為有過交集的因素,所以在成龍眼中李小龍並不是很多人認識中的「神人」。而且成龍在談起李小龍時,也多次強調這一點,他認為李小龍現在被太多人神話,這樣的神話並不利於別人對李小龍本人的認識。但是從另外一個觀點上,成龍又非常羨慕李小龍英年早逝後留給世人的形象。成龍認為李小龍因為英年早逝的原因,所以他在銀幕上的形象一直是他的巔峰狀態,所以在只通過銀幕認識李小龍的觀眾的心目中,李小龍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最好的狀態。而成龍自己一度非常擔心會變得老態龍鍾,而他更擔心自己的這種形象,會改變很多觀眾對自己的認識。
當說到李小龍為什麼如此傳奇時,成龍也將李小龍的傳奇歸結為是因為李小龍英年早逝的緣故。成龍覺得這樣的悲劇命運,給李小龍的人生增加了許多傳奇的色彩。同時他還比方說,如果當年謝賢因為車禍去世,他也會像李小龍一樣的傳奇。而成龍自己也表示,他在一段時間裡也希望能夠像李小龍一樣早死,這樣就能夠像李小龍一樣傳奇。從以上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成龍覺得李小龍的傳奇,更多的是「天命如此」。不過仔細分析,也多少有這方面的因素。
我們比方說,在2000年前後,成龍因為「小龍女」事件而鬧得聲名狼藉,因此成龍還不得不向外界承認,他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其實這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李小龍也犯了,而且最後李小龍還死在了情人丁佩的閨房中,但是因為李小龍的影響力,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在關於李小龍的傳說裡,這段「豔聞」總是被一筆帶過。同樣是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但是成龍也背上了罵名,而李小龍卻有了一段「紅顏知己」的豔聞。兩者留給世人完全不同的印象,難道不正是「天命如此」嗎?
在電影奮鬥的路上也是如此,李小龍出生在一個演藝世家,他父親李海泉是一位粵劇名家,他自己則是一位十足的「星二代」,而且在幾個月大的時候李小龍已經開始參演電影。由此可見李小龍的人生起點明顯要比武生出身的成龍高,在還只是替身和龍套演員的時候,成龍在李小龍的電影中根本找不到幾個鏡頭。然而通過多年斷手、斷腳的代價,成龍走出了一條艱辛的巨星之路。
所以成龍的成功並不是一路坦途,他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李小龍一樣的巨星,但是天命無法造就第二個李小龍。正如成龍早年拼命模仿李小龍,卻一直無法出頭一樣,命運註定他只能通過動作喜劇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所以在命運的安排之下,成龍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李小龍成就了華人心中的功夫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