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話丨沒有朋友的朋友圈

2021-02-07 新華網


文/倪一寧

我常覺得,微信朋友圈是近年來最偉大的社交發明。人人網既龐大又臃腫,你大力撲騰起的浪花,很快就被淹沒在跨越太平洋的代購裡。微博離現實太遠,又顧及轉發量,說什麼都得字斟句酌,情緒攥在手裡,像受潮的一團鹽巴。而且這些帳號吧,都太公開了,太透明了,誰和誰互動頻繁,誰和誰成了好友,都一目了然,就像韋小寶同時被康熙帝和天地會關注了一樣,講什麼都施展不開手腳。

朋友圈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你需要從蛛絲馬跡的互動中,去猜想、挖掘、定義兩個人間的關係。每次新增一個聯繫人,迅速地瀏覽一遍對方的朋友圈後,總能發出「原來他們倆也認識」的感慨,同時也得出「原來他還有這一面」的結論。是誰發明了「圈」這個精妙的說法,它封閉又敏感,拒絕接納新成員,又時刻渴望被窺視。你只知道你的朋友列表裡有誰,卻永遠無法囊括對方的聯繫人,所以你回復時,既戰戰兢兢,又膽大妄為,你不知道有誰沉默地盯著你們的互動,也不知道他回復別人時,又是怎樣的聲口。就像我加過的一個文藝青年,朋友圈裡滿是豪言壯語,「不想被任何名利捆綁」,幾天後我又在一個富二代朋友曬的新車照片下看到他的回覆,充斥著兄弟啊牛逼啊改天一起聚聚啊這些熱忱的字眼,最後還不經意地帶了一句:「最近有什麼靠譜的實習嗎?」

朋友圈最偉大的功能,就是分組,它的偉大之處在於,你沒法判斷對方是公開還是分組,還是就你一人可見。這功能給了多少人偽裝的機會——有人跟男友穩定交往三年,對外一直宣稱單身;有人在這個組裡裝完孫子,又到那個組裡去扮大爺;有人盜這個組的圖去那個組裝逼;有人喝完這個組的酒又去那個組勵志。它給了一些人活在平行時空的機會,給了收取不必要的豔羨的權利,也給了從日常生活中叛逃的可能。你能看到的,永遠只是一個分組裡的內容,就像你能輾轉聽說的,只有故事的一個版本。誰都在管中窺豹,誰都在扮演陌生,誰都想要借虛假的朋友圈,活出現實裡不存在的風生水起。

大概人都有一千張臉吧。所以她簡潔地回完「去洗澡了」之後,又放下自尊蹲下身子,去撿另一個人的話頭,小心翼翼地問「你在幹嘛」;他在知乎揮斥方遒洋洋灑灑過萬贊後,又起身去茶水間泡一杯速溶咖啡,獨自打發又一個加班的夜晚。所以,每次我一不小心,闖進兩個圈子間的交叉地帶,都會格外唏噓,因為沒有防備到陌生人的到來,所以那些親暱的生硬的掏心掏肺甚至套近乎的回覆,都還沒來得及刪除。我置身於他們的互動間,像是參觀了一群人熟睡時的面容,既陌生,又脆弱。

朋友圈所呈現的,大多是提煉後的人生。旅途中可能抓拍了七八十張照片,最後能通過層層遴選的,不過那麼三兩張。通宵做presentation,八小時裡腦內奔騰過千萬匹草泥馬,最後公開的,卻是PPT頁面和一句「年輕就屬於奮鬥」。和夥伴一道做項目,不管過程多麼跌宕起伏抱怨過多少次對方的不靠譜,結束時還是要po集體照,感慨「相聚是緣,有你真好」。當然,圍觀群眾也很上道,女生自拍一律默契點讚,發側顏挑戰的就高喊「女神」,發凌晨兩點落地窗前萬家燈火的就恭稱「X總」,至於考前拍概率論封面聲稱終於要開始預習的,評論裡都會默契地回「學霸輕虐」。

這種互動,也未必不出於真心。就像街上有人爬梯子,行人都會下意識攙扶一把,當他人用心也用力地證明自我時,我們也樂於從點頭之交,進化為點讚之交。這種看似虛偽的社交下,其實藏著一點「搵食不易」的同理心,一點禮尚往來的私心,一點想開疆拓土人際關係的野心,這些心意或者心思拼湊起來,也夠大家和和睦睦地在朋友圈裡天天見。

有時我也會懊惱地想,朋友圈裡,其實壓根就沒有朋友啊。真正親密的人,總是即時性地跟你分享喜怒哀樂,做完美甲就興衝衝地問你好看嗎,打牌贏了六十塊都要匯報,哪顧得上糾結,到底要為這張抓拍選用哪款濾鏡。就像逢年過節,你跟大部分人轉發老套的祝福簡訊,末尾還不忘署名,生怕這一點社交的努力白費。而跟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歡的人,卻不必假借節日的名頭問候,你們自然地把話題延伸下去就好,在你們毫無重點、絮絮叨叨的對話間,月亮落下去,太陽升起來了,這便是最具儀式感的「節日快樂」。人世間最鄭重其事的慶祝方式,都該是樸素而隨意的,不必有蠟燭,也不需要煙火。

真正的感情,從來不是靠點讚維持的,就像存在感,也不是靠刷屏累積的。只是我們和世界的關係太過稀薄,才想攥一把叫好聲在手裡,假裝永遠身處鬧市,永遠有人醉笑陪君三萬場。有時我甚至覺得,朋友圈就像一個買家秀,不管是秀恩愛還是秀績點,發自拍還是拍豪車,都只是為了證明,我的決策都正確,我的品位都高端,我此刻走在命運的陽關道上。那就大方點讚吧,反正淘寶不能無理由退貨,人生的每一個岔路口,也沒法回頭。

所以,一旦某個人停止了曬圖,我總願意相信,他是不必再向朋友圈索要安全感了。這安全感可能來自於強大的自我建設,也可能只是因為,被人端端正正地擺在了聊天頁面的置頂。我有個女朋友,做了多年的單身公害——對,就是那種深夜傳自拍配歌詞,傳泳衣照說「哎喲又胖了怎麼辦」,情人節只曬花不見人,曖昧對象夠集齊一個電話簿,籤名仍然是「我要穩穩的幸福」的女生。一整個暑假,在鋪天蓋地的旅遊照支教照擺拍照舊同學合照中,都沒瞥到她的蹤影。我激蕩著八卦之心,兜著「不會被屏蔽了吧」的揣測,委婉地向她提問,她卻是難得地直白:「太麻煩了,懶得發。」

我當然不信。

聊天頁面來來回回地顯示「對方正在輸入」,過了好一會,突然彈出來一大段話。

「那天給他看小時候的照片,不小心滑到了去雲南的旅遊照,都是原片。反正你也能想像,有些笑得眼睛都沒了,有些是麒麟臂,有些抓拍腿短得像柯基。我都做好分手的準備了,真的,雖然本人也就這樣吧,可那些照片就跟整容醫院前期對比照一樣,能夠拆散任何真愛。結果他來了句,你好可愛啊。」

「不是諷刺也沒有敷衍,你看得出來,他是真覺得那個肉呼呼的小姑娘可愛。」

「我現在就想扎著馬尾陪他上自習,不想再硬凹姿態,證明自己活得千姿百態。要是有個人能夠接受你的原片,你就懶得再為無關緊要的人,動用修圖軟體。」

我愣了一會,然後退出了聊天頁面,隨手點開了朋友圈的那個小點。

來源:思想聚焦

本期編輯:趙輝


相關焦點

  • 思客丨沒有朋友的朋友圈
    每次新增一個聯繫人,迅速地瀏覽一遍對方的朋友圈後,總能發出「原來他們倆也認識」的感慨,同時也得出「原來他還有這一面」的結論。是誰發明了「圈」這個精妙的說法,它封閉又敏感,拒絕接納新成員,又時刻渴望被窺視。
  • 「E奶 嫩模」黃可做客《深夜私房話》
    1月28日22:00,KK直播特別邀請到性感「嫩模」黃可做客《深夜私房話》,與網友分享她踏入演藝圈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宅男心中的女神到底是怎麼樣的標準!  本次黃可(Christine)做客KK直播《深夜私房話》,其傲人的身材和魅惑的眼神,一定獵殺無數涉世未深的少年和身經百戰的熟男。面對粉絲們的辛辣提問及要求,又會出現怎樣有趣好玩的場面呢?大家一起期待吧!
  • 朋友圈潔癖丨心理學怪談
    就拿朋友圈來說,一個人從來只展現他的幸福時刻,有沒有可能他是在說謊呢?有可能,但同時你也看到了一層真相,那就是他希望看讓你「看見」他的幸福。他的這份希望,是絕對真實的。我的朋友張春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很多人批評現在的朋友聚會,各自埋頭刷手機,但她說,這事你也可以這麼看——他們明明可以在家刷手機,非要聚到一起刷,某種意義上這還是友誼的證明啊。朋友圈也是一樣的道理。
  • 微信朋友圈早已沒有朋友
    微信總是在小心翼翼地挖掘用戶潛在的需求,比方前段時間上線「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功能,然後所有人呼啦啦全部開啟了「最近半年」或「最近三天」,
  • 悅讀丨你還發朋友圈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網信河北作者:兜兜來源:黎兜兜(LDD0588)工作之後,好像就沒什麼朋友愛發朋友圈了。即便是喜歡在微博蹦躂的朋友,也漸漸消失匿跡了,直到再在某個特殊節點的回歸。我特地去問了幾個身邊的朋友,得到了一些不同的答案。「工作忙」「沒什麼心情發」「朋友圈裡現在已經沒有真朋友了」……但相同的是——他們對自己的價值認同,確實不再需要通過朋友圈來肯定和加持。他們不再需要別人來做自己生活的觀眾。
  • 微信正在拉低社會的整體智商&沒有朋友的朋友圈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由於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自媒體可以自由的對外發聲,信息通過體育場式社會進行網狀傳播,不同地區領域內有某些共同特質的群體也可以輕易的集中到一起,這樣就形成了網際網路社群。朋友圈都是自己認識的人,對傳播者的品行、習慣有基本的了解,而微信群經常是由一個人把他認識的一些朋友拉在一起,以組織者個人為中心,其他成員不一定相互認識,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亦是朋友。在微信轉發謠言的人比微博更加不可理喻,原因是他的行為基於朋友間的信任,微信把社交群體命名為朋友圈就是一個很好的註解。
  • 朋友圈大了,朋友卻少了
    有些朋友你多年未見,你以為你只是失去了一個朋友,其實你是失去了很多的自己。他們帶著很多對你的回憶、你的生活軌跡,聽他們說說過去,你才更清楚,為何你成為今天的你。' 在你手機通訊錄裡有多少個聯繫人,有幾個經常聯繫,有幾個號碼可以背出來。微信朋友圈有多少好友,幾百上千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和誰的聊天記錄永遠置頂,哪幾個人一直是星標好友。
  • 致:我朋友圈的朋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一種緣分,叫咫尺天涯,屏幕兩端;有一種朋友,叫素未謀面,真心不減。在這個虛擬的網絡世界,卻有著一份真實的情感,不管認不認識,見沒見過,都在朋友圈子裡出現。也許,你不知道我的姓名,我不清楚你的年齡,可是,看到熟悉的頭像,就不會感到陌生。
  • 我被最好的朋友屏蔽了朋友圈
    01昨天一個同學很沮喪地跟我說,她突然發現自己被最好的朋友屏蔽了朋友圈。她說,你知道嘛小軌,這感覺就像是吃了蒼蠅一樣噁心,我真得沒有曬娃沒有賣面膜沒有秀恩愛啊,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哪惹到她了,就被她屏蔽了,不是我玻璃心,是真得太傷人了。
  • 被朋友屏蔽了朋友圈,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與 其 相 忘 江 湖 不 如 點 擊 關 注 我聽 說 酷 的 人 都 置 頂 了 速 朽 手 帳▼話題被朋友屏蔽了朋友圈果然有新男票了體驗就是 沒有必要啊大大方方的不行嗎@李鈴— 12 —被朋友屏蔽朋友圈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為什麼越來越多朋友關閉了朋友圈?
    朋友圈總是陷入到「羨慕別人」和「處心積慮讓別人羨慕」的荒謬境地,發票圈和看票圈變得越來越無趣了。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流行關閉朋友圈?圖/ROBBIE PORTER/GETTY IMAGES無意中打開某個朋友的主頁,只看到一張精美的朋友圈封面圖赫然出現在面前,下面鎮著一句十字真言:該朋友暫未開啟朋友圈。
  • 微信朋友圈被「主要看氣質」刷屏 你有沒有跟風?
    」遊戲規則如下:朋友A發出一張自己的照片,標題為「主要看氣質」。如果有朋友點讚或者回復,就是中招。繼續遊戲有兩種選擇,要麼在朋友圈接著發「主要看氣質」的照片,要麼給A發5.21元紅包。  同時,該遊戲規則中還有一些「套人」的語句,比如:如果當我是回事,玩下去!發朋友圈的時候不準說這是個遊戲。該遊戲被製作成一張圖片,用於發給下一位中招者。
  • 朋友圈「曬」旅遊 房屋中介趁機入戶盜竊
    女子出國旅遊曬朋友圈,沒想到被所租房屋的中介盯上,不僅從她房屋內盜走5000元現金,還在屋內做了一頓飯菜。近日,該起由開福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公開宣判,被告人彭某旺因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
  • 夫妻不是朋友,看啥朋友圈?
    小酸棗發現朋友圈成三十天可見,索性還他「一條槓」,不可見。從此天下太平。你樂意回來就回來,不樂意回來就不回來,她已經做到為人媳婦的最高段位,不問、不打擾、不看手機,你外面的風雨不驚擾我就行,擔心都是多餘的。「不能互相看朋友圈,叫什麼夫妻?」我的理念是,夫妻共進退、共榮辱、共生息。「夫妻又不是朋友,看啥朋友圈?」
  •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朋友,都去哪兒了?
    他已經消失在朋友圈整整兩年了。在發現這個原本在社交網絡裡異常活躍的人突然沒了身影時,他已關閉朋友圈功能半年。 「難道你沒有發現,朋友圈裡那些照片全部都是蒙著一層紗的假象嗎?」麻仔說完這句略帶憤青且有點文藝的話時,自己也跟著歪著嘴笑了笑。「有個朋友跟我說最近過的有點落魄。半夜給我發來一張他媽媽住院的病歷單,好像是乳腺癌一類的病症。
  • 新食尚丨朋友請聽好 婦聯快板er新說唱來了!
    新食尚丨朋友請聽好 婦聯快板er新說唱來了! 原創 成都市婦聯 蓉城姐妹 長按關注蓉城姐妹服務 | 福利 | 活動 | 資訊您身邊的女性知心顧問《朋友請聽好
  • 朋友相聚發朋友圈的話,小聚朋友圈心情短語
    點擊播放 GIF 0.3M好久不見,十分想念,一個下午全是美好好久不見的兄弟,今天又是一個大場面和寶藏女孩的快樂時光姐妹成隊,快樂加倍離開學校以後,好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和姐妹們一起逛街了朋友不在多,有你們一直陪伴就夠了朋友一生一起走,誰先瘦了誰是狗掐指一算今天是擼串的好日子,張哥說啤酒管飽!我們今天逛哪裡?
  • 因為關注了咪蒙,我被朋友拉黑了
    朋友圈又被刷屏了,大家都在測自己的朋友圈含咪率,以此來評判自己的微信好友質量。 含咪率的緣由 最近,一篇名叫《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得無數讀者感動、流淚、轉發。 但事態隨即反轉:有人扒出這篇文章完全是胡編濫造出來的,沒有實據,bug百出,只是虛構一個惹人同情的故事來騙流量;
  • 網絡熱點丨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朋友圈!什麼梗?背後真相很暖...
    我也不曉得嘛,朋友圈咋個都在說?」「為啥子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能是第一頓串串、火鍋、燒烤啊?」打開朋友圈,畫風是這樣的:打開聊天窗口,內容是這樣的:再打開微博,熱搜是這樣的:相信有人和此時的小編一樣一臉???這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啥梗?關於這個問題,別急,往下看.
  • 講座報名丨生個美國寶寶沒有那麼牛
    點擊上方 古都媽媽GoodMom訂閱號 關注我們,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