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村負責人說,村裡面的年輕一半都不願意當村幹部,因為賺錢不多,而且債務還得自己操心,因此,每到了選舉的時候,本來是為民服務的美差,可總有些地方卻因為選不下人而憂心忡忡。
村裡面的債務負擔是制約三農發展的主要阻礙,形成的原因其實主要是單位欠款,多數是鄉鎮農經站欠款,還有就是企業欠款多數是企業虧損,掛帳和利息掛帳無應收對象,再者就是個人欠款,多數是農戶自己欠款了,而且欠款的數額還比較大,國家又不鼓勵強制收取,所以只能拖著欠著。
近幾年來天災人禍以及新冠疫情這些影響,村裡面的疫情防控本身就壓力很大,而且費用又高,上級資金又沒能及時到位,很多資金是村級組織墊付或者籌集村裡面的人們多餘的零錢,還有就是農民種田的效益低,氣田拋荒的現象比較嚴重,不僅糧食安全面臨挑戰,農民的收入也逐步降低,村集體經濟可以說不堪入目。
甚至有一些地方的村子為了壯大集體經濟,靠著貸款和集資興辦企業,卻最後因為經驗不足或者初期困難重重而導致銷售渠道不暢,甚至出現虧損的現象,還有的地方項目建設超前,村級配套資金十分有限,比如說要修路或者是修水庫等等,前期的投入總是巨大,籌措的資金又總是像個無底洞,籌多少用多少,最後還錢的時卻無法立刻支付,從而形成了債務。
當然,村裡的債務也不是不可以解決,我們可以分類處理,實行一站一策和多渠道化解村級債務問題,比如通過清帳轉債,也就是先有理財小組逐步的核實,對虛假的債務全部刪除,對因公益事業造成的債務,應該具體研究償還的時間和方式,對因村幹部工資形成的債務全部轉入個人往來,第二個就是降息減債,就是集體有能力償還的。
先還本金利息應納入付款處理的項目,有農政農經部門確認後換櫃,過去以富硒的高出部分可用於抵衝本金,那麼第三就是落實減免政策,化解債務,最後就是要籌資還債,通常是在一些領導班子,微信高群眾基礎好的村子,結合著當地的銀行企業以村集體名義為企業借貸款形成的債務,全部剝離出來,一律轉化為企業償還,這樣減輕壓力的同時,也會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當然,村幹部也應該誰經手誰償還,這些都是化解村級債務危機的重要思考,大家認為如何化解村級債務呢?快來說出你們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