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年,日日與君好。這大概就是在最好的年紀遇見不該遇見的人。
年齡差距很大的愛情是不被世俗所容。
這部英國電影的靈感來自於一幅荷蘭作家維米爾創作的一幅油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幅油畫的創作背景,以及畫家和女僕之間微妙的感情。這位女僕和大多數少女一樣,喜愛才華橫溢的畫家。
但是,這種愛若有若無,就像難以傾訴的心事一樣,掩於少女唇齒之間。
下面就一起看一下這部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少女葛利葉家境困苦,生活的很艱難。葛利葉來到畫家維米爾的家裡做女僕。
葛利葉年輕漂亮,即便身穿的衣著簡單樸素,也難掩少女純淨,嬌嫩的容顏。
畫家維米爾的妻子對年少的女僕非常苛刻。經常,表露出高人一等,頤指氣使的表情,讓女僕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葛利葉生怕惹女主人不高興,被趕出主人家。這也不可奈何的事情,仰人鼻息生活,就要學會小心做人。
葛利葉在主人家生活得非常壓抑,她沒有可以傾述痛苦的對象。只有在幫助畫家清理畫室的時候,才能感覺到些許快樂。
畫室裡的這些畫,就像寒冬暖陽,溫暖著少女冰涼的心。
在偶然的機會下,葛利葉對畫家說她自己對這些畫的理解。這個發現讓畫家非常意外,在慢慢彼此的了解中,葛利葉漸漸生出對畫家的愛慕。
但是,葛利葉非常清楚自己與畫家是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她將滿心的愛慕藏在心裡。但是,愛一個人即便不說,也能表現出來。
葛利葉心甘情願的做畫家的人體模特。她想讓自己留在畫家的畫板上,留在畫家的心上。
畫家用錐子在葛利葉的耳垂上扎一個小孔,在錐子錐如女僕的肌膚的時候,鮮紅的血液流淌下來,女僕輕輕的呼求,這一切就像一幅完美的畫卷。
這位畫家把妻子的珍珠耳環戴在這位年輕美麗的女僕的耳朵上。
畫中的少女氣質淡雅,寧靜從容,含蓄中帶著些許的惆悵,展現在畫卷上,就像一顆明珠絢麗奪目。
這大概就是愛情中,最不可言說的一部分甘於奉獻,不求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