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及冬帕運會張家口賽區賽事能夠順利進行,相關部門提前開始籌建冬奧村項目。要知道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既是冬奧會舉辦地之一,也是文物遺址重要之地。如何能保證文物遺址不被破壞呢?
在去年10月份,當時的塞北已經提前進入了寒冬,天空中還零星飄著雪花,太子城遺址相關文物保護工程就已經開始了施工。
然而在施工接近尾聲的時候,工人們發現在太子城遺址西院的3米深的水井井底之下有一個已經生了很多鏽斑的銅器物。
考古專家經過實地測量後,發現這個銅器物重達4斤多,雖然還沒有來得及清洗,但已經能清楚看到這個銅器物是龍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
此前太子城遺址是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發掘面積達到了6500多平方米,出土的文物也都是以各類泥質灰陶磚瓦、鴟吻、嬪伽、鳳鳥、脊獸等建築構件為主,當然還有一部分是綠釉建築構件、瓷器、鎏金龍形飾等,像這種雕刻著栩栩如生龍的紋飾銅器物是非常罕見的。
拍完照片存完檔後,相關考古專家來不及休息,帶著難掩激動的心情立刻捧著這座銅器龍,直接奔赴北京考古實驗室。
要知道太子城遺址是我國第一座考古發掘的金代行宮遺址,它的學術研究價值是非同凡響的,如今出土了這麼重要這麼特殊的皇家器物,考古學家自然是不容小覷的。
所以我們也理解為何考古學家會在第一時間奔赴北京。經過北京考古實驗室專家們的深入解析,最後判定這件出土的銅坐龍,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造型最複雜的金代銅坐龍。
龍,是華夏先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動物形象,在古代先民心中象徵著吉祥威嚴之意。而銅坐龍堪稱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種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相關史冊記載,金代歷朝皇帝在使用專車坐時,扶手的橫木上都會進行精雕細琢裝飾,而這個銅坐龍有可能就是這個扶手上的裝飾品,也可能是大輦車頂輪之上的裝飾器物,用它做裝飾,最深的寓意就是彰顯皇家威儀。
縱觀整個金代考古成就,可以說此次出土的銅坐龍應該是第五代,之前出土的銅坐龍都是在金中都遺址、金上京遺址,以及北京金代皇陵遺址發現的。
而這次出土的第五代銅坐龍它能夠確定太子城遺址就是金章宗駐夏的泰和宮,這個意義可以說是非凡的。
考古學家也表示太子城遺址構造不簡單,需要深入考究,但此次冬奧會相關賽事會在這裡舉行,而太子城遺址將成為冬奧會期間的禮儀場所,這對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來說意義重大,必須要全面推進太子城遺址工程保護。
在確保文物和遺址安全後,會向世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值得萬眾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