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三傑都是什麼樣的人呢?——作者:渤海居士馮志亮

2021-02-13 雲水禪心菩提文苑

人生起落嘆昏明,

誰能逍遙入長空;

縱然有花且有月,

難逢無雨又無風。

不解納蘭寄情重,

未曉莊周夢蝶輕;

執迷功名求爵祿,

可知富貴伴憂忡。

《人生起落》——作者:渤海居士馮志亮

織田信長(日語:おだのぶなが,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師,出生於尾張國的勝幡城或那古野城(現愛知縣西部名古屋市),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元龜四年,(1573年)織田信長將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從京都放逐,至此室町幕府滅亡。天正十年(1582年)6月,在即將一統全國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他死後,部將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他奠定的基礎上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

織田信長的性格非常複雜,其內心確實有異常殘暴之處,比如火燒數百年的佛教聖地「比叡山」寺,並逐殺僧侶,讓天下驚恐。在攻下石山本願寺時,無論男女老幼一律誅殺,毫不留情,對待能力不足的家臣,也顯得異常冷酷。

但信長卻時刻將統一全日本作為人生目標。先後兩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各個敵對大名逐一擊破,在當時日本戰國,幾乎無人能敵。

信長性格極端且尖銳,想法與眾不同,但很多時候事態卻往往向他預測的方向發展。

信長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認識到了熱兵器將是未來戰爭的主流方向。他還實行兵農分離,認識到職業軍人的重要性。他還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對待基督教也異常寬容。他開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一生致力於結束亂世、重塑封建秩序。

從這些改革措施來看,他似乎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很難評價,就連日本戰國時代的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和被稱之為「軍神」的上杉謙信都沒有如此的長遠眼光,他甚至都不想建立幕府成為將軍。很難想像他若統一全日本後會對天皇採取什麼措施。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都是戰國時期的天下奇才,然而信長不死,秀吉只能是家臣,決無半點自立門戶的野心,家康也只能是信長的附庸,絕不敢對信長有任何異心。

信長和家康的性格完全不同,更不像家康那樣對新生事物基本都以排斥的態度。可以舉個小例子,當時荷蘭傳教士曾拿著一個地球儀來到日本,到各地傳教,見到信長之後對信長說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個球體,就如這個地球儀一般。幾乎所有人都說這個洋人是瘋子,而只有信長看後說了一句「很有道理。」

也許信長統一全日本的話,日本會早三百年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政治能力非常高,更有極強的預測能力,然而,命運就是這樣,最終死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之上。

信長非無謀之人,但他是個矛盾且複雜的個體,等以後接觸到日本戰國時代的書籍多了,就會越發感覺信長的特殊。

二十三年前我剛剛接觸日本戰國歷史時最喜歡的人物是武田信玄,後來逐漸變成了戰國第一軍師竹中半兵衛,又後來慢慢喜歡豐臣秀吉,但秀吉晚年實在是昏庸,讓人遺憾,再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德川家康也有了自我看法,然而不但不喜歡他還至今在個人情感中看待秀吉死後的「關原之戰」與「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把家康都當成反派,澱姬那樣可惡,我內心都表示同情,總是想這些。直到近十年,曾不止一次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原來主要原因,是對織田信長的認可,我這個學佛之人也是如此奇怪……

信長正室乃美濃國主人稱蝮蛇的齋藤道三之女齋藤歸蝶,即鷺山殿,鷺山殿與豐臣秀吉之妻木下寧寧以及前田利家之妻阿松並稱"戰國三夫人",然而鷺山殿一生未有生育,織田信長對其十分尊重,齋藤道三被其子齋藤義龍逼迫致死後,信長攻打美濃國,鷺山殿起了很大作用,乃至於當時流傳「得美濃者得天下」也最早出自鷺山殿之口,只是歷史山留下的其它痕跡不多。

生駒吉乃,信長側室,且是一生最為寵愛的女人,她是織田信忠與織田信雄的生母。吉乃原本是尾張國下級武士土田彌平次之妻,後彌平次戰死,吉乃寡居,最終嫁與信長,當時是,據說吉乃已經是二十九歲的「高領」,如此推算應大信長七歲。信長十分尊重這位「姐姐」,只是一直並未相居在一起,屬於走婚,因為她三次分娩都是在生駒家宅中。吉乃之所以受寵,因信長自幼缺乏關愛,而吉乃相對於鷺山殿對於信長的關愛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使得信長找到平生最大的慰藉。

信忠出生前,信長還有一子,即是織田信正,信正才是名副其實的長子,然而信正之母是原田直政之妹原田直子,直子不受寵愛,信長與信忠在本能寺之變遇害後,織田家的家臣召開清洲會議,信正只有家臣的身份,沒有繼承權。但信正活了九十三歲,是織田家族最長壽的人,且比北條幻庵的年齡可靠地多。而信忠出生時,信長十分高興,感覺奇妙無比,給信忠起名「奇妙丸」。由此可見,吉乃在世時,信長還是非常聽得進人勸,還十分重視親情和其它感情的。只可惜吉乃大概活了三十九歲……

德川家康之子信康是1579年被迫切腹的,信康是家康與其正室築山殿的長子,妻為織田信長女德姬,築山殿其惡劣程度超過秀吉的側室澱姬,信康更是政治思想不足,與其妻關係十分緊張,最後促使信長逼迫家康讓築山殿與其子自殺,有傳言,織田德姬就很可能是吉乃之女,信長縱容德姬是為了紀念吉乃。

至於說明智光秀母親作為人質而因信長間接而死,歷史記載不同,史料來源並非十分可靠,光秀謀反至今還有很多疑點,就如荒木村重謀反一樣,與常理相悖,別說現代人查史料難以理解,當時之人亦理解不了,本能寺事件的動機有多種說法,如保皇說、怨恨說、野心說、四國說、幕府再興說、私生子說等等。不過信長後期殘暴,流放曾為首席家老的林秀貞與佐久間父子,表現對家臣如此嚴苛的一面,致使光秀長期患有抑鬱症,在後來其婿明智秀滿(明智左馬介)曾記錄過。

羽柴秀吉得到關白之位後,爛招頻出,侵略朝鮮、錯封家康、殺豐臣秀次、殺千利休、寵幸澱姬、疏遠謀臣黑田官兵衛,未能調節以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為首的武將派與石田三成、前田玄以為首的文臣派之間的矛盾等等。原因複雜,與其弟大和大納言豐臣秀長之死有一定關係。但是縱然秀長不死,豐臣家也好不了。前田利家早就看出端倪,最後鞠躬盡瘁,利家死後關原之戰迅速爆發。

主要原因是秀吉只是名義上統一了日本,而有近一半以上的大名都是名義上臣服,並非全部武力徵服,所以秀吉為了削弱各原始土豪大名的勢力才發動了慶長之戰,侵略朝鮮,致使錯上加錯。秀吉建立的武家政權是一個不倫不類的組織,秀次被殺後,秀吉讓天皇收回關白的職務,秀吉死後其子豐臣秀賴只不過是個正二位右大臣。與建立幕府的武家統治完全不同,更不要說向江戶幕府建立後家康把大名分成譜代大名、親藩大名和外樣大名了。

秀吉未能理解臣服者與徵服者和原家臣武將後封大名之間的關係,其本質原因是他的出身,非源氏血統,不能創建幕府,而且子嗣稀少,繼承人還出現問題,這永遠是他心中的結,最終導致豐臣家滅亡的悲劇……


作者:馮志亮,號渤海居士,別署集雅閣主人,河北秦皇島人,佛教信徒。被譽為IT培訓師、品牌推廣人、姓氏文化學者、修譜師。2013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與哲學系(原宗教學院)特聘教授。曾編寫《百家姓尋根手冊》三百餘部,《姓氏填譜手冊》一百二十餘部,著有《渤海詩詞集》、《姓氏溯源與民俗探究》、《怎樣修家譜》、《怎樣編家史》、《怎樣寫自傳》等。


歡迎書籍推廣,書畫宣傳,文化廣告,茶文化,香道文化,字畫,文房四寶,木雕藝術,奇石收藏等有志之士加盟,一路同行,加盟聯繫微信:BOHAIJIANKE,非誠勿擾。

首發|美誦|美文|書畫

要求:原創,文稿自備。拒絕抄襲、剽竊等,所有糾紛與平臺無關。

主編有語:靠哲學處世,依信念生活,沉浸於歷史,表達在文章,寫出來的只是包裹的衣裳,看不見的才是真實的思想……

掃二維碼添加關注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  (公眾號轉載需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一部傳奇小說,日本人通過遊戲讓全世界都愛上了它——作者:渤海居士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與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地位有著直接的關係。據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記載,應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濟博士王仁應邀到達日本,帶去十卷《論語》和一卷《千字文》。這是中國儒學傳入日本的最早記錄。但一直到戰國時代為止儒家在日本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官學」地位。但是這一切都隨著一個人而改變了。
  • 這是一部神一般的傳奇小說,它讓全世界都認知了中國——作者:渤海居士
    新版《三國》中的曹操《三國演義》基本迎合了明代的價值觀念。明清之際恰恰是程朱理學大成之際,《三國演義》在故事中出現的一千多個任務全部是儒家心中正反派的具象化。在日本,三國故事,座無虛席不過《三國演義》的輸出卻並非一帆風順。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第一次被翻譯成日語的時候叫做《通俗三國志》。譯者為京都天龍寺僧人義徹、月堂兄弟,兩人從1689年開始, 費時三年共同譯成後, 署名「湖南文山」 刻版刊行。
  •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兵聖孫武,影響了兩千年來全世界的軍事思想——作者:渤海居士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兵聖孫武,影響了兩千年來全世界的軍事思想文:渤海居士夜上路----喜遷鶯·刺客~(渤海居士)孫武著作《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傑出的戰略家,但並不代表他同時也是歷史頂級名將。甚至可以說,他雖然不像兩千年後的西歐兵聖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作者)那樣,是一個根本不會打仗的純軍事理論家,但單純作為軍事將領的戰績,放諸華夏五千年歷史中,也絕算不上出色。
  • 「三傑」之間的比拼 織田信長才是真正的「戰國第一人」?
    ,這三人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此三人在極大地程度上改變了日本的歷史走向、奠定了日後日本的政治基礎,而他們也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被世人稱為"三傑",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三人中誰才是"戰國第一人"呢?
  • 這是中國古代皇帝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群體,然而一直學習漢唐文化的古代日本宮廷中卻沒有他們的身影——作者:渤海居士
    崇禎的「痛心疾首」既讓人同情,又不讓人同情。讓人同情,是因為他貴為天子,卻拿太監沒辦法;不讓人同情,是因為他自己就是太監頭子,他是棵大樹,太監是在樹上築巢的鳥,倘若同情皇帝,誰來同情太監呢?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朝鮮,乃至整個亞洲都有太監。只是,中國的太監製度是最根深蒂固的。眾所周知,日本歷史上一直仰慕和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隋朝和唐朝時期,日本遣唐使基本上來者不拒。可是很奇怪,中國唐朝宮廷中太監眾多,為什麼沒有被日本借鑑和吸收呢?我們先說說太監的起源。中國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為了延續血脈維持著數量龐大的後宮。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以今之區劃而論,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來自安徽省宿州,王戎來自山東省臨沂,阮籍和阮鹹叔侄來自河南尉氏,山濤和向秀來自河南武陟,七人山水區隔,年齒相懸,既無舊誼,亦無姻親,原本毫無關係,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相聚於山陽、共為竹林之遊呢?
  • 日本戰國蒼穹,三傑接力,最終實現統一大業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號稱日本戰國三傑。關於三個人的異同,後世流傳著一個故事:「如果杜鵑不鳴叫,卻又想讓它叫,用什麼辦法好呢?」兩個優秀的官二代(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是繼承的大名),一個強大的鳳凰男(豐臣秀吉市井貧民出生,草根逆襲),三個人先後發力,最終結束戰國時代,奠定日本統一大業。
  • 日本威風凜凜的戰國武將,原來和「霍比特人」一般高
    「人」與「委」聯合起來表示「身材矮小的人」。那麼到底他們有多麼迷你呢?當時在日本傳教的歐洲教士,在日記裡就形容日本騎兵就是「一群騎著狗打架的孩子」!在今天看來日本戰國武將的真實身高大多確實配得上「倭」這個字。先來看下有真實考古依據的。武田信玄(日文:たけだ しんげん,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 這是一部大神級別的漫畫,縱然《七龍珠》、《哆啦A夢》、《城市獵人》、《灌籃高手》亦難及其萬一——作者:渤海居士
    在手塚治虫的領導下,日本動漫逐漸走向國際,日本也從一個製作簡單動畫的國度變成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動漫大國,他不僅是日本動漫發展的領軍人物,也讓世人從他的身上看到了日本動畫積極向上的精神。日式動漫被更多的動漫學者和製作人所引用。手塚治虫在動畫領域貢獻是開創有限動畫的先河,實現日本動畫發展的開端,首創將故事情節連續性帶入動畫中。
  • 日本古代史,日本戰國三傑
    幾年之後,織田信長擊敗了淺井長政,他將淺井長政部分的領地賞賜給了豐臣秀吉,至此,豐臣秀吉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再來看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是我最喜歡的戰國大名,也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幾乎所有大公司都要求職員去閱讀德川家康這本書,家康的父親松平廣中是個胸無大志的普通人,但是他的爺爺清康確是讓浚河和尾張爭相招攬的猛將,只是早逝!
  • 日本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10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
  •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
    二月去日本旅行,走過名古屋、京都、伏見、宇治、奈良、大阪、神戶、姬路,一路拾珠。回來後閉門研讀日本歷史。旅行回來我寫的日本歷史,我想將它送給大家。關於日本,網上的攻略遊記照片很充分了,我不必贅述,可日本的歷史卻很少有人寫。日本是一個人文很豐富的旅行地,我希望我寫的這篇文章可以給沒去過的人做個參考,去過的做個回顧,以使大家對日本旅行,有更深入的體會。下面就步入正題嘍。
  • 豐臣秀吉出身低微,為什麼能統一日本,成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並稱日本戰國三傑,如果說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都是出身優渥的富二代,那麼豐臣秀吉的出身,簡直沒有辦法和他們相比,那麼他又是怎樣逆襲成功的呢?於是他更加努力,一心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松下嘉賓衛一樣的人。豐臣秀吉做事一向謹慎細心,而且非常上心,從他給松下嘉賓衛拿拖鞋一事,就可看出來。雖然拿拖鞋是件很簡單的事,但豐臣秀吉卻一絲不苟。天氣寒冷的時候,豐臣秀吉就會把拖鞋捂在自己懷裡,把拖鞋捂熱。松下嘉賓衛很感動,同時認為豐臣秀吉不是個平庸的人,所以對他非常看重,很快就把他提拔為出納管理員。
  • 日本戰國那些被吹上天的戰將.綽號起的都挺響,真正實力怎麼樣?
    舉個例子,中國的戰國時期,僅「長平之戰」一戰秦趙雙方陣營就投入過百萬兵力,死傷超60萬。而縱觀整個日本的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川中島合戰五次加起來投入了不到15萬人(兩次大阪之戰雖然投入兵力很大,但基本上都是去助威,沒怎麼上戰場廝殺)。
  • 《仁王2》果心居士背景怎麼樣 果心居士背景資料詳解
    導 讀 《仁王2》作為一款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背景的遊戲,在遊戲中登場的一些人物可能都讓人感覺耳熟能詳了吧,
  • 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
    導語: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提起日本的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就是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而且三人還都是從屬關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織田的部下,後來德川家康成了豐臣秀吉的手下。
  • 幕府風雲——日本的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一詞出自甲斐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頭就記著「天下戰國之上」。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在那個時代,劇烈的政治軍事鬥爭導致傳統的貴族政治放權及依靠部屬,也間接的導致其政治格局的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為多國大名乃至於「天下人」都成為了可能。
  • 古代歷史,名揚日本的渤海大詩人裴頲,唐代渤海官員
    裴頲,唐代渤海官員。在渤海第十三代王大玄錫時,裴頲以才學出眾,風儀超群,而被委任為渤海文籍院少監,執掌圖書經籍等事,官階正四品,賜紫金魚袋。至第十四代王大瑋堵時,任文籍院監,升為正職。裴頲從其姓氏特徵上看,很象是漢族人,但究竟是漢族,還是靺鞨族,已無從可考。
  • 【科普】日本戰國5大名將
    今天的魔王科普來說說日本戰國史上的5大著名武將,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武將和《星期六魔王》裡的形象都有什麼不同的區別。一、織田信長  外號:第六天魔王(自封),尾張大うつけ(尾張大傻瓜)、赤鬼、雨將軍  「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另外兩個為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將日本的戰國亂世徹底打破。
  • 日本的戰國時代,就是一群平均身高不到160的男人在打群架...
    但是,當你知道這些人的身高,能和他們的功績相聯繫麼?今天日站君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歷史上那些身高不高的「巨人」。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期名將,政治家,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日本戰國三傑」之一。他被日本民眾評選為「2014年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第一名」。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幼名為吉法師,6歲就成為那古野城的城主。然而幼年的織田信長從不循規蹈矩,因此也獲得了他的第一個綽號:「尾張的大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