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明星都在劇組感受到了凝聚力
172位明星參演,史無前例的龐大明星陣容讓2009年上映的《建國大業》開創了新時期主旋律題材影片的先河,其中不乏唐國強、張國立、葛優、姜文等內地大腕,大導演馮小剛、陳凱歌也參與演出,劉德華、黎明只能客串小角色……不過,對於召集演員,如何安排好演員各自的檔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於影片的製片人韓三平和導演黃建新來說,這麼多年來他們已經和這些演員彼此熟悉,有的還是好朋友。即使拍攝時間緊張,因為熟悉,雙方相互溝通沒有太多不必要的障礙,這樣拍攝就變得容易一些,即使這部電影裡大牌明星們有的只有一句臺詞,但是大家都為能夠參演《建國大業》為榮,這也創下了內地電影的明星人數紀錄。
《建國大業》劇照。
韓三平回憶,許多明星都表示自己可以零片酬出演,他們都在「外面」守著,希望自己能夠進入劇組扮演一個角色。同時,劇組的所有工作人員也都盡最大的努力,提前做好各種準備,是這個電影能夠保證拍攝效率的很重要原因。
似乎從這時開始,全明星陣容已經成為主旋律電影的一個固定搭配,近年來上映的幾部主旋律影片也是眾星雲集,《我和我的祖國》有黃渤、吳京、馬伊琍、葛優、張譯等;《我和我的家鄉》有葛優、沈騰、範偉、劉昊然、鄧超等,越來越多的主旋律電影將全明星陣容和強視效製作作為吸引年輕人的手段之一。從《建國大業》到《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群星閃耀也成為了主旋律電影的一大亮點,這種搭配吸引了更多「飯圈人」。張一白導演回憶,在演員召集與檔期協調方面,黃建新無疑是一位專家,他以極高的效率在各方面協調,能夠在短期內安排每個短片的主創團隊迅速投入創作。參與演員們無論戲份多少,都在主旋律電影中傾盡全力表演,更多讓人看到的是中國電影人的團結。例如演員王千源曾在《我和我的祖國》的《前夜》篇中參演,他說最吸引他的地方就在於每個人都想來客串一下,每個人都為之嚮往:「我在管虎導演的邀約下參與《我和我的祖國》,雖然我們的《前夜》單元是個短片,我對這部戲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時間比較緊、片長比較短,儘管很多人戲份都不是很多,但確實讓我感受到了中國電影人身上的力量,那是一種凝聚力。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每個人都願意前來串一場,你拍一場、我拍兩場,就像《前夜》裡,有海清、佟大為、姜武、梁靜,每個人都只有一兩場戲,但大家都想用自己的表演給祖國生日獻禮。我覺得這是對祖國的感情,也是電影人的一種團結,大家都用自己的表現展現祖國發展的方方面面。」
應該演好,也必須演好
「5000戰友,4月苦戰,在燃燒、奔跑、撕裂般的創作中,我們實現了、高質量地實現了最初的願念。」 《金剛川》在今年10月23日首映前夕,該片編劇、軍事顧問趙寧宇在朋友圈發了這樣這樣一句感想,在他看來,這部作品的實現具有不可複製性,也是很難再重演的,「這麼緊張的時間,一是要靠科學的規劃統籌與拍攝管理,一定要高度團結。時間短暫實在容不得大的爭論或是分歧,這次能完成項目也因為劇組的團結度非常之高。」從中國電影耗時8年籌劃拍攝的《八佰》到中國電影速度最快的《金剛川》,作為兩部電影的重要參與者,趙寧宇感慨萬千,他說前者留下來的創作經驗很有效地幫助了《金剛川》的完成,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把戲做得精準又高質量:「這是《八佰》給予的經驗,之所以一切工作能做的這麼精準,例如片中一部分扮演戰士的演員很多是《八佰》劇組帶過來的,他們和主創演員都已經經歷了當時的魔鬼訓練。儘管這次管虎對演員的要求是重新『當一回兵』,畢竟抗日戰爭時的士兵和抗美援朝的志願軍不一樣。所以我們也制定了全新的軍訓計劃,再加上服化道的統籌都頗有默契,工作方式的磨合也日漸成熟,主創人員之間的化學反應良好,都是提升速度的關鍵。」
《金剛川》幾位主演在影片活動現場。
大多數演員對於參演主旋律電影都抱有極大的興趣與榮幸,甚至認為這是應該演好也必須演好的重要銀幕之旅。「憑藉吳京的知名度,完全可以在《金剛川》中任意挑選角色,最後他選擇了戲份不算多的高射炮排關班長,為戰友打開了前進的通道,這個任務在劇本中本不姓關,由於吳京的加入,他便姓了關,張譯那邊是『張飛』,這邊也得有『關二哥』在,他們一同護國。拍攝時,武警還帶來了體能教練、拳擊教練等人員,不僅自己天天練,全組演員都被組織起來一起訓練,練得李九霄、魏晨等『靈魂出竅』。」趙寧宇講述著與吳京合作拍攝的故事,「他和我急過一回,他的主要道具是37毫米高射炮,有些細節製作得不夠到位,他把我一通數落,他一直認為零件得做得真、這塊得禁得住拍,我得對得起烈士、對得起電影。很快我們整改到位了,這才正式開拍,不知道張譯是不是偷聽到了,也較上勁來。」說到這裡,趙寧宇感慨萬千,「戲拍得越給力,監視器前,很多人都在為他們的投入抹眼淚。」張譯是管虎最早定的主演,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對這份信任張譯非常感動,對參演更是沒有猶豫:「我看劇本是掉著眼淚看完的,班底是我合作了四次之多的班底,都是虎哥手底下特別能戰鬥的團隊。對我這麼多年極其關照,我們像親人一樣相處,拍攝這件事就跟自己家的事兒一樣,就像是導演或是一個團隊,他們要出徵打仗。時間緊,任務重,這麼著急的一個事兒還說要找一個角色跟你綁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挺榮幸的一件事,人家找你是把你當成親人看待,我必須得對得起,更是欣然接受。」
讓角色找到了最合適的演員
相較於張譯與吳京的「驚喜」組合,由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三位青年演員組成的年輕創業「三人組」也成為今年國慶檔的一抹亮色。劉昊然告訴新京報記者,《一點就到家》最成功之處在於導演「讓合適的角色找到了最合適的人」。
《一點就到家》中的年輕創業「三人組」。
談到選角,許宏宇導演表示創業三人組的選角都是最初的考慮,雖然在這次合作之前他們互不認識,最後能找到他們純粹是靠緣分,而這段緣分讓影片的拍攝變得極其順利:「與彭昱暢的緣分是看了陳可辛導演的《奪冠》,他的表演一直讓我關注,他是那種很單純樸素的氣質;劉昊然是一直很欣賞他,之前看了《唐人街探案》等其他作品,在籌備劇本階段就會想起這個人,感覺他的少年感特別好,也非常聰明;尹昉則是看了《少年的你》。」 整個拍攝過程就是一段歡快旅程,儘管時間緊張,但有時間下雨還會休息。他們和戲裡的角色一樣熱血,熱血地衝到雲南,過上一段時間裡與城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每天也跟戲中角色一樣擼串、爬樹、喝啤酒,即興產出了不少創作的火花。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