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小故事,講夫妻兩人到外地,結果在三岔路口迷路了,老婆堅持往左走,老公堅持往右走,於是兩人吵了起來。這時候來了一個本地人,夫妻問本地人哪條路正確。本地人對男人說,想快點回家往右走,如果想要老婆就往左走。
夫妻吵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哪怕三觀再一致的夫妻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有很多道理都是在婚姻生活中邊犯錯邊領會的。有的人能在吵架中反省,有的人能在吵架中成長,有的人能在吵架中摸索出相處之道,有的人則在吵架中分手了。
有人形容吵架就像婚姻裡的小地震,允許你偶爾「抖一抖」,這樣還能有效減少大地震的滅頂之災。
把夫妻吵架定義為情感升華的源泉和動力,從中不斷反省和收穫,能幫助自己成長,但是如果把感情越吵越冷,越吵越淡,那就只能分崩離析,那就是「真吵架」了。
劉墉說過:道理這個東西,哪裡都可以講,唯獨不可以在愛情中講。最傷感情的吵架就是各講各的道理,爭輸贏,論長短,比對錯,最後兩敗俱傷。
吵架的最高境界就是: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兩個人結婚以來一直相敬如賓,是婚姻的楷模,殊不知,他們也有吵架的時候。
楊絳在她的書籍《我們仨》裡寫道:
有一次她和錢鍾書在出國的遊輪上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只為了一個法文「bon」的讀音。楊絳說錢鍾書的口音帶著鄉音,發音不標準,錢鍾書不服說了很多傷感情的話,楊絳也同樣說了很多傷錢鍾書的話。後來請了同船一位能說英文的法國夫人來公斷,最後楊絳贏了,錢鍾書錯了,可是錢鍾書不高興,楊絳也覺得無趣不開心。
吵架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只是爭對錯,那無論誰對誰錯,都會傷了感情,影響到婚姻。好的婚姻不是一輩子不吵架,而是吵了架依然過一輩子。
錢鍾書說起他們的吵架,是這樣形容的:夫妻吵架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戰爭,就像一把剪刀的兩片刀葉,他們互相砍來砍去,但絕對不會傷到對方,大戰三百回合後竟相安無事。
舉個最普通也最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
首先,無論是什麼問題吵架,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可能你覺得吵完明天又和好了, 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孩子不一樣。孩子親眼見到父母吵架時最可怕最陰暗的一面,時間久了,就在心裡形成陰影,難以消散,長大了還會影響他們對感情的判斷。
其次,上述吵架的問題,根本原因不在於累不累,而在於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模式不同。男人的思想很簡答,只是直觀的理解字面的意思,不會太深入去追求深沉的含義。
男人就是認為女人不想工作,不想帶孩子,不想做飯。而女人想要表達的是:我不想又工作又帶孩子又做家務,而你什麼都不幹。
女人都是感性了,她會這麼說,只是長期的負面情緒壓抑著無法釋懷,希望說出後能被理解,被安慰。而男人說「你辭職不幹」這個話,也只是衝動之下脫口而出,不是真心的,女人不要太介意。
如果夫妻之間能了解對方的思維模式,溝通就簡單多了。好好地說出自己的需求讓對方看到,是避免吵架最好的途徑。婚姻不易,換一種說法方式,換一種語氣說話,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同樣的問題,如果女人說:我今天工作很累,晚飯你來做好嗎?男人回答:老婆辛苦了,你早點休息,今天的家務我來做。如果真的太累,就專職在家裡帶孩子怎麼樣?
我相信女人不是真的不工作,只是心裡委屈想被老公體諒,而老公溫柔的體貼正好打動了女人的內心。女人不僅不會辭職,還會為了這個家更加努力的工作。
這就是吵架的藝術,人在表達自己的脆弱時,是想與對方共情,當一方嘗試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窗與你溝通時,你能夠多一份理解和包容,那這個架又怎麼吵得起來呢?
所以,任何夫妻都需要摸索出一套兩個人都可以接受的相處之道,理解吵架的真諦,要從每一次的爭吵中有所收穫,而不是吵一次增加一次怨氣,最後變成無法彌補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