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112是電影社的工作室,一年又一年的他們在那裡度過了他們無數個黑夜。西浦演技王、大小電影節,這些活動不僅僅是電影社的招牌,更是西浦人最喜愛的活動。千秋萬代,一統江湖是電影社的口號,這是一個十二年的社團,但這又不只是一個十二年的社團。願你能帶著堅持和熱愛,在這一路上越走越好,收穫快樂與回憶,技能和友誼,還有那些無法言說的感動和熱淚盈眶。
社團故事
吳滔
2010級通信工程專業
第一任電影社社長
在社團成立之初,我們有化一些奇特的妝容來發活動傳單,拍一些短視頻包括軍訓視頻,模仿拍攝一些電影片段。在電影社有很多第一次,有很多我曾經沒做過的事情。第一次化濃妝,第一次拍電影,第一次做導演,把拍攝的視頻放到優酷、土豆上,參加了獨墅湖的一個電影節評比,得了獎,同時衍生出了舞臺劇,現在舞臺劇已經成為了迎新晚會上一個必備的節目。
當時創建電影社,還依靠著老師的幫助。當時有個老師對電影方面的研究很深入,也有一些設備幫助我們在社團初期進行一些拍攝。還記得我們當時沒有滑軌,我麼就把拍攝設備固定在小車上進行拍攝,雖然但是設備有些簡陋,但現在回想起起來還是很難忘的。
我現在是在做關於銷售鏈方面的工作,電影社的經歷對我的組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我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多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不要被現有的東西限制住,進行不同的嘗試,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和逸倫
第七任電影社社長
2016屆工商管理專業
喜歡拍電影,喜歡演戲。高中畢業時自己買了一臺攝像機,組織了同學拍了一部微電影。那個時候還夢想著,要在大學期間拍一部電影。沒想到電影社就是這樣的存在。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在市區陪家人,室友打電話問我要不要報電影社,還問我編、導、演、剪、拍想要做哪個,我說「你全幫我報上吧」。就這樣,室友幫我報名了電影社。
讓我最懷念的絕對不是一件事情。而是與我的搭檔們一起配合奮鬥的時光。我們一起做出最適合社團發展和成長的決定,一起克服困難,一起培養社員的凝聚力,一起鞏固「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的地位。
我希望用一個小故事來致謝所有為電影社付出過的社員,管理層,和其他社團。
我在擔任社長的同時也兼任舞臺劇組導演。在開學的前一個月幾乎是全身心備戰迎新晚會。在那個「年代」,舞臺劇是迎新晚會的壓軸作品。但是因為那一年的劇本工程量浩大,以及我們對於演出效果的要求,在迎新晚會前,我和我的副導演馬鴻覺得,我們沒有辦法把完美的效果呈現在迎新晚會的舞臺上,所以我們決定不參加迎新晚會。
我本以為這個決定會對電影社帶來巨大的打擊。但是我沒有想到,其他幾位副社長,魏瑋,王晟,王驍,反而鼓勵我們這麼做,並且相信我們可以聯合那些熱愛表演的社團共同舉辦一場舞臺劇的狂歡之夜,把最好的劇獻給觀眾。我們重新調整了整個計劃,並開始聯合社團聯,聲音社和言居劇社共同策劃這場活動。
在之後的一個月,不僅我們劇組每天堅持排練到深夜;魏瑋帶領的活動部也全員出動,為我們的演員定製道具,在場下做輔助;王晟帶領的DV組也分成兩隊,一隊為舞臺劇跟拍並剪輯宣傳視頻與紀錄片,另一隊則跟拍其他劇組,為整場演出製作宣傳視頻。最終,電影社用這部70分鐘的年度巨製《木蘭花》點燃了2013年萬聖節的夜晚。
王蒙恩
2016級金融數學專業
第十一任電影社社長
其實,入校前我對電影社就早有耳聞——據說一群來自各個專業的大學生,能夠獨立創作電影作品,並且在不依靠學校的前提下,將大學生電影節辦進蘇藝,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當時我便心生敬佩。大一同鄉會的路上,經一位電影社的學長的推介,報名參加了迎新晚會舞臺劇的海選,經過幾輪表演面試後入選,榮幸出演迎新舞臺劇,並從此成為電影社舞臺劇組的一員,開啟了夢想中大學社團的生活。
參演過迎新舞臺劇,經歷了自編自導自演,組織過百人大型秋遊,見證三屆西浦演技王的誕生,目睹作品從青澀到成熟.要說最最難忘的,當屬每個電影社人從成為社員那天起,就一直期待著的大電影節。那是一場從活動前半年就開始策劃籌備,數百人投入心血絲毫不敢怠慢的盛宴。每年的12月份結束小電影節的評選後,剛剛從考場走出的dv組和舞臺劇組的組員們,又要開始為明年五月份的大電影節編寫劇本,制定拍攝,排練方案;muse部的同學必須在寒假結束前完成下半學期所有宣傳推送的構思,投放日程精確到天;活動部也開始為大電影節所有(盡十萬元的)開銷,四處商談贊助;設計部也絞盡腦汁,圍繞年度主題創作海報以及所有宣傳周邊。這一切工作直到活動開始的前幾天,才算告一段落。
緊接著,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全員又要投入到活動當天現場。從5月6號早晨6點開始,直到頒完最後一個獎項。說不累是假的,但收穫的感動告訴我們值得。大幕落下,所有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喊出那句「千秋萬代,一統江湖」,唱著那首屬於我們的歌,所有的眼淚,汗水,笑聲都在那一刻成為永恆。每一年裡每個人都承受了很多,但從沒人後悔過。最後,我用八個字總結這一年:涅槃重生,水到渠成。
李浩林
第十二任電影社社長
2017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電影社是我在大學唯一參加的社團了。選擇電影社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來自於很多學長學姐的安利,在高考後的那個暑假裡我有幸認識了電影社的一些超級有趣的學長學姐們,聽了他們和電影社的那些故事,真的使我非常嚮往。二是來自於一份對表演的熱愛以及對大學生自主拍電影的期待啦,到學校的第三天就去參加了電影社迎新舞臺劇的面試,緊接著就收穫了來到西浦的第一個圈子。現在回憶起那段時光,真的很感謝自己選擇了電影社。
說起在電影社最懷念的一件事當然是在大一下半學期籌備大電影節的時候了。那時連續一周每天晚上都會和小司機一起頭腦風暴幾個小時,在FB待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飯,最終完成了人生第一部原創舞臺劇劇本,字數是12274,到了現在仍是歷歷在目。最終當一個月的艱辛排練成果完美地呈現在舞臺上時,那份激動真的無與倫比,最後像個孩子一樣在旁邊抱著學長靜靜地哭了出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電影社改變了我的18歲以後的所有。它對我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我想分享如何利用社團工作,獲得超預期的收穫。
首先,管理電影社逼著我規劃時間並且高效學習。在管理電影社期間,我能用於學習的時間非常的少。所以我必須給自己設定目標,今天有兩個小時,我就必須把我欠下的某一章或者兩章學習完。我漸漸發現這種稀缺會為我來帶專注紅利。
後來我看到弗裡斯在《每周工作四小時》這本書中的觀點:不管一個任務有多麼複雜或者簡單,它總會自動填滿你分配的所有時間。在此後的學習和工作的平衡中,我給自己預留的學習時間就不是很多,這樣我也有了更多時間去做閱讀和工作。我目前在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但我也會給它預留一定的時間,然後盡力在這份時間內完成。
在這裡我絕對不是建議大家把所有東西都擠到DDL前去完成,你很可能會因為時間緊張做出錯誤的決定,或者「借用」睡眠、運動或其他事情的時間來彌補,這都有可能會產生惡性循環。我建議的是大家每天可以嘗試分配少量的時間去專注學習或者處理社團工作,並根據反饋不斷優化這個時間,培養正向的循環。
其次,電影社的經歷讓我找到了短期職業發展方向。我不介意用「屌絲」一詞來形容大一時候的自己。我的志向很簡單:去讀個曼大,回國後找個月薪一萬的工作,that’s all. 尤其是大一成績出來後,我還給所有咱們商學院內的就讀過曼大的老師發過郵件,想提前打好關係,以便未來索取推薦信。
從大三起我組建了自己的創業團隊,得到了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空間。為了工作我必做大量的課外的閱讀和學習,培養必要的職場技能。憑著這些工作經驗和對於營銷的理解,在申研季我也成功收穫了帝國理工商學院戰略營銷碩士的offer。
我給各位學弟妹的建議是,多多通過社團工作為自己爭取一些資源和機會。我希望你們在每一次工作中,都努力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圍繞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建立發展的可能性,並且大膽地去「榨乾」你認為有用的資源和機會。一旦你有了收穫,就請繼續這麼做下去。
在申研和就業這兩個相當大的話題上,我沒有辦法在有限的文本裡給到每一個細節的建議,所以我在這裡分享三個思考邏輯,同學們在做決策時可以參考。
第一條:考慮「供求關係」
這是一個很理性的思維模型,它可以幫助你理清非常多複雜的問題。包括未來研究生的選擇,國家的選擇,工作的選擇等等。
如何分析未來的供求關係?我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地去研究一些報告、數據、各種意見領袖的演講、巨頭公司的戰略布局等,從而獲得啟發。絕對不能盲目跟風從眾。比如,大家都覺計算機,人工智慧是個趨勢,在未來會很有需求。但是事實上,從2012年到2016年,美國創造的所有崗位中,只有5%是計算機相關的領域。
這是因為在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時代,比如計算機領域,它消滅舊崗位的速度和創造新崗位的速度幾乎是一樣快的。那隨著技術的發展,會不會未來自動化消滅舊崗位的速度還會超過創造新崗位的速度呢?也許這個世界上可能不在需要更多的程式設計師了。也許可能在未來每年只有1%的計算機崗位會被創造,但是市面上卻有10%的人才供應。那這個行業未來競爭可就激烈了。
所以,「火」不代表趨勢。關於未來的選擇,你在當下花多久時間去鑽研都不過分。比如你可以通過研究下面的這張技術成熟曲線(The Hype Cycle)開始你的探索之旅。
第二條:考慮「收益和風險」
這其實是上一條的目標:做對自己收益最大化的決定,並儘可能讓自己在不確定性中獲益。這個收益絕對不單純指金錢。而是對你提升個人價值有幫助的一切收益。比如你現在做的事是你非常擅長非常喜歡的,這很好。積極心理學認為這樣可以讓你幸福從而更加成功。
對於對抗風險,傳統行業會被新技術洗牌的觀點幾乎已經成為共識。誰都無法保證未來5~10年內你心儀的崗位還會繼續存在。所以比較好的方法就是(1)通過主動學習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來為自己創造可選擇權,以及(2)在學習和生活中萃取一些可遷移的能力,來降低你的脆弱性。
前者非常好理解。如果放到企業裡你可以把它稱為「戰略」。比如我們都知道美團打贏了千團大戰,但是當美團一統天下之時,團購這個行業達到了極限點,然後幾年之內這個行業幾乎消失了;Netfilx打贏了DVD租賃巨頭百視通之後,DVD租賃這個行業消失了;iPod佔蘋果收入48%之後沒多久,音樂播放器這個行業消失了。這些企業早在他們主營業務達到極限點之前,便開始了新的業務的探索,為自己創造可選擇權。對於個人來說,如果你未來要從事的工作有被「顛覆」的可能性的話,請你儘早為自己準備「可選擇權」。
後者的這個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或者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後可遷移的能力」。對於個人來說,這些可遷移的能力也許可以表現在這三方面:素質、能力、技能,它們可以包括但不限於:
素質:動機,優良習慣,做事方式等;
能力:結構化思考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洞察力,學習能力等;
技能:專業知識,跨學科知識,辦公軟體的技能,碼代碼的能力等等。
我在前文一直強調要好好「壓榨」社團給你的機會。在社團工作中你面臨的問題在真實工作中也可能會遇到。現在放棄治療無異於日後疾病纏身。我曾經與很多人溝通過,為什麼你要離開你的社團,有的人回答是,「我理想中的跟它不一樣」,然後我問,「那你有嘗試過去改變成你理想中的樣子麼」,回答是沒有。那我是不是可以默認,如果你以後找到了工作,發現這工作並不是你想要的,你會直接跳槽,而不是嘗試去改變?所以,不要認為本科的這些學習和社團活動沒什麼意義,到了工作中你可以一下子改變。如果你還沒有重視這樣的能力萃取,請儘快。
第三條:我講的都是錯的。
向西浦培養我們多年的「批判性思維」致敬。
記者:牟童
文字圖片素材提供:和逸倫、王蒙恩、李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