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夜晚乘船過海,見雨過天晴寫下首妙詩,最後14字豪邁冠絕今古

2020-12-23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自烏臺詩案以後,蘇軾的人生幾乎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貶」。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些都是蘇軾曾經貶謫去過的地方,在每一個地方,蘇軾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跡,為當地帶去了改變。

每一個去過的地方,蘇軾都深深的喜歡著,挖掘著貶謫生活中,不易被發現的快樂,有時候快樂的太過張揚,被朝廷中的政敵發現,就再貶去別處,於是再去發現生活的美好。

黃州是蘇東坡之名誕生的地方,也是東坡肉等名菜誕生的地方,買不起當時流行的羊肉,就去吃豬肉,寫《豬肉頌》,就去買羊脊骨,流傳下來成為今天的羊蠍子。在惠州吃荔枝,大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後來被貶去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學乖了,寫信給親戚的時候,偷偷說,這裡的荔枝很好吃,不要往外說呀,我怕別人來搶。

後來,宋哲宗病死,蘇軾終於「遇赦北還」,選擇了常州作為自己養老的地方,但是也還沒去成,就死在了路上。

【臨其詩境】

在從海南島返回大陸的時候,需要乘船過海,這次渡海的經歷,確切時間是在元符三年,也就是公元紀年的1100年的六月。

此時的蘇軾雖然已到耳順之年,但是能夠重返北方,心中還是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

度過海之後,就是一馬平川回中原,結束了自己小半輩子的貶謫生涯,雖然自己的一生已經快要結束,但至少能夠在喜歡的地方養老,這對於蘇軾來說已經足慰其心了。

渡海之前,本來是陰風苦雨,雷電交加的,路程走了一大半之後,天氣也慢慢地放晴,蘇軾心情大好,寫下這一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堪稱千古絕唱,各位細細品讀。

【經典原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蘇軾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條分縷析】

這首詩粗看來很淺顯,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寫景兼抒情的作品,前後分明。然而蘇軾在前半部分的景物中多次運用「比」的手法,寄意深遠,成為本詩的一大特色,用現代一點的話說,就是在詩中「瘋狂暗示」。

畢竟要回家了,心中肯定有些「貼心的話」想要對當年迫害自己的政敵說,但是又不好明說,怕再得罪了誰,就一輩子待在海南了,於是蘇軾把這些話寄托在了景色中,讀來很是有趣。

起筆先從景色寫起,參鬥都是星宿的名字,參橫鬥轉就意味著將要三更,也就是黎明將至,太陽將升起的一段時間,這一句已經暗示了天氣的變化,星宿明亮,天空自然是無雲遮擋的明淨。後邊說苦雨終風,老天爺也該放晴了吧,也就意味著天氣已經轉好了。

第二句還是寫景,這一句就有點意味深遠了。

雲彩散了,月兒明亮掛在天空,它需要誰的點綴呢?我想並不需要,天的色彩,海的波浪本就是澄清無塵的。

即便豁達如蘇軾,我們也聽得出這首詩在暗示什麼了,雖是寫景之句,更有抒情和議論之筆。

第三句用了兩個典故,分別是孔子和黃帝,用來說明自己此時的心態和志向。孔子曾說過「道不行,浮於海」,也就是放下自己的政治包袱浪跡江湖,黃帝曾經奏樂刻畫過大海的模樣,如今我親臨其境。

由這兩句,蘇軾意興大發,回顧自己貶謫以來的各種經歷,發出了深深的感嘆。

被貶謫在南荒,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沒有什麼遺憾的,為什麼?因為這一段時間奇崛的人生經歷實在是冠絕平生,是端坐朝堂的人做夢也想不到的境地。

蘇軾終歸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蘇軾,即使從一個英姿勃發,大有作為的少年,被構陷成一個流離各地的貶官,老頭兒,其心中的達觀和豪邁卻絲毫未減。

讀著最後一句話,仿佛能想像到一個歷經滄桑,仰天長笑的老者,笑盡了世間一切的煩惱與憂愁。

相關焦點

  • 蘇軾的一首冷門詞,語言清麗,哲理深邃,最後一句耐人尋味
    他的筆下有豪邁激昂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有對人生的思考,蘇軾任杭州通判時,途徑桐廬七裡瀨時,就寫下了一首語言清麗,哲理深邃,耐人尋味的詞,特別是最後一句令人久久難忘。《行香子·過七裡瀨》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 豪邁的蘇軾,寫下三首出人意料的豔詞,讓人不好意思讀下去
    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的豪邁讓人讚嘆,讓人欽佩,他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從容,也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灑脫;他有「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的飄逸,也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
  • 64歲蘇軾乘船突遇颱風,九死一生之際寫下一首詩,狂到了人生巔峰
    唐宋八大家,蘇軾是最受人喜愛的一位。不僅僅是因為蘇軾天縱般的才華,更因為蘇軾是一個懂生活、愛生活,性格灑脫、狂放不羈的人。他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卻從未因此而退縮,最後又將生活的酸甜苦辣全都融入了他的詩詞中。
  • 李健的這首歌的原版,居然是蘇軾酒醉後所寫,最後一句豪邁至極!
    蘇軾的詞是以豪邁曠達著稱的,可蘇軾同時也是以「酒鬼」而聞名於後人的。蘇軾的很多詞基本都是在酒後或者在飲酒過程中所寫。比如昨天小赫赫為大家介紹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少有的送別詞,少有的憂傷,最後10個字道出最高的人生哲理!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思念之詞,開篇14個字,足以讓人淚目
    一首經典之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他被差往密州,中秋佳節,思念難解而作,讓人心痛,千年後仍然流傳。還有《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也是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蘇軾被貶謫至惠州,晚上夜宿造口,孤獨的心緒湧上心頭,雨夜驚夢之後,寫下這首扣人心弦的詞作。
  • 蘇軾出門散步,寫下一篇「小學生」文章,卻教會我們這個道理
    蘇軾在文章、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的成就,任何人只要擁有其中一樣,就足以青史留名。而蘇軾卻樣樣都精通,樣樣都是當時的天下第一。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的「超人」,蘇軾流傳下來的作品不計其數。但其中有一篇文章,從字面上來說,不過是一篇「小學生」作文,卻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和高度評價。
  •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定風波·紅梅宋代:蘇軾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貶官在黃州,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遂作詩三首。
  • 蘇軾蘇轍今古兄弟情-4:此外知心更誰是(1062年)
    作者簡介: 山東蓬萊人, 蘇東坡研究業餘愛好者,對蘇東坡的研究作品達幾萬字之多.
  • 夜晚無心睡眠,蘇軾在院中寫了一首詞,最後5個字,盡顯孤獨寂寞
    提到有名的詩人,不能忽略了蘇軾。他是宋代詞壇最受大家擁戴的詩人。他一生並不順遂,卻也成就了他滿腹經綸的才華。莊子說的「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用來形容蘇軾恰如其分。這首詞作於蘇軾被貶到偏遠貧瘠的黃州的之後,題目中的定慧院位於現在的湖北省黃岡市。雖然蘇軾也有官可做,但畢竟不像從前一樣手握實權,常常會衣食短缺。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中,蘇軾表現出了難得的豁達與樂觀,可心中也總是難免孤寂。
  • 和尚找名妓求歡不成反殺之,蘇軾親自審判還寫下一詞,成罵人典範
    於是乎,這個難過但是卻又放不下的人,在某個夜晚選擇了繼續去找李秀奴問個明白的道路。李秀奴不愛瞭然,自然是不願意見他的。而瞭然也是個偏激之人,在情緒激動中殺了李秀奴。這件事情發生在蘇軾擔任杭州通判的時候,因此蘇軾了解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後,心有感慨,寫下了下面這首詞——《踏莎行》:《踏莎行》這個禿驢,修行忒煞,雲山頂上持齋戒。一從迷戀玉樓人,鶉衣百結渾無奈。毒手傷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 此人由宋降金,並與嶽飛交戰,卻寫下縱橫豪邁、流傳千古的詞作
    那西晉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卻只顧清談,最後被敵人殺害,空餘遺恨。我退隱的這一帶地方,田園煙霧蒼蒼,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閒適無比。可到了將近歲末的時候,我卻還是憂風憂雪。我感慨地追憶那東晉的名臣謝安,雖壯志凌雲,卻被貶西州而病逝。我夢想著,建起我的蕭閒堂別墅,巖桂的幽香香飄十裡。胸中的種種不平之氣,都隨著一杯酒,無蹤無跡。
  • 蘇軾蘇轍今古兄弟情-6:窮年弄筆衫袖烏(1063年)
    作者簡介: 山東蓬萊人, 蘇東坡研究業餘愛好者,對蘇東坡的研究作品達幾萬字之多.
  • 蘇軾半夜不睡「起來嗨」,寫出一絕美之作,最後九字千年無人超越
    因為這時的蘇軾,已經懶得「舉頭望明月」了,他只想完全回歸現實,對著「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恬淡度餘生。這一首《行香子》,以名詞「琴」、「酒」、「雲」入曲子,寫盡道家逍遙的生活,活脫脫一幅田園風景畫,千年來無人超越,可勉強與之媲美的,唯有後世馬致遠寫下的「枯藤、老樹、昏鴉」!
  • 蘇軾很超脫的一篇短文,令人回味無窮,其中14字更顯豁達
    蘇軾熟讀詩書,見識廣博,而且入仕後經歷坎坷,便逐漸地開始接觸莊老佛禪的思想。下面這篇文章就是深受莊子的影響,主張凡事都置之度外,無所希冀、無所追求,與世無爭、隨遇而安。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但是他性格倔強,不願隨波逐流,而被排擠出朝廷。宋神宗熙寧七年,他擔任密州太守,第二年諸事初定,便開始治園圃、潔庭宇,把園圃北面的一個舊臺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蘇轍給這個臺取名叫「超然」,故此蘇軾寫了這篇《超然臺記》。
  • 蘇軾經歷人生起起落落,大徹大悟寫下這首詞,最後10個字千古名句
    而第二種高手,只憑人格魅力就已然能令世人服氣,代表人物蘇軾,他寫詞總有著一股別樣的豁達:我的《水調歌頭》有沒有學李白,《念奴嬌》是否有道理不重要,你們就說身處逆境還有誰有哥這般霸氣。兩位詩壇高手,一種將漢字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一種則彰顯著無盡的人格之美,很難說誰更高明,但顯然蘇軾的美更具現實意義,這也是他能站在5000年文化之巔的原因。
  • 蘇軾因事入獄,獄中寫下這首詩,將後事託付給弟弟,感人肺腑
    蘇軾字子瞻,是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文學家。當時的蘇家一共出了三個大文豪,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再加上蘇軾自己都在唐宋八大家之中。他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並在文學、書畫領域都有著很高的成就與深遠的影響,受世人愛戴。
  • 李白很狂的一首詩,描寫「赤壁」之壯闊,中間14字豪邁無人能及!
    蘇軾很喜歡這個地方,在這裡寫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名篇,如課本上的《赤壁賦》,又分為前後兩篇文章,「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此地的戰略重要性和曾經在此發生過的傳奇故事。真實的生活不會因為被寫成了小說而流傳千古,而是因為其自身足夠精彩,足夠厚重,承載著深重的歷史和精神。
  • 夜歸的蘇軾豪性大發,寫下千古佳作,朋友卻說:千萬別讓人看見!
    在這裡,蘇軾一口氣寫下了好幾首詞,著名的《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就是蘇軾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中寫下的,此外,還有《如夢令·題淮山樓》,《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等等。一天晚上,蘇軾和泗州太守劉士彥到南山去遊玩,南山的美景,讓蘇軾詩興大發,回到家中,他提筆又寫下了一首《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北望平川,野水荒灣。共尋春,飛步孱顏。和風弄袖,香霧縈鬟。正酒酣時,人語笑,白雲間。飛鴻落照,相將歸去,澹娟娟,玉宇清閒。何人無事,宴坐空山。
  • 看蘇軾、納蘭容若、李清照如何花式表白
    讓我們來看看蘇軾、納蘭、容若、李清照三位文學大師是如何花式表白的。蘇軾:為兩位摯愛寫下3篇千古名作蘇軾是一位雅俗共賞的詩人。他一生有兩個妻子和七個妾,但他一生深愛其中兩個。第一個是他的妻子王弗,在15歲的時候嫁給了蘇軾。婚後,夫妻倆非常相愛。但他英年早逝。蘇軾心碎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 蘇軾最豪邁的一首詞,雄渾蒼涼,大氣磅礴,被譽為「古今絕唱」!
    豪放詞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歡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詩,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範仲淹首先發豪放詞之先聲,隨後蘇軾大力提倡,成為豪放詞的代表人物。當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後,他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只能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