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日本的平成31年,也是最後一個平成年。
平成年代,也是網際網路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網際網路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日本,網際網路也經歷了獨特的發展歷程。
新年伊始,NHK製作了一檔《平成網絡史》的紀錄片,從「Windows95」的發售開始,到「テキストサイト」(文字網站)、「2ちゃんねる」(2ch)、以及「寫メール」(圖片簡訊)、「フェイクニュース」(假新聞)的出現,演播室還邀請了在活躍於日本網際網路的人物,一邊回顧當時的影像,一邊解讀日本的網際網路歷史。
本次將分前後篇介紹日本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網際網路文化。深處網際網路深刻發展的時代,你還記得網際網路誕生之初帶給人的好奇與興奮嗎?
節目嘉賓包括藝人真鍋kaori,她是元祖博客女王。
企業家堀江貴文,他被稱為時代寵兒的平成網際網路史的活字典,他特別提到中國阿里巴巴在中國掀起的雙11現象,他覺得日本的網際網路比起周圍國家,好像並沒有太明顯的發展。
評論家宇野常寬,是「PLANETS」主編,在網際網路上展開獨立評論活動。他提到網際網路為更多性格內向的人,提供了機會。
音樂人hyadain,在niconico動畫上投稿音樂視頻引起話題,
博報堂的森永真弓,是工學部出身的網絡宅女,
20歲的模特池田美優,在推特上有100多萬關注者。
節目現場還原了網際網路時代初期的房間,出現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事物。
比如「F5連打」,就是連續按F5鍵刷新網頁,看看能刷出什麼新的內容。
在mac電腦上,則是按「Ctrl+R」更新窗口。
關鍵詞1
窗口(窓)
平成初年,當時日本使用電腦的人都非常少,
當時會使用網際網路的人,用「電腦通信」(パソコン通信)與網際網路另一端的人聯繫。
內容也是交流興趣之類(與現在似乎也差不多?)
(90後應該大多數都沒有體驗過吧。)
另外,當時網際網路還主要是一些大學與研究機構在使用,一般人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
而「網際網路」在平成7年(1995)年才開始受到大眾的關注。
1995年1月17日,阪神淡路大地震。當時,由於大量通訊手段被破壞,網際網路在傳遞災區信息時,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11月,《Close up現代》節目,聚焦了當時的網際網路現象,並在節目中通過網絡連結了美國白宮的主頁。
當時的日本只有1%的人使用網際網路,節目播出後,一切發生了改變。
11月23日,windows 95 作業系統發售。在日本造成了轟動效應,發售的門店總是擁擠不堪。
提升性能和可用性的面向普通消費者的作業系統,讓人能直觀地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各種功能。
儘管在當時,電腦還非常昂貴,但也不妨礙它成為大熱商品。
隨著用戶的增加,各個企業和團體,紛紛開設了主頁。
1996年,Yahoo!Japan開始了運營,「網上衝浪」成為了新的潮流。
上網聊天和發郵件,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關鍵詞 2
フライングアタック(Flying Attack)
當時的上網方式,大多是通過電話撥號上網,在等待撥號上網的時間裡,甚至可以泡一杯咖啡。
等待的聲音,讓人內心也跟著緊張起來。
不過,這樣一來電話費變得異常高昂,甚至引起社會問題。
不過 NTT推出了一項從晚上11點~早上8點,定額上網的服務「テレホーダイ」,成為了大家的救世主。
但因為接續數量有限,隨之而來,又產生了11點一到就會出現連不上網絡的情況。
於是,フライングアタック(Flying Attack)就出現了,即在11點定額制開始之前,為規避網絡混亂的隱藏技能。
上網的問題解決了,但沉迷網絡的人們,由於深夜上網,又導致了睡眠不足,當時也幾乎成為了社會問題。甚至有大學生,因為晚上玩遊戲,晝夜顛倒,導致留級。
當時的撥號上網網速是極慢的,只有28.8Kbps,現在基本達到了100Mbps。
關鍵詞3
武士魂(侍魂)
1997年,高中生中開始流行養自己的電子寵物,
網際網路上,個人主頁也開始流行起來,出現了大量個性化主頁。
當時很多人還會有執念於訪問數字,比如自己是第88個訪問者,吉利的數字成為很多人的執念。
由於是個人網頁,雖然很多人訪問,但也會有不少網頁一直處於「工事中」,甚至到網站關閉都沒有更新的棄坑狀態。
另外,由於加載圖片比較耗時間,所以很多訪問者會避開圖片多的網站,因此,純文字網站要受歡迎的多。
於是很多主頁會在文字上下功夫,用符號代表圖形的網站,以及用不同大小、顏色字體的文字網站(テキストサイト)大量出現。
「從學校回家看到網頁更新了,別提多高興了。」
「在漫畫家的主頁看到漫畫家本人的發言,超開心。」
而這類文字網站當中,有一個網站成為了熱門,這就是「侍魂」(武士魂),網站創建者阿健,用獨特的段子和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瀏覽,「侍魂」創立兩年後,訪問者就達到了1億多人,甚至還出過同人周邊,阿健也因此登上了電視、電臺,還出版過書籍。
這就是當時的網絡風雲人物阿健,他回憶道「當時就是晚上把自己想的段子和文章放到告示版上,結果反響很不錯,很多人說有意思、爆笑了等,也通過連結來看我的主頁,訪問量一天可以達到20萬。」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突然變得有趣了,就想看看這樣能走到哪裡。」
武士魂在2006年停止了更新。
「當時的我還是個大學生,真正熱心地管理的時間大概只有兩年,畢竟也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中工作嘛。」
當時很多文字網站的管理者都是大學生,隨著他們的就職,文字網站經歷了一輪關閉。
正好在2003年左右,博客出現了,成為了取而代之的東西。
不需要專業的網頁製作知識,在文本框中輸入,保存,就能生成頁面的博客人氣高漲。
作為文字網站時代的代表,阿健回憶道:「當時文字網站的有趣之處,就是管理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建立網站的氛圍,而博客有固定的形式,在當時的我看來,有點不是正道的感覺。」
「但由於更新的便利性,當時也感到博客肯定會成為主流。」
隨著博客的流行,以自己擅長領域的寫作來吸引觀眾的博主出現了。
不僅是一般人,藝人也開始開起了博客。
隨著個人利用網際網路發信,網際網路逐漸變成了媒體。
真鍋kaori是當時的第一代博客女王,將電視上看不到的藝人的生活、感想在博客上分享,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堀江貴文也回憶說,由於個性化的文字網站越來越多,出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網站,當時的IT企業其實都在想怎麼把這些東西聚集起來,正好在2003年liverdoor blog和nifty都開始了博客的運營。
關鍵詞4
UNIX 板
在平成網絡史上,絕不能忘掉的就是當時的公告版(掲示板)。
而1999年開設的「2ちゃんねる」(2ch)更是獲得了極高的人氣。
「2ちゃんねる」上集合了各類話題,人們在這裡熱火朝天的討論著。
「不管多麼小眾的話題,都能在這裡找到可以深聊的人,每天都很治癒。」
「和共同興趣的人產生了連帶感。」
「關於網絡的禮儀和規則都是2ちゃんねる教我的。」
而現在仍在使用的代表日本網絡文化的アスキーアート(ASCII Art)以及網絡用語等,都是在2ちゃんねる出現的。
你知道「kwsk」的意思嗎?
日本網民也是極愛縮寫的,kwsk=くわしく(詳しく,一般表示「詳細地說」)
另一個從2ちゃんねる誕生的風潮,就是線下集會(祭),即在網上約定好見面時間、主題,網友自發在某處集會的活動,更像是線下的快閃行為。
在電影《黑客帝國》上映的2003年,2ちゃんねる 網友就召集了線下的黑衣人集會。150位2ちゃんねる 網友cos電影中的黑衣人在澀谷十字路口快閃,引起轟動。
2ch在運營兩年後,迎來了危機,由於運營經費不足,登陸人數眾多,伺服器無法支撐大量的數據,眾多板塊被關閉了,讓網友們頗為傷感。
地理人類學版、鐵道版、機車版、時尚版等都經歷了關閉的命運。
(2ch正在消失)
這時UNIX版出現了,由程式設計師們自發組成的版塊,在這裡為改善2ch提出了大量方案,成為了2ch的傳說。
當時將3天內建起niconico動畫的大神戀塚昭彥也匿名參與了這場拯救2ch的行動。
「當時也不是處於正義感,而是可以用自己的技術,在網際網路上玩一些新東西的感覺。」
2ch使用者的匿名性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這也帶來了兩面性的結果。
比如延續到現在的推特等社交網絡上的匿名噴子、惡評,其源頭也是2ch上出現的。
當時的網絡文化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則,處於混沌狀態,惡意的言論也是2ch的一塊陰暗地帶。
真鍋kaori回憶,當時的藝人事務所,都讓藝人們不要去看2ch,精神脆弱的人真的會崩潰。
當然,匿名性也有好的一面,由於外貌、年齡、性別的隱藏,在網上討論一些問題時,可以更加純粹,不會因為身份而變質。
由於匿名性誕生的傳奇,最有名的要數電車男的故事了吧。
一個宅男愛上了生活中的以為愛馬仕小姐,由於戀愛技巧的缺乏,不斷在網上求助網友,實時發布自己的心情、狀況,引起了越來越多網友的關注,網友們也實時地給他助言助力。他的故事更是成為了一個網絡文化的象徵。
電車男的故事隨後也被改編成了小說、電影、電視劇、漫畫等,在全亞洲引起風潮。
2000年,NTT開始了ADSL服務,使網速得到極大提升,可以在線看視頻的時代到來。
一年之間,日本網絡的普及率從37.1%提升到了66%。過去只在大學生中盛行的夜晚文化,隨著網絡技術的提升,越來越主流化了。
隨著網速的提升,又出現了新的玩法。Flash、Gif動畫成為新的潮流。
關鍵詞5
やってみた(試著做了)
2005年視頻網站Youtube開始了服務,2006年視頻網站niconico動畫在日本誕生。
niconico動畫的創始人川上量生為何要創立這個網站呢?
「在一般的概念裡,網絡必須是『有用的』,我最初的概念,就是想建立一個徹底『沒用』的網站。」
而這個「沒用的」網站推出的一大功能就是跟隨視頻播放、用戶可以實時評論的「彈幕」。
彈幕更是成為了日本獨特的最有代表性的網絡文化之一。
在niconico動畫的投稿視頻中,素人投稿的「試著做了」「試著彈了」的視頻,讓一些素人的up主也獲得了多達幾十萬的關注。這樣的原作的二次創作,在愛好者群體中形成了一個文化圈。
而那些沒有創作能力的人,也可以通過彈幕獲得參與感。
日本原本就是一個二次創作文化發達的國家,對於動漫人物進行二次創作,以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niconico動畫上就聚集了一群熱愛二次創作的創作者和愛好者。
在這樣的氛圍中,2007年,niconico誕生的明星就是以初音未來為代表的volcaloid。
利用2007年發售的volcaloid音源,一般人也能創作原創的歌曲,niconico上頓時出現了大量初音未來演唱的歌曲。
初音未來的企劃者、被稱為初音未來生父的佐佐木涉說:「在社會中不太出世的普通人,他們用自己的才能、不考慮商業回報、甚至花一年的時間創作,形成了一個自由的創作鏈條。」
而創作者們則可以通過對初音未來的聲音進行調教,完成真人無法完成的聲音與音樂製作的實驗。
在《平成網絡史》前篇中,介紹了網際網路誕生的歷史,如果你也經歷了這樣的時代,一定也會感同身受吧。你最早接觸網際網路是什麼時候?你印象深刻的網際網路記憶或者事件是什麼呢?
下周我們還將介紹後篇的內容,現在全世界都狂熱的社交媒體(SNS)在日本是如何誕生與發展的呢?一起見證平成網絡文化的現在吧!
yamaha ✎ edit
NHK ✎ photo courtesy
mu xing ✎ graphic design
(視頻資源感謝up主:RCN放送中心)
知日ZHIJAPAN 北京站&成都站
2019 招募指南
內容編輯/視頻製作/社交媒體運營…click!
石田徹也/坂元裕二/諫山創/坂本龍一/樹木希林 /BGM之魂/拉麵/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源氏物語/東京 /日本製造 /優良設計獎 /枯山水/櫻花入魂/是枝裕和/增田宗昭/蔦屋書店/beams/昭和顏/日本酒/山口組/庵野秀明/ 腦洞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現代霓虹藝術力 /上田義彥/ 岡崎京子/ 樹木希林/雜誌研究所/J-POP進化論/日式笑點/富士山攻略/工匠達人/吃茶店/字體設計/動畫與卡通的區別/太宰治/是枝裕和/天野喜孝/川上量生/橫濱瑪麗/志村健/北野武/三谷幸喜/倫敦靴子/又吉直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