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輪子上的民族——高車,他們是黃帝軒轅氏的後代嗎?

2021-01-19 斟北鬥

高車,也就是漢代的丁零。他們生活在北海(貝加爾湖)一帶,早期奴役於匈奴,在南北朝開始逐鹿於大漠,被稱為「鐵勒」或者「高車」。同時期崛起的突厥是其近親,他們自己曾經建立了高車、薛延陀、回鶻三大汗國。

一,北狄是鬼方

實際上,丁零人和長期活動於長城一帶的狄人有著密切的關係。從字面來來看,狄也就是以獵狗放牧、以火圍獵的遊牧民族,他們在商朝被稱為「鬼方」,在西周可能是「玁狁」,到春秋時期被稱為「狄」,有赤狄、白狄、長狄等稱呼,在戰國曾建立中山國,他們在方位上統稱為「北狄」。他們在春秋戰國時期南下中原,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本文首先證明:狄就是鬼方。

在商朝時期,曾經多次出兵討伐鬼方,到了商朝末期,一部分鬼方就臣服於商朝,其首領被封為了「鬼侯」,與西伯侯、鄂侯並稱為「三公」。鬼侯的封地在河北相州(磁縣),《括地誌》說:「相州滏陽縣西南五十裡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蓋殷時九侯城也。」西周初期,周公將懷姓九宗分封給了唐叔虞,這裡的懷姓也就是鬼姓。這部分鬼方是最早融入華夏族的。另外一部分鬼方繼續和商朝為敵。

在商朝後期,周國還多次和鬼方交戰。《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周王季伐西洛鬼方、戎,俘二十翟王。」這裡古代的狄和翟通用,將鬼方的首領稱為「翟王」也證明了鬼方就是狄。根據小盂鼎銘文記載,周康王曾經和鬼方交戰,將之擊敗。春秋時期梁伯戈銘文有「抑鬼方蠻」的字樣。

到了春秋時期,就將鬼方稱為狄了。當時狄人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北部和鄂爾多斯高原一帶,因此統稱為「北狄」,其中主要分為赤狄、白狄、長狄三部分。赤狄為隗姓、白狄為姮姓、長狄為漆姓或者釐姓,其中的隗姓、姮姓都來自於鬼姓,王國維更是直接斷言隗姓赤狄就是「懷姓九宗」的後代。

二,北狄的遷徙為丁零

而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北狄可能是黃帝的苗裔。《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杜預《春秋釋例》說:「鮮虞中山,白狄,姬姓。」可見他們和周人王族是有一定淵源的,而周人王室又自稱是黃帝之後。

戰國末期,進入中原的狄人融入了華夏族之中,是漢族的來源之一。停留在塞外的狄人就和其他民族融合而形成了「胡人」,也就是「匈奴」。還有一部分狄人受到匈奴的擠壓,最終遷徙到了貝加爾湖一帶,形成了丁零人。《魏書》載:「高車,蓋古赤狄之餘種也,初號為狄歷,北方以為勅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

石峁遺址

中國的文獻中,最早關於丁零的記載出現於《山海經》,《山海經》的成書於戰國到西漢前期,其中關於丁零的記載有「釘靈國……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可見其丁零國早已被中原人認識,是遊牧民族。關於「釘靈國」的位置,《海內經》記載為「北海之內」,說明當時的丁零人還活動在貝加爾湖以南,並未北遷。從這裡可以看出,丁零人的遷徙的確是在戰國之後,那就是受到匈奴崛起的影響。當然,一部分丁零人可能很早就到達了貝加爾湖一帶。

狄人(鬼方)北遷路線

如果以上的資料可信,那麼說黃帝軒轅氏、西周王族姬姓、北狄、丁零的血緣上有一定的關係的,是否是這樣呢?目前,已有的線索主要是山西西南姬周諸侯國級大墓,疑似畢公高后裔楷侯,測量結果為N系北支下的M128類型。該類型是商周時期發現的主要幾大類型之一。而目前公認的丁零人的後裔——涅涅茨人和雅庫特人的單倍群也主要是N,這絕非巧合。古代的N系人群曾經長期活動於長城上下。

涅涅茨人

從語言上說,狄(Di)和丁零(Dil)是十分接近的。後來的他們因為「俗多乘高輪年」、「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被稱為「高車」。而中國上古時代的黃帝為軒轅氏,也是和車有關,兩者之間或許也並非巧合。當然,以上的說法還未最終定論,因為這還需要更多考古上和分子人類學方面的證據。

蘇聯建立後,曾經在丁零人活動的區域內進行了考古挖掘,發現了前13世紀到前7世紀的一系列墓葬,出土了許多青銅器和陶器,蘇聯將之命名為「卡拉蘇克文化」,這些青銅器和陶器和商朝的十分類似。其後蒙古國也出土了類似風格的青銅器和陶器,蘇聯學者和蒙古學者均認為這些文化是丁零人從中國北部帶過去的。

據中國史籍記載,原先居住在中國北部和漢族相近的丁零部落,正是散居在上述這些地方。顯然就是他們把得自商朝古代中國居民的各種文化因素(特別青銅造技藝)帶到了南西伯利亞。——《世界通史》蘇聯和蒙古卡拉蘇克時期的特殊文化的產生是與大批居民從中國北方向這裡滲入有關。這些居民可能就是生活在戈壁和黃河之間的畜數部落。——《蒙古人民共和國通史》

二,丁零演化給鐵勒、高車

丁零人遷徙到貝加爾湖之後,很快又被匈奴徵服,成為了匈奴的別部。從語言上來說,丁零人和匈奴人的語言是十分接近的,應該屬於同一種語系,現在歸為「突厥語系」。《北史》記載「其語與匈奴同,而時有小異」。我們通過丁零這個關鍵信息點,也就是知道了匈奴人和突厥人大致上就是一伙人。

西漢後期,匈奴曾經扣押漢朝的使者蘇武,並將之軟禁於北海,這裡就是丁零的活動區域,蘇武的羊群也曾被丁零所盜取。匈奴曾經封漢人衛律為丁零王。1940年,蘇聯考古學者在貝加爾湖一帶發現了一座中國風格的城池,並發現了漢朝的瓦當。根據史料判斷,這座城池的主人應該就是衛律了。

貝加爾湖

匈奴將許多丁零人淪為奴隸,並在丁零修建城池,對丁零實行嚴格的控制。到了匈奴衰落的時候,丁零也乘機進攻匈奴。前72年,丁零和烏桓、烏孫等一起進攻匈奴,加速了匈奴的衰落。50年代,蒙古在北部發現了匈奴的一座祭祀遺址,有明顯被火燒的痕跡,蒙古學者認為這是丁零人進攻匈奴的證據。

北匈奴滅亡後,鮮卑族又佔據了漠北,從此丁零人又受到了鮮卑族的奴役。但是該時期的丁零人已經遍布漠北了,而不是僅限於北海一帶。鮮卑族將他們稱之為勅勒、或者是鐵勒,當時流傳有《勅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而漢族人因為他們「俗多乘高輪年」、所以直接稱呼為「高車」。北魏的拓跋珪曾經出兵擊敗了高車,並且將更多的丁零部落遷徙到了漠南。

到太武帝拓跋燾時期,柔然強盛,鐵勒被柔然統治。拓跋燾曾經北徵柔然,一直打到了貝加爾湖一帶,擊敗鐵勒「數十萬落」,並將他們遷徙到了漠南。到5世紀後期,柔然汗國衰落,鐵勒的首領就帶領他們西遷到了吐魯番一帶,建立了「高車汗國」,高車汗國一度稱霸西域,與柔然爭鋒,但是好景不長,最終被柔然所滅。

高車汗國被柔然滅亡之後,其部族又大規模加入了突厥,使得突厥迅速崛起。突厥後面專門在貝加爾湖一帶設置了北面可汗,以統治鐵勒九姓。在隋朝時期,突厥內戰,逐漸形成了東突厥和西突厥的分裂局面,而鐵勒之中的薛延陀部落強盛起來,佔據漠北,建立了薛延陀汗國,直到647年被唐太宗所滅。

唐玄宗時期,鐵勒中的回紇部強盛,又聯合唐朝擊敗了後突厥汗國,建立了強盛的回鶻汗國。直到846年,回鶻汗國才瓦解,丁零人在漠北的歷史才正式結束。不過經過了高車汗國、薛延陀汗國和回鶻汗國之後,丁零人已經和其他民族產生了大量的混血,其部族成分、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外貿特徵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後來回鶻人西遷西域之後,他們形成了維吾爾族,但是他們和丁零人已經有了天壤之別,而停留在西伯利亞的涅涅茨人和雅庫特人才算是丁零人的後裔。

相關焦點

  • 軒轅黃帝到底姓什麼?軒轅黃帝故裡又在哪?
    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今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 黃帝姓什麼?他之所以被稱為軒轅黃帝,是因為有這個技能
    提起華夏民族,我們都以「炎黃子孫」為稱,這裡的黃帝就是我們常說的「軒轅黃帝。,那時炎黃二帝大戰蚩尤,把蚩尤趕去蠻荒之地,才有了中原華夏的根基,炎黃二帝就成了我們的「人文始祖」。之所以稱黃帝為軒轅黃帝,是因為黃帝所在的氏族部落被稱為「軒轅氏」,但你知道這個氏族為何以「軒轅」為稱嗎?
  • 軒轅黃帝姓氏文化最多的小縣城,人們紛紛驚嘆自己原來是皇帝後代
    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很多認為皇帝是河南人,自然後代最多應是河南,但事實卻非如此,軒轅黃帝姓氏文化最多的是河北的小縣城,它就是遷安市。
  • 黃帝,姓姬,氏軒轅,又氏有熊?|解密中國姓與氏的糾葛關係
    我們在看先秦時期的人物介紹時,總會因為名字而產生很多困擾,比如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黃帝,姓姬,軒轅氏,又有熊氏,那黃帝的姓氏到底是什麼呢?又比如我們在看司馬遷所著《史記》,在寫商鞅時,一會用商鞅,一會用衛鞅,那商鞅的姓氏又是什麼呢?其實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像現在我們所說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完全是一個意思。
  • 軒轅黃帝前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伏羲和黃帝誰才是中華人文始祖?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而又漫長,得益於中國人喜愛記載歷史的民族習慣,有幸的是絕大部分歷史記載,都能得以保存下來,但是,史書記載雖然是有了,觀點還真是有很多的不一樣!歷代文人對部分歷史有爭論也並不鮮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一個核心問題: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到底是伏羲還是軒轅黃帝?
  • 軒轅黃帝略考
    《》說:「神農氏姜姓,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軒轅有妻子,有子孫。《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要於西陵之女,是為媒祖。媒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易山氏女,曰昌什,生高陽。」「黃帝崩,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玄,是為帝顓頊也」。「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 跟著金雞百花電影節看河南名人(1):軒轅黃帝,華夏始祖—黃帝
    軒轅黃帝故裡、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襯遺址、夏都陽城址、商城遺址等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鄭州自古以來就是名人輩出,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的美譽。 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河南名人吧!
  •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說一說軒轅黃帝,提起來,軒轅黃帝,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的最著名的一位首領,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從古至今,被尊為中華的人文始祖之一,也被稱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首。
  • 黃帝、炎帝與漢帝
    當時巴剋星球人類認為,只要對姬氏軒轅加強後天培養和教育,就能使他成為風氏伏羲的繼任者和巴剋星球代言人。風氏伏羲去世後,按其生前遺囑,在姬氏軒轅成為華夏民族領導人和代言人之前,由女希氏媧掌管華夏民族部落各項事務,併兼有培養姬氏軒轅成為華夏民族領導人和巴剋星代言人之責。女希氏媧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實際意義上的女帝王。
  • 侯姓血緣先祖——軒轅黃帝,侯氏子孫一定要牢記!
    「牢記使命·奮進百年——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詩文書畫攝影大賽侯姓出自姬姓,血緣先祖——黃帝,姬軒轅,姬姓始祖;晉侯(晉緡侯,晉侯緡)姬緡,姬姓二十六世祖,侯姓始祖。     黃帝簡介:       黃帝是五帝之首,始姓公孫,因居姬水而姓姬,號軒轅氏。黃帝是有熊國少典氏之次子,其母附寶是有嬌氏之女。公元前二十六世紀,黃帝不足一歲就學會說話;稍長大了點,就能通百事,斷事非;長大以後,敦厚樸實,才智過人,自然地被有熊國推選為國君(首領)。娶西陵氏之女西陵氏嫘祖為正妃,生玄囂、昌意。黃帝有四妃共生二十五子。
  • 吳氏的起源(姓與氏,從軒轅到棄)
    大概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姓和氏,因為開始建立戶籍制度,方便管理和納稅。原來的吳國人,因此以吳為氏。就開始了從姓到氏的完全合一,到了今天,我們基本上都把氏當成了姓,而自己原本的姓是什麼,大概都忘記了。這裡要注意到的是: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吳國人以國為氏。吳氏,只是代表他們的祖先,是吳國人,也就是吳國,是他們的祖國。因此,並非所有的吳氏,都有太伯仲雍有血緣上的關係。
  • 軒轅黃帝,人文初祖
    黃帝出於少典,生於壽丘(軒轅丘),長於姬水,故而以姬為姓,以軒轅為名。附寶懷孕24個月,生下了黃帝。出生當天,天空出現五彩祥雲,百鳥朝鳳。據司馬遷寫的《史記》上說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聰明。」大概意思就是說,黃帝生下來就是個神人,幾個月就能說話,長到七八歲時,就有大人風度,十二三歲就有大智慧。
  • 農曆三月初三,恭祝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軒轅黃帝聖誕! 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根據《史記五帝本紀》一書記載,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字叫軒轅,在軒轅之丘居住,故號軒轅氏。
  • 一統人族的軒轅黃帝
    人皇軒轅 人皇軒轅,中國三皇中最後一位人皇,三皇是指天地人三皇,暗循天地人三才,這樣才可以鎮壓人族的氣運,後面還有五帝,也是為了鎮壓氣運,在我們的古代,不管是族群還是國家,都是講究氣運之說的。只有鎮壓了氣運,才能保證氣運不流失,才能保證長期的穩定的繁榮。
  • 黃帝背後的女人們 - 肜魚氏、嫫母篇
    本文配圖電影《軒轅大帝》,影片講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領姬地率領族人渡黃河、鬥猛獸、聯合氏族戰蚩尤、最終統一華夏各部落的壯闊史詩。演繹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興衰聚散,成功再現了遠古華夏民族壯闊感人的發展歷程。
  • 軒轅黃帝乘龍升天,龍鬚斷而成草,大弓墜而化山
    軒轅黃帝在此駕龍成仙而去,於是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仙都」。仙都風景區內還有丹峰山,據說峰頂至今還留有黃帝放置寶鼎的遺蹟。因寶鼎過重,陷落成坑,天長日久,鼎坑積水成湖,人們就稱之為「鼎湖」。這就是流傳於浙江省縉雲縣仙都風景名勝區的《軒轅黃帝鼎湖峰鑄鼎煉丹升天》的故事。
  • 楊戩去火雲洞求藥,軒轅黃帝為何不發一言,還對他愛搭不理?
    那麼三皇中的人皇軒轅,為何一句話都不說呢?  小劉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人皇軒轅心裡不爽。  商朝的紂王是軒轅黃帝的後代。  紂王雖然好色,但他也是個能力很強的人,他坐上王位之後,商朝依舊是穩如鐵桶江山。
  • 此姓起源於軒轅黃帝,被譽為貴族之姓,今全國姓氏排名第428名
    所謂家國情懷由家及國,成為中國人愛國精神的寄託之一,說起中國的文化,上下五千年,而這些伴隨我們從出生到下一代人的姓氏背後的故事,是數不清道不盡的,那麼筆者今天就跟大家來說一說姓氏的故事,這些故事能夠幫我們更好的了解到我們的民族文化。
  • 炎帝神農氏是何時人?他死於黃帝打架還是斷腸草?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國語·晉語》這是目前已知最早關於「炎帝」的資料。《漢書·古今人表》則把炎帝和神農氏合二為一,列為上上聖人。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軒轅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 軒轅劍出賣了黃帝的穿越者身份
    軒轅劍是一代傳奇兵器,而它的持有者軒轅黃帝,既屬於歷史,也屬於神話故事,總之也是個傳奇人物。在我們過去的認知中,可能會把軒轅黃帝看作是治國有方的賢君,可能會把軒轅黃帝視為天下無敵的英雄。但是,軒轅劍早已出賣了他——黃帝有可能是一個穿越者。 軒轅黃帝像為什麼這麼說?你在此處等著,我去給你拿把軒轅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