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的起源(姓與氏,從軒轅到棄)

2021-01-08 路邊評論

姓與氏

我們現在的吳姓,其實是源於吳氏。姓和氏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國的上古時期,中國人只有姓,而沒有氏。姓——從字面上理解,為「女生」,即代表是哪個女的所生,這是表示與母系的血緣關係。

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從母系社會開始的。因為大家都只知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所以,為了防止血緣關係的混亂,就以母係為姓。如:吳氏家族的姓是姬,而傳說中炎帝的姓是姜,還有姓姒的等。這些姓,都有「女」作為偏傍。大抵是以母系的居住地而作姓。

因此,在遠古時期,大家都有姓,而未必有氏。

氏的起源,應當是從母系社會進入到父系社會以後。氏的來源,一般是指父系分封地或者國,或者對於某個行業發展有特別貢獻,或者說是創始人。前者有吳姓,就是因為分封為吳國,所以產生了吳氏,比如易氏,是因為其分封居住地在易水,所以就以易為氏。而後者,比如神農氏,伏羲氏等。當然也有的是由帝王賜的,比如張氏,也有是以官名為氏的,如司馬等。

當然,到了後來,因為氏的普遍使用,也就是大家都需要一個隨父的氏,就是沒有封地的人,都各自為自己的家族取一個氏。有的是以父系的排行為氏的,比如有的家中排老二,就以二為氏。這樣的氏,我國目前比較少見了,但日本還是有的,比如山本五十六,就是以五十六為氏。再比如說以仲、伯、叔等為姓,或者自己父親祖上居住的位置來定,比如邱等。

因此,姓的來源與氏的來源是不一樣的,姓代表母系血緣關係,氏代表與父系的關係。但因為以國或者以地為氏,所以同氏者,未必有血緣上的關係。所以,中國古代是同姓不能通婚,而同氏是可以能婚的。

氏是作為姓的一個子分支,即同一姓中,為了區別父系是誰,才加上氏。比如,姬姓家族中,有周氏、吳氏、張氏、易氏等。

大概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姓和氏,因為開始建立戶籍制度,方便管理和納稅。原來的吳國人,因此以吳為氏。就開始了從姓到氏的完全合一,到了今天,我們基本上都把氏當成了姓,而自己原本的姓是什麼,大概都忘記了。

這裡要注意到的是: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吳國人以國為氏。吳氏,只是代表他們的祖先,是吳國人,也就是吳國,是他們的祖國。因此,並非所有的吳氏,都有太伯仲雍有血緣上的關係。只是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吳氏,才開始真正變成一種與父輩有血緣關係的傳承。

所以,姓與氏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從母系氏族血緣關係——到父系地緣關係——再到父系血緣關係的發展過程。

一、從軒轅到棄

大家都知道,吳氏的始祖是吳太伯,姓姬。

那麼從父系來算,吳太伯又是誰的後代呢?又是從哪發展起來的呢?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也是根據各種傳說和其生活的那個年代之前的史料而整理出來的,後來形成的《吳越春秋·吳太伯傳》則更是根據《史記》的記載,根據傳說和相關史料加以增補。我們只能從這些古籍書的記載,去尋找我們吳氏的起源。

吳太伯的祖上是棄,因為善於耕作,堯帝時,堯帝封棄為后稷,主管農業生產,所以又叫后稷。因其母親姜原來自於邰(據稱為今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武功鎮),所以就將邰封賜給了他,並賜姓為姬。

《史記·周本紀》是這麼記載的:「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意思是:周后稷,名字叫棄。他的母親是有邰氏的女兒,叫姜原。姜原為帝嚳的第一個妻子。姜原在野外遊玩,看到一個巨人的足跡,心裡突然感到很愉悅,就想踩一下,踩後身體內就有了象懷孕的動靜。產期到了,就生了一個兒子,以為這是個不吉利的傢伙,就把他扔到了小巷子裡,牛啊馬啊經過的時候都避開不踩;把他放到樹林裡,正好樹林裡有很多人,大家見了就趕緊遷走了;又扔到結冰的河面上,就是飛鳥飛過來用翅膀護著。如此,姜原就以為這是一個神,就把他收養大了。因當初本來是打算遺棄掉的,所以取名叫棄。

《吳越春秋·吳太伯傳》的說法,也和以上差不多。

《史記·周本紀》記載:「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據稱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上面的意思是說:周棄小的時候,就很有遠大的志向。就是在玩遊戲時,也喜歡種植麻、菽(豆子),麻、豆子都很得很好。到了成人的時候,就喜歡耕田種地了,根據土地的具體情況,種植莊稼,當地的老百姓就都學著他做。堯帝聽到了,就推舉他擔任農業師,天下都受到了好處。舜帝誇他說:「棄,百姓挨餓的時候,你擔任了農業師,播種各種穀物(使百姓沒有挨餓)。」於是,把邰封賜給周棄,用后稷為他的封號,並賜給了姬姓。周棄的興起,正是在唐堯、虞舜、禹夏的時候,代代都有才德。

那麼棄是不是帝嚳的親生血肉呢?

有人根據《史記·周本紀》中所記載的「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才生了棄,因此認定棄是無父所生,或者說至少不是帝嚳的兒子。我不完全贊成這樣的說法:對於古時期人物的出生,中西方都有類似的記載,只要是一個大人物,他的降生總是會神神怪怪的,只是為了說明其降生非同常人,這種記載並不能以為真。比如說《聖經》中記載的耶穌的出生,就是聖母瑪麗亞「處子」懷上的。比如說商人的祖先契,是棄同父異母的兄弟,就是他母親吞了什麼鳥蛋才懷上的,還有一些人物是其母親在什麼睡夢裡遇見龍就懷上的。諸如此類,大概都是為了神化出生者,讓人家覺得其與眾不同而已。再者,在黃帝時期,已經從母系社會轉為父系社會了,已經有了婚嫁。如:黃帝嫘祖為黃帝正妃,帝嚳還娶了陳鋒氏女,生放勳等。這就說明黃帝時期已經不再是只知其母,不知有父的年代了,而是進入了一夫多妻制的父權社會時代。因此,認定棄是無父所生是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的。

那麼,會不會是姜原與他人偷生的呢?確實,在《吳越春秋·吳太伯傳記》中有這樣的說法:「恐被淫泆之禍,遂祭祀以求,謂無子履上帝之跡,天猶令有之。」意思是說,(因為不能懷孕)害怕惹上淫蕩的罪名,於是就祈求上天,說不能懷上小孩,就踩了上帝的腳印,上帝就讓她懷上了。

這有可能是因為姜原是帝嚳的大老婆,結婚後卻好多年沒有能懷上小孩,等到年紀一大把子卻又懷上了,估計年紀太大了,這麼大還懷孕,怕人家笑話,「恐被淫泆之禍」,就找個理由,為什麼之前不能懷,後來又能懷了呢?於是,就編了個理由,才說「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同樣,帝嚳的次妃,也就是二老婆有娀氏,也是很晚才生了契,所以,也編故事說「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後來契因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封於商,其後代成建立了商朝,成了商的始祖。

這也說明,為什麼棄這個元妃生的小孩出生後沒能繼承帝位,而是讓後來娶的娵訾氏女生的小孩摯繼承。摯死後,立陳鋒氏女生的小孩,也就是摯的弟弟放勳立為帝。估計是因為棄和契出生得太晚,所以都比放勳還要小,按傳大的傳統,直接傳給了摯,而摯太短命了,死後就傳給了堯!

因此,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相反的證據,還是應當認定棄是帝嚳的兒子。

棄的父親是帝嚳高辛、帝嚳高辛的父親是蟜極、蟜極的父親是玄囂,玄囂的父親是軒轅,也就是黃帝。因此,從黃帝到棄是傳承如下:

①黃帝軒轅—②玄囂—③蟜極—④帝嚳高辛—⑤棄(元妃姜原所生,後世建周)

也就是說,從父系血緣來說,咱吳氏家族的血緣關係可以一直溯及到黃帝,而且,夏、商、周三代,都是咱吳氏家族的人在把著權。

棄與契(商始祖)的關係如下:

①黃帝軒轅—②玄囂—③蟜極—④帝嚳高辛—⑤契(次妃簡狄所生,後世建立商),是同父異母關係。

這個棄,與堯的關係如下:

①黃帝軒轅—②玄囂—③蟜極—④帝嚳高辛—⑤堯(妃陳鋒氏女所生)也是同父異母關係。

與禹的關係如下:

①黃帝軒轅—②昌意—③帝顓頊—④鯀—⑤禹(夏始祖,建立夏朝),算是同族兄弟關係。

與舜的關係如下:

①黃帝軒轅—②昌意—③帝顓頊—④窮蟬—⑤敬康—⑥句望—⑦橋牛—⑧瞽叟—⑨舜。棄算是舜玄祖父輩的。

相關焦點

  • 黃帝,姓姬,氏軒轅,又氏有熊?|解密中國姓與氏的糾葛關係
    我們在看先秦時期的人物介紹時,總會因為名字而產生很多困擾,比如我們華夏兒女的祖先黃帝,姓姬,軒轅氏,又有熊氏,那黃帝的姓氏到底是什麼呢?又比如我們在看司馬遷所著《史記》,在寫商鞅時,一會用商鞅,一會用衛鞅,那商鞅的姓氏又是什麼呢?其實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像現在我們所說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完全是一個意思。
  • 百家姓的起源,每日十個姓氏第一篇
    3、孫,起源有六個,其一出自姬姓,是衛國國君康叔的後代,康叔有後代名為惠孫,根據周制,其後代以祖父的字命名,為孫氏。其二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其三出自媯(gui)姓,為齊景公賜姓。其四出自子姓,為比幹的後裔。
  • 此姓起源於軒轅黃帝,被譽為貴族之姓,今全國姓氏排名第428名
    所謂家國情懷由家及國,成為中國人愛國精神的寄託之一,說起中國的文化,上下五千年,而這些伴隨我們從出生到下一代人的姓氏背後的故事,是數不清道不盡的,那麼筆者今天就跟大家來說一說姓氏的故事,這些故事能夠幫我們更好的了解到我們的民族文化。
  • 軒轅黃帝到底姓什麼?軒轅黃帝故裡又在哪?
    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今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 黃帝姓什麼?他之所以被稱為軒轅黃帝,是因為有這個技能
    提起華夏民族,我們都以「炎黃子孫」為稱,這裡的黃帝就是我們常說的「軒轅黃帝。,那時炎黃二帝大戰蚩尤,把蚩尤趕去蠻荒之地,才有了中原華夏的根基,炎黃二帝就成了我們的「人文始祖」。之所以稱黃帝為軒轅黃帝,是因為黃帝所在的氏族部落被稱為「軒轅氏」,但你知道這個氏族為何以「軒轅」為稱嗎?
  • 免貴姓姓。啥?沒想到吧!姓和氏都是姓氏!
    姓氏的起源我們其實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從我們古代很多姓都是女字旁的我們可以窺見一二。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種族稱號;氏是指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化,姓和氏就分不清了,但是你知道麼?
  • 三門泰伯吳氏後裔探訪——吳氏文化
    走進吳岙鎮,一條彎曲的老街,把我們引到了吳岙的吳氏祠堂。村裡的老人們看到我們的到來,十分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老人戴著一個老花眼鏡,細細地向我們細述著吳氏家族的發展歷史,老人們告訴我們,他們的祖上是泰伯,吳國第一代君主 ,他們是泰伯後裔,村中的吳氏的祠堂是用來祀奉祖先的。我們細細品賞這精美的建築,老人告訴我們,祠堂建於清乾隆年間。
  • 陳留吳氏與吳伯雄溯源
    陳留是吳姓著名的郡望,是《元和姓纂》所列的吳姓三大郡望之一,也是吳姓歷史最悠長的郡望之一,陳留吳氏在魏晉隋唐時期的發展由興旺走向衰落,最後又花開二度,盛於江南。     本世紀初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天下姓望氏族譜殘卷》和《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等書。
  • 涇縣茂林吳氏分支——肥東縣吳家驥世系考(上)
    二、涇縣茂林吳氏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文,生活在這方土地上的茂林吳氏創造了穿靴戴帽、簪纓繼世的家族傳奇。吳氏是太伯、仲雍之後,黃帝軒轅氏後人。涇縣茂林始祖吳文舉於北宋初年遷居宛陵。其子吳希賢在南唐衢州教授任上辭官,後從宣城遷至其下轄的涇縣茂林東莊。
  • 何姓起源
    第二種說法是:韓姓後人因懼怕秦國官吏仇殺,而把「韓」氏改成「何」氏。第三種說法流傳最廣泛,也最有系統性:秦統一天下後,韓氏子孫散居江淮之間,當時有一個名叫韓瑊的韓氏後人,因為躲避秦王朝的暴政,攜帶妻子姜氏逃遁到廬江郡(今安徽廬江),隱居在東鄉一個重要渡口,依靠造船運渡行人為生。
  •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說一說軒轅黃帝,提起來,軒轅黃帝,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的最著名的一位首領,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從古至今,被尊為中華的人文始祖之一,也被稱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首。
  • 《羋月傳》 羋姓來歷(二)
    羋姓上一期我們從大家感興趣的羋姓說起,講到了東漢的班姓,從才女班婕妤到班彪,再到班固和班超,最後引出了另一個才女:班昭。今天講講班昭的故事,這叫做從才女開始,以才女結尾。羋姓班昭和她的祖姑奶奶班婕妤一樣,是個有才華的女子。但班昭可不僅僅是一個才女那麼簡單: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歷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
  • 千年古歌訣《困敦闕·紀》揭秘宇宙起源-觀本先生
    【連山紀】歌訣只提六姓。由「猗帝氏」起至「太一氏」結束共計六姓。【六龍敘命紀】歌訣只提四姓。由「蓋盈氏」起至「黎盧氏」結束共計四姓。【循蜚紀】由「巨靈氏」起至「次民氏」結束共計二十二姓。【少典軒轅氏】由「少典軒轅槍術氏」起至「大迥氏」共計四氏。(其中第六氏為姫姓黃夷氏為附寶之子,在天水軒轅之丘下所生,始稱姬姓黃夷氏亦稱軒轅氏)大迥死後傳位給附寶所生的兒子黃夷。由「黃夷氏」起至「姬邦卉」共計十氏軒轅酋長姬邦卉,男,姓姬,名邦卉,為少典軒轅氏的十四任大酋長,亦是黃帝軒轅氏政權的奠基人。
  • 山東東流吳氏宗譜(一)——吳氏文化
    第四世 仲   叔達公之次子也傳十二世至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晉國所滅仲為虞氏樊氏始祖【事跡】周武王尋找仲雍後裔後,封仲於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國得姓,是為虞仲。虞仲所封之國因在周北,稱北吳或北虞。虞國介於晉國和虢國之間,晉人借道虞國改打虢國,虞國忠臣宮之奇向虞君進諫:唇亡齒寒。虞君不聽,這年十二月,虞被晉滅。
  • 麴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麴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漢有麴義三、姓氏起源一,麴(qu),中國一個姓氏。以汝南(今屬河南)為郡望,但在兩晉南北朝時,主要生活在今甘肅蘭州、酒泉、榆中等。北朝至唐有高昌國王室為麴氏,入唐後內附為官。宋代以後在雲南也有分布。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四川、北京等地。目前麴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 上古盤古至姬軒轅世系
    應龍見此女子與前一個形狀類似,就說:「你也到地上去吧!」一揮手,女子就到地上來了,她就是盤古的妹妹。盤古二世有巢氏:簡稱「有巢或巢」,號「大巢氏」,出生舊石器時代早期,華夏族人,位列五氏之首,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建立古巢國。
  • 吳松金原創|仙居吳氏源流世系
    仙居吳氏源流世系發布時間:2021-01-15 04:27 來源:中國報導文/吳松金一世開氏始祖:泰伯(公元前1181-前1091年)本姓姬,系黃帝第四十二世裔孫,周太王古公亶父長子。生於商祖甲二十四年庚辰正月初九日,岐山周原人(今陝西岐山縣)。其父古公亶父娶戎人姜氏之女為妃,生二子,長泰伯、次仲雍;繼娶有邰氏之女太姜,生子季歷。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有一個姓如今僅剩千餘人
    姬姓始於黃帝,雖然現在都稱之為軒轅黃帝,但其實黃帝是姓姬的,據《國語·晉語》所記載:「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所以黃帝的完整名字應該是姬軒轅。而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又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而周文王姬昌,就是黃帝姬軒轅的第十八世孫;但西周政權的建立,應該是始於姬劉(又叫公劉,公為尊稱)時期,公劉的先祖名叫棄,是帝嚳之子。棄愛好耕作務農,觀察土地特點,適合穀物生長的就種上穀物,民眾都向他學習,堯帝知道此事後,便提拔他當農師主管農業。舜帝時,將棄封在邰地,稱為「后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