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史記丨江蘇省第一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康莊農業生產合作社

2021-01-10 中國江蘇網

在東臨黃海,廢黃河(中山河)北側,有一個與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隔河相望的村莊——康莊村,歷史上曾名揚全省,乃至全國。名聲為何如此之大?那是因為這裡興辦過江蘇省第一個高級農業合作社。

20世紀50年代,這個社曾和北大荒的星火集體農莊齊名全國。1958年12月,康莊高級農業合作社,榮獲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稱號,獲得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筆題籤的國務院獎狀。康莊農業高級合作社對推動全國農業初級社到高級社的過渡起到了極大的典型引路和促進作用。1959年,濱海縣委創辦的《海旗》雜誌理論刊物第7期刊登了縣委書記處書記苗雨田和《海旗》雜誌副主編沈輝撰寫的《躍進的康莊紅旗的光輝》的文章,《新華日報》對該文章進行了全文轉載,並對康莊的興辦農業高級合作的事跡作了專題報導,同時配發短評,以歌頌康莊人民不甘落後、頑強拼搏精神。

解放前的康莊村,是個「多見蘆花不見人」的荒涼草灘,群眾過著「柴倒衣裳破,放下柴刀就忍餓,今年望著明年好,明年還是破棉襖」的苦難生活。1951年春天,濱海縣政府號召開展生產自救,幫助群眾發展生產。當時康莊供銷站負責人顧敏同志,經請示區、縣兩級領導同意,決定在這塊荒灘上墾荒植棉,開墾植棉就必須匡圩。方案確定後,按鄉建立治水興墾組織,最終動用4886個工作日,完成土方2.36萬方,匡圩土地2000畝,使墾荒生產初具規模,為穩產保收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農場勞力不足,墾荒難以擴展,他們先後組織了200多戶,建立了27個合作小組,到農場墾荒種植。這時的康莊,既有固定的農工,又有「遠徵」的合作小組,這種生產組織形式,農場不像農場,合作社不像合作社。

1952年夏秋之交,華東局農業委員書記劉瑞龍率領工作組騎馬涉水到沿海地區康莊境內考察,回華東農委不久,便派工作組到康莊村調查。工作組的調查研究結論是:康莊村應該走「合作化道路」。在劉瑞龍的支持下,1952年底,康莊一個新組織機構開始組建,配備了康莊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領導班子,黨委書記由剛從蘇聯參觀回國的中國農民代表團成員、原蘇北行署國營農場管理處處長季漢林擔任,濱海縣付縣長周鵬程任付書記兼社長,濱淮區區委書記陳森兼任付社長。1953年3月,康莊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正式宣布成立,現在康莊村也由此得名。

康莊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第一批入社57戶。57戶人家中,有破棉被的只有幾戶,大部份人家蓋的是「茅毯」,這種「茅毯」是用茅蘆花編織起來的。荒灘墾植還有「三多」,即熟地雜草多,住地蚊蟲多,遍地蝮蛇多。康莊社員就是在這樣極其艱苦的環境裡立足、創業的。1953年底,康莊社員已第一批入社的57戶發展到172戶。康莊合作社全年產量已達33.50萬公斤,結束了依靠國家救濟糧生活的歷史。1954年,全社426畝玉米,平均畝產206.50公斤,最高的田塊畝產達235公斤。在廣大社員的一再要求下,社裡還特地召開了慶豐收大會,並向黨中央、毛主席報告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獲得豐收的喜悅。這封喜報全文刊登在《新華日報》上。1958年,產量已上升到235萬公斤,還向國家提供了商品糧,社員生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年12月,康莊高級農業合作社,榮獲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稱號,並獲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筆題籤的國務院獎狀。

改革開放以來,康莊村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搭借中糧集團2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這一平臺,通過豬場生產出來的沼液,打造核心面積6000多畝的生態大米生產基地。包裝精美、綠色生態的康莊有機大米聞名遐邇。

黨的十九大後,康莊村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和基礎建設投入,新修排灌閘三座,村內道路全部硬化、綠化、部分亮化,新建1000平米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新建村小學教學樓、塑膠跑道,省級達標衛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近年來,康莊村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總產值超2億元,村集體年均積累35萬元以上,以「農」墨重彩繪就村富民強、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黨中央
  • 河南汝州市農業農村局舉辦2020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提質培訓班
    本網訊:(李國棟 郭書峰)為進一步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指導服務能力,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和經營能力, 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運行,提升市場競爭力。12月28日和29日,由汝州市農業農村局舉辦的2020年汝州市農民專業合作提質培訓班在七日商務酒店六樓開班。
  • 家庭農場與農業合作社可是兩回事
    也有發展不好的時期,如高級社與人民公社時期。 近年來,我國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很快,並呈現出多樣性,如農民專業技術協會、農產品合作社、農產品行業協會等,這些組織在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一路向西,北京華奧新農業攜手新疆合作社共謀農業產業新未來
    為做強做大農業產業、促進新疆沙雅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沙雅縣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升沙雅縣農業產業競爭力,1月7日,北京華奧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沙雅綠景花木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新疆沙雅縣籤署農業產業合作項目框架協議。
  • 合作社——公平貿易和可持續農業最前沿!
    合作社的婦女掃盲組最近幾年,合作社這個話題又熱了起來。國家倡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希望形成新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致富。這讓我很想追根溯源合作社的歷史起點。而第一個合作社則起源於Ayrshire村Fenwick的先驅者,他們於1761年成立的。
  • 服務農業!萊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隊伍正式成立
    12月24日,市農業農村局舉辦了首期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培訓班,向培訓合格的107名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頒發了聘書,這也標誌著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隊伍正式成立。據了解,這107名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主要由農業農村部門和各鎮街從事合作社指導或相關業務的工作人員、農業技術專家、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及優秀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業務培訓和諮詢、合作社的登記註冊和生產經營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等服務。
  • 荷蘭農業:農業教育+合作社;業內人士:推廣「豬臉識別」
    2、我國數據平臺服務在農業生產中佔比最高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數據平臺服務在智慧農業生產環節應用場景中佔比最高,佔比為40%。與傳統的雞蛋生產相比,生產同樣數量的植物蛋的用水量減少了98%,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93-94%,土地需求減少了86%。7、荷蘭農業:農業教育+合作社在荷蘭,有著成熟的農業教育體系:預備農業職業教育、中等農業教育、高等農業教育等。
  • 2021-2027年中國農業專業合作社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農業合作社是建國初期人民公社的較低級形式,在當時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為恢復生產,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而成立的農村生產互助組織,後來農業合作社的活動不斷擴大,發展到完全的大公無私,發展成人民公社。
  • 萊陽高格莊鎮黨委書記蓋乾:合作社為鑰匙 激活鄉村振興內動力
    2019年3月,高格莊鎮又成立了鄉村振興合作社聯合社,進一步夯實鄉村發展的力量。為什麼要成立聯合社?蓋乾告訴記者,聯合社的主要任務是發揮黨委組織優勢,統籌資源為成員合作社在規劃、生產、銷售等環節提供保姆式服務,規範成員合作社規章、制度等。「解決了農村黨支部不會領辦的問題,避免了企業領辦農民不受益問題,為黨委發展農業產業化、增加群眾收入提供了載體和抓手。」
  • 驛城區板橋鎮通源農業合作社:扶貧路上富鄉親
    近日,筆者來到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板橋鎮通源農業合作社,這裡綠葉蒼翠,鳥語花香,碩果纍纍,是生態觀光採摘遊玩的好去處。 這裡,便是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工作的先進單位。合作社主任劉黎明是帶貧企業巾幗標兵,已帶領60戶貧困群眾全脫貧、富起來。
  • 湖南這些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獲表彰
    會議通報表彰了湖南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30 強企業、家庭農場 100 佳、農民合作社 100 佳,並為30 強企業、農民合作社 100 佳、家庭農場 100 佳代表授牌。省領導杜家毫、烏蘭、張劍飛、隋忠誠分別授牌。 湖南是農業大省。
  • 數字農業讓鄉村振興「興」起來
    長期以來,背朝天臉朝地似乎是鄉村生活的真實寫照。而隨著數位技術的創新發展,數字農業的興起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同時一批致力於鄉村振興的科技企業也紛紛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大陣營中,用數位技術賦能,用科技力量興農。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 農業農村部介紹聯手推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情況
    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記者劉樂)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農業農村部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聯手推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介紹,到今年2月底,我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18.6萬家,成立聯合社1萬多家,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的農戶。農民合作社產業逐步拓展,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社佔比達53%。張天佐司長強調,從總體看,我國農民合作社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 湖南這些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獲表彰,有你...
    會議通報表彰了湖南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30 強企業、家庭農場 100 佳、農民合作社 100 佳,並為30 強企業、農民合作社 100 佳、家庭農場 100 佳代表授牌。省領導杜家毫、烏蘭、張劍飛、隋忠誠分別授牌。湖南是農業大省。
  • 儀徵: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中國江蘇網12月25日揚州訊近日,儀徵市7家農園榮獲江蘇省休閒旅遊農業協會、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公布的「2020年江蘇休閒旅遊農業精品企業(園區)」榮譽,其中,位於馬集鎮的江蘇惠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月塘鎮的揚州觀月湖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獲評四星級園區,儀徵青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江蘇省揚州長興農場、儀徵天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嘉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孔雀湖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獲評三星級園區
  • 句容市供銷總社舉行農村消費合作社聯合社戰略合作座談會暨籤約儀式
    今年初,郭莊農村消費合作社試點工作入選全國總社合作指導部印發的《基層供銷合作社典型案例彙編》,工作做法和經驗今年先後連續兩次在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簡報上刊登,其中《「郭莊模式」添新翼 「五項合作」再發力》的簡訊得到了省供銷總社陶長生主任的充分肯定。
  • 蘇墾農發與海門創新農業合作 助力鄉村振興
    12月23日,「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村企農業合作成果交流會在南通舉行。江蘇省江心沙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朱江勝、海門市正餘鎮黨委書記鬱逵、鎮長王思等在會上做了交流發言。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農村出現了「年輕人不會種地、中年人不願種地、老年人種不動地」的現象,許多農田被拋田撂荒。
  • 巾幗標兵返鄉創業發展龍門年桔——惠州市均悅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惠州市均悅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10月,位於廣東省龍門縣麻榨鎮北隅村,註冊資本500萬元,註冊了「梅上月」商標,合作社理事長王月金(女),現有成員46人(其中具有農村高級技術人才職稱的2人)。合作社主要從事柑橘等嶺南水果、蔬菜的種植與銷售。全社柑橘種植面積820畝,2020年預計總產量達800噸,總產值達320萬元。
  • 【供銷改革】甘肅張掖甘州區供銷合作社「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的...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圍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要堅持從「三農」工作大局出發,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拓展服務領域,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繫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努力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開創我國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
  • 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00多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000多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萬多個縣級農業龍頭企業,並且帶動成立鄉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近4萬個,創辦村社合一合作社1萬多個。在榕江縣三鑫天源蔬菜種植基地,群眾正採摘豌豆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