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Weekly:亞馬遜欲建寬帶星座意味著什麼?美日太空聯合,加劇太空安全風險;美國產業政策「照亮」馬斯克商業帝國的啟示是?

2021-02-18 衛星與網絡

拍黑洞缺席?

FAST:我們不是一類「人」

4月10日,黑洞首張照片問世。給黑洞拍照的「相機」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也正在「刷屏」。

EHT是由位於南極、智利(2臺)、墨西哥、美國夏威夷(2臺)、美國亞利桑那州、西班牙的8臺亞毫米射電望遠鏡組成,科學家通過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LBI)將這8臺望遠鏡組網成口徑等同於地球直徑的超級虛擬望遠鏡。

觀測黑洞時,組網的多臺望遠鏡同時觀測,再將各自的觀測數據傳輸到統一的數據中心進行大量運算處理和反覆核算,才能「繪」出正確的黑洞「照片」。

VLBI技術讓射電望遠鏡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即便天南海北也能同步行動。但為何我國備受關注的FAST「天眼」射電望遠鏡沒有參與到觀測黑洞的行列之中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工作頻段不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這樣回答,「亞毫米波屬於射電波段中最短的部分,理論上望遠鏡口徑越大、接收波長越短,其解析度越高,因此,採用亞毫米波段觀測也是出於提升解析度的考量。」

事實上,射電波即無線電波,頻譜很寬,其波長範圍約為10μm-30000m。FAST工作頻段為70MHz-3GHz,接收的波長最短為分米級,而本次觀測的亞毫米波波長在1mm以下。由此可見,即便同為射電望遠鏡,FAST與EHT接收的波段也沒有交集。

很遺憾FAST缺席如此重大的歷史事件。畢竟對於大多數公眾而言,FAST之前的宣傳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結果現在竟然連黑洞都看不到?而到現在似乎也沒有一篇官方文章把FAST不能做什麼明明白白科普出來,甚至之前連FAST最重要的接收頻段、時間解析度、空間解析度等等都語焉不詳?貌似只剩下靈敏度這一個優點。可是總不能只用來監聽外星人信號吧,未來SKA建成後怎麼辦?

https://mp.weixin.qq.com/s/Sr1zYYQwF2fgt7aokNcprg

亞馬遜也要建寬帶星座,

擬設3236顆衛星

由傑夫·貝佐斯創辦的亞馬遜公司也要投身於寬帶網際網路星座建設熱潮,已向國際頻譜監管機構提出頻譜使用權申請,打算建設由3236顆衛星組網的一個星座。

亞馬遜的星座是以柯伊伯系統公司(KuiperSystems)的名義向國際電聯申報的。亞馬遜聲明說,「『柯伊伯』項目是一項新倡議,意在發射一個低地軌道衛星星座,以為世界各地欠缺服務社區帶來低時延、高速寬帶連接」;「這是一個長期項目,把為千千萬萬缺乏基礎寬帶上網條件的人們提供服務作為願景。我們期待著就這一倡議與志同道和的公司開展合作」。

亞馬遜的星座要求分三層部署衛星:784顆採用590公裡軌道,1156顆採用630公裡軌道,另1296顆採用610公裡軌道。亞馬遜的星座方案軌道高度要明顯低於在建的部分其它寬帶星座。星座建設方案的很多細節仍不得而知,比如衛星由誰來造和亞馬遜希望何時將衛星部署入軌。

亞馬遜尚未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其星座的國內市場準入申請。並不是每有一項頻譜申請就預示著又有一個星座將化為現實。

同太空探索公司、一網、電信衛星公司和低軌星公司星座項目的預計耗資一樣,亞馬遜的系統若想建成將很可能要耗資數十億美元。

網際網路的帶頭大哥最清楚,跑馬圈地同樣適用於太空,甚至更重要。所以藍源才比太空叉更早獨立打造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和發展商業載人航天運輸能力,再到現在通過寬帶星座計劃先把頻譜資源圈下來——擁有頻譜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擁有全球化傳播的信息載體,星座建成後就是亞馬遜自營店。別忘了貝索斯不僅僅有華盛頓郵報,還有野心更大的亞馬遜內容部門。

https://mp.weixin.qq.com/s/Zd9DXqMZAmTJzlZO6YtH5Q

美日太空聯合,

加劇太空安全風險

據日媒報導,美日兩國政府決定於2023年起,將日本和美國太空感知(SSA)系統相連接,實現共享他國衛星和太空垃圾等信息,並擬構築聯合防禦機制,以應對他國衛星攻擊等威脅。

據悉,美日外長和防長將於4月在華盛頓召開的「2+2」會議上確認強化在太空領域的相關合作。目前,日本自身具備一定的太空感知能力,其主要依靠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太空感知技術,且JAXA計劃在2023年前引進新雷達,將對軌道高度在650公裡的高空漂浮物的觀測精度由1.6米級別提升至10釐米級別。同時,自2018年起,日本通過美國的「對外有償軍事援助」獲得了大量感知技術,並擬於2022年建成SSA系統。未來,美日擬將雙方SSA系統相連接,實現信息共享。

由於太空感知具有先知先覺的「哨兵式」作用,在全球太空軍事化態勢日趨加劇的今天,其重要性愈發突出,幾乎成為太空攻防系統中的首要環節。

目前,美國在太空感知能力建設方面一騎絕塵。美國利用「地球同步軌道太空態勢感知計劃」(GSSAP)、「快速響應太空」-5(ORS-5)、地基監視雷達、電子相控雷達陣「太空圍欄」等項目,已實現多維度、多層次的太空感知、監測、探查能力。可以說,美國在太空感知方面已具備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超強能力。而此次美國選擇日本作為完善太空感知系統的合作者意味深長。

相較之下,日本的太空技術水平與美國有較大差距,而美國選擇弱勢一方作為合作對象更有其戰略考量。雙方合作可能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擴大探測範圍。二是為美國太空攻防奠定基礎。三是日本具備良好的太空技術基礎,可節約援助成本。四是日本欲通過美國幫助,提升太空軍事能力,並力求成為航天強國。五是強化美日太空同盟,提升威懾能力。

從長遠看,美日構建太空聯盟針對中國的意味也十分明顯,美國在大國競爭的戰略考量下已將中國作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而日本則視中國為主要威脅者,長期藉助美國軍事能力企圖對抗中國。因此,美日太空聯合將進一步強化對中國太空能力的監測,將對中國太空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綜上,此次美日太空合作或將進一步加劇亞洲地區的太空戰略競爭,將對亞洲乃至全球太空安全構成新的挑戰。

如果日本依舊不思悔改,賊心不死,自以為能在新一輪的太空冷戰中火中取慄,圖謀不軌,薩德就是前車之鑑。

https://mp.weixin.qq.com/s/5uRpmopSdgtD-eza-VM1tA

美代防長:為打敗中國,

我們需要有天軍、天司和天發局

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4月9日在第35屆航天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對為何要組建專司航天的新軍事部門做了迄今最充足的說明。沙納漢稱,航天發展局的工作不僅對國家安全很重要,也關係到美國的航天經濟。航天發展局將重點研發和交付下一代天基通信和對地觀測技術,而原有相關機構會繼續其現行工作。此外,航天發展局將幫助整合航天工作,讓資源投入更加高效。

沙納漢稱,航天發展局將「利用商業航天領域正在出現的創新和投資」,「國防部必須充分利用私營部門投資。……我們的航天研發既要有我們自己的研究和開發,也需要『照搬和利用』商業市場創新。」他說,航天發展局將「把商業創新同國防部所特有的精緻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關於天軍,沙納漢說,美國正處於一個「大國競爭」時代,「下一場重大衝突可能會在太空定輸贏」。沙納漢提到了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航天對手。兩國都在發展將會瞄準美國太空飛行器的強大反衛星武器。他說:「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在部署定向能武器,我們預計他們明年就會部署瞄準低地軌道空間傳感器的一個地基雷射器系統。」

他說,由一個專門的部門來集中管理航天是必要的。軍種、作戰司令部和航天發展局這「三條腿」缺一不可。航天發展局將主要負責比現有機構更快地研發技術,美國航天司令部將重點負責太空戰學說和戰略,而天軍將「建設一個專業培養體系,以招募技術人才、對其從頭進行航天教育並提供一條清晰的晉升路徑」。

世界警察在地球上越來越力不從心說了不算,但依舊期望在太空中保持所謂的「美國第一」。無論是天軍還是天發局,真到太空裡動刀動槍估計三戰也就快了。但通過軍事航天技術的升級改造,來再一次帶動美國高端裝備製造、材料、能源、電子等行業的突破,重新獲得戰略性、顛覆性技術的說了算霸權,或許才是川普政府的真正意圖,畢竟,當矽谷科技精英們也開始抄BAT商業模式的時候,只靠技術封堵,對手也會一步步追上來。

https://mp.weixin.qq.com/s/uwx4kn5A93hsxGyfCuCiyw

美國產業政策如何

「照亮」馬斯克商業帝國?

科技型初創企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WTO規則也允許成員政府對研發、環保、貧困地區進行補貼。在美國這樣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一些新興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助推和支持。「科技明星」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就是美國產業政策的典型受益者。馬斯克旗下SpaceX、Tesla、SolarCity三家公司,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均獲得了來自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SpaceX在美國政府技術轉移與政府採購扶持下漸成航天「巨獸」。作為全球唯一掌握了太空飛行器發射回收技術的私營企業,SpaceX估值已超過200億美元。在創業初期,SpaceX面臨著關鍵技術短缺、市場需求不足和資金匱乏等諸多困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和美國空軍通過專利轉讓以及技術指導等方式,給予了SpaceX大量的技術扶持和轉移,解決了其關鍵技術短缺的問題。同時,NASA分別在2008、2014年給予SpaceX價值16億美元、26億美元的合同,2017年又採購4次載人發射服務,以政府採購的方式解決了SpaceX市場需求不足和資金匱乏的問題。

同樣,在美國政府低成本融資、優惠稅收等支持下,Tesla成為新能源汽車「領頭羊」。2009年,Tesla獲得了美國能源部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以低成本融資渡過了資金最緊張的關口。美國政府出臺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稅收抵免政策,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享受7500美元的稅收抵扣,Tesla充分運用稅收優惠手段提升實際收益。州政府也給予了Tesla大量的扶持,2015年內華達州向Tesla提供了980公頃土地免費使用權以及13億美元稅收減免優惠。

也是在美國政府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支持下,SolarCity成為全美最大住宅太陽能裝備生產公司。

美國政府扶持科創企業毫不猶豫。首先,以新型政企合作研發模式加速高新技術創新。其次,以靈活開放的專利轉讓機制推動技術轉移。其三,以政府採購促進先導性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其四,以財稅優惠推動科技型初創企業開展創新。

美國政府通過目標明確的產業政策,大規模長期扶持美國科技型初創企業,帶給我們四方面重要啟示:一是主動積極發揮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堅定不移地扶持新興領域技術創新。二是加大力度促進國家科技項目的智慧財產權向企業轉移。三是大規模靈活運用政府採購訂單支持科技型初創企業創新。四是圍繞創新鏈提高財稅支持政策的系統性。

考慮中美體制不同,美國航天承包商的主體其實一直是私營企業,無論老牌的波音還是作為新貴的太空叉,相關產業政策自然也從來都是針對私營企業,壓根不存在只照亮誰不照顧誰。

而馬斯克的成功,和谷歌、臉書的成功,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畢竟,無論網際網路、GPS還是移動通信都是美國政府主導推動的技術成就。而航天技術,在大多數工業國家也只能是舉國體制。所以,對我國新興商業航天的借鑑,其實是在於釐清,政府應該做什麼和民間最擅長做什麼。

https://mp.weixin.qq.com/s/O9Aj85nqVyqo0l1LP0ai6Q

點評 | 神經漫遊者

編輯整理 | 朝暉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發射第九批星鏈衛星,第二次太空競賽,中國版星鏈何時來?
    馬斯克估計,其星鏈太空衛星網際網路延遲時間約為20毫秒,這一速度比位於地球靜止軌道上運行的傳統衛星快20倍。對於衛星廣播電視這種延遲可能無關緊要,但在金融領域,比別人提前知道幾毫秒就意味著賺取更多收入,在醫療等技術場景同樣毫秒必爭。馬斯克的電動汽車業務也將極大受益於星鏈。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圖:國家地理美國通過維持自己在地球軌道上先進的衛星星座,得以在全世界範圍內部署軍事力量,保持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的穩定。美國不是不想硬,為此還組建了火箭產業的超級航母——ULA,希望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攻克美國的火箭難題。ULA(聯合發射聯盟),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的發射部門合併成立。
  • 【新知】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今天,在付得起錢的前提下,藍色起源、SpaceX、維珍航空能夠提供普通人去太空旅行的服務,這一切離不開以上提到的企業家們。在《新太空競賽》和《下一站 火星》兩本紀實作品中,兩位分別就職於數字商業新聞網站Quartz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記錄了以馬斯克和貝索斯為代表的企業家們,在太空旅遊商業和私人化上所做的鬥爭與決策。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航天公司之一九天微星副總裁、瓢蟲一號衛星的總設計師,馬斯克的每個舞步都像踩在他的心尖上。2015年,馬斯克宣布,將向太空發射1.2萬顆衛星。2020年初,星鏈以60為單位成建制進入太空,而中國巨型星座還在孕育中。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這被認為是中國巨型星座即將面世的「伏筆」。
  • 群雄逐鹿星際網際網路,馬斯克的星鏈,亞馬遜的庫珀,還有中國的!
    自從2015年,馬斯克對外宣布了「星鏈」計劃,準備發射4.2萬顆衛星組成星際網際網路以來, 迄今為止,該公司已經發射了595顆Starlink衛星,用來完成龐大的星座計劃,旨在為全球提供低成本的網際網路連接服務。
  • 馬斯克「商業帝國」已涉及八大領域,將長遠深刻地影響每個人生活
    圖|(曾)與馬斯克有關的企業(來源:CB Insights)雖然馬斯克大多是從顛覆現有技術的角度出發,但他的商業帝國幾乎涉及到了所有的重要行業甚至全球性的問題。在這種政策的引導下,各大傳統車企也在推動電動汽車的研發、製造和銷售。按這種節奏發展,在電動車市場獨佔鰲頭,似乎就意味著最終將領跑整個汽車行業。
  • 地球尚未流浪,馬斯克和貝索斯已在太空較勁二十年
    文| 波波夫 1 1999年的一天,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和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相約看了場電影《十月的天空》。馬斯克說,「最讓我興奮的是,我認為這是我可以想像的最偉大的冒險,我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比未來的火星更令人興奮、更有趣、更鼓舞人心的事情了這將非常困難,可能會有很多人犧牲,而且一路上還會發生很多可怕的事情。但美國建國的歷程也是。」 但交惡不可避免,從爭奪NASA的訂單到爭奪技術人員,馬斯克和貝索斯幾乎針鋒相對。
  • 美國太空軍高調指責俄反衛星武器,最受傷的會不會是馬斯克?
    12月15日,美國太空軍負責空間作戰的參謀長尼納·阿馬格諾公開表示,俄羅斯最近的飛彈試驗對空間飛行的衛星造成了嚴重威脅,必須要建立一定軍事力量來保衛美國的衛星,他說:「美國必須為此做點什麼。」
  • OneWeb 破產面臨收購命運,貝佐斯和馬斯克...
    而對亞馬遜掌門人傑夫·貝佐斯來說,收下 OneWeb 則是為他的太空夢想助力。亞馬遜的太空夢想他們都是看著科幻小說、做著六七十年代的太空夢長大的。現在他們有錢了,可以去實現這一切了。——科技作家阿什利·萬斯正如科技作家阿什利·萬斯所言,貝索斯和馬斯克們的目標已經不是地球,而是太空了,這裡我們就不再贅述馬斯克,我們來談談貝索斯的太空夢想。早在 2000 年,貝佐斯就成立了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計劃未來搭載付費乘客飛行。藍色起源是由貝索斯創辦的航天航空公司,目前已有超過 600 名員工。
  • 馬斯克要去火星當總統?盤點三大玩家,2020太空競賽超出想像
    上世紀60年代,蘇聯和美國展開最後一次太空競賽,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但自那之後太空探索的進展已經停滯了幾十年。空間技術進展緩慢有多重原因。也許美國宇航局被官僚主義和政治所束縛,也許人類沒有意識到發展太空之旅的緊迫性。然而這一切即將再次發生轉變,太空競賽正在進行。
  • SpaceX首次正式發射商業載人飛船,馬斯克離他的太空夢想更近了
    馬斯克離他的太空夢想更進了一步。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5日下午7點27分,獵鷹9號火箭的9臺發動機轟然響起,在大西洋上空劃出一道明亮的尾跡,點亮了整個夜空。 這是馬斯克的太空火箭公司SpaceX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商業飛行。這次獵鷹9號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搭載四名太空人飛向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
  • 星鏈三發,星船受挫,SpaceX 的太空備忘錄 2019
    當「一箭 60 星」成為星際鏈路衛星(Starlink)的代名詞,SpaceX 早已規劃好低軌寬帶星座的 2020 計劃。只要再發射 4 到 6 次,全美用戶就有望率先享受到由衛星寬帶提供的高速網絡。,以此來表明自己是通過星鏈衛星經由太空發送的這條推特。同日,SpaceX 總裁兼 COO 肖特韋爾表示,公司確信在 2020 年年中就能開始通過「星鏈」星座在美提供寬帶服務。實現這一點只需要發射 6 到 8 批衛星。不過,落實這一計劃的最大難點不是發射衛星,而是如何克服用戶終端的設計和工程工作的挑戰。
  • 太空投資成新寵,為什麼創造歷史的只有「宇宙網紅」馬斯克?
    賣房子去火星的億萬富翁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是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再度從本土發射載人飛船,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私人商業公司研發的載人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更被看作是開啟了商業太空旅行的新時代。「他(馬斯克)本可以用自己的財富去玩豪華遊艇。」
  • 陳根:FAA和NASA聯合籤署MOU,太空商業活動未來已來
    文/陳根根據FAA官網,華盛頓-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籤署了一份新的諒解備忘錄(MOU),以支持與政府和非政府乘客,實現與貨物運輸有關的商業太空活動。根據MOU,FAA和NASA將為美國太空產業建立一個透明的穩定發射再入框架,避免相互矛盾的要求和多套標準。這兩個機構還將推進一個點對點的商業眶下試點計劃,其中包括指定的空間港口和空域設計以及其他要素,以支持這種革命性的長途航空運輸形式。美國宇航局管理員吉姆·布裡登斯汀表示,美國宇航局現在正在向國際空間站飛行商業貨物和船員任務,並且很快將在新的飛行中派遣更多的科學人員。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對SpaceX來說,這是其成立近20年來首次執行航天產業中最艱巨、技術難度最高的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其航天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受到了NASA乃至美國官方的完全認可。對美國來說,這是自2011年來,首次由美國公司,或者說美國火箭、以及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
  • 為了開啟人類太空飛行新紀元,馬斯克炸了一枚造價3.4億元的火箭
    (天下網商記者 黃天然)馬斯克炸了一枚造價3.4億元人民幣的火箭,只為證明載人龍飛船很安全。北京時間1月19日午夜時分,Space X對接國際空間站的載人航天計劃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成功完成發射前最後一項重要測試——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的飛行系統終止測試,以確保載人龍飛船能在獵鷹9號火箭出現意外時緊急脫離,保證人類太空人安全著陸。
  • 馬斯克的軍火生意:四星空軍上將做公關 威脅波音、洛馬
    以下是綜合分析:億萬富翁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早些年曾經不受美國國防部高層的待見。但是現在,馬斯克及其SpaceX在爭奪五角大樓業務上取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成功。
  • 馬斯克要發4.2萬顆衛星,5G之外的通信新戰場,為何中國版「星鏈」迫...
    引入更多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是大勢所趨。當中國版星鏈加速發展時,也意味著商業航天產業鏈的各種投資機會。馬斯克估計星鏈能帶來每年300億美元的收入。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Adam Jonas預計,太空產業市場規模到2040年將達到1.1萬億美元,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寬帶上,不包括旅遊業。瑞銀(UBS)則預測這一市場在2030年到達8050億美元。 在美國,如果你想發射衛星,只需要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申請即可。
  • 太空旅行時代即將到來!馬斯克:第二季度將進行飛船載人飛行
    在試驗成功完成後,美國一家權威媒體指出,這次成功試驗意味著美國宇航局中斷多年的載人航天計劃重新啟動,不僅太空人能夠乘坐美國的載人飛船來往於太空軌道,未來到太空旅遊觀光的人數也會激增。
  • 中美太空競賽往事
    這一年,俄羅斯衛星定位系統也投入使用,兩年後完成了24顆衛星的滿覆蓋,終於引起了美國政府的警惕。為了贏下主導權,美國開始舉國發力。1996年,柯林頓總統籤發了《國家GPS政策》,其中強調:政府將積極採購GPS商業產品和服務,並由國防部、運輸部等部門協作,成立委員會專門負責GPS的軍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