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丹雲|中國傳統言語訓練方法對演員臺詞基本功的建構

2021-02-20 戲劇藝術

     中國傳統言語訓練方法主要包括戲曲的念白、鑼鼓經,相聲等說唱藝術的繞口令、貫口、方言倒口、彈詞等,它們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將其科學、有機地運用到話劇影視演員的臺詞基本功訓練中,能夠有效提升演員臺詞創作技巧,增強藝術表現力。

      1.繞口令與口齒靈活度

      繞口令被廣泛用於話劇影視演員言語基礎訓練。繞口令練習材料豐富,一般短小精悍、繞口、有趣,既可以鍛鍊演員發音器官的靈活性,使口齒清晰有力,又可辨析語音,提高吐字歸音技巧。練習時切忌為練而練、為快而快,也不能貪多,學生應以解決自身語音問題為導向,在老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選擇繞口令練習。從慢速開始,要求聲、韻、調都發得清楚,不能模稜兩可、似是而非,要逐漸減少結巴、吃字、丟音等現象,熟悉並準確無誤後再加快速度。繞口令訓練雖處於臺詞學習的最基礎階段,但按照以戲帶功理念,可適當給予繞口令以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建立臺詞訓練的整體性思維,並按照表演的要求將繞口令由「死」練「活」,注意語言與肢體、表情的協調,強調內容意思的表達,增強練習趣味性,以積極的講述感讓繞口的語句變為有意味、有趣的言語。

      2.貫口與速度節奏的感知與表現

      貫口是相聲術語,也叫「貫口活」,「貫」是一貫到底的意思。貫口是言語基本技巧綜合訓練的重要載體,也可以作為獨立節目表演。貫口最重要的技巧是氣口兒的選擇與使用,侯寶林先生說貫口訓練「目的是鍛鍊氣力、氣口兒,以及唇、齒、牙、喉、舌幾個發音部位的吐字和用氣等基本技藝」,「貫口活學對了,使好了,『嘴』『氣』就沒問題了」。[9]著名相聲演員馬三立,年近古稀仍能大段貫口一氣呵成、字字不衰,基本功令人驚嘆。對話劇影視演員來說,氣口兒不僅是調節氣息的開關,也是角色臺詞語意和情感表達的停頓點,更是觀眾理解臺詞內容、呼應臺詞的情感蘊含、體驗言語節奏美感的「臺階」和「紐扣」。著名演員焦晃認為,氣息對了,表演就對了。有的學生吐字清楚、聲音洪亮,但說臺詞時沒有氣口兒的意識,或者氣口兒的選擇和使用有誤,結果觀眾還是聽不清楚臺詞的思想情感。只有運用好氣口兒,才能做到意思準確、情感明確並帶來節奏共振和情感共鳴。

      言語節奏較音樂節奏自由,既有聲音強弱高低、速度快慢等物理層面的對比呈現,又有基於語意的意群劃分的節奏感,還有語句承載的情感表現的節奏感,每一句臺詞的表達節奏都由這三者複合而成,是內部技術激發和外部技巧的「推力」的疊合,這使臺詞表達既有音韻上的節奏美,又有人物內在思想感情的起伏美。

      貫口的訓練核心是通過對氣口兒的選擇訓練氣息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氣口兒換氣停頓的言語節奏型變化、強弱對比、高低抑揚等方面形成貫口的音樂性,以訓練演員對速度節奏的感知與表現。它在演員臺詞基本功訓練中佔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應注意以下方面:

     (1)養成氣口兒技術分析的專業習慣,做到自覺地處理氣口兒、靈活地調集與運用氣息,對偷氣、就氣、急吸氣、大換氣等多種換氣方式進行選擇和設計,形成一定的節奏型和快慢疏密變化,體現貫口表達的音樂性。

     (2)解決吸氣力度、深度的問題,掌握短促而有力的瞬間換氣技術,類似「海底撈」式的深吸、快吸,且沒有明顯的呼吸動作。儘管偷氣、就氣技巧也時有用到,但深吸、快吸仍是氣口兒訓練的重點,為人物言語表達打下堅實的氣息基礎。例如人物獨白練習時,學生面對較長句子或情感強處理的語句,通常會「半吸氣」,吸氣深度不夠,導致氣息支撐力度不足,難以達到應有的情感張力。

     (3)不同貫口要做細緻的節奏型分析,注意不同語句的快慢疏密設計,注重速度節奏的感知與表現,特別是「襯字兒」的快速滾動和弱拍起、休止停頓等不規則的節奏律動。

     (4)吐字跳脫、流暢,注意某些詩詞格式和韻文的讀法,字詞「咬住」後及時「送出」,注意「點」「送」的結合,「點」要明晰,「送」要灑脫。不要字字死「咬」,否則貌似規範,實則丟了言語的「生氣」。

     (5)注重言語動作性習慣的養成。貫口一般有小的故事情境,可以以戲帶功,根據故事邏輯和語句內容斷句、緩氣兒,言語表達要有動作性,注意動作性動詞的貫穿與表達,有的貫口還需有細微的人物感覺,例如貫口《莽撞人》中徐庶的人物感覺等。

      總之,教師應深化對貫口的訓練要求,注重整體的藝術呈現,展現貫口的趣味性、節奏美感和可欣賞性,使學生從中自然習得節奏變化的奧秘。

      3.方言倒口、叫賣吆喝與語調、節奏變化

      方言是地域人文風情的活化石,彰顯濃鬱的地方特色,透著鮮明的生活質感。倒口又稱「變口」,是相聲、評書的說功,即仿學某些人物的家鄉方言,以突出其籍貫、社會地位、精神氣質,既能反映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又能增強說唱的語言魅力,多用山東、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唐山、河南、東北等地的方言。方言之間除發音的聲、韻、調以及詞彙的差異外,更重要的是語調、語言節奏以及重點發音部位和習慣性發音方法的不同,因此方言倒口(包括方言叫賣吆喝等)不僅有助於錘鍊演員語音語調的敏感性與辨識能力、發音器官的靈活配合、聲音氣息的延展度,還能培養學生主動觀察、學習鮮活的生活言語現象。

     (1)方言叫賣吆喝

      筆者在教學中通常讓學生先練習一組自己母語方言的叫賣吆喝,然後再練習一組與自己差距較大的方言叫賣吆喝。吆喝時要求有情境感,是走街串巷、原地叫賣,還是邊做事邊吆喝?注意吆喝的目的是讓大家聽到,吸引大家來,因此聲音須傳得遠,且動聽有趣。今年春天抗疫期間,我讓學生收集所住小區的宣傳口語並用方言表達出來,例如上海阿姨走街串巷的抗疫宣傳語就十分鮮活。

     (2)方言對白

     截取話劇影視方言單白、對白片段進行練習,不僅要做到語音語調、語言節奏的形似,重點還須把握以方言體現人物的獨特神韻,讓方言為塑造人物服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言語習慣或「慣性語流」,方言訓練應注重觀察和模仿「這一個」人物的言語節奏,打破演員自身的「慣性語流」,幫助演員在話劇影視表演中主動創造人物言語節奏,增強人物魅力。毋庸置疑,方言倒口能力已成為演員的一項臺詞基本功,侯寶林說:「試想,一個演員連一兩個地方的方言(不是『各地』!)都學不地道,他的藝術表現力能有多大呢?」[10]

      電影《西安事變》中飾演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蔣介石的演員都使用了帶有人物口音特點的「普通話」,成為電影演員使用方言的經典。電影《無問西東》中米雪和王力宏所飾演的母子的精彩粵語對白為特定情境營造加了分,也為刻畫人物心理狀態起到積極作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小故事分別用北京話、上海話、天津話、西北話、廣東話、四川話作為祖國主題的語言襯底,鮮活地展現了我國不同地區人民的愛國情懷。近期電影《八佰》和《奪冠》也都運用了方言為人物形象「著色」。

       4.戲曲念白與吐字歸音、言語性格化能力

       歐陽予倩先生在《臺詞課教學大綱說明》中強調,念白是鍛鍊話劇演員很好的方式,應多加研究傳統念白的精髓。念白是戲曲的一種特有藝術表現手法,「白」就是說話。念白形式豐富,通過散白、韻白、數板、引子多種藝術性的方式美化處理並表現出來,充分發揮中國語言音樂性的特點。戲曲前輩「七分道白,三分唱」,李漁《閒情偶寄》中說,「唱曲難而易,說白易而難」,說明演員說白的難度和重要性。以京劇為例,念白有韻白和京白之分,韻白主要受湖廣音的影響,京白是北京話的字音念法。韻白用於青衣等典雅、秀麗的角色,基本都是書面語,講究腔調和板眼,而丫鬟則用京白,顯得俏皮可愛。

      話劇影視演員練習念白應注意:首先,念白通常是慢節奏,便於演員練習蓄氣、運氣、氣口兒、吐字歸音等基本功;第二,念白要節奏鮮明、韻律感強,語調經過藝術修飾,訓練時可都用京白的字音念法,深入挖掘戲曲念白的音聲美、韻律美,增強詩化的藝術語言創作能力,使人物臺詞更有音樂性和感染力;第三,戲曲各行當念白的程式不同,聲音位置與發聲方法也不盡相同,練習念白有利於深化演員對於不同人物聲音造型的理解與實踐;第四,言語性格化是演員臺詞的核心能力,戲曲人物言語性格外化鮮明,簡潔的舞臺使戲曲演員具有將劇本語言於虛擬空間轉化為觀眾的視聽覺體驗對象的高超本領,探尋戲曲各行當念白程式的奧秘,對培養話劇影視演員言語性格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五,將戲曲念白與身段、舞蹈、武術動作緊密結合,有利於演員建立臺詞與形體相和諧的能力,避免臺詞和形體「兩張皮」現象。中央戲劇學院編寫的臺詞教材《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收錄了《四進士》《徐母罵曹》《七品芝麻官》等戲曲唱段或念白改編的練習,在「激烈形體活動中對話及哭與笑」的練習中,選編《嶽飛》中梁金鳳到監獄看望嶽飛時邊舞劍邊說邊哭的片段,這些都是很好的訓練內容。

相關焦點

  • 中戲院長談演員的素養:臺詞是首要基本功,網絡減少了生活體驗
    但輕視對內部本體理論和基礎理論研究,也讓各種良莠不齊的演劇觀念和所謂的表演方法充斥舞臺,甚至進入到表演教學的課堂。 對於話劇演員的素養問題,郝戎認為,第一,話劇演員必須具備的紮實表演技術和技巧。正如提起京劇的技巧,大家馬上就想到唱念坐打等,作為話劇演員標誌性的技術技巧能力首先應該是臺詞的基本功。
  • 《管樂團基本功訓練教程》,管樂團基礎訓練的最佳幫手!
    這些年,我不斷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管樂團訓練方法,也經常與美國的管樂專業人士做一些交流。美國的管樂團隊主要在學校,一般學校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的訓練;合奏訓練是必須的,它們的合奏訓練幾乎佔了三分之二的訓練時間;而合奏訓練中的基礎訓練必須佔一半的時間,這樣的訓練方法與中國有很大區別。
  • 年輕演員應加強表演基本功
    年輕演員的表演基本功有欠缺   我並非表演專業從業者,但就我所接觸的一些上戲表演系畢業生而言,我感到現在年輕演員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在現實主義的表演基本功上有所欠缺。特別是跟老的表演系學生相比,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集中反映在近年上戲畢業公演上,其總體水準似乎不是很理想,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 聾兒言語康複方法二:言語語言訓練
    康複方法二:言語語言訓練1. 遵循孩子言語語言發展的自然規律。(1)要營造豐富的語言刺激環境,引導聽障兒童產生聽覺注意,強化語言聽覺積累;(2)引導、訓練聽障兒童在各種情境下準確理解語言的意義,完成相應要求;(3)在語音聽辨和語言理解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其言語能力、表達能力、溝通交往能力以及閱讀、書寫、拼音等更高級的語言技巧。
  • 表演藝考:演員的基本功應如何訓練
    在表演的求學道路上,幾乎所有學表演的同學都嚮往著有朝一日能當上演員。其實無論作為戲劇演員還是影視演員,都是需要你有著堅實的基本功與過人的天賦才能出眾的,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在表演的道路上要擁有哪些基本功並這些基本功應如何訓練。
  • 百位演員,百位角色丨楊旭演員臺詞訓練營「他們說」之【張明】
    真實是:作為人的欲望的懇切;作為演員表演時的此時此刻,「不得不」;作為角色行為言語的合理和必然。具體是:角色之所以成為這個角色,其所經歷的「前世今生」,人性中方方面面的角度;臺詞中小到每一個詞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和故事;對於角色和演員自身之間的每一個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的準確察覺和利用;演員做出動作和說出臺詞時,對於每一個要達到的目的的明確和達到目的的手段的明確
  • 文字基本功,務必反覆訓練
    從教學實踐和學生考試情況來看,以為至少有兩項語文基本功要反覆訓練,由訓練到熟練,最終達到「積累」的目的。今天先說第一點,那就是「咬文嚼字」。        學語文,就是要和文字較勁兒,要有這股勁頭。正如呂叔湘先生說的那樣,語文教學要「以語言為門徑,以文字為重點」。
  • 播音主持基本功聽力訓練
    聽力訓練在武打小說當中,我們常常看到武林高手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表明,聽,作為一種重要的能力,就像是中國武術一樣,有著很高的境界等待著我們去追求,去完成。
  • 嗩吶新手初學內容_嗩吶基本功吐音、嗩吶音準的訓練方法剖析
    導語:樂器嗩吶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同時也是家喻戶曉受民眾歡迎的一件國樂,嗩吶在我國的婚喪嫁娶當中應用的比較廣泛;嗩吶在我國卓然不衰,源於嗩吶的演奏技能豐富,表現力特別強烈;其中嗩吶的吐音技能在嗩吶的運用中用的比較繁多,下面筆者將為您對嗩吶的吐音技能作出一個具體詳細的剖析,以此內容來幫助更多的嗩吶初學者;一、嗩吶呼吸訓練
  • 山東大學何中華教授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文化建構
    6月7日上午,中國海洋大學黨委中心組(擴大)舉行第24次專題學習,邀請何中華教授講授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文化建構。校黨政領導於志剛、吳德星、李耀臻、於宜法、劉貴聚、李巍然、李華軍、王劍敏,校長助理、黨委辦公室主任、校長辦公室主任陳銳,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盧光志等參加學習。廣義的文化,是「人化」,帶有人的烙印何中華教授開宗明義指出他理解的文化,是一種「人化」,帶有人的烙印。
  • 央視批評演員不背臺詞,演員臺詞不好是誰的鍋?
    前兩天,央視評演員不背臺詞,上周播出的《我就是演員》裡章子怡揭露有位演員不背臺詞拍戲看題字板。 看來演員的臺詞問題已經不止於觀眾吐槽了。沒想到當演員最基本的背臺詞竟然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臺詞是演員基本功中最重要的一項,尤其是在演員基礎訓練階段千萬不能偷懶。
  • 分享 《聲樂基本功訓練》之一
    一, 《  刻苦學習   方法正確》(一)       聲樂的學習是一個漫長、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嗓音的天賦條件、對聲樂原理的理解程度、訓練的方法之差別,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學習進度。將「氣泡音」過度到較高的聲區的方法······      有些聲樂老師講解的多,示範的太少;有的聲樂老師示範的多,講解的太少。最好的辦法:邊講解邊示範。聲樂教科書、指導書應將聲樂的原理闡述明晰、深入淺出。
  • 關於古箏基本功,你所下的功夫和方法真的掌握了嗎?
    為什麼你一直在練習的基本功卻感覺不到進步?為什麼人家能彈快,你卻不能?你是否不清楚自己基本功最薄弱的地方是什麼?你是否覺得需要練的東西太多了,時間不夠用?一切問題根本在於:方法是否正確,訓練是否規範與系統,這是專業古箏人和業餘學箏者的區別所在。
  • 播音主持開聲訓練方法,女生播音腔臺詞
    播音主持開聲訓練方法,女生播音腔臺詞播音主持開聲訓練方法播音主持的練聲方法   練聲的作用  關於練聲的作用大體有兩種論調,即「練聲無用論
  • 紀錄電影製作者基本功的訓練
    有些紀錄電影製作者認為,紀錄片沒有什麼技巧,也沒有什麼基本功可學的。因為紀錄片的內容取決於現實,不容有什麼選擇。
  • 話劇演員是怎樣進行技巧訓練的... 演員經紀匯.乾貨...
    可見鍛鍊演員的平臺永遠是舞臺,而電影,從開機開始,就是導演的藝術了。」 當代世界各國的演員技巧訓練由於訓練的指導思想不同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訓練方法。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教學法外,還有В、Э、梅耶荷德的有機造型術(亦譯為生物機能學)訓練法、Е、Б、瓦赫坦戈夫的綜合訓練法、美國薇俄拉·斯潑玲的即興戲劇表演訓練法、J.格洛託夫斯基的排除法訓練法等。
  • 2020年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表演形體訓練考研參考書及考試科目解析
    戲曲表演形體訓練  戲曲演員必須具備的掌握和運用各項表演技術的基礎功夫:包括練聲、吊嗓、形體訓練三方面。  戲曲表演的程式性和技術性,要求演員必須經過嚴格、全面而又有所側重的基本功訓練,才能進行形象的創造;程式結構的嚴謹,決定了基本功訓練必須循序漸進,由簡入繁、從易到難的劇目成品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京劇開講】嗓音訓練基本方法(京劇開聲呼吸訓練)
    訓練吸氣肌肉群的方法1、憋氣的方法 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氣,吸足氣後,把氣憋住,不要呼出,憋氣的時間越長越好。慢慢地可以鍛鍊出長時間憋氣的能力,也就是胸廓固定的能力。2、數數的方法 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氣,吸足氣後,把胸廓固定;然後用很輕很細的、僅僅自己能聽到的聲音數數1、2、3、4、5、6、7、8、9、10……一直數到不能再數為止;然後,吸一口氣再來,如此反覆訓練。這樣數的數字會越來越多,時間會越來越長。最好能一口氣數到50以上。下面兩條有聲的呼氣訓練, 為我們的聲音控制奠定了基礎。
  • 淺談「感知定向」對演員塑造角色臺詞的作用 | 蔣博寧
    因為臺詞處理的基礎是代言體「劇本」,演員最先接觸言語產生序列的結果。所以,演員深挖文本臺詞旨在「推導言語產生的具體情境,結合人物性格及人物關係等因素,促發演員憑藉角色『感知定向』開口發言」。文本臺詞符合言語序列產生的順向,而二度創作卻又是不符合言語序列的逆向。這種悖論現象既局限了「感知定向」,也為「感知定向」打開一片新天地。常言道,「劇作家創作臺詞,演員創作潛臺詞」。
  • 音樂窩《基本功修煉真經》,木吉他、電吉他均適用的全面基礎訓練
    歸根結底,大多都因為自身吉他基本功差,練琴少。基本功經常被吉他高手們提起,很多新手或者自學吉他的朋友,會被指出「基礎薄弱」的問題,那麼吉他基本功練習,到底是要練些什麼?也許你會說,基本功就是練習彈奏的技法,這其實是比較籠統的理解。每個人會的知識技巧和待加強的方面不盡相同,那麼基本功的訓練目的內容也不一樣。